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三节:“你就是未知的实相”
细雨版(Helen朗读)
一九七五年 四月二十一日 星期一 晚上九点四十六分
(我从我的笔记里读给珍听周三那节的最后部分,她说:“我又有了那他很快就要结束这本书的那种怀恋的、不舒服的感觉,尤其是听过刚刚谈亚特兰提斯之前的资料后。当我在上那节时,我并没有那种感觉,但我现在有了。我知道我以前说过,但这本书开始在当我们想要搬家时,而现在我们已安顿在一个新地方了,所以,这是个结束这本书的好时候。”)
站在赛斯的角度观看我们的人生时间线时,从开始规划生命、到历经人生、乃至整个返航的过程,都同时展现在它的视野里。《未知的实相》资料被传递的时间点不是一个偶然,它开始于珍对旧有实相准备脱离之前,赛斯逐步引导着珍的“自由意识”,而珍聆听更高智慧后,最终决定跟随,并入主了坡屋。
在入驻坡屋后的第一堂课,赛斯说出了这个时代可能性的大结局,与意识是如何构筑一个新时代的秘密。这也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因为这一个版本的珍,理性地选择了内在自我意识的导向,而非外在自我意识的考量。
珍看房、买房、搬家的过程,隐喻了其自我意识在不同侧重面上的考量与取舍。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核,是对内在智慧成熟度、外在自我臣服程度、自我意识协同度与自我渴望发展面向上的评估。不同版本的“珍”依据不同的自我意识成熟度,导引自我载具进入了不同的实相领域,进而在日后感受到那一实相领域内对其的后续影响。
不止一个版本的“珍”在传递赛斯资料,珍自己也去探访过其它珍在其它平行时空地球上举办的灵修班,而赛斯也说,他不是这一版“珍”所成就的。
珍蜕变与搬迁的整个过程,以及不同时间点上赛斯安排传递的信息内容都大有深意。虽然说的是珍一家人的日常小事,但隐喻着整个人类群体意识形态蜕变与最终归宿的流程。在这里,珍与罗不过是两个演员,在特定的时间、用设定的剧情,配合展现了这一小品。
《未知的实相》卷二里,赛斯不惜大量的笔墨,去聊一个看似很私人的购房问题与不同可能性上的取舍思路,实际上是借小喻大的一种教诲方式。如果你学到这里还在以为卷二是风水书或购房搬家指南,那你就太小看赛斯的格局与心机了。
晚安。
(“赛斯晚安。”)
口授:没有一本名为《未知的实相》的书能希望使那实相全然为人所知。
它保持着星云似的朦胧,因为在意识上它并没被实现。实际上,我最多能做到的只是指出那些比较看不见的区域,去帮助你们探索你们自己意识的不同面。到某个程度,这本书是写来帮助你们由一个不同的视角练习你们自己直觉性与精神性的能力。
以一种方式,它是要让你们熟悉你也许不曾觉察的你自己实相的成分,而介绍给你们某些因为这本书制作的方式而自动被唤起的主观心态。
不过,除此之外,它还包含了你们也许可称为提示的东西,那会自动打开你们自己觉察的更大层面,因而把对你也存在其中的“未知的实相”之一些认识带入你有意识的生活。那主题本身就引诱出你的想象力。然后,那直觉性的能力会光照知性,使得它学会以一种比它以前所用的更广大,更令人兴奋,并且具生产力的方式去问问题。
我很明白这本书会激起你们许多的问题,比它回答的问题要多得多,而这正是我的意图。未知的实相会变得已知的程度,是依照你形成新问题,并且忘掉那些会自动以答案及迷思来反应的旧架构之程度。如果这本书“有用”的话,那么,许多老问题相对的会被看作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并不是在与基本问题之任何亲密接触之后形成的,却只是对老教条的反应而已。
关于未知的实相之“恰当”的问题会自动带更多的未知的实相到你们的经验里。
赛斯信息的真实性远比各种地球上现有的西方主流宗教要更深奥,因为它指出了人人心中皆有达成完型的内在渴望,并在载具与心性上都具备开悟成就的现实可能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演绎着某一个人生版本中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可以有无数个,可以是相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雷同的角色、对立的角色,形成阶梯式人生体验或对等人生体验,乃至重复的人生体验。
