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节:你的心灵与一个多次元的电视机相比,在实相的形式里,意志的用法

细雨版(Helen朗读)

一九七四年 十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晚上九点二十八分

(有天晚上我们在谈赛斯上一节十一点三十八分之后所给的资料,他谈到珍发展她心灵能力学徒生涯的第一部分时所经验到的一些压力,珍说:“事实是,我单独的在这通灵的事里,我是必须要做这事的那个人。”基本上说,她对她内心次元的检查必须是单独一个人做的事。当她在十一年多以前开始这些课时,我们曾向几个人寻求忠告及帮助,但当我们慢慢开始了解她的天赋之非常个人化的性质时,我们领悟到她必须一边走一边找她自己的答案,而我也只能尽可能的帮助她。

(那些境况在早年也许有一种发酵的作用,也许在一个很浅的程度有助于决定珍的心灵探索之一些方向,不论有或没有赛斯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她总是要做她自己的事。除此之外,对如此一件个人的、直觉的事情,好比说,她心灵成长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她又怎能向别人要求忠告呢?这些注使得她的寻求显得比它实际是的样子要简单得多了(注一)。)

每一个觉醒后的生命都是孤独的,因为满世界的主流宗教和科学并不能给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滋养。很多时候自我意识的卡顿无处倾诉,也没人能懂,心流巅峰过后,面对的却是家人与朋友怜悯的眼神。知见的智慧传承自古就有,但都是隐秘而小众的。新时代运动的大潮下,高维意识们把众多的真知灼见透过各种管道递送给渴望觉悟生命的我们。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千金难求的至深奥义成为了白送的家常,但各色活佛也敛财有道、鱼目混珠。各人因缘不同,未必古鲁、高僧、大德的言辞就正好可以给你解惑,但你自己的高我却肯定全力地在给你帮忙。所以有时间在全网翻找谁又说了聊了什么,不如在日光下明心见性地内观自我觉性之光、感受心智启迪,然后跟随热忱去行,终成就那止于至善的心念意识。

晚安。

(“赛斯晚安。”)

口授,请等我们一会儿……

(停顿良久。)如果你再次把心灵想象为某个多次元的活生生的电视机的话,会有一点帮助。在看起来小小屏幕的空间里许多节目进行着,虽然你一次只能调到一个频道。

不过,以一种说法,所有其它的节目都“潜在”于你在看的那个里。有把它们都连在一起的协调,在一个节目与另一个之间有你看不见的相互取予,而再次的,在一个里面的行动影响每一个其它里面的行动。

在万家灯火的楼群前,看着那一扇扇投出光明的窗户,一个个家庭在那方寸间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喜乐,虽然各自不同却又基本类似。人性的扭曲、社会的潮流、时代的无奈,人文宗教的绑架,把男男女女用欲望塑造成为资本的奴仆。自我利益被包装成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诱发起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家庭战争。社会的压力被转化给家中的弱者承担,眼泪和仇恨把家变成了心灵的创口。彼此的言辞成为了创口上的盐。幸福好像都一个样子,不幸却变化万千,苦不堪言的到底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己的欲望呢? 

人生中一次只能演绎一个角色,但每个角色间却互相传递着自我状态的频率。在这样的涟漪中形成连锁效应,社会影响着个人,个人认知塑造着自己的意识世界,意识世界又构建出自己体验的显像世界。

像这个想象的多次元电视,心灵在其内包含着除了你在扮演的那个之外的其它节目——其它的情节、环境与世界情势。理论上说,当你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你的确可以与你现在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那样轻易的暂时“走出”你的节目到另一个节目里。你必须知道其它的节目存在,否则你不会想到这种行动的可能性。广义的说,所有的节目只是“一”的一部分:不过,形形色色的布景是真的,而那些角色也是活生生的。

我是谁?谁是我?我在哪里?哪个是我?小我的自我意识不断地在锚定自己的角色标签,而灵魂在同时性的作用下可以轻松地在不同角色间、不同或相同时代里切换着所谓的我之关注点。灵魂的意识关注在哪个皮囊上,哪个就被那一刻认知为我,这个角色在演绎的人生被认知为我的人生;而当意识焦点挪移开后,这个角色就是一个NPC,继续着它的故事,日复一日。当角色思考人生时,会发现自己陷在周而复始的苦难中,进行着死循环,毫无意义;当灵魂思考生命时,会感受到无尽的喜悦与想往,太多有待展开的探险充满了觉悟的法喜,一天24小时根本就不够用。

每个人都有权抱怨,但很少有人为改变真的付出自己的行动。每个人都渴望更美好的生活,但却很少有人拿出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去让别人过得更美好。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爱,但自己却在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被等价报偿。我非常不认可“感恩”这个词,因为爱本身就是精致的利己,任何高维意识都知道,本自一体,给予就是最好的收获。强调感恩的教诲都是想赚取double(翻倍)的图谋。当爱期许回馈时,初心就已经把这当成了买卖,而买卖没有不想盈利的。亏本就不开心,而自己有赚,必定有人在亏。有所图谋的心意就是通往苦难的起跑线。

