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〇节:发现你心灵的历史,自己探索梦世界,恐惧与有风暴的梦风景
细雨版(Helen朗读)
一九七四年 十一月十三日 星期三 晚上九点五十五分
晚安。
(“赛斯晚安。”)
口授(耳语):现在,如果你今天随身带着一架实质的相机,而当你在做你的日常工作、散步或与朋友谈话时拍些快照,那么,你就会保留了这天活动的场景。
可是,你的底片只会在今天拍下今天的照片,而在现在的照片里不会突然出现昨天或明天。然而,在梦世界里的摄影师会发现一个全然不同的情况,因为在那儿意识可以从全然不同的时间里捕捉场景,正如醒时的摄影师可以拍不同地方的照片一样的容易。除非你了解这点,否则你的某些梦相册将会对你毫无意义。
从上一节中,赛斯开始反复强调“梦中摄影”这个概念,旨在让我们重视与强化自我意识对梦中关键信息的观察记忆,尝试用这种有意识的控梦术加强自我意识的参与感,并为醒后保存下更多的非小我记忆信息。在梦中,时空线并非线性递进的,这带来逻辑上的混乱,却更贴近实相的真实。看似混乱的梦其实都拥有着具体而重要的启迪。
多年后我们可能对某一次的旅游经历之细节早已朦胧,但那些生动的照片会串联并唤醒记忆的沟壑。有觉知地去在梦中照相,看似简单,但非常地难。因为多数人只是生活中第一人称视角的旁观者,而非主导者。梦中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跟随角色经历了,但没有反思也没有觉悟。经历好像都那么稀松平常,日复一日。就好像每一口食物,吃了,最多说声好吃,然后呢?其中滋味全错过了,毫无品味可言。
饮食没有品味,日子没有品味,生活没有品味,梦也没有品味。匆匆,都太匆匆,然后一生就过去了,一生生就过去了,犹如一天天一般轮回流转,千年毫无长进的何止万千。没有长进也就算了,很多人离世时的意识频率还没有出生时高呢,白活不说还赔本赚吆喝,何苦来呢?
在醒时你体验某些事件为真实的,一般而言,这些是可以被一个普通的摄影师所抓住的唯一事件。可是,梦世界呈现了一个大得多的事件之范畴,许多事件后来会显出为具体的事件,同时,其它一样有效的事件则否。所以,梦照相机也会捕捉住可能的事件。
在预知梦中你会看到未来注定发生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已然发生,只是你观看的进度条还没走到那一帧。这对许多灵性的初学者是很大的心理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某种宿命的必然,那自我努力与自由意识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在任何一个节点上,你都有九种不同的可能性分支可以被展开并进入其中,只不过多数人的智慧觉知水平最多能看到三种就不错了。而自我习气的绑架加上自我利益的权衡,就让无限可能坍缩成了与自己意识认知同频的唯一既定宿命。在这样的惯性下,你所见的预知梦就是对这一轨迹上必然的彩排。
当然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幡然醒悟,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而不再重复着自己固有的失败轨迹。那些日复一日地在抱怨中度过的人,心里与口头很努力地许愿,渴望自己少许付出努力就诱发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全然无视平衡法则。
当你在脑海里带着一张梦照片醒来时,它可能显得无意义,因为它仿佛不与你认知的官方活动秩序相关。你可能在实质的与清醒的意识里作一个特别的决定,而那个决定可能带来某些事件。用你的梦相机,经过练习,你可以发现你自己心灵的历史,并且发现在梦里体验到的许多可能的决定。这些被用为一个基础,你由之做你实质的决定。在你学习诠释你梦相册里的个别照片时,你需要某些技巧。这应该很容易了解,因为如果你只以在不同的地方及在不同的时间里拍的一组照片而试着了解物质生活,那么,对于物质世界的本质你就很难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了。
这同样也适用于梦实相,因为你回想起的梦的确是像在各种不同的状况下所拍的快照。没有单独一张照片说出了整个的故事。所以,你应该写下你对每张梦照片的描述,而保留一个持续的记录,因为每一个对于你自己心灵的本质以及它存在于其中的未知的实相都提供了更多的知识。
记录梦时,其重要的构件都有哪些?
