第十四章 时间、维度

本章主题:

维度是一个当今被广泛认知了的名词。大家对它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由点、线、面、立方构建而成的数学维度表达方式上。数学维度表达了一种由点作为基础单位、逐步扩展构建出的变量逻辑立体矩阵递进时空关系。但是维度并不是狭义地只针对物理时空体系的数学表达形式。它作为一套完整又严谨的逻辑性递进演化思维方式,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非物质体系的认知阐述中。

这些非物质的体系里包含自我意识构建出的内在意识空间体系乃至于意识宇宙系统。所以维度一词在哲学、意识、图形学和空间数据、时间表达体系等领域方面都可以被广泛地恰当应用,成为一种思想认知的阶梯、理性逻辑系统的逐层剖析较抽象和复杂的形而上之学问,方便读者比对已知而理解未知。

维度是独立参数和系统自由度的数目。在物理学和数学中,数学空间的维数被非正式地定义为指定其中任何点所需的最小坐标数。

0维是一点,没有长度;

1维是线,只有长度;

2维是一个平面,是由长度和宽度(或曲线)形成面积;

3维是2维加上高度形成“体积面”。

虽然一般人习惯了整数维,但在分形中维度不一定是整数,可能会是一个非整的有理数或者无理数。所以在维度间可以无限细分。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被告知的认知是:我们周围的空间有三个维(上下、前后、左右)。这是一种方便说,便于初中文化以下的人群可以在浅显的认知层面上更贴近真实地去理解空间。

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所谓的直线或平行线,只有理想化的规则曲线与非规则曲线,两条平行线在无穷远处是相交的。所以在宏观数学与物理上,一切都是圆弧而非直线。这导致以直线作为思想基础的理论体系都只是用来幼教科普的方便说,主要面向高中以下文化层次的大众进行简单科普。

在精准事实与方便法门间有一道鸿沟,那就是似是而非,而多数人是无法接受似是而非的答案的。因为精准的非黑即白带来认知上的是与非,在认知结构上编制出0/1的程序化逻辑思维链。这样紧密的逻辑思想,让多数人感到自己很理性、很科学、很有知识。当然这其实与知识是毫不沾边的。

就好像地球是圆的、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系是个大平片、四种基本作用力、人类是由男性与女性构成的、开水的沸点是100度、冰点是零度一样,你所知道的绝大多数很科学的知识,如果你深入到更高学府后,你会知道那些只是幼儿园中的简易版比喻,与真相、科学、事实毫不沾边。就连太阳都不是从东边升起的,因为地球是斜着转的。

只有当个体智慧与认知能力成熟到某一特定高度后,自我意识才会逐渐地开始安排你接触与尝试接纳“似是而非”的认知体系,展开模棱两可、非一不二的事实真相。即:万物都是在叠加态中存在着的;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多重平行实相;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观察者面前,实相会坍缩成全然不同或近乎类似的单一实相。多重套叠的叠加态可能性在被观察前是呈现出随机性与多样性的,在被观察时某一实相被认知到,其它的则被观察者的意识频率所屏蔽掉了。

我们管这一结果叫做“实相的坍缩”。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坍缩,只是我们的观察能力依据自我的意识频率截取了一种与自身认知频率相匹配的可能性而已。任何答案都是正确的,也都仅仅是所有可能性中的一种。如果你说那是答案,你说的没错。如果你说那就是答案,这种排它性的表述会对自己与他人造成认知的固化,并限定了认知的弹性,也就失去了99%的真相。

在本书中谈论维度时,我们会涉及到多重维度体系,包括普遍被大众认知的空间物理维度,还有不太被广泛了解的意识的维度。而在意识的维度外其实还有灵界的维度、本源虚空体系的维度等。维度一词被借用过来,为了量化地、逻辑地、理性地展开不同状态与频率间的递进关系描述。

我们借由从简入繁的推理,利用已被大家认知并接受了的点、线、面、立方体,来展开非物质的立方线、立方面、立方矩阵、立方套叠、立方套叠叠加、立方无序乱入,再进而进入似是而非的无确定点、不规则曲线、不规则面、无规则混沌空间、意识化生的亚空间、意识空间、虚空。