当你可以逐渐地从肉身我为我过度到意识我,再到灵魂我、高我、本我、超我,一体性全是我之后,你从上往下看看:芸芸众生各个都是我,就好像十个手指,十个脚趾,各个独立运作,有时还互相伤害,可哪个不让你疼惜呢?没有一个是你,每一个都是你。你把意识聚焦在哪个上哪个就为用,而其它的哪怕你不想它们,也在各司其职地动作着自己一生的使命。哪个手指也不比其它的更真或更假,它们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共同承担又各自为用。

(图片:活得快乐?变得更好?)

现在,举例来说,扮演角色的演员身为演员显然是活的,却是在一个虚构的剧里,以你们的说法,被演员呈现的角色却不以与演员同样的方式活着,不过,在心灵里,并在其更大的实相里,那些角色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就与那些演员们的同样真实。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很多人在觉醒的过程中逐步认知到小我的角色性,但总以为小我是从属于自我意识、自己灵魂的,把皮囊工具化、私有化了。其实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小我的生活与运作是识魂在主导的,灵魂(天魂、元神)更多时候只是在旁观,除非小我觉醒后和灵魂达成认同,并肯于臣服于灵魂和高我的调度,不然小我的一生都会按照宿命的原著度过,无法摆脱业力、习气的绑架。

在其更大的实相里,那些角色有他们自己的生命。与那些演员们的同样真实。

小我更像是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大巴,每个都有自己固定的线路和发车到达时间表,并且周而复始地带着对这线路故事感兴趣的乘客跑一圈。但这公交大巴也可以离开自己的既定线路,达成不一样的成就,前提是司机(逻辑小我)愿意配合乘客(灵魂)去完成升华之路,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当没有任何一个灵魂关注你这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也会出生、成长、生活、娶妻生子、工作退休,一切没有两样,也确实没有两样。它会成为其它有灵魂角色人生中的智能NPC,可以互动交流,看不出任何破绽来。除非用天眼看,才能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压根儿没有灵魂的光辉,它一生都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灵魂的升华。

再以同样的方式想一想心灵,把现在在屏幕上的节目理所当然的视为一个充分真实的实相,而在它的成分之内不知怎的隐藏着没有显现出之所有其它节目,这些并没有在“前方”节目后面的空间里排队,却是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式包含在其内。举例来说,在影片里任何既定时候,在任何画面的一点上显出有个在桌上的一顶高顶丝质礼帽,每个在那屏幕上演出的人会看到那帽子及那桌子,而按照他们自己个人的特性对之反应。

我们很当真地在演绎着这个我,却不知道同样的这个我在不同的平行时空中同时展开着,并且互为涟漪。还记得罗伯特有一个版本的妈妈很渴望走名媛范,结果注定生两个孩子,只生了一个,还没能养活大,自己也很早就去世了。第二个应该出生的孩子只好托生到另一个平行妈妈那里,成为第三胎,同时早亡的这个版本妈妈的剩余生命能补贴给带孩子的这个自己了。生命平衡法则是诚不可欺的,得到与付出、付出与收获,自有综合性的宏观平衡,这不是因果,而是经历与感受上的对应关系。

你感知与记忆的只是当下意识锚定中的一个人生版本而已,但并不意味着仅此唯一。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充分地探索着,并且所有的知见与问题最终都会汇总到一处。

近海单桅帆船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多人即时协同活动。在航海时要有帆的收放与风向的顺逆、舵的左右与洋流浪涛的配合,舵手、掌帆、船体配重都很重要。吃风逆浪时船体倾斜在即时,需快速地用船员的体重去侧翼挂壁配重、稳定重心,防止侧翻。这是一个多人密切配合的运动,哪怕在船舷上坐着不动的人也做出了必要的重大贡献。

我们的人生就如此——不同的自我精妙地配合着,彼此影响着,让我这艘船可以安全地抵达彼岸。但是我们选择性地开启了其它玩家屏蔽的选项,把主要注意力集中聚焦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形成了多条平行的命运线。每个自我都以为是自己一个在孤军奋战,但又奇怪为什么很多无常会不期而至。其实不同支线上的各个自我都在忙碌着,导致了你感觉这船一会儿突然转弯,一会儿无故侧倾。其实哪里有什么无故或意外啊,是你无法看到整体的状态。

其实你们的团队是有指挥调度的,那就是高我——它喊着号子:扬帆,变舵,压仓,避开礁石。可是很多新水手压根儿不听内心的呼唤,自己拿着本航海指南书就当家做主了。听到“臣服”一词觉得自己成为了奴隶傀儡,十足一个叛逆期的少年,需要足够的风浪来历练协同的能力。