1、流程与场景的切换。事件展开的先后次序与场景出现的前后往往暗示着某种关联性的涟漪过程和递进关系。
2、画面给自己的第一直觉感觉。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梦构件,因为多数梦都是为了营造某一特定感觉而展开的。
3、自我应对时的心理活动、初心与逻辑。梦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我,它反映出了本真的自我状态。关注思想的流程远比关注梦的流程要重要,毕竟一切都是为了你的思想锻造而展开的故事。
4、梦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容易记住故事,却很少关注他人。在梦里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花草、每一个道具物、甚至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寓意,不然你不会安排它上场来占用你的意识流带宽。
5、天气与地貌。高山、盆地、峡谷、峻岭、河流、湖泊、桥梁、广场,阴雨、浓雾、大风、暴雪、烈日,一切都是信息,都是表现力的构图语言。请记住梦中的每一帧、帧中的每一物、角色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微表情都是有意义的,不然就不会被编排展现出来给你看。
其实所谓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真的熟悉了你的梦后,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生活其实比你的梦要编造得粗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说全世界其实只有你一个是真实的存在。而当你彻底悟透了梦与造梦技巧、控梦技巧后,你会发现连角色我都是幻,唯一真实的只有隐于虚无中的那个“全知之眼”与它背后的观察者。一切不过是它的意识一念构筑。
请等我们一会儿……
当你拍一张实质的照片时,你必须知道如何用你的相机。你必须学如何集中焦点,如何强调你想记录的那些特别的特性,以及如何减低令人分心的影响。举例来说,你知道在阴影与实在物体之间的不同。有时候,阴影本身足以成为令人着迷的摄影上的研究。你也许在背景里利用到它们,但作为一个摄影师,你不会把阴影与,比如说,实在的物件相混淆。不过,没有人会否认阴影是真的。
现在,只把它当作一个比喻,让我解释说,你的思绪与感受也产生阴影(热切的),在此,我们将称之为幻影,它们是确实存在的,它们在梦实相里所扮演的角色就如阴影在物质世界扮演的角色一样的重要。它们本身就很美,增益了整幅画面。树的阴影使土地凉爽,且影响了环境。因此,幻影改变了环境,但却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并且是在实相的另一个层面。在梦世界里,幻影就像是有意识的阴影。它们不是被动的,而它们的形状也不依赖其来源,它们有它们自己的能力。
实质上,一株橡树可能在地上投下深郁的阴影。它会移动,忠实的反映最小叶子的最细微摆动,但它移动的自由会被橡树的摆动所支配,没有一片叶子的阴影会动,除非叶子本身动了。
顺着我们的比喻来说,在梦世界里橡树的影子一旦被投下了,就有自由去追求它自己的方向。还不止于此,在它与诞生出它来的树之间会有一个创造性的相互取予。不过,任何充分习惯内在实相的人都不会有困难分别梦橡树及其活泼的阴影(幽默的),正如一个醒时的摄影师不会有困难分辨实质的橡树与它在草地上的阴影。
不过,当你,一个梦观光客,带着你精神性的相机在内在的风景里游荡时,你可能要花点时间才能分辨出梦事件及其阴影或幻影之不同。所以,你可能拍了阴影而非树的照片,而结果有了一张真的很美的作品——但那是个会给你对内在实相的一个多少扭曲了的版本之照片。所以,你必须学会如何把你的梦相机对准并且集中焦点。