我们以为人生是一次性产品、生命是递进式地在时间中依次展开、有一个叫灵魂的东西在不同时代中的我内进进出出、好命歹命是依据因果与作为的赏善罚恶令来分配的,结果实相全然不是这样一回事。所谓的“八苦”不过是逃学时的借口、看见课本就头痛的“溜”学生们的感受,三好生与学霸看见的都是机遇与法喜。原来期末考试不及格是不能随着班级一同混上去的,蹲班、补考、开小灶上个人补习课是家常便饭。而这个操作居然无上限,合格为止。
“我”并非是个体而是群体。我们扮演各种角色,自己在和自己玩,我的世界里只有我,一次次都是我们之间的游戏。我爱的是我,恨的是我,伤害的是我,帮助的还是我。而对等的,被帮助的那个是我,被伤害的是我,被诅咒的是我,被珍惜的还是我。是我在拯救我,是我在限制我,那执拗己见的是我,那臣服配合的是我。
原来利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利人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共赢是想要毕业的前提。
原来角色不是我,小我不是我,意识内外都不是我,灵魂不是我,高我不是我,本我、超我、本源都不是我,而我就在它们所有的里边与外边。拿着“我”的这个标签,我无处可贴。我从四面八方同时看着这个世界上的万有众生,它们生生灭灭,自成循环,往复不息。在相互套叠的时空体系里,我在不断地出生着,也在不断地泯灭着。两者同时发生着,让一切都存在于既是又是的状态里。
未知实相的揭露让我们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已知实相领域中。经由一系列阶梯性的渐进式练习,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从道听途说的信众转变成亲身体验的见证人。要知道,我们的载具与内在意识都已经全然地准备好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只要你的外在自我意识肯于跟随与配合,并拿出时间与行动去达成必要的显化。
这两卷书的资料,就好像把天捅了一个窟窿,让我们可以通过尘封的隔阴之迷看到舞台幕布后忙碌的后台,引发内在的思考与质疑。有两类人:前者闻道,后者问道。闻道有先后,知而觉,觉而自觉;问道者知而思,思而惑,惑而寻,寻而见无尽天机。一盈一虚,涨落间高下立见。知而行,证其所悟,悟其所证,智慧点滴凝聚,没有止境可言。
在多重平行实相的套叠中,每一种可能均被展开。一切都有其道理,均是事实,你永远也无法说什么就是什么或什么不是什么,它们都在是与非间展现出自己无尽的衍射涟漪。当今的人类喜欢确定的、唯一的、精准的答案,可是在这样的渴望下所引导出的认知,却是离真实最遥远的唯一。坍缩后所呈现出的确定性是“正确”的,这不容置疑;但是它所形成的排它性,最大限度地束缚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认知拓展空间。而人类的集体意识需要回归到浑然一体的全面性多维视角中去,从一维线性意识认知领域里走出来。至今为止我们只不过是意识束在故事线上的一个意识聚焦点而已。空间或时间的三维或四维,那是显像系统的升级,与意识系统的升级是两码事。
搞音乐的去画画,是一维进入二维;画画的做雕塑,二维进入三维;做雕塑的拍短视频,三维进入四维;拍视频的搞影片混剪,四维进入五维;做混剪的搞VR虚拟游戏,五维进入六维。信息立体化与流动性的升级,始终都针对着感官的线性认知累积,其本质始终是点在一维线上的游移。
只有你能在十八界里锻炼自己,真实地开启多重“视角”感知能力的同步线时,你的意识力才开启了真实的维度进化。多层空间立体交叉的同时性与同步线认知、识别、判断、反馈、思索的能力才是新一代载具升级的核心。用大家熟悉的语境说那就是,单核CPU换成多线程多核CPU。
请等我们一会儿……
可是,许多你们认为在这本书里没有回答的问题已经回答了——但却由一个不同的角度:那答案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示,使得它们会引诱你做更进一步的创造性思考。
你不认识、了悟或体验你自己存在的许多面到什么程度,到那个程度你就是未知的实相。如我一向所说的,答案在你自己里面,而非在外在的世界里。
古老的智慧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赛斯在这两卷书里,最大的贡献有两个:第一给你开了一个脑洞,第二给了你继续扩容的实用系列工具。