同一个人生,同样的境遇,同样的难题。每个“我”看到问题后,各自使用出当下的自我意识去反馈出自己的理解与行动。老海员们有无语的默契,而新手总是会乱作一团。

请等我们一会儿……

虽然就那个景象而言,桌上的帽子拥有了所有实相必要的装备,可是,也可能为同时发生的另一个节目用作一个不同类的参考点。在那个实相里,好比说,在节目乙中帽与桌的整个轮廓也许是无意义的,同时,仍被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式,从一个相当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在节目乙里桌子可能是一个平的天然平原,而帽子则是一个在其上怪模怪样的天然而非人工的构造物。在你正观看的节目里显示的任何物体,可以在另外一个实相里被用为一个不同类的参考点,在其中,那些物体显得是别的什么东西。

我们多数时间只生活在自我的想象中,脑补着各种画面,并有效地把这些串联成记忆,而且深信不疑。其实实相与真实是什么压根儿就不重要,唯一有意义的事情是你感知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日后回忆时脑海里呈现出什么。

经常发生过的和意识到的差距就是如此之大。太多的细节我们压根儿无法理解、无法表达、无法注意到。每个当下中都包含了千万信息点,而我们能感受处理的不到40个,还经过了自己的识别扭曲、认知扭曲、反馈扭曲。最后同一个当下中的不同人物对相同信息各自记忆出一套看似一致却全然不同的人生感受,因这感受不同,导致感悟也不同。就好像电影院散场时,在座的百十号人能说出百十个不同版本的电影来。

很多人小时候都用过立体画的尺子,固化的尺子里的画面会随观察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变换多幅全然不同的画面,很是神奇。这就是很低级的空间套叠。每一个角度上都觉得看到了全然的实相,却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不到实相的4%。改变视角,改变认知,改变自我意识频率,改变观察方式,都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实相层面。当我们仅仅只是看到真实的一隅时,犹如井底之蛙看着天空云起风涌、雷电暴雨,一切都是无常。如果这青蛙能看到地球整体气候模型的宏观变迁,或许就能明白,无常的混沌中隐藏着道法的自然而然。一切都相互联动彼此影响,犹如北美蝴蝶舞动的翅膀震荡出太平洋面的三米高浪。没有偶然,也不存在意外。

(九点五十分。)

我们正试着在两个层面上作比喻,所以请忍耐一下。就你们的心灵而言,你们自己的每一个思想与行为不只以你们熟悉的方式存在,并且也以许多你们不感知的其它方式存在:在一个与你们不同的次元里可能显出为一个自然的事件(译注:好比说风或雨)、梦的影像,甚至自己会推进的能量。能量绝对不会失去,那么,在你自己思想里的能量当你想完了它们以后并不会耗散,它们的能量在其它的世界里有其实相(注二)。

每个人都知善为善而常思恶行,当然这里的善恶并非普世人文宗教价值中的狭义善恶,而是剥夺与布施、报复与谅解。人们的认知上有三层底线:所行、所言、所思,对应了妄行、妄言、妄想。多数人的知止只是刀子嘴,摆臭脸;而少数“涵养”好的人,心念中扎扎小人,言辞与面子上犹如平湖;只有得道的高僧大德才知道,思想的力量远比手脚上的行为更加恐怖,而引发的业力与涟漪更加深远。

所思即所是,外面扮演成什么与内心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觉得只有自己知道,那就错了。思想是透明的,意识是连通的。想法一旦经过,就会形成一个平行的可能性,并有你的一个能量分支去旅行探索它。这些没有在你的记忆与这个版本的实相中,并不意味着你没有触发它,激活这个分支后,你就要承担与感受这一平行分支带来的能量涟漪、业力涟漪与果报涟漪。这就是菩萨畏因的一层含义。

当你的心念中、嘴巴上、行为里,欲发泄自我挫败感时,欲用非公义的手段竞争取胜赢得利益时,这是人性正常的利己之欲。强行的压制或克制只会形成抑郁,并不是纾解的方法。希望从本质上大家能认清智慧的道理,而不是畏果报而装作清净。这里认知的次第、智慧的层级就表现出来了。做不到假,也骗不了心。首先,如是地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但要有意识地去从本源初心上利益众生,并真实地信奉一体无二。就好像你左手拿着一个橘子,放下了,右手拿起来,你的左手会愤恨右手吗?你站了一天班,赚来的钱都便宜嘴巴了,脚趾会气愤舌头吗?你用砂轮去打磨你的指甲,指甲会记恨这伤害吗?

局部的考量、个体的感受与思维固然重要,也需要被尊重,但要是脚趾头怕痛,死活不肯进入高跟鞋,你的整体就上不了街。要不穿船鞋,要不宅家里。个体局部与整体宏观,你的意识焦点在哪个层面上,你的整体行为就体现出怎样的格局来。你的人生是依据一个脚趾头还是依据头脑,或是更高位面的灵魂与高我的引导呢?没有对错,都是经验,都是体验。一切都有其意义,失败如是。失败就是成功地领悟到了怎么做会进入死胡同。这样的领悟也是千金不换的啊!