通过这样逐层的展开,尝试着告知读者们高中以上的实相知识,让大家从幼儿科普的四维世界成见中走出来,重新审视与认知我们这个世界与驱动这个世界的背后的规则之力,看看它们是如何编写出我们的宇宙的。最后,我们会说说所谓的时间、同时性、多重性、时空穿越到底是什么,与怎么达成的。

本章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依托现实的物理空间维度体系展开破立。当然在破立间也无法避免地落入理念坍缩。所以这里介绍的内容也仅仅是更加近似于真实的一种可能性变量,而不能涵盖所有的未知实相。实相永远要比已知更加多元。

我们当今普及的科学认知是源于1900年代前的古典物理学体系。虽然它已经在百年前被逐步成熟后的量子物理学所替代并证伪,但作为科学曾经经历过的里程碑,还继续被当今的中小学传授给孩子们,培养起一代代觉得自己很科学的青年人。在纸质信息时代中,二维的平面画稿、一维的直线演算构成了我们知识表达的主体,因此地球是圆的、地图是平的、线是直的、太阳系是平摊大饼的。时间在那个时代还被认定为和光速一样是不可变量的。

随着电影的崛起,时间加上位移的立体画面,让大众普遍可以感知与理解到四维的表达形式。而小视频的普及、视频软件的平民化,让我们了解到生活在碎片化的帧中是什么感觉,而把线性时间切碎再拼接是怎么回事。感谢视频的出现,我们可以一遍遍地重温某一经典,看到未发生的未来,颠三倒四地领略线性连续剧。

这些体验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同时性、时间倒序、穿插、重放、混剪等多维时空下、混乱时间线中或桥接时间线中的人生体验。这分别对应了物理时空中的5到9维空间体系。

当时间可以快进、慢放、暂停、倒带、拼接时,时间线的多重性被科学证实并认知到。

虽然现在我们左右时间的能力还很微弱,但是多重时间线、多重平行实相已经被严谨地证实了。而线性均速时间下形成的因果论已然被太多的实验证明为一种幼稚的早期人类线性1维认知。虽然我们的地球主要时空观,即多数人的理性逻辑还停留在4维时空感内,即三维观察加一维时间,但我们多数人早就在不自觉中进入了多维时空体系里,并享受着多维时空感官的认知洗礼。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在多维多重时空下,即5维以上的时空体系里,单一时间线被多次重置和再现。角色我作为主角,一遍遍地历经相同的时间,却走过不同的历史,直到开创出我满意的大结局来。或许很多人都看过穿越剧或固化时间死循环的电影。但是多数人只是图个乐,并没有真的静下来思考过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作为第一人称主角旁观这些过程时,我们经历的是一维的线性时间。但是这些往复多次在同一时间段上展开的尝试,却都平行地真实地同时存在于相同的时代线上。那意味着在每一条时间线上都有一个你在做着类似或不同的事情、都有一个世界与那世界中的人们在配合着你展开你的历程。

那这些数以万计的平行世界中,哪个你是真的呢?哪些其它人或哪个地球是真的呢?显然不可能都是真的,可是显然它们又都是“真”的。

时间作为四维时空体系中的一个标尺,被多数人默认为是均速单向的背景数值,不列入思考的范畴。其实最大的秘密就藏在时间里。

我们为什么会极力规避去思考时间的变量呢?

因为深入展开对时间的探讨,就会把人类文明带入到五维时空体系的理论里,迫使意识展开二维非线性的叠加态思考。这会从根本上动摇因果论。

同时,一旦触碰五维以上的时空体系,就无法规避多重平行宇宙的真实性。而多重性平行宇宙观认知的深入普及会让现有已被大众经典化的人文、宗教、科学、政经体系发生基础结构性剧烈地震,因为这些都是基于因果论上累积搭建起来的逻辑体系。

政权、宗教、科学教都必须誓死捍卫因果论。如果单线的、独一性的、一维的意识认知观念被二维意识文明挑战,那就必须全面地面对与接纳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现实。

虽然多维时空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人类的二维意识还处于产道中。一旦二维意识随着灵性大觉醒而被广泛地普及,那一维意识构建出来的社会学、人文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乃至科学,都会成为新时代中的笑柄,犹如现在有人公开跟大家争论地心说或地平说一样荒诞。

