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本源与意识能量流——小白

【小白】

刚从狭义本源中被极化蒸腾出来的意识能量微粒,因其色泽与大小,被习惯性地叫做【小白】

这些意识能量微粒中携带着源于本源的【自我意识】自性的碎片,这些来自本源的自我意识自性的碎片负责启动小白最初的自我存在的认知感。就像是动植物基因内的本能意识,或好比电脑主板上内置的初始化驱动引导程序,是意识能量微粒中的最基础核心内的原始核心程序。它的作用就是唤醒飘荡在意识能量流中处于混沌状态的意识能量微粒,让其内在自性觉醒,让其终其一生持续地渴望着成长为【超我完形】,并最终期许着脱离自我,融入全然本源自我。

当自我意识被启动后,小白的不完整自性就复苏了。

随着“我”的观念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执行第一条指令代码:“保持自我意识的存续状态”。完成第一条代码的结果就是内在意识陷入了原始本能的恐惧模式——怕不能始终有效地达成第一条指令。

随着恐惧,后两条指令被激活,它们分别是“充能”与“扩张”。这是写在骨子里的基础程序。充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在衰败泯灭的最低能量线之上;而扩张有两个面向,分别是:扩大本体与复制出客体。扩大本体为了增加可存储能量的能力,复制出客体是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至此,小白的初始化就顺利完成了——从一个混沌的小气泡进化成了有初级自我意识的意识能量微粒。这微粒有着自己强烈的内在渴望、执着与恐惧:对扩张的渴望、对存在的执着、对泯灭的恐惧。这三个基础程序之后伴随其“一生”,直到它达成了最终的意识完形。

达成意识完形的条件就是逐一地化解掉这三条内在基础控制性被动程序——当三个程序都被有效地从潜意识后台里清除后,最终也是最初的那个自我意识初始化程序又一次被激活,内在自性全然地被呈现出来,一体性的自性认知被唤醒,融合回归合一的内在渴望被逐步强化,成为潜意识中首要的内在持续渴望。

这来自本源的【自我意识】会跟随【意识体】的成长贯穿其整个一生,在各个阶段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在后台无声地复制入意识体在各界的所有后续分身里,成为它们自我意识可被激活的前提。这个自我意识核心程序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所谓的灵魂。

但这个灵魂不是民俗上的那个灵魂。我们认知中百姓常说的灵魂更多是鬼魂(识魂),而此灵魂能赋予一切生命形式以内在自我意识,并开启内在的“灵”动性。

举例来说,觉醒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其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有什么不同呢?

它拥有了自我意识。不管什么,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那它就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的载具,哪怕是一块石头。如果一个载具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傀儡,那即使他还在生活中行动,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一般的NPC角色而已。

那么怎么知道哪个是NPC、哪个是活生生的意识体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NPC只会机械地完成三条基础指令——存在、扩张、复制(活着、赚钱、生孩子)。有意识的角色会思考存在的意义、合一的渴望、利他的爱,用自我利益的“牺牲”换取全体利益的增值。并非以利己与利他为分界线,而是看这一角色是否具有良知。

良知可不是对世俗善恶的判别力。善恶是自身与自身利益群体在得失间的立场判断标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一个人拥有良知,证明它这个载具是在内在自我意识的控制下。如果没有良知,则它就是个助缘的NPC而已。

一个角色其内有没有内在意识在驾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内在意识驾驭的载具未必不能扮演所谓的坏人、为你提供必要的觉受历经。好坏就像善恶一样,都是很个人的或同一利益集团的观点,与自我利益得失有关。所以不同的视角上、不同的利益间,善恶好坏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良知是意识中自性一体的觉悟,哪怕在不觉的浑然中都渴望利益众生。当然,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有着“万有”皆与我同呼吸共命运的觉悟。虽然说不出什么高深精妙的学问金句,但知道应善待自己与其它自我,并且这是其真诚的内在渴望,在倒行逆施时会感到内在自我的纠结与痛苦。