现在想象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显出你们自己的宇宙。你们对太空旅行的概念,会像是你由一个行星——地球——向外放出一条船到其余的空间里,而这些空间是你由“平面”的屏幕上看到的。即使以你们想象中的未来科技,这也会涉及了大量的时间因素。现在,想象一下屏幕的画面一开始就是“偏心”的,因此,每件东西多少都被扭曲了,而向外进入太空看起来好像是在时间里向后退。

我们在幻梦中创建着幻梦,一层层地如此深入下去,空间与时间如此地套叠着。我们虚拟出空间与对应的时间,把自己置身其中,体验其过程,获取那经验。而同时自己却也就是在这样的空间与时间中体验着。都觉得灵魂已经是实相了,但真是如此吗?这时不禁想起,但凡有相皆虚妄。

(停顿。)如果那画面是神奇的放在中心的话,那么,所有的“时间”看起来会由那立即的感知的时刻——那私人的现在——向外流出;而在许多方面那群众的现在或群众的感知代表了你们星球整体的现在点。从那个现在,“时间”向所有可能性的方向出去,事实上,它也在所有可能性的方向进来。

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视角与时空坐标点,即此刻的当下定义为宇宙实相时间的轴心——之前是过去,之后是未来,左右为平行时空。我们的思想就好像孤岛灯塔上旋转的探照光锥一般向四周眺望出去。但是当你把自我的视角从这个轴心中抽离出来,并同时性地由海面上远近各处的大小船只来观察时间海时,由时间组成的时空矩阵的各个面向都在往这个灯塔投来注视的目光。时间是相对展开的,当你可以展开自己视角的多元同时性时,自我认知的束缚就被打破了。

(缓慢的:)所以。你在屏幕上看见的那简单的宇宙画面,代表了从你自己现在的视角的一个看法——但每个星星、行星、银河系或不论什么都在其它的参考点中形成,在这些参考点中,简单的说,那同样的模式有一个不同的实相。真正的太空旅行当然会是“时空旅行”,在其中,你学习如何用你们宇宙里的点作为次元性的线索,而用它们作为进入其它世界的进入点。否则的话,你只不过像是一只绕着电视机外面飞的一只昆虫,试着降落在不在屏幕上的水果上,而又像一只可怜的困惑的苍蝇,下知道为何你做不到。在你们的实相里,你们用一个主要的焦点。在外在的世界里,这表示你有一个“清楚的画面”(幽默的),没有跳动的斑点;那个物质的节目是你活在其中,演在其中,并且是放映在屏幕上的那个。那屏幕是你集中注意力于其上的你心灵的那一部分。你不但对准了那画面,而且你也创造了道具、生活与时代的整个历史——却是以活生生的、三度空间的方式,而“你”也在那画面之内。

我们都看过舞台上的小品——简单的真实布景加上无限想象空间的配合,一切看似真实又合理的一部舞台剧。我们当下探索宇宙的脚步走得相当顺利:月亮犹如后花园,太阳和火星成为下一站。对于多数人,这些地外之地相隔着太空与天文单位的距离;对于实相界来说,这是一个摄影棚到另一摄影棚的转换。

外星文明或地球其它文明的拍摄场地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整个梦工场,一个个比邻而居,又互不可见。探访其它文明或不同时代的地球文明或同时代地球的不同文明时,你无法在自己的摄影棚中找到它们。火箭不能带我们离开这梦的泡泡,钥匙藏在意识之光中,不在光年之外。

由你意识的那部分如此创造出来的那种实相形成了一种既定的经验,它是有效而且真实的。当你想要旅行,你就在如此被创造的实相之次元里旅行。如果你由一个城开车或坐飞机到另一个城,你不会认为那旅程是想象出来的,你在探索那既定的次元。

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的转换,我们都凭借经验与感觉甚至“科学”去坚信了其真实性。我们为自己能快速、有效而安全地跨越距离的障碍而感到科技的进步,却压根儿不知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意识之光作为人类进修方向而非物理实证科学,我们的移动方式应该是瞬移与闪现,即在意识层面上改变自己在背景的显化坐标就已经完成了距离的跨越。这可以发生在所谓的地球地表上,也同样适用于深空的宇宙中。关键在于改变意识焦点所关注的幕布之画面,而非自己以为地到处乱跑。

(十点十八分。)

现在,如果你把那个画面改变一点点,以至于那些影像看起来有点搅和在一起——而你借着改变你意识的焦点这样做——那么,熟悉的坐标不见了。物体可能显得模糊了,平常的声音被扭曲了。看起来仿佛你平常的取向也许只是许多参考架构之一。(停顿。)如果你真的更进一步改变你意识的焦点,那么你可能“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从外面看来这会带给你另一个实相(热切的),在它里面你的“老”实相也许还可以看到一点点,像是个复影,如果你知道要找什么,而且记得你先前的坐标的话。不过,从里面来看,你不会在周围或外围旅行,而是穿透有其自己实相的心灵另一部分。那种旅行并不会比由一个城到另一个城旅行更是想象出来的。

