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九品——自性的智慧
自性,是一个佛教名词的借用,就是自我意识里内在的核心本性,实质上它是意识中来自本源意识的思想基因传承。值得注意的是,本源意识基因所表达的【自性】和自“我”意识家族内的【自我意识】基因,是小我、高我、本我内化的两条基因链,就像父母各给了一个基因一样。这让每个自我家族中的一众自我与其它自我家族中的一众自我,有源自本源的共性,也有源自家族的差异。这形成了意识流中不同的意识体大家族。
这样的家族,因其发展的面向不同、意识进化的等级不同,从低到高分别是:
- 单体力量型
- 单体智慧型
- 单体梦想型
- 小群体探索型
- 小群体力量型
- 小群体智慧型
- 大群体关爱型
- 大群体培育型
- 大群体指导型
从这九种类型的意识进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意识能量微粒(小白)在初期因为内置的三个基础程序,展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个体意识面:变强、变大、更有力量、更加睿智。
这带来了意识能量微粒的第一层意识状态:孤狼。
渴望强壮,凝聚能量,贪吃,渴望力量,勇猛好斗,抢掠吞噬,壮大自己。
之后慢慢地,孤狼们在各种相互的博弈间,有的会发现,力量不光是肌肉的蛮力,头脑与智慧的运用可以让自己付出的更少、得到的更多。于是一部分意识单元进化到第二层意识阶梯:智者。智者开始不凭借蛮力去征服与抢掠,懂得运用时机、策略、技巧提升自己获胜的概率。
当头脑与思想展现出了它的力量,人们对这无形的力量陷入了极度的渴望,各种思想家诞生出来,各种脑洞、学说、流派被逐一展开。第二层意识里的部分精英脱颖而出,率先跨入了第三层意识的门槛:圣贤。他们开启了哲学、科学、艺术、玄学的脑洞,百家争鸣。
随着圣贤的出现,职业的思想者诞生了。它们四体不勤,但异常聪慧,可洞察天地先机,左右氏族的兴衰。于是在它们的四周逐渐地聚拢了一批智慧的聆听者、实践者、探索者。它们依据圣贤的指引去探索、开拓心灵与物质的版图,去摸索被迷雾笼罩的未知,踏足到地图上没有勾画的区域、思想不曾绽放的荒野。这就是第四层意识被开启的时刻——探索者由此而生。
意识群体的凝聚带来分工,思想与力量的结合带来阶级。群体让个人更有力量,群体让思想可以得到贯彻和实现。就好像大脑有了四肢,意识有了躯体。至此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小我们需要一个拿主意的,年长的智者成为了部族的首领——王诞生了。
有了头人,群体的秩序被建立,效率显著提高,战斗力增强,组织更有章法。慢慢地群体里出现了两种智者:更善于思考问题的和更善于管理团队的。后者很快成为了团体的核心,拥有了领导力,成为了第五层意识的存在:王者。
王者的出现让圣贤沦为了首相、大祭司,一武一文来管理部群。成为核心意识的自我很快就发现了作为核心的好处:受益最大,付出最小。发现这一状态的不光王自己,群体里每个意识都看到了这一点,如是一个个的都想进入群体的核心利益集团,而把其它意识放在自己的外围充当手足去劳作。
到这一刻,群体内集体意识里慢慢地形成了两个派系:
一个派系明显地保留了孤狼的特质,它们更信赖力量,更加自我。内在渴望通过掠夺不断壮大自己,而贪婪永无止境。这是利己者。它只爱自己,其它意识体都是工具与炮灰;它可以拥有智慧,但心思都是围绕着怎么让自己更强大而展开;它可以拥有团队,但那只不过是自己统治与抢掠的工具,是国家机器,鹰犬般的存在。
另一派系源于智者的特质,它们更信赖智慧,更加乐于交流与共享信息和成果,内在渴望着更多的觉知与智慧,孜孜不倦地渴望展开对未知的探索。它们知道想要达成自己的渴望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而维系群体的良性快速发展,需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确切的实惠与好处,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这是利他者的思想。
利己者与利他者很难共事,因为很快利己者就会把利他者吸干,不存在可持续发展性。所以利己者们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依靠绝对的力量形成统治,犹如狼群一般。而利他者们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群体,犹如蜂群、蚁巢。这样两个群体意识分化完成:利他集团与利己集团。博爱与自爱的对立达成。