赛斯不是一个保姆,他对喂饭没有兴趣。他是一个好的老师——点燃你的兴趣,告诉你方向与方法,然后尊重你的自由意识。每个人依据自己当下的心智成熟度自己去寻觅、钻研与获取到属于自己的法喜。
现在的教育体制从3岁开始到24岁都把孩子关在唯一标准答案里,有系统成体系地把心灵内的灵动扼杀殆尽。结果一个个都乖乖地坐在那里,等着喂食标准答案。这很可悲,因为老师的水平局限了你能达到的天花板。成长确实需要阶梯,但是不要依赖与捍卫标准答案,那会让你沦为成见的囚徒。任何时候都请保持绝对开放的心态。哪怕“道”与“自然”在不同的宇宙中都是各异的。
(十点九分。)
不过,线索也许的确可以在那儿找到,因为外在情况如此完美的反映你内在的、个人的与群体的经验。
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真理不在书本上、经卷中、传说里,它就藏在你的眼皮后边。
何为“意识”?心上立日,那是意识之光。知道与认知了内在自性之光,连通上了宇宙意识万有的无线网络,从此告别睁眼瞎的时代。
请等我们一会儿……
这本书本身因为制作的方法,是“未知的”实相如果不是变成“已知”,起码被认识到了的一个绝佳例子。不要寻找利落的答案或干净的解决之道,因为当你这样做时,你的解释或是理论永远会是太小。到某个程度,永远有一个未知的实相,因为你们存在的奇迹运作于你们常常仿佛要求的那种解释之外。
你们现成的答案结果限制了你们自己的经验,因为你们试着将你们的主观行为挤进预先怀有的概念之紧靴内。你们的经验创造新的问题,就跟一个画家创作新的画一样。
当你通过本书的阅读,说:噢,我知道了!抓着朋友说: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实相。那你就还处于未知中!如果你看完本书,觉得自己越发地渴望答案,感觉浩渺的宇宙充满了未知,你内在的渴望被激发了出来,看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犹如一个好奇地四处爬着探索世界的婴儿,那你就领会到了本书的精髓。
《未知的实相》被说出来,成为了已知;《已知的实相》被写出来,好让读者知道还有多少未知等待着你去探求。总有些人觉得生命的往复毫无意义,世俗间平庸地周而复始纯属浪费时间:学分、职场、婚恋、养育、退休、等死、入土,仿佛能一眼看到头的无聊。其间还夹杂着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违心谄媚、无力抗争。社会与家庭压力一大,就去寻了短见。“短见”这个词真是妙啊,这类逃学的孩子多是因为看不到未知的实相。他们本来是带着灵觉来的,但是被父母与体制把心中的“灵”给阉割了,只留下一个孝子贤孙的角色,为父母争面子用。
如果年轻父母能早些把“未知”展现给充满好奇的孩子,那他的一生将充满内在的渴望与心灵的热忱,在自我智慧的光芒中向着更“丰满”的“更大自我”前行。
(停顿良久。)未知的实相——我知道,你们许多人希望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亚特兰提斯、百慕达三角、UFO(注一)及许多其它这种问题的答案。那些事情在你们的经验与信念的架构里显然看起来仿佛是中肯的。你们已经被提供了一大堆林林总总的解释:在许多领域的作者曾对这种题目写了许多书。可是,至今更大的问题是关于心灵的未知的实相,以及关于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来感知一个亚特兰提斯、一个百慕达三角、一个UFO的那种人类——因为广义来说,除非你们问了关于你们自己的更深问题,否则这些其它的经验会一直维持神秘。除非你了解谁在感知它们,否则你就无法了解所感知的事件。你必须对你自己意识的倾向学到更多,你才有资格去问关于你感知的实相之真正恰当的问题。
(十点二十三分,身为赛斯,珍在一个热切的传达中停了下来。)
在讨论未知领域、灵异现象、超自然科学、宇宙文明的话题里,人们普遍地更关心那些现实中很物理的未知领域。那些仿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题材——外星人、飞碟、地底文明、史前编年史、末世预言、救世主重生时间表等都是博取眼球与关注的好话题。但是这一格局的题材我想还是留给八卦博主们去淘金好了。
你的手累了吗?