梦中同样存在着风动、幡动、影动、心动的不同认知层级。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多数人关注在自己记忆深刻的故事线与冲击性感受中,就好像看了一场热闹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绚丽的影音效果、快节奏的冲突,然后开灯散场。而其内容中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富有启迪智慧的台词对白都忘得干干净净。
一段人生、一个故事、一场梦,其实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不然压根儿没有必要引你经历它。可惜多数人只看到了时光中、日晷下光影的流逝,却忽视了日晷针尖后那挪移的光照之源,还有那引导光源变迁的意愿之转移。
如果想更具体地了知光影在意识中的变迁,请搜索视频资料“思想的阶梯系列文章1-6”(YouTube梦空细雨频道或《思想的阶梯》细雨文集系列第一册)。其中很详尽成体系地讲述了从意识到实相的种种变量与虚实间的转化关系。
(停顿。)在你的日常世界里,物体有影子,而思绪或感受则无。所以,在你的梦旅行里,你只要记住在那儿“物体”并没有影子,但思绪与感受则有。
既然这些比普通的影子要有活力得多,而且肯定是更富有色彩的,所以,开始时较难分辨它们。你必须记得你是在一个精神的或心灵的风景里游荡。在醒时实相里,在下午你可以站在一个朋友的影子前,而不管你弹多少下指头你朋友的影子都不会移动分毫,它显然不会因为你叫它消失而消失。可是,在梦世界里,任何幻影都会立刻消失,只要你认出来它是幻影并且叫它走开。它最初是由你自己的思绪或感受所投出的,而当你收回那来源,那么其“阴影”就自动的不见了。
赛斯透露了一个辨别梦境与真实的窍门:梦境中,一切都是由意识之光构建而成的,故而光自身无法形成阴影;而在现象界中,光是外源性的,是被设定出来的投影运算,物体有了自己的影子。
在这里赛斯提出这个概念:“梦中的阴影”,这阴影不是光学阴影,而是心灵的阴影,由某种认知或思想框架成为了阻碍自己内在光辉普照的遮蔽物,导致本无暇的自我意识中有了舞动的幡影,犹如唐吉诃德“心”中的风车巨龙。多数人因幡影的舞动而倍感闹心,甚至花费半生光阴去与自我内在的影魔纠缠抗争。当你能安静下来去凝视那幡影时,顺着幡影你会找到飞舞的风幡。原来一生中的各种不爽不快都是这家伙所害啊——你开始试图改造那飞舞的心幡,甚至有人彻底把幡扯下、把幡杆锯倒,结果云又开始在风的鼓噪下在你的心田中造影。风是罪魁,云是祸首,如此这般一路下来。六祖说:孩子,是你的心、意、识在动分别啊!观带来知见,思带来智慧,分别心带来对立的明暗。
你的起心动念投射出了自己所见闻的意识焦点。你的意识聚焦在哪里,哪里就成为你世界的中心而鲜活起来。你的关注与关注的能量滋养与引导着自己的所谓实相,在你不留意间,你的世界上可以有光无影。
你要不要休息?
(十点四十分,我说不用。)
请等我们一会儿……
一块石头的实际影子会忠实反映其形状,就彼而言,它不被容许什么创造性。可是,当一个在梦世界里的思绪或感受把它更大的阴影投在心智的风景上时,存在着大得多的余地。
当你在做梦时和当你在醒时一样,情绪显然存在。实际上那天可能阳光灿烂,但如果你是在一种阴郁的情绪当中,你可能自动把你自己关在当天的自然光之外,没注意它——甚或用那自然美作为一个对比,而只令你觉得更忧闷。然后,你可能透过你的心情向外看那天,而把它的美看作是一个无意义,甚至残酷的外相。所以,你的情绪会改变你的感知。
朦胧细雨中,伞下的少女。 你看到了什么呢?
她在朦胧春色中、细雨淋漓下,思念着将归的情郎。一切都富有诗意而浪漫美好。
她在阴霾的秋风中,顾影自怜,雨水打湿了衣衫,被分手后的心在暗自哭泣。
她在栈桥上,凝视着野湖中,相互依偎着的一双天鹅,向往着自己未知的爱情。
她在野湖的栈桥上已经默默地站立许久……家比这风雨还冷,心比秋风还凉,跳吗?