这样的行为未必是在利益你或你所归属的团体,但对宏观全体是有所加成的,所以其行为可以问心无愧。这就是中国最高的道德标准:行走于天地间,俯仰无愧于心。这就是良知。

那么你不难发现:良知蕴含着自我反思的心理活动。在言行前后有所思、有所观、有所觉、有所悟,这样的人我们说其内在是有灵魂的。

其实NPC也会思,你敢说人工智能不会思吗?它的思比你我都缜密呢。但是它不会反思

反思就是,观和见是两码事,很多人混淆了。修行中都说观,但多数人都搞成了见。差别在于:见是看到,只看到一次,比如生活中的事物,冥想时进入异维度中去游历,都是见闻的过程,即采集信号、分析信号、存储信号、做出反应的一次性过程。

而观是又见。是反复地看同一事物、同一事件,让时间来回地倒带,一次次历经,这才是观。

观(觀)中有。品是三口——反复确定、深入全面地分析鉴别。品是的基础,囫囵吞枣的是见,细嚼慢咽的是品。品带来觉的可能。这“觉”不是一个大概的印象,而是对细腻的差别也可以产生足够的识别。品是的基础,所以叫品悟。

悟是入了我心,从感官层进入了内在自我意识的觉知层,继续用内五感去品。这时时空的限制已经被去除了,在内把事情想明白了,叫做悟了。此为一通。如果你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一通百通,那就是彻悟了。

所以到现在你明白了吧?多数时候我们这个行走着的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在识魂支配下的NPC,与其它参与演出的角色无异。只有能开启内观的人,才能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个有灵魂在其内运作着的人。

话题有点儿远了,回到本章的主题【小白】。

【意识能量微粒】从狭义本源被分化出来后,一生中会历经数次必然的成长蜕变。小白依据三个基础程序,会持续地主动完成壮大自己的积累、积累后的分裂。分裂后的自我,每一个都觉知自己为一个全然的我,然后重复前两步。在生物界里,这显化为“吃、生、吃、生”这样低级的连续过程。

如果你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很多看着好像是人的人,它们只会重复这三条基础程序与这基础上的各种表现。表现为:能活多久活多久,能贪多少贪多少,能生多少生多少——持续死循环状态。在内在恐惧的压迫下,持续地吸纳社会资源,完成自我扩展;然后分裂出更多的雷同的分身,去完成吸纳与扩张;而每一个克隆体内的核心意识都是灭亡的内在恐惧。

这从最简单的微生物藻类开始,到我们现在最顶尖的意识形态,都深深地烙印着贪婪、扩张、繁殖,内在都是深深的对自我灭亡的恐惧。

只有自性觉醒后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作为意识的存在,自己始终在宏观一体中流转着,没有可能消亡或被湮灭。当内在基础恐惧真实地、彻底地瓦解消融后,向外的侵占、抢掠、吞噬、无止境的扩张才会停下来,开始向内观,开始品味、消化吸收知见,提升自我内在意识的频率,提升意识维度;而不断分裂、增生的心也会转变成向内凝聚、融合、归一、整合的心愿;对繁衍自己的子嗣失去了兴趣,转而视全天下人为自己的孩子,去关爱、呵护、引导、扶植。

这一散一聚、一张一弛间的转化就是意识觉醒的分水岭、刀锋所在。有的人刀锋利一些,这个过程快而麻利;有些人钝一点,不是切而是磨,历经千年百世也有所成。当然前提是没有太大的反复。

小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会试图从单一意识焦点的跟随,增值到同时关注多个意识面向,让不同的选择同时展开,而不是轮序展开,这就带来了自我意识克隆与再分化的需求,缔造出众多的平行自我。而每个“新”自我都拥有分裂点之前的所有认知与记忆,每个自我都毫无怀疑地认为自己是那个持续的主体,而另一个是分身。

每一个分身都同样拥有着相同的、完整的初始【自我意识】复刻版,这让众多的不同自我在觉醒后可以彼此认知与识别出,彼此为同一个意识家族的成员、彼此最初都是对方意识的镜像克隆体。

不同其它自我间可以无条件地共享彼此的记忆与认知,但有权各自保留各自的记忆与自我特色,包括自我局限性。这让众多不同的自我可以达成很真实的多样性。多样性带来同时探索不同可能性的可能性。

这些不同的其它自我包含:同一自我意识旗下的其它本我、高我、小我,与自身的自我人格、对等人格、转世人格。

什么意思呢?