有由你们观点运作的时空坐标——而由你们的时间观点,顺着你们空间的轴而作的太空旅行将是一个相当无用的过程(有些看到UFO例子的报告,就外星访客的观点而言是在他们的过去发生的,但却以影像或实质的样子出现在你们的现在。这只涉及了飞行的目睹(附录二十))。

信息有多种被重叠隐藏的方式,而我们就是要从当前的焦点中、表象中脱离出来,去看到与看懂多重信息中隐藏着的各种相互关联的意思。

解读加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变换视觉焦点,切换聚焦距离,用不同的频率去观察,用不同的方式去显化,了解表面画面后的深层寓意,改变解译方法而洞察还原真实信息等等。

确实有外星文明,也确实有其它地球文明。当我们的集体意识渴望体验这些故事情节时,它们就从它们所在的时间与空间中侧漏到我们的时空频率里,形成了可见的信息交换。但它们不是跨越光年而来,只是在相同的物理空间坐标上,显化进出了不同的时间频率点,即在时间的帧与帧之间做了自己的显像切换。

我们也可以做到空间点的显像切换瞬移和时间点的显像切换穿越。但因为我们脑海中从三岁起就被灌输科学,这些被祝福的能力因为自己的信念就逐一关闭了。最后成才时就彻底开启了物理飞行模式,每天拿着旗舰版手机勇武地砸着核桃吃,然后抱怨手机不禁造。

请等我们一下……

当你把你平常的电视机由一台转到另一台,你也许会碰到跳动的斑点或扭曲的画面。如果那机器有什么毛病的话,你也许只会转到看来没有意义而且没有节目出现的模式,你也许有声音而没有画面,而有时甚至有画面但声音却是由别的节目来的。所以当你开始实验意识的改变状态时,你常常碰到同类的现象,那时仿佛什么都不对头似的。

在练习意识频率再聚焦的过程中,幻听、幻视、重影、见“鬼”、时间混乱、记忆混乱、人物认知混乱、画面感与画外音不同步、不匹配、高音耳鸣、视力模糊、头顶或眉间压痛、恍惚如酒醉感、突然身体酸、麻、涨、痒、痛、凉、烧灼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用无畏清净心去观它就好,无需升起畏惧,满脑子鬼怪故事。观半天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也很正常,因为你太想要觉知了,这想观的想法成为了意识的主频率,也就阻碍了你。很多人在初期无法分辨哪些是高维意识,哪些是小我意识,哪些是低维意识。

这里介绍一个窍门。所有的信息过来后都要经由你的脑转换成你能懂的信息,这一转换过程必须使用你头脑中已有的素材,结果拼凑起来后就好像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一般了。而当你验证它时十有八九还是错的,因为初学者很难精准瞄准某一实相层面进行观察,得到的信息多数都与自己所在的这个实相舞台是平行关系,自然在自己的舞台上印证其真实性就会失败。这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多年的反复练习才能达成精准,就好像是射箭一般。就连赛斯回答某个问题也要进行长时间的调频,才能找到当事人这个舞台上的答案,不然数万个过去与未来都针对同一个角色并存着。就连当下的地球之未来也至少有九个大方向等待分裂与正在分离,谁也说不好自己进入哪个频率中,因为分裂的那一刻你的意识频率、认知理念决定了自己的走向,之前听到的不同版本的预言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高维信息普遍存在无二的普世之爱,是智慧的知见之点拨,蕴含跨越时空的恒久道理,并不以小我的利益得失、个人好恶,或者自我轴心利益为出发点做出引领。相反,多数时候我们非常不肯听从灵感的召唤,就是因为那思路想法看着就不靠谱,会带来损失,会经历风险,会赔本得罪人,会让自己的名利受到可见的损失。

随众心理、既得利益、封闭的信息渠道、从小被搭建好了资本奴隶认知体系和一路无法逆转的滑楼梯式陷阱,构成了当今资本社会体系下完美的除草剂,把人生有效地划分成两个半场——上半场用命换钱,下半场用钱换命。

小我思想中有一部分利他的渴望,但前提是不损己,因此无法像高维的知见那般,在某些时刻以退为进或披荆斩棘。小我是逻辑脑,是时空线性思维中当下最大利益化的决策机制。如果一个思想中包含着高度的共赢,那一般是高我的助益;要是利己的,基本是小我的意见。