世界有它本来多元的样子,而自我情绪的滤镜摘选出和自己共鸣的所谓实相感受。于是天光的明暗、风雨的骤缓、旁人的一个眼神、路人的一句呢喃,都成为了偷斧邻人的佐证。我们眼中有自我内在对“影”之轮廓的判别,虽然本质或许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但自己内心中却依据影的轮廓下了定义,甚至据此思绪连绵。多数女性生活得敏感而脆弱,其主要原因都源自捕风捉影的预判性——每天至少胡思乱想百十次,偶然一次蒙上了,就成为自己第六感敏锐的佐证,搞得男人们近乎崩溃。
加班后,化妆品店关门前最后一秒,他冲进店里,气喘吁吁说道:一瓶当下最畅销的香水,谢谢。
男友:纪念日快乐,给你买了香水。
女孩打开包装闻了闻,橘香伴随薰衣草香的……等等,他说过前女友喜欢吃橘子……这味道……对了,上次在他车里也有这个味道,他说顺便送了一个同事一段路。我不喜欢吃橘子的,他不知道吗?哼,还在想着前女友,同样的香水也送给了女同事吧!渣男,脚踩两只船,还勾搭女同事。就这样还跟我信誓旦旦的,太会演了吧!!一片真心喂了狗。
女孩眼泪直接就下来了,越想越气,委屈极了,哭着说:谢谢你还想着我,我们分手吧,香水送她们去吧,祝你们幸福。然后转头抹掉泪水,跑入人群中,留下原地发呆不知所措、不明缘由的男孩在人潮中独自凌乱着。半晌,男孩赶紧打电话联系姑娘,想问个明白,结果自己被拉黑了。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自己的臆断中,感受着自我编织的所谓“现实”,然后情绪化地渲染出自己感受到的天与地。
主观思想左右着客观现实,进而又会引申出唯物、唯心、唯识。什么是客观现实?什么是心理现实?多数人会很科学地说:客观现实是事物本来的状态与样貌,它被众人共识,与个人观察与否无关,它就在那里。
客观现实本身是妥协的产物,因为色彩、质地、性状等构成的必要元素,其实因观察者而存在着细微差距。动物与人看到的世界全然不同,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冷暖、美丑、好坏、软硬、曲直、颜色、声音等也都不同。人与灵体、魂体们看到与感知到的世界也大相径庭。我们所谓的客观现实,只是一小撮人彼此间相互妥协的产物,压根儿就不客观。现在我们都知道,在不被观察时粒子是随机以波的形式存在的,观察导致确定的坍缩,而每次因观察导致的坍缩,还都不一样(不确定性原理)。不难看出,构成客观的两个要素其实所谓的客观都并不具备。如果匮乏客观,唯物论也就随即失去了理论依托。
这也同样适用于梦境:但在那儿,你思绪的阴影可能被向外投射成最阴暗的荒漠景色。在物质世界里,你四周有群体的感官资料,每个个人帮助形成那外在的环境。在任何一个艳阳天,不论你的心境多阴暗,单是你个人的思绪不会把蓝天变成灰蒙蒙的,你一个人对你同伴的环境并没有那种控制。可是,在梦世界里,这种思绪肯定会形成你的环境。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集体意识合力构建的,而个人的梦则明显多数时候是单人的副本。(有多人共同参与的梦)赛斯在珍遭遇的洪水与核电站事故中多次指出,我们看似的天灾与意外,其实都是集体实相中民怨的具体显化。
一个集体有着自己的氛围,这氛围共同铸就了一种集体意识频率,这集体意识频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发展朝向。不同意识频率可以触发不同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早已存在,只是尚且未被我们所历经。
人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意识,它们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人的自我意识。而个别细胞的心愿如果有异于整体渴望,也无法被彰显出来。这时它会选择自我凋零,然后以微粒的形式去其它身体里充当细胞的组件。人在人类社会中也是相同的。你可跟随大潮流同进退,也可以秉持自己的觉悟,然后从这个位面上虹化入另一个实相位面中去搭乘其它的人类发展版本。
在个人的梦中,很多人会无意间瞥见其它的自我在其它的故事线中遭遇过什么。如果我们把本版本的地球比喻成一辆公交车,那作为乘客你是有权随时换乘的。而公交车有其固化的线路,去往注定的重点,迎接宿命的结局。你无法改变车上所有人的认知与渴望,因为这班车的路线本身吸引着拥有同样渴望与诉求的人们一同去往那个方向。他们要体验的就是这个。而当你渴望体验的和他们不同时,你的意识焦点会悄然地从一处挪移到另一处,而一切看上去好像一时间并没有任何变化。