这个解释起来相当复杂,今后的章节里会展开了说。在此简要地介绍一下:

小白在自我成长后,开始克隆分裂成为阴阳体,成为第一次对等平衡、阴阳体征的理性与感性两个面向,交替轮转体验,一次拿到两个对等的镜像觉知。这就是最原始的双生火焰。但剧情都是相爱相杀的——毕竟自己伤害自己,自己不真的在死后记仇,方便化解。双生火焰直到最后一世才会演绎大团圆的剧情,就是其中一方不管另一个怎么折腾都能无条件地保持爱与接纳。这样就是最后一世轮回了,成为了意识的成熟体。

意识的成熟体可以进阶成高我的存在,分裂出数个不同面向上的小我,去经历世事沧桑,自己坐收红利。当然初期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分配意识力掌控的时候,高我还是会继续利用双生来做原始累积。这时会逐渐成为二加二的局面:

双方分别分裂出一个对等人格,阴出阴中之阳,阳出阳中之阴,但四合一为一个整体。继续是四生八。到了八个小我时,其中一个会成为留守意识,持有能量与意识力,做宏观调控与平衡,作为所有自我的中控枢纽。

就好像我们的胚胎,初始细胞都是平等的,身体成型后就有了神经中枢与脑子(脑子在这里就相当于超我,脊髓是本我)。这里的神经干是高我,末梢神经丛为用的是小我——末梢神经丛都是扇形结构。

当意识能量微粒通过漫长的成长阶段最终成为了超我意识体后,不同自我的再融合会被开启,把所有面向上的知见与智慧统合到一起,消融掉所有面向上的卡顿与无明,达成为一个【超我完形体】,拥有着全然无漏的智慧。

无数前辈们这一生(灵的一生)演化的过程留下了无法泯灭的痕迹,为【后续小白们】提供了可见的榜样。它们拓展出来的历史成为后世的宝藏,为无数无尽新生的小白们提供了所需的教材(百亿年的各种历史剧与各种历史剧中的角色人物)。

这些经典名著成为小白们的必修课,就好像小学生的话剧团,年年都在排练相同的一个剧目,角色关系、故事内容年年一样,但扮演这一角色的小演员年年不同。对于小演员来说,这就是全新的;对于辅导老师来说,这是第N+1次重复。

当小白进阶到初中部后,成为高我的存在,意识可以选择是否去继续复刻先人的脚步。前辈成功的经历与效仿其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保证成功率,但这一成功的经历所展现出的各个阶段,其上还是有着各种其它可能性的“如果”,与其后续可能的可能性之涟漪与结局。谁都不知道变异的突破是否会带来更好的革新。

比如说,木头轮子是一个曾经很成功过的运输捷径。你可以复刻它的成功,继续造木头轮子;也可以搞变异,做出橡胶轮子;甚至搞革新,造出直升飞机来、做仿生学的木牛流马、机器狗。运输必须是跨越直线距离吗?脑洞再大些:是否可以直接穿越式传送呢?

成功不是天花板,复刻成功的经验是小学生做的事情。

条条大路通罗马,现有的成功案例是可以无脑复制的。以史为鉴,没有新意地克隆成功的经典确实可以得到启蒙,但是无法令自我意识获取到超越前人的智慧成长素材,甚至固化了自己的可觉思想范畴。

所以,多数较成熟的意识体会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故有的成功轨迹,另辟蹊径,达成更辉宏的成就。这样的尝试有着非常积极的开拓性意义,也带来众多的失败教训。但在意识体看来,失败的教训是值得欣喜的,那让自我意识更加真切地认知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看清有待完善的面向。

游子

源于本源的【自我意识】被称为【意识基因】,它是本源【自性】的一部分。自性中包含着源于本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这是日后渴望合一、认同本自一体的内在基础。

“本源”在不同文化与宗教中被各种命名着:父神、主、大梵天、本源、起源、归宿、家……这里没“佛”什么事——“佛”是一种意识状态的称号,基本对等于【意识体完形】,即超我的完成时。