所以,掌握话语权的既得利益群体对于发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架构性改变是极力抑制的,并称其为“伪科学”。

《道德经》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个人类用外在感知无法看到、听到、碰触到的万物万法万宗之源,首尾如环,虚如无物,明洁闪烁,抛散出无数绳索状云烟带,犹如一个大烟雾的光团。它生成了古今的一切。这一意识的本源所在,你用理论科学还是实证科学,都无法对它展开证伪,但是数万年间所有开悟的人都看见过它、知道它,并皈依于它、臣服于它。

如果人类文明进入了五维时空认知,那人类的觉知能力就会开启二维意识水平。每个人都会知道,自我的存在与自我感知的这个所谓的世界,不过是万千平行分母中的一个。这种觉知会给习惯了自尊自大的人类带来沉重的心灵打击,微末的无力感会引发大量的消极抑郁和无意义论者。

所以,在本版本地球上的人类尚未达成心智最基础的多维时空框架认知前,过早地打开这个潘多拉之盒只会带来混乱。

所以本版本的人类意识与认知进化被分成两步走:

一方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我们的孩子还在继续学习着古典物理,相信着原始化学,背诵着四种基本力;

另一方面,量子力学、弦理论、11维时空论、非因果论的各种认知铺垫,缓慢谨慎地开始释放与渗透入我们的群体潜意识中,在改造着全面的思想。

当条件相对成熟后,大批的星际种子、靛蓝儿童、水晶灵魂进入我们的世界,开启新新人类的物理载具。大量如实表述、未经扭曲的多元实相认知被利用各种渠道投放入人类的视野内,为已经准备好意识进化的父母们展开觉悟与醒悟的课程,让这批人成为未来地球主人的父母与祖父母。用百年时间慢慢淘汰掉以一维意识为主的、单一线性思维的、旧版因果论地球人,完成地球整体意识的扬升,进入人类文明2.0时代。

人类文明2.0时代是宇宙文明时代。这不是说我们的飞船能飞多远或多快,那都是古典物理距离与速度在固化时间上的认知。在新时代里,人们通过冥想连通整个宇宙意识的万维网,下载最先进文明的成熟知见,完成跨越式科技发展,打通时间的隔膜,消融隔世记忆的屏蔽,新生儿即可拥有数千年的智慧累积。人们用意识交流,谎言无处遁形,政客只想利益众生,而商贾本着共赢才有生意可做。一切都因为思想的直接沟通变得可见又透明。

灵修不是一心进入虚无的玄学,而是逐步地让自己接纳多维多元的实相,让自己的认知、识别、理解、判断、反馈与行动的能力从简单的外在自我六感中、从单向均速时间里,攀升到更多元的高维时空体系中;再展开内在自我意识,并让内在自我意识与外在自我意识、载具意识(神、心、灵)三套马车并驾齐驱;让这个小我的角色可以用意识能量体的视角、从多维中同时观察每一个次元面向里的自我角色与其它自我对等人格,还有其它转世的自己。

当下拥有这样认知与能力的人们随着觉醒时代的展开逐渐增多。新一代的儿童在更睿智的父母的陪伴下成长,不再逼迫孩子们去沉沦古典物理科学,而是进入多维灵性学堂从小打磨智慧。所谓百年树人,没有开明、觉悟的父母,怎么迎来中兴的地球未来;没有明白“道”理的父母,再好的苗子也会烂在大棚的化肥地里,成为被摧残了身心的毒苗。

时间轴是一条一维线轴,其上被刻度上了数值。时间真的仅仅是一条线吗?时间仅仅只是一个维度吗?或许时间本身也是多维的!我们把时间认知成单向匀速前进的常量线,或许这一认知就已经很不科学了。由此带入并产生的所有推算,因这一常量的错误而全部坍缩成为了一种偏激的可能性,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

一知半解的人会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空间中——长、宽、高加单向的时间。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感受,是从某一时空点出发并抵达另一点后,经观察参照物所发生变化的程度、比较前后的差异得出的相对刻度性概念。但在复杂的多维时空中,参照物的稳定性被无常击碎,导致对比的可靠性丧失——这导致在多维意识中时间的概念并不成立。因为观察者在不同位面上切换观察角度后,时间会发生剧烈且无常的速率与方向性改变。