有些梦风景一方面是幻影,被你的思想或感受投在内在世界上:在另一方面,它们有效的代表了在做任何一个梦的当时你内心的气候。如果你认出它们的来源,这种景致能在梦境本身里被改变。反之,你也可以选择由这种幻象学习,而让它们继续,同时了解它们的确是由你自己心里投出的阴影。
胆怯的你在梦中,把自己化身为一只小老鼠,正从厨房角落边溜过,寻找着今日充饥的口粮。而猫屏住了呼吸在一旁准备着意外的惊喜。在被利爪划开皮肉前的一刻,你用意识拍下了这梦的照片,然后察觉到这是梦。你可以选择苏醒,可以选择逃窜,可以选择被猫撕碎,而你却选择变身为比猫还巨大的存在,像只狮子一样玩味地凝视着刚刚嚣张的小猫。
你自己决定你是什么、创建出怎样的实相、怎么去经历它,又如何处理各种细节的体验。这一切都依据自我意识中已积累的认知,它们或成就或束缚着自我想象力的疆界。意识界不讲道理,因为无限可能;意识界很讲道理,付出与得到、得到与付出,总是宏观动态平衡。
猫、老鼠、狮子,其实都是观察者眼中的角色。你决定把自我意识焦点如何投注:当一只保家的可怜猫咪,还是肆无忌惮霸道的老鼠。意识在各个视角间切换,取得相对平衡的感受,当然每个角色只保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第一人称记忆。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点五十二分到十一点十二分。)
现在:如果你忠实于你自己的思维与感受,那么你就会在你的醒时生活里表达它们,而它们就不会在你的梦里投射出令人不安的阴影。
你也许害怕一个心爱的孩子或配偶会突然死去,但你也许永远不想承认这样一种恐惧。不过,那感受本身也许是因为你对你自己的怀疑而产生的。你也许过度依赖这样的另一个人,试图透过另一个人的生活第二手的过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的恐惧被承认后,会引你到在其后的其它感受,并且到对你自己的一个更大了解。
可是,若在醒时生活里没被面对,那恐惧可能投出它暗淡的阴影,以至于你梦到你孩子的死亡或另一个与你亲近之人的死亡。那个梦经验会被投注于梦风景里,而在那儿被面对。
所以,如果你记得这样一个梦,你也许认为它是预知性的,而那件事会成真。反之,那梦事件的整个预兆会是一个教育性的预兆,把你的恐惧带入清晰的焦点。在这种情形里,你应该把那悲惨的梦情况认作是一个阴影,而在你的心里找寻其来源。
疫情期间治疗过一名年轻的妈妈,她患深度焦虑症已经数月,每天唯恐自己的女儿会意外死去。患者知道自己非理性的恐惧导致全家人这几个月都生活得很辛苦,自己的身体也因此快要垮了,但她反复梦到孩子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在治疗期间,经过引导患者直面表层恐惧、层层深入后最终发现:她恐惧的不是各种意外,甚至不是女儿的生死,而是自己无法面对可能的“孤单”。
女儿为其带来自我存续的价值感与自我存在的意义。她的恐惧源自无法直面自我。其丧失生命价值、自我价值的过程甚至可以追溯到她的青春期。成年后她寄希望给婚姻、给孩子,扮演妻子和妈妈的角色来寄托自我存在的意义。
在一小时的谈话过后,患者最终明白了:经历本身就有意义,而人生本身就是经历。她了解到并理解了把丈夫与女儿绑在自己视线内的生活方式,既伤害自己也束缚了家人,是家庭内部气氛压抑和持续矛盾冲突的关键诱因。
一周后复诊时,患者的焦虑已经化解,而她的女儿开始系统地治疗抑郁症。多年间妈妈持续捆绑式的爱,让孩子几近崩溃甚至尝试自杀。她的丈夫在妻子多年持续的紧密看守下,极其渴望有正常的男女家庭生活,一年前开始出轨。而他的出轨让妻子更加崩溃,在家哭闹不休、争吵不断,只要他敢回家就绝不让他消停。现在他需要决定是否断绝婚外情,回归家庭。
患者童年期间未能建构出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感,一切都被父母规划好,分数与名校就是她的价值。她找不到活着的目标,也找不到正确的引导。而父母惯于用贬低来激励她奋进,用比较来贬低她的自我价值,用打骂来惩罚她给父母丢脸的所谓“过失”。而这一切她又复制到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她不知道其它的教育方式。她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她能有体面的人生、幸福的爱情,所以必须赢在起跑线上,并一路赢下去。她不能理解自己小时候能做到的,女儿为什么不能;自己小时候做不到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更不能理解怎么爱女儿:她为什么要反抗自己,甚至几次试图自杀?