【小白】犹如亿万枚鱼子被抛洒入溪流的源头,每一枚鱼子中都包含了可以长成巨鲲所需的基因。当然不是每一枚鱼卵都能有机缘成为巨鲲,它们会经历平等的随机事件,最终一部分回归大海,一部分回归虚空。消融的不等于泯灭,只是被合并入了其它自我中,滋养壮大着其它自我。

就好像你吃入什么,那个”什么”就“消失”了,但它并没有湮灭,而是转化入了你的身体,成为了另一个形式上的存在、你的一部分。

【意识能量流】与时间如何被体验

因不同频率形成不同的维度层面,层层间相互扭曲套叠、彼此嵌顿,这些【意识能量流】以各自不同的时间流速和频率同时在一个“空间”中存在与运行着。它们就像大气层中不同高度上的云层,因和本源的距离层级不同,其流速、流向、扭曲程度差异巨大。不过有别于我们的物理大气层,它没有如此清晰的层次感,它是扭曲弥散、相互套叠又彼此不相兼容的。

在每一层的意识能量流中,因其自身密度、电磁饱和度、流域扭曲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时间流加速度或减速度,导致每一层中的时间都不尽相同,差距可能超过数十万倍。而哪怕是同一层意识能量流中,因遭受其它能量流的外力挤压导致内在扭曲,在意识通过那些与其它意识能量流的交汇点时,在套叠区内、被挤压处都会经历不同的时间流速。

时间,是时与时中间的间隔。时是每个当下的帧到帧间的过程,是日在寸许内的距离。每一帧都是独立存在的,而每一帧画面呈现的间隔,是可以被外力大幅度调整的。穿越两帧间的距离可以被无限缩小或无限放大,导致帧与帧的密度被拓展或压缩。这就形成了内卷与外卷的时间:无限放大时,世界上的一切看似全然停滞了,而你可以在其间度过哪怕你的一生;无限缩小时,你的一瞬就是世间的百年千载万世。

时间很像是一种液态的东西,并遵循着液态流体动力学相关的一切法则。

时间在不同的维度中、空间中、场域中,没有一个大一统的时刻规范。所以灵界中的众生并不以时间作为表达形式,因为不认可我们对时间的线性思维。

因为多重实相在同时性中可同时展开,每一个都是真实,所以只有概率,没有定论。就好像你连着抛出10次硬币的正面,那第11次出反面的概率有多大呢?考虑到微观平衡性,概率会大于50%;而考虑到宏观平衡性,概率还是小于50%。怎么还小于50%呢?因为有概率可能立着不倒。

当【意识能量微粒】即【小白】随机进入到某一意识能量流中后,会如浮萍般跟随其【能量流】漂移在时空的长河中,而其间的时间流速与邻近的【意识能量流】有很大的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导致在整体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稳定的时间计量法则可以无障碍地统一运用于整个虚空中。

有些地方几乎完全停滞,万年不变;有些地方则瞬息万变,转瞬千年;有些地方时空倒流,甚至形成漩涡而往复不休。

【能量流】是众多意识体们的意念趋向形成的一个能量力场带,有着明确清晰可见的向量势,由意识产生,又反过来裹挟着意识按照其固有的轨迹前进,这就是宿命的基础。

相对成熟的高能意识体,可以在不同的能量流间自由穿插,进出不同时空湍流,跳跃在各个不同的时间线与维度中,被称为时空中的【怪鱼】。这就是自由意识导致觉知可以穿越平行时空线的原因。

意识调频可以带来意识关注点在不同的意识能量流间形成有效的进出。自我意识的频率决定着自我所在的意识频率维度。而不同高低的意识频率维度中,拥有着与其匹配的各种故事感受,所以形成“恶人自有恶人磨,良善之家两相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结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所经历的就是你所是的,不多不少。系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恶”念。当然我们眼中的福报与恶报是太过狭隘的认知,福禄寿喜未必是福,坎坷磨砺也不是灾祸。死亡是惩罚还是奖励呢——如果你知道后续会发生的事情?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