低维意识体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它们非魔即鬼。这里的魔与鬼,不是恶念的意思,是一种意识状态。魔是陷入偏执认知状态中的意识体,偏执、狂热、无所顾忌,渴望最大的单一面向上的成见、力量、权利、法力、能量、寿命、金钱、名声等等。甚至一心舍己利人的也是魔。怎么利他之爱也是魔呢?因为偏执与利他不光可以牺牲自己,还包括被自己归纳成自己的其它部分——弟子、亲朋。当自爱与博爱失衡时,就把自我独立于完整体系之外了,这同样也是一种二分心上的魔障。这样的为多数利益而牺牲少数的觉悟是很可怕的,因为“多数”是一个无限变量。

鬼是在阴间中的滞留灵,是识魂脱离开阳间故事线后,进入另一个频率维度后展开的下半场生命的故事。我很少说人生,因为人生这词太过狭隘。“人”的定义就很狭隘了,“生”也只不过是四个大周期中的一小部分。生命的故事包括了:生之阳间故事、死之阴间故事、中阴里的故事、投胎前的故事。每一个都是一场戏剧,四幕合成一部生命的大戏。行悟、悔悟、觉悟、证悟,悟是行、观、思、觉、证的萃取过程,把经验点滴地提炼浓缩成智慧,并进一步提纯升华成灵魂达成完型所需的“自然如是”,成为内在自我意识。条件反射中的潜意识就该如此,而不存在什么因为所以的思考。

鬼语可以帮助阳间的人带来很多知见上的神通。鬼一般喜欢自大,能滞留在阴间各自有自己的不舍或束缚。一般都是活久成精的家伙,知识了得但智慧上卡顿严重,并且存在严重的偏见。其帮助人的目的多数是利己的,当然这个己和你无关,你拿到了看得见的利益,而它拿到了“真金白银”。就好像小孩子打网游,败家充值:孩子拿到了更长的血条、更好的武器、排名榜上的显赫一时、拉风的皮肤效果、同伴的羡慕、异性的关注等。金币、装备、排名,这些数字化的虚华一梦,随着游戏过几年凉凉了也就随风而去了,而家里的经济垮了、学业耽误了、青春逝去了,可忽悠孩子更强、更炫、更尊贵的“鬼”一个个都走上了人生巅峰。

低维信息中,多数时候是即刻的利益、损人利己的方便法门、唯我独尊的暗黑手段。鼓励你谋求梦幻泡影的人生黄粱梦,而对智慧、觉醒、内观等只字不提。还鼓吹还愿、回向、恩典、供奉、祭拜、誓言、血、钱、歌颂等。高维意识没有一个会在乎这些劳什子,甚至很厌恶自己的弟子如此庸俗了自己。

(十点三十二分。)

近来物理学家曾有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他们并没认出其重要性。举例来说,如你所知的宇宙是充满了极微细的黑洞与白洞的(注三)。既然你们的科学家自己给了这些标签,那么,用那些说法我会说(带着非常温和的幽默)那儿也有红、绿、橙、紫洞——那就是说,所谓的黑洞与白洞只代表了你们的物理学家所推论出的你们宇宙的更深属性,以及在一个世界里的某些坐标点将能量推送到另一个世界的方法。

不同频率的舞台间有着自己相互串联的暗门,这些暗门因为连通的频率不同,显化出不同的流向与色彩(频率形成光的色彩)。经常有濒死体验的人说起光洞,这光洞就是把自我意识引流入不同频率实相中的通道。所以不同意识频率的自我意识面对的光洞色泽与亮度也各有不同,太亮的低频意识会心生恐惧,太暗的高频意识会觉得晦气。

观察你自己的衣柜,看看平常喜欢穿的衣服是什么色调为主的,你家的陈设以什么色调为主,你就能大体知道自我意识与家庭主流意识场处于什么频率阶段上了。

不过,存在于心灵之外的东西没有不存在于其内的,而没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没有它心理上或心灵上的对等物。当人试着将内在经验外在化时他学会飞行,因为在梦里的出体状态他早已熟悉飞行了。当心灵试图在任何既定的“外在”世界里重现其存在的内在自由时,所有进入外在实相的旅行就出现了。

人们世代以来也拜访过其它的世界,而其它人也拜访过你们的世界。在你们所接受的历史以来,在梦里以及在意识改变状态里,人类曾经从事这种旅行,而当他们回来时,他们几乎永远以他们本台的节目来诠释他们的经验,把所发生的事交织成伟大的神话及故事——真实但又不真实。

你所信即你所是,你所信即你所困,你所信即你所能与不能。

这个世界、这个舞台、这个角色我,都是你我众人的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的产物。但这样的世界有亿万种不同的版本同时展开着,也有亿万个“你”在同时经历着它们。而这个你之所以为你、你之所以在这个意识维度的实相中参与着体验,只是因为它与你当下的意识频率和理念认知相互匹配着,成为了你的意识焦点所在。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因为世界是集体意识的产物;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因为你自己一念成佛后天下即佛土天国。你决定你的意识心之觉悟,同时决定了自己能安住在哪种频率的实相世界中。我们不可能歼灭或创造一个实相频率世界,因为它们自恒古以来就都已经在那里了,完成着自我循环的表演。你可选择经历观看哪一个演出,这依据你自己的意识心之当下渴望—— 