比如,我们熟悉的时间是1,2,3,4,5,6……

而多维时空中是:

1,  2,  (2.1,2.2,) 3,4,( 4.4, 4.4. 4.4, 4.5, 4.6),5,6……

或: 1, 2,   0,-3, -6, 4,  2,6,  1,5,-4……

这导致观察者在不同维度次元的时空中观察同一事物时,会感受到非线性结果的体验;在观察同一事物的相对进度时,存在着严重且明显的非因果线性无常混沌;在时空中各维度内,观察同一靶标会发现非线性的状态展现,而非逐一有序的排列。

这导致在同一个时刻里,同一事物同时展现出多重不同状态的实相来。而每一种都是确实存在着的,又都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在不同频率维度中,它展现出不同的坍缩实相,并且每一个都是真实发生了的。

比如薛定谔的猫,在这里就不是简单的既活着又死了,而是活着、死了、死于毒药、死于电击、死于衰老、死于疾病、活在抑郁中、活在亚健康中、活着但快病死了、活得很好、活着还怀孕了、活着并且已经生了一群小猫……

是的,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同时展开,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全然地探索,所有的活着的、死了的、当鬼的猫都是这只猫,又都不是这只猫。这就是意识2.0版的平面非线性意识认知的实相。

而意识3.0版则把这一可能性还加入了意识频率高低的变量——那猫有可能变得更有智慧了、觉悟了,会意识交流了,甚至开悟成神了;但也有可能在恼怒中准备撕咬任何人、在绝望中一直拿头撞墙、在自己咬自己进行自残、满心的愤恨在诅咒那把它关起来的人,做鬼了的猫还要去报复那个害死它的饲养员……

你可以看到,横向平行的可能性中还有竖向的意识觉知心智意识频率轴作为可能性的参考。随着非线性的时间轴展开,形成一个可能性的矩阵。

不同时间轴的同时运用、无序运用成为了可能性的4.0版本。这时已经离我们当下文明认知的1.0时代太遥远了。这样的进化速度犹如当代电子科技进化的速度一样,是倍数几何增长的,但是第一步永远是最难的一步。

这就是为什么高级意识体可以回溯或预言不同时间段上的某一种可能。

但要注意的是,高维意识体给出的信息永远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许是最大的一种可能性,但也仅仅是可能性而已。如果你认同这一可能性,那你就会努力地进入这一可能性,不管是出于渴望、好奇还是恐惧。其实这样的可能性很多,并且时间线越遥远,变量越多。 

意识体到底传递出哪一种可能的实相,取决于提供信息的意识体自身的意识频率和接受信息的意识体自身的意识频率。两者皆取其最低意识频率为准,因为能感知到的实相不高于自己当下的最高意识频率认知。

每一渠道所传递的预言都是一种真实正在发生的未来,但不是你必须经历的那个版本。你会经历什么是由你自己在遭遇机会点时自己的信念决定的;而你自己的信念是由你当下的意识成熟度决定的——自己的潜意识抉择了相信什么;而你在机会点上选择相信什么,取决于你之前认知中持续累积了哪一类的资讯——即你的意识频率是什么。所以简化地说,你拥有怎样的意识频率就会经历怎样的实相体验。

改变自身命运,进入或脱离某一实相空间,对一般民众而言,需要经历完一个段落的故事后才能在下一个机会点上做出不同的选择。但开悟者不受时空规则限制,他们每一个当下都可做出自己想要的改变。所以开悟者无法被算命,被称为“其鬼不神,不可限量”。意思是说,其运作机制是不遵循轨迹学惯性原理展开的。

多数人对时间的理解是基于在相对稳定的时间流里、在地球上短期生活体验中产生的观察经验。在看似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得出对时间的理性经验认知。

时间并非是“持续稳定”的背景参数,时间呈现出液态流体的特性。不管是我们肉身搭乘飞船踏入浩渺的宇宙,还是内在意识穿梭在不同维度频率能量流中时,一旦遭遇到维度湍流,进入混乱的力场旋涡,就要面对碎片化的时间乱流冲击。在时间乱流里,我们当下的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与认知体系都会彻底坍塌,而人类经历这样的遭遇只是时间问题。