(我说:“没有。”)
那么,请等我们一会儿……
(仍在出神状态,珍啜了一口酒,并且点了一支烟。)
有许多人会给你这种问题的答案,那些答案将会符合你们个人与集体地已持有了一段时间的信念架构。在这本书里,我故意试着领你们以一个更大更开阔的方式去看你们自己以及你们居于其中的世界。
当我考虑那些(亚符兰提斯及UFO等等)以及其它这种事情时,我将是从一个很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到那时,你们——我的读者们——将会熟悉未知的实相,而足以了解在一个不同范畴里所给的答案。
这本书并没有分章节,为的是更进一步打破你们关于一本书应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可是,有不同种的组织存在,而此书的任何既定部分都同时诉诸意识的好几个层面。(热切的:)这作品的线都是彼此交织的,所以,你意识的种种部分都被派出,可以说,到思想与想象的分别旅程,然而,这些旅行支线也是相关的。它们交织,不仅透过我在《未知的实相》里已给过的心灵组织,并且也因为在每个读者意识内伟大的统合性。
再次的,鲁柏与约瑟已搬进了一个新地方。不过,每个读者也都旅行到心灵内的一个新位置。这本书是实相之间的一个桥梁,在读它时,每个人都开始了走过他自己意识与经验的一个心灵的朝圣之旅。没有一个人能预知那目的地。
本书的内容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它扰乱了单线程的线性思维,也把因果论击打得粉碎。那些由苦难或罪赎构建起来的宗教或鼓吹小我逆天改命的信仰,在实相的面纱被揭起时,它们信念的根基犹如浪中的沙堡。当代物理科学的公式,当时间函数成为一个不确定的变量、光速不再守恒时,所有的演算都无法成立,因为1+1仅仅是在某种情况下或许等于2。
如果说唯物或唯心两杆大旗被淘汰出局,那唯识是否胜出了呢?可惜也不是。因为唯是独一无二、独此的意思。一说唯,就已经从非一不二的套叠态中坍缩成了一个片面。所以唯物、唯心、唯识都对,同时各自完美地表达了一种理念,在全然中占据了一种可能性的面向,但它们谁也无法替代全然浑然的地位,仅仅是表达了一个面向上非终极的探索。因为终极是互通的,八万四千法门皆可入道。分久必合,转一圈还是个圆。
(停顿。)我是你们未知的实相的一部分,而你们也是我未知的实相的一部分。到某种程度,我们的实相在这些书页里碰面。到一个相对的程度,若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就不认识你的世界;若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就不认识你的丈夫、妻子或父母;若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就不认识上帝;若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就不认识大自然。若你不喜悦的旅行过心灵的亲密大地,不直接体验你生命的原创性(有力的),却接受别人贴在上面的标签,到那程度未知的实相就存在。未知的实相存在为一个挑战,一个令人兴奋的努力目标,而同时每个个人变得有意识的觉察亲密的主观感受。不要把关于你是谁、你是什么、你在那儿、你为什么在那儿的预先存有之想法覆盖在你个人的日常面貌之上。觉察任何既定片刻的原创性,如它存在的样子。
这样说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全能自恋的痴人发病时说的妄语,但多数时候你的世界中确实没有别人,你能接触到的互动,都是你自我意识生化出来的角色。就好像在你的梦中,各种角色林林总总:万人攒动的闹市、两人私密的促膝、浩渺广袤的山野、独处一室的竹舍、繁星甚远的夜空、黑暗死寂的海底……你可以在梦里生成一切,不光栩栩如生,还能即时互动。梦醒后你知道一秒前的一切都是虚幻妄想,如果这个梦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梦中套梦呢?昏睡一周、一年、百年呢?是不是时间长点儿就真了呢?是不是梦中有梦,第一层梦就比第二层更真实呢?