绝望,羞愧,内疚,冷漠,悲伤,恐惧,愤怒,无助,欲望,傲慢;

勇气,淡然,积极,宽恕,智慧,博爱,喜悦,平衡,无为,随缘。

不同的主题剧,你都可以选择观赏。没有对错,都是一种觉悟的经验与经历。只是别老在一个磨盘上转圈就好。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点四十五分到十一点一分。)

虽然所有这些可能听起来很玄奥似的,但其实它是非常实际的,而我们是在处理创造性的本质本身。

举例来说,你们的想法与你们的意图有它们自己的有效性及力量。你启动它们,但随后它们就遵循它们自己的法则及实相了。所有的创造力来自心灵。我(最近)建议一个方案给鲁柏的ESP班——一个最终会表明我本书里所谈到的许多要点之方案,我建议鲁柏的学生在实相的另一个层面创造一个城市(注四)。这不是一个空中楼阁似的东西或高高悬着的什么“天堂”,却是一个在世界与世界之间的一个有意义的会合处。举例来说,一个心灵的市场,在那儿概念被交换,一个心灵交易的场所,具有相当确定坐标的一个惬意环境,像一个“在轨道上运转的卫星”,建立在你们世界的外围。

不管是天堂、地狱、极乐净土、万重佛国、神仙洞府、玉帝天国、阎罗大殿,都是用这样的集体意识创建出来的共同意识实相。这样的实相是意识空间中用集体意识共识建构出来的维度亚空间体系。它们都悬浮在阳间与中阴界间的广阔亚空间里,我们普遍叫它阴间。但是阴间并不阴,它包含所有非阳间与非灵界的过渡亚空间,是各种意识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平台,凝聚了所有拥有相同兴趣爱好、认知觉受、理念信仰的人。觉得自己罪孽深重需要救赎也是一种信念。自己觉得清爽了,就自己从地狱里出来了。同样的,在天堂闲得发慌,唱圣歌做圣人,每天趴地上跪拜,腻了也就出来了。都是一种自我意识觉知平衡的过程。同样的,赛斯的理念也可以创建一个集体意识平台,比如现在的赛斯QQ群、青色组织大学等。众志成城地化生出意识的实相,然后凝聚散碎的自我意识流形成一种集体意识的趋势洪流,这样的洪流就有了能动力和集体意识显化的合力。一切的开始都源于这样的集体意识合力。这样的合力甚至可以开创一个地球的平行发展之可能性,并因集体意识的壮大,意识频率的成像带来意识的高度显化,把同频意识焦点都带入这个地球的实相中。

最初,所有的世界正是以那种方式创造出来的。

那么,以某种说法,以一种非常小的方式,这些涉及了一个不同类实相的创造与拓殖——可是,从你们的观点却被有意识的接受了。在一个无意识层面上你们所知的世界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扩张的。有几个学生曾梦到他们参与在这样一个计划里。鲁柏发现他自己在一个出体状态看着一件夹克,它大得不得了,且有四个矩形的口袋。当他看着它时,那夹克的前襟开着,在梦里他飞过这前襟就直接进入另一个次元,而那前襟上的某一点就变成了一座小山,而他降落于其上。从那第二个视角,在第一个视角里夹克的口袋变成了存在于更远的、山后的第三个次元里一座房屋的窗户。站在那小山上,他知道在视角三的房子窗户是视角一的夹克口袋,但他再也无法这样子看它们了。从视角二的小山向外望,视角一在他后面看不见了,而视角三仍在他“前面”,被一个他不了解的裂缝与他分开。

中国自古道家有画中仙、画中洞府这一说法——利用魂游的方式为自己的修炼创建一片高维净土,其间自己就是神,就是创世主,就是道理。这样看似很精神分裂的妄想症患者,其实是当代科学医学压根儿不科学的实证。当我们宣判这样的人是精神病的时候,就好像中世纪欧洲把草药医生都放在火堆上烧死一样蒙昧无知、还要自高自大。真不知道是精神病院里的科学家多,还是科学院里的疯子多。

通过一个针眼你可去往另一个实相的维度空间,通过一个念头你可以开创一片山河。既然我们在思想构建的游戏里如此当真地生活着,那再由思想拓展出一片天地来怎么就是疯癫了呢?什么是主观世界?什么是客观世界?什么是思想世界?或许人类是时候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了。

(十一点十五分。)

可是他知道,如果拉上了在视角三里窗户的窗帘,那么,在视角二里夹克的口袋盖会看起来像盖着的。他也明白借着(在视角一里)制作那件夹克,他曾指挥在视角三里的房子的建造。