在常人认知的维度时空概念中,时间线的反转、翻转、扭曲、跳跃、内卷、外卷、套叠、非线性逾越、逆流、停顿、断续等非稳定可变量参数,根本就没有被带入认知计算体系。所有的计算都是基于时间流的匀速单向概念而形成的。所以现在人类对多维平行时空内时间维度的认知微乎其微。因参与计算的基础数据导入基于理想化的错误,所以我们的思路被坍缩入了唯一实相中,失去了多元性思考的能力,阻碍了意识进入2.0版本。

只有让思想实验在演算的过程中带入更多元的时间参数,才能有效地在非线性频率分支和混沌理论概念下,获得探讨维度流的正确起点。

时间不是四维中的一个维度参数,而是一个维度矩阵的入口。时间自己本身就独立成为一个维度体系。

以上图中的仙人掌为例:

一条线的被定义为一维——我们当下的人生认知。

同时展开平面上各种可能性平行探索的为二维——我们在经历,但自己屏蔽了这一觉知。 

在各个立体的面向上不但展开所有可能性探索,还同时展开所有意识频率的探索。“好”人“坏”人、天使恶魔、耶稣犹大,都是自己一个人演的;所有对手戏里,里里外外都是自己,这是三维时间框架。高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频率、不同的认知偏好、不同面向形式的立体探索,同时展开,这是本我在时间四维线上的把戏。

把不同品种、不同花色、不同根茎的各个品种自我有效地融汇在一群,形成一个意识共同体,在不同高度、不同面向上绽放出不同的生命之花,彼此兼容又全然不同;嫁接生命,把不同的时间流巧妙地融汇到一处,毫无违和感地共同绽放,这形成了超我的第五维时间——混搭。

维度其实与空间没有多少关系,空间是意识在意识中创建出来的,并利用意识能量微粒显化成一个不同意识间彼此可见的共识空间。这个空间中依据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达成显像协议。

很多人学了吸引力法则,纳闷“我都想了,怎么就不能显化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个人实相与群体实相间的显化冲突。因为你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但是你的世界中不止有一个你自己,然后就是有一个你渴望东,而其它自我都渴望西,结果就是在自我全体意识中你只能服从多数。

这里不涉及到自我自由意识,因为都是你自己的自由意识。所以如果你不能让所有的其它自我、对等人格、转世的自己和这个自我达成认知共识,那就是不断地决议扯皮与能量内耗。

这时高我的统一调配显得格外重要,其可以让所有自我都得到快速发展与均衡的资源分配。但是多数自我意识都在主张着个体的自由意识与小我逻辑科学认知,这让高我的调度形同虚设,少有哪个会臣服于内在热忱并愿意跟随。即便跟随了,在遇到现实的阻碍与短期切身利益得失时,就又退缩迂回变卦了。

一旦意识从小我载具中脱离了出来,进入到多维时空中后,非线性时间的经历就会成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好像梦中的碎片化经历一样,小段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秩序,但匮乏场景与场景间、剧情与剧情间、时代与时代间的必要桥接;甚至同一个梦你可以反复多次地历经,历经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还只是持续性匀速时间的不连贯性表现,而多维认知的非线性是全然没有顺序可以表述的。

同一个事物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每一个都是真实,而不同真实间相互矛盾。

在同时性的可能性中,一个新鲜的苹果可能展开四种不同的命运轨道。这四种可能性在多维时空中同时存在着。烂掉与被吃掉是相互对立的二选一结果,但在多维平行实相中,所有可能性都拥有同样的真实性。而所有这些景象不是逐帧线性呈现的,而是同时铺开在眼前的。它既是被吃掉的,也是烂了的,还是新鲜的。

四种可能性的集合构成了它的宿命集,一切都在变量的已知范围内。但是超我却想通过混沌的无常诱发出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它被切成了果盘,或被打成了果汁。通过无法预料的意外,自我意识的经验与智慧在成长。

重复是无可避免的,意外也是无可避免的,这让生命充满了惊喜与惊吓,让人生变得未知与好玩。虽然我们都知道自己激发意外的可能性甚微,但是不踏上跑道永远拿不到名次。

为什么说没有时间呢? 那我们在讨论的时间又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本身成为一个悖论,让我们深入地解析一下。 