在梦中你也有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爱人、孩子,你也会去教堂、庙宇、学校等地,你知道它们都是你一念生成显化的。它们的一言一行,哪怕颜色形状,都是为了配合你的核心主旋律而生成的,即果生因。你设立了要体验的核心内容即主题思想,然后展开丰满成了一个故事。为了串联起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让人生的剧本看上去不那样无脑神剧般错愕唐突,作为编、导、演一体的全才,你真的花费着很大的心力,维持着各种穿帮与纰漏不被自己关注,哪怕看到的也忽略而过。
你可以用人物的视角看世界、用角色的视角看世界,还可以用演员的视角、用导演的视角、用编剧的视角、用出资方的视角、用观众的视角、用影评人的视角。不同的位置上有着自己的在意、得失与领悟,全然的完型就是把所有的“观点”都纳入自己的同时性觉知里。这里的“观点”是形成“观”的点。如此多维地对同一事物展开认知与思考,才能得到实相全然的无漏认知。
(停顿。)忘掉人家曾告诉你关于时间与空间是怎么一回事的那些话,拒绝接受那局限你自己自然天性的幅度之概念。再说一次,未知的实相就是“你”。
原文强调:忘掉人家曾告诉你关于时间与空间是怎么一回事的那些话,拒绝接受那局限你自己自然天性的幅度之概念。再说一次,未知的实相就是“你”。你就是这个世界,你的意识生成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成就了你的体悟过程。
就好像你在地上用粉笔画出格子,然后自己在其间按照“我们的规矩”跳来跳去。这画地为牢的线里与线外本无区别,但是你的心认可了它的界定,让这游戏可以展开并束缚住你。
当路灯亮起,妈妈们喊着小明小红,孩子们各回各家后,只留下了地上的遗迹。而它对路人却毫无作用。第二天下午小朋友们又跑回原地,这格子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又恢复了无边的法力,让其上的小朋友蹦蹦跳跳,乐此不疲。
(而更大声:)口授结束,本书结束。休息一下。
(十点五十分,珍很快就脱离了出神状态——但她的神色非常非常的低沉。
(“那是篇精彩的论文。”我说。
(“我想我宁愿开始一本书而非结束一本书。”她安静的坐着。我想她很想哭,却不肯让她自己哭出来。
(“我倒有几个问题”我继续说,“我们可以在休息结束之前谈谈它们。我想把它们补充在今晚书的资料上——那是说,连同赛斯的答复。”
(当珍在做别的事的时候,我写下我想问赛斯的两个问题——同时在想第三个:
(“1.你对这本书分两卷出版作何感想?
(“2.以我们对时间的说法:当你在透过珍传达《未知的实相》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在其它的实相里还从事些什么其它的活动?
(“我又想,你为什么在我们搬进了新房子之后就马上结束了《未知的实相》,其理由是很明显的,但可不可以请你借着评论此点,并且谈谈未来的工作,以令珍安心?”
(在十一点二十七分继续。)
现在,我将在周三回答你的问题。但我有几句话要说。
(那是赛斯引我们到书以外资料的方式,他讨论了一会儿珍的《心灵的政治》,我们透过邮件与电话之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变得深入于其中的一种内在倾听。然后,他以一句我认为与我第三个问题有关的话结束了今晚的工作:)
那么,现在从我的未知的实相到你们的,我祝你们晚安。你们可以有所有你们想要的书,当你想要它们的时候,并且以你们自己的步调。
(“谢谢你,赛斯,晚安。”)
(十一点四十四分,所以,纵使今晚赛斯已宣告《未知的实相》的结束,但它仍会包括至少下一节的一部分。)
(注一:见附录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