阴影可以是可喜而令人舒服的,而在一个大热天里你显然觉察到它们有益的本质。所以,有些梦幻影是美丽、令人舒服而神清气爽的。它们能带来非常的宁静,而为人所追求。如果你相信上帝以一个慈父的模样存在,或你也许把他人格化为基督或佛陀。于是,在你的梦里,你便可能会碰到这种人物。他们是颇实在的,但他们也是被你自己的思维与感受所投出的幻象。就比而言,天堂或地狱的梦也同样落入这相同的范畴而为幻象。
现在:一株树的影子证明了一株树的存在,纵使你只见到那影子;所以,你出现在梦里的幻象也为其来源作证,而证明了一个有效的“客观的”梦物体,那在那个实相里就如树在你的世界里一样的“实在”。
我们不光用集体意识营造出了这个版本的地球,同时不同人文与宗教信仰的社团,也依据教众的集体信念,营造出了各种虚拟亚空间实相,包括天国、天堂、天庭、地狱、地府、深渊,还有掌管这些职能机构的官僚体系与代表人物。我们让自己的角色利用不同的身份在这些不同的亚空间内流转着。一会儿做人,一会儿做鬼,一会儿做神仙,玩得不亦乐乎,好像小孩子进了项目繁多丰富多彩的游乐场。传说中的人物都鲜活而真实地就在眼前,亲切地互动着。是动画的人物来自于现实的素描?还是现实中的人物走入了动画中演绎着角色?哪个才是真实?哪个又是实在呢?
(在十一点二十三分停顿良久。)在物质实相里,在一个概念的孕育及其具体化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除此之外,其它的条件之运作可减缓一个概念之具体实现,甚或完全阻挡了它。如果没被具体的表达,那想法会在另一个实相里实现,举例来说,在一个概念转变成一个可被认知的事件之前,它必须有与物质的假定同意的某些特点。它必须出现在你们的时间范畴里。
比如说人类渴望踏足月球这个宇航的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集体意识所酝酿着,从而累积出足够的能动力:飞船的各种细节与材质被显化与拼凑了出来,而月球的现象级副本开始对人类群体开放。与此同时,人类所掌握的另一种同样重要的技能:遥视术、圆光术,被列为伪科学,而不被重视,逐步退出了时代,没人参与修持。而其它版本的地球人,却选择了被我们放弃了的心灵科学:千里眼、顺风耳、他心通、远距离瞬移等,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导致手机、汽车、飞船无法被发明出来。它们生活在我们所谓的原始阶段,而它们看我们就好像心智还未开化的猴子。
可是,在梦世界里,每个感受或概念可以立即被表达及被经验。物质世界里有你们建造的建筑物——那是说,它们并不会从土地本身自然的跳出来。以同样的方式,你的思维就成了梦世界里“被制造出的产品”。它们是那环境的一部分,出现在其实相里,虽然它们经常改变形状与模样,而实质的制造出来的物品则否。
可是,地球有它自己天然的既定材料,而你必须用这些材料来形成你所有的制品。梦世界也拥有它自己天然的环境,你由之形成你的梦,(停顿良久。)而用其天然的产品去制造梦形象。可是,很少人看过这天然的内在环境。
请等我们一会儿……、
我们在生活中建构复杂的物品,需要花时间集成本世界上可以运用的已知物质。而梦的素材同样需要使用你头脑中各种的生活素材来转译它的表达。一个见闻渊博的人,头脑中犹如大英图书馆一样丰富,其梦境信息在转译过程中扭曲度就会很小。梦中有事件的先后顺序,但这些事件的历史时间点却不必须按现实顺序排列。梦中的城市、大厦可以瞬间构建而成——在你回眸的那一刻,背后的景物才会生成显化。这在现代科技上叫做“即时渲染”。
口授结束。
(十一点四十四分,身为赛斯,珍现在传给她自己和我两页资料,其中有以下这些:“鲁柏的想法的确是从我而来,那是关于涉及了罗马军官的你的转世插曲,为你个人的经验说明了我在《未知的实相》里所说的——个人的历史是写在心灵里的,而的确可以被重新找出。”举例来说,见赛斯第五部的标题。
(今天在做她日常的事情时珍两次对准了非常相似的观念,她告诉我说:“我确定我由赛斯那儿得到它们。”今晚的课在十二点四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