两个意识阵营各自探索着两种进化的道理,没有对错可言,反映出不同的认知理念。
利他集团主要是群体智慧,均衡发展,协同进化,信息与利益共享。
利他阵营理念: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菩萨心;谁都别落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每一个个体都相对安全时,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优点:个体被群体力量与智慧均衡保护着,可以协力抵抗很大的灾祸冲击。
缺点:全体与个体都发展缓慢,相互掣肘,容易扯皮,个别包袱严重拖慢整体进步的速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袱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
利己集团主要是单体能力与智慧,强调个体的异军突起,一切靠实力说话。信息与利益优先供应给强者,确保强者更强。强者可以无底线地碾压弱者。这也激励了弱者渴望快速地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择手段地成为强者,然后把原有的强者赶下宝座,自己取而代之。但是想要守住这个宝座,就要始终保持最强,不能松懈。这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成员都奋发图强,不敢懈怠。彼此也有共同利益上的短暂合作,但是每个人都清楚,只要自己一旦受伤虚弱,随时会被队友分食。
利己阵营理念:个人能力与力量是唯一值得关注的事情,如果不能快速飙升自己的实力,就会在底层被压榨死。别去指望任何人,包括自己的队友。合作永远是共同利益间的短暂配合,以利聚者因利散。自我实力才是自我安全的最大保障。
优点:发展迅猛,快捷高效,目的明确,手段豪横。直指核心,从不拖泥带水。
缺点:高利益高风险,上位快淘汰得也快。不养闲人也别受伤,风光转瞬即逝。
利己意识集团与利他意识集团是意识界里的两大阵营,但它们都共同地显化在同一个世界宇宙脚本内,投身入不同文明中的不同角色里,甚至同一个家庭里就有可能同时包含着两大集团中的成员,分别扮演着兄弟姐妹、父母夫妻,因此形成了很多意识碰撞和行为冲突。这带来了在第四意识平台上的众多故事体验。
宏观意识让两个阵营间的角色不断相爱相杀,却始终保持着很微妙的动态势力平衡,在不断撞击与摩擦间形成了大量的游离能量。而对冲又让两极化后的意识双方都感受到了不同意识形态上的流转互动,形成了非常多的对等认知体验,进而达成了内在的自我平衡。
这是修习灵觉后很快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更爱自己还是关爱他人?
我知道,99%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关爱他人,因为从小几乎人人都知道:自私让人疏离,而协作被人爱戴。但是半生的生活经验却明确地在默默告诉自己:那些成功者、社会精英,几乎人人都是喊着假大空的口号,背地里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个人如此,社团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默默奉献好像在这个狼群文化盛行的文明里,非常不适合——你想当羊,结果一阵旋风过后自己就剩骨头架子了,甚至尸骨无存。无数次跌倒后,自己也开始做狼了,哪怕是最弱小的那只。但是面子上、思想上还披着羊皮。
不可否认,利己集团的家伙们就是发展得快:你看那高楼起,你看那高岗上,你看那锣鼓喧天的舞台灯光下,各个是利己的弄潮儿。
人人在看风口浪尖,却少有人关注落寞的退场者——舞台上走马灯一般地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万丈高塔昨日辉煌,明日一地瓦砾鸡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利他者很少被渲染得如此瞩目。因为利他者多智,智者善隐,改变时代的幕后推手——朝中之大隐、救助良善的市间之圣手——杏林中隐、点播迷茫的解惑高手——山中名隐。
隐者有三,而名者一。
小隐,寻心求道问阴阳知卦理,顺应天时而避愚鲁之惑。自悟,自觉,自利。如有人叩门于前,会生怜悯之心,随缘救渡。