内在意识时间、意识时间、外在意识时间、角色时间,是不同的时间体系。

每一套时间体系都独立运作,相互不形成交集与干扰。

我们最熟悉的是角色时间:从出生到死亡,从历史到未来,这都是角色时间。角色时间可以顺延推广到本星球时间、星系时间、宇宙时间。

然后是外在意识时间:你一个恍惚,一节课45分钟就过去了;打个盹下午几个小时就没了;你觉得自己只是经历了一瞬,结果半天就那么消失了。这里时间感是不对等的。

再有就是内在意识时间,内在意识时间是在冥想状态下被启动的:你可以在冥想中观摩某个自己的一生百年,睁开眼睛才过了15分钟;你可以魂游四海八荒历经一个恒星诞生到衰灭的周期,回过神来只是一次呼吸中的间隙。

意识时间就更绝了:它全然地独立于我们的时间系统之外,它是后台程序时间。你可以无数次地把前台显示屏上的时间调整到10号的早上十点,然后一次次地历经同一天,但是你的后台时间在这重复中是持续不变的,不会因为前台的重复而导致后台的重复。前台可以随意上演任何时代,后台都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在不同的频率维度下,在不同的故事脚本中,在不同的面向与深度下,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比性、校对性。所以可以说没有时间。

但是时间确实在一分一秒地为进程带来可见的作用。一切规则之力背后也都有与时间匹配的计算方程。但是规则之力在不同维度中是被不同定义的,这导致我们对时间的经验只能应用在单一维度里,而且还必须是在此维度处于稳定期的状态下。

宏观整个多元多维混沌无常的意识能量流,稳定、持久几乎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稀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而我们当下的整个文明体系都是建立在稳定的时态下,这犹如在地震带上盖世界第一高楼,而且还在继续往上盖。没事的时候什么都好,大周期一到,文明就又周期性地泯灭在历史中。

毁灭不是唯一的必然宿命,我们可以选择生活在更高的意识维度中,建设出抗震的文明基础来。什么是抗震的文明基础呢?

那就是有弹性的多维意识结构——让认知与科学从单一的线性观念中抽离出来,进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发展的轨道。这里的精神文明可不是腐儒的那一套东西,而是内在的自我灵性觉知力和自性的彰显。

别老想着用肉身飞出太阳系,而是让意识云游银河系,加入全宇宙的集团意识中,在全宇宙的集体意识中上网冲浪。

本源意识从来不进行具体的思考或行什么有为的干预,它只是看似无脑般地穷尽所有的可能去展开不间断的尝试——尝试所有的可能性,尝试所有可能性背后蕴含的可能性,并不断地依此类推。这一策略看似无脑,其实非常高效。现在这策略被运用在人工智能的自我完善上,让人工智能自我进化,这个方式叫做“穷举算法”。

穷举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算法,其依赖强大的计算能力来穷尽每一种可能的情况,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穷举算法效率不高,但适用于没有明显规律可循的场合,得到意想之外的最佳解。穷举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所有可能的情况中搜索最优路径,其执行步骤如下:

(1)对于一种可能的情况计算其结果。

(2)判断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继续执行第(1)步来搜索下一个可能的情况;如果满足要求,则表示寻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比如人工智能击败围棋世界冠军的做法就是运用这一策略。人类的认知基于千年的经验积累,而人工智能的算法除了学了我们的经验外,还能在每一步都快速地计算完全局里的所有可变量,并从所有的失败里找到一个失败概率最小的可能性。

请注意,在穷举计算的算法中所关注的不是如何能赢得比赛这一结果,而是在每一个抉择点上都选择失败概率最小的那一种可能性。因为可变量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永远不可能完成完美的计算。因此穷举算法并不尝试先找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再行动,而是让所有可能性都同时展开,并选择当下这些可能性中最理想的一个结果作为行动方法。所以一心只想要赢的人是无法战胜那个每一步都选择不输的对手的。

穷举用最笨的方式完成了最聪明的捷径——它不去赌运气,只是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尝试一遍,然后做出全局大数据对比,选择其中胜算几率最大的那个,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抉择。

我们很多人都被成功学给鸡汤过。其实在更大尺度上,没有一个是成功者,都是一捧灰而已。如果说有谁不是人生的失败者,那只能说,那些达成了灵魂初心的人,它们赢得了自己的使命。

对于自己的灵魂来说,世俗间的成败从来都不值一提,它也不屑一顾。什么我生了几个孩子、我有多少股票、名下有几处房产、老婆是某某名媛、银行户口里有多少个零……你觉得这样的梦,在你早上醒来睁眼的时候有什么意思吗?恐怕在刷牙前就已经忘了吧。

一生一梦,谁敢保证自己明天醒来时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那个世界中呢?别老觉得还有大把的时间,时间什么都不是。

每一个角色小我都是高我展开思想实验的触须,为了去了解、达成自己尚且匮乏的意识短板,而进入到不同的特色角色中。之所以选择这一角色,就是因为这角色的人生故事中蕴含着大量的意识觉知短板面向上的习题。

说句扫兴的话,很多人平日里积德行善、念经朝佛,就为了来生能成为官二代、富二代,直接就是白富美、高帅富,或者进入永生的天堂。说真的,压根儿就没有这个可能性——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谁脚下的鞋小谁知道。看着美女穿着恨天高,飒爽英姿的,脚痛还不能让人看出来,那才叫苦呢。

天堂是祝福吗?日子太好,没机会感受反差、诱发反思与觉悟。在一无所缺、永无终结、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日子里,你能坚持多久呢?到了那个境地里,才知道享福并非祝福,那也是一种艰辛的经历,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物理空间维度与意识维度层级的相互关系

不同等级的意识体拥有不同成熟度的意识次第。小白是一个意识点,而意识点在经历了线性的时间后,被一维的时间拖拽到三维的意识空间里,形成了一维的线性经历与记忆,构成了单一线性的意识认知。

当一维意识感知与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意识会尝试着展开对时间的多维观察。在时间的多维面向中,原本被一维时间隐藏在三维空间中的套叠平行多维时空体系逐渐暴露了出来。随着维度的逐步展开,二维的时间、三维的时间、时间的矩阵、套叠的时间矩阵、拼接与混搭的时间矩阵,逐一地展现了出来。

与此对应的就是能够感知它们的意识2.0/3.0/4.0/5.0……意识最后能进阶到什么地步呢?意识是不灭的吗?什么等待着我们、我们到底在向着何处进发呢?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递进地揭开所有的谜团,为你展现出最为辉宏的本质实景。

多维度:

零维:点的维度;

一维:线的维度;

二维:面的维度;

三维:立体的维度;

四维:时间的维度;

五维:翘曲时间的维度;

六维:可能性的维度;

七维:单一宇宙全部可能性的维度;

八维:多重宇宙的维度;

九维:翘曲多重宇宙的维度;

十维:全部世界的维度(同时也是点的维度);

其实还有更多。

四维就是在三维的基础上加上时间——

想要确定时间,就要先确定“我“所在的时空位置。不然任何时间都没有对照参数,无法形成对比计算。我们可以把当下自身的位置理解成一个点,时间理解成铁轨,你沿着时间的轨迹单向均速前进,只能顺序前进,不能停止和后退或跳跃,这就是“我”在时空中的四维状态。三维的我利用一维的时间经历着三维的世界。

五维是在四维的基础上加上可能性——

在机会的抉择点上做出不同的选择可以引发展开多种不同的后续实相。这些可能性实相都显现成不同自我的不同经历,同时存在着。这时每种可能性会产生一条新的故事线,在同一时间断面中与过往经历过的故事线同时存在与发生着。

比如,你在相亲大会上的一个决定,会导致你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命运的轨迹。生活在五维世界中的你,第一选择的伴侣是名教师,你俩展开一生的故事线。可你想去看看伴侣是医生的人生会什么样?于是你的意识回到相亲的那一天,让你的角色载具在抉择时选择了接受医生的表白,然后沿着丈夫是医生那条故事线经历那条时间线上的故事。