这是第六层意识境界:散仙。它们以小社团的形式或同好或弟子门人,隐于名山大川,居于洞府民舍,在道观,在塔林。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在第六层意识境界中修得了轻安后、一生一身得解脱后,方真切地知道了,这副皮囊、这一角色,连同其内在意识觉知,犹如大明湖面上的一片斑斓,独善其身、独避幽冥毫无用处。雨来还是涟漪不断,风过照旧波光潋滟。这一个小我得道,却还有对等人格在迷,还有转世的自己在痴,还有其它的自我在狂。而原来大家算的是平均分,自己哪怕成为惊世巨儒、坐床高僧也无济于事,孤掌难鸣,独臂难支。
明白这些需要少则几年,慢则千载。于是不再避世,转而入世,开始普度众生,视万有为吾身,无住相行法布施,行无畏布施。医众生的身、心、灵、意、魂,自觉而觉他。
这是第七层意识的境界:菩萨摩诃萨。这是一个佛教的词汇,但确实没有别的什么词汇更准确。
救万民于水火,匡正朝纲,与民生息。救一方百姓,兴一朝盛世,力挽狂澜后,歌舞升平能有几多春秋。当菩萨久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医家的下工末流:不是病入膏肓、走投无路的人,根本就不来求正法解脱。世界都是利己者从里边源源不断地侵蚀着根基,自己在岸边救助溺水者;可是一心往下跳的、往深海里拼命游的人往往更多。
上工治未病,如果不能从灵魂抓起、从意识本质做出改变,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改变父母们对孩子的压制灌输,改变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基础观念,这擦屁股的活儿会永无止境。想明白了这一点,菩萨悟了,渡人需从根本,一切从娃娃抓起,塑造出觉知的父母,用干净的灵魂来打造觉醒的一代。
第八层意识境界让自己的眼光看得更远,从局部到整体,从百年到百代。它们是教育家。它们的格局更大,办学、立说、著书,把思想广泛地传播出去,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兢兢业业地播撒着正知见的种子,让世人随缘取用。
至此,意识在我们这个意识维度的层面上算是进化到头了。
第四意识平台上的最后一道关卡就是第九层意识境界:导引者。
导引者是大觉悟者,是通透认知的无漏智慧者,因为它觉知到了最后一层的奥义:顺其自然,不执象耳。原来一切都是故事,原来一切都是自我意识的幻梦一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凡有相皆虚妄。可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识能量微粒的成长过程就是要经历如此的攀爬,才能螺旋式地上升到这个阶段,一切都是为了内在自我意识的平衡。不然各种如果与不甘,就是时刻折磨着匮乏洞见的内心——凭什么你说这样做我就这样做呢?凭什么你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呢?大家都有自由意识,凭什么你让我听你的呢!
臣服需要多少的智慧累积才能磨平自我的盲目,热忱需要多少的力量支撑才能无畏前行,想要自然而然地走过逍遥的生命,随境生化,应对往复的波涛,又要达成怎样的智慧才可如此平淡中保守着喜乐、静观随喜。
导引者是心灵的接引者,是亡灵的引渡者,是迷茫困惑时的灯塔。它看似很被动地经常毫无作为,却明白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就在自己当有的时刻做着当行的事情。不早不晚,各自成就着与自己当下认知所匹配的遭遇。小孩子不能总是抱着,那样学不会走路与奔跑。该跌的跟头、该流的血、要结的疤痕,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
引导者很安静。如果你问它,它会告诉你;如果你不问,它不会主动干涉你的历程。引导者的慈悲与菩萨不再相同:它视万物、万民如草芥刍狗,没有谁比谁更珍贵,也没有谁应该为了谁做出更多的牺牲,一切都在自然的道理中。它只会告诉你:你看不懂的、不明白的、瞧不透的,不是因为那多高深,而是因为你的视界窄了、格局小了、成见大了、自我意识的陈腐阻碍太多了。你不是做不到,只是你相信了你做不到,仅此而已。
至此,利他集团的功课完成了它的螺旋进化,利他与利己的心达成了必要的平衡。在利益众生间也利益了自己,明白了帮助他人就是最精致的利己行为。内心里争斗千年的两极摇摆,慢慢地平衡到共赢的刻度上。智慧不再用于贪婪或救赎,而是如何稳步地提升全面的基础素养。
此刻,勇猛与造作、狂妄和沮丧、恐惧或愤怒,都已经不再会从内心升起;喜乐、安康、平淡、从容、柔缓,成为了内在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