五维中时间线从一维的线性叠加成二维的面性,即二维时间加上三维的我经历三维的世界。

六维是平行世界——

六维就是通过改变五维任意时间点上的自我意识频率,让自己从横向的平面选择中进入到垂直的意识频率选项里,这样可选项变得立体了起来。

五维中我的选择是:前进、等待、后退、左与右。而进入六维的平行世界后,自我意识的选择还添加了上、下、上左、上右、下左、下右这六种可能性。这样,遇到事情时可以运用的方法从五种增加到了十一种,意识觉知与经历的可能性从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结构框架中,意识则展开3.0版本的觉知智慧。 这是三维的时间线,对多维的我展开多维的空间体验。

作为体验者的我,在时间与维度空间中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意识认知与行为模式来改变自我意识的频率,进而改变角色所是的显化频率。而显化法则依据规则之力,会自动把相同频率的物质合并同类项,于是体验者因自身意识频率的改变,在无为的情况下被动地被无声无息地调整到了与其意识频率相匹配的意识频率实相世界中。

因为这样的调整是以毫秒计算的,而人的改变是渐进的,所以经历跳线的过程根本无法被感觉到,自己在一连串近乎一样的不同频率世界中被自动归档。

这里有一个经常性的误区:因为我们把载具我当成我,所以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是这个载具我进行着一连串平行时空的穿越,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进行穿越的只是灵魂的主体意识关注点。就好像十二匹赛马在跑圈,你始终看着那个第一名,虽然第一名在一再地更换着,但对你来说都是马而已。

所以一旦人的意识频率、认知次第改变了,你所使用的载具也就在此刻改变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原本是濒死的癌症四期,一念的改革,身体在几天内就恢复如初了。其实你压根儿就没有恢复,要死的那个载具还在那个要死的频率实相里,而你的意识焦点因为认知的改变转移到了一个豁达、睿智、开朗的自己身上。然后你发现这个身体里是没有癌症的,而这个身体所属的世界里,你的妻子、孩子、父母、同事,还是那些面孔与姓名,但是脾气秉性、过往记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生活在一个与过往很类似的世界里,但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多重平行世界的每一条故事线都有同样的时间进度条,这就形成了每帧切片的代码。比如所有不同的主线代码均为G字头,后续分支为F,背景年代为H,“帧”在时间进度条上的位置为S,总时长设定为封顶80个地球年,时间具体精确到每秒24帧。

G3F4H2073/11/08/16/42/16/S13,就代表着你当前使用的这个角色,在其第三种平行可能的主线选择中,激活了第四分支,在2073地球年11月08号16点42分16秒里的第13帧上。

G3F4H2073/11/08/16/42/16/S13这个代码完全可以用某一频率组合来表达,因此这个特定的频率就可以精准地标记出在哪个平行世界里的哪个“时间点”上的那一帧中的那个角色你;再加上主语“谁”的频率描述,就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频率代码。 

当代的催眠师利用很原始的方法,带领患者寻找着这一频率代码,然后帮助患者锚定住某一意识频率,通过帮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空白状态,跳跃时间线和故事线,获取相关角色的记忆资讯。 

七维就是把整个一到六维空间内化到一个点内,再加入【起源】——

即时间开始的那个点,无数个这样的点的重复叠加态成一线,即七维。 这是一个周期的闭合,又回到了零维与一维。你会发现,终点即起点。

八维就是把一系列的七维排列起来,线上任意点上存在任意多个宇宙。那些不同频率中的平行实相或与我们相似,或与我们完全不同。 

如果一个意识想要从一个八维时空体系内进入另一个不同的八维时空体系支线探索,需要完成犹如切换五维时空经历一样的操作流程——需要先退到本时空的起始点零维的所在,从那里进入第七维时空线上的分支节点,然后选择另一个展开方向,跳转入属于那个第八维时空的第七维的零维点上,走入另一分支的时间线才行。

更多的维度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下期摘要:

了解了零到八维空间的运作后,我们即将开始探讨这个空间中所承载的意识和意识体是如何进化的。感知时空维度的能力是衡量意识体觉知水平、能力水平、智慧水平的标杆;时空维度自身的特性,保护了在其内展开体验的意识体们,也限制了它们所能感知世界的最大可见范围。

对时间维度的架构认知能力,成为意识体提升自身心智次第的关键瓶颈。维度的存在格局与划分着的不同频率实相,也格局了意识,造就了意识体的八个不同进化等级。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