当他走近在视角二的小山时,他跟先在那儿的工头说话。鲁柏说他想改变设计,工头同意了,而向房子所在的视角三里正在工作的工人大声指挥。

现在:鲁柏真的参与了那房子的建造,而他的确旅行过种种次元,在其中,一个次元里的物体代表了在另一个次元里完全不同的东西。不过,他利用那些特定的象征符号只不过是要让他证实那理论,但那梦代表了在一个次元里的任何物体在另一个次元里有它自己的实相。没有改变你心灵的焦点,你就无法经过时空。(热切的:)不过,当你如此改变那焦点时,你也改变了你随之经验的那外在实相。

我们或许会觉得小孩子的画作是青涩的、不写实的、夸张且充满臆想杜撰的。或许有一天反而发现,那才是本真的、灵性的、写实的、充满意识多维融通的。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和洋娃娃、和玩具熊、和玩具兵自言自语的时候,反而是其一生中最真实的、最觉知的、最无尘染的灵通状态。成长让本意识维度的知识得以累积,却慢慢地绞杀了心灵的智慧之灵动通透。 

做一下小总结加个小练习,同时说说一些要点。

今天这个内容涉及的面向很多,下面具体地说一下各个面向的方法、诀窍和注意事项:

1、设立身外法身和意识结界、保护与撤退所需的安全屋。有专门文字,就不累述了。

2、设立一个专属的标志符号或口令密码。就像是桌面的网站图标一样,并支持语音激活,有些门派还配合肢体特定语言或某些复杂的手印。后来人们学了皮毛,没拿到心法,只会拜手印、念口诀、走形式,导致时灵时不灵。意识亚空间就好像空的虚拟现实门户网站,里边有一个空间,注册会员利用意念冥想共同的标志物,念出口诀,就可以让自我意识聚焦并进入这样的亚空间中。然后大家各自释放出自己的意识能量微粒,聚沙成塔,共同构建出这一空间内的一切景色。空间是无限大的。空间内的物理规则由集体意识构建,也可以套用自己熟悉的其它空间的规则。空间内个人的形象、性别、姓名都依据自己的喜好显化。身体同样,都是意识能量微粒聚化而来。在空间内的移动方式、交流方式也都依据各自的喜好与想象力的局限。

空间内的历史发展是空间内所有集体意识的综合显化。但创建者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基调,并且在空间外与这些空间内角色的主体线下达成协议。

3、空间内的景色一致性依赖于空间外的角色们事先达成共识。是远古风格、玄幻风格、欧美风格、唐宋风格、现代都市风格、未来太空风格都无所谓,达成认知一致后,空间基调就确定了。之后确定时间的流速与流向、星辰天空的太阳数量、星辰密度、昼夜法则、 植被动物品种数量、地貌风格等。当然一切都依赖意识能量微粒瞬间聚化显化,一切也可以随时涂改变换。

4、人物在亚空间中的生活起居、饮食男女等问题的具化细则。因为是集体意识空间,不是个人的意识空间,想要意识间可以真实地在这样的空间内互动,就要有意识精准的频率锁定。一旦参与者与频率场内的基础意识设定偏离,就会从这个频率场的故事情境中掉出来。

5、开设不同深度的不同主体的次级亚空间。绘画的、游戏的、文学的、禅修的、医疗的,各有一方洞府天地。这些洞府天地隶属于这个亚空间,却不占用这亚空间中的空间。 

当然同样的方式,可以设立无数个类似的这样的亚空间,让不同意愿的意识们在里边参与探索和跨维度互动交流。这样的亚空间生活很容易沉迷与当真。所以一般都设立一个防沉迷机制,进入空间后按照空间内时间的流速,50年、100年后,必须下线退出,照顾一下自己的现实生活。这样的100年可以是我们的8小时或7天,随便设定。

6、一般在进入虚拟亚空间前,都会设定好这次进入的交流主题和小组共同目标。为了怕在其间忘记了,可以预先让同队的人帮助提醒一下。在空间内的社会关系、各自角色设定不同。与现实中无需相同,可以形成新的夫妻、姐妹、母子等,只要自己高兴、双方同意就成。如果现实中有急事必须下线时,短期的可以选择角色休眠、植物人,长期的可以选择意外身亡或找个由头病逝。今后有时间再上线来玩时,重新注册个新角色或顶替某个不想玩了的玩家用它的角色回来。当真实中的自己有事情要忙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角色托管给模拟意识,模拟意识会依据已有的习气和业力功课去行雷同重复的日常工作与对话。虽然匮乏创造性,但一般也看不出来是个傀儡角色。自己有空上线时再接手过来就好。如果你精神头儿够,可以同时设立多个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兴趣小组中同时存在。就好像QQ群聊对话框多开一般。每个角色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名字、年龄,甚至喜好偏重。你甚至可以让你自己不同的各个角色相互间形成互动对话与协作。

7、在虚拟亚空间中发生过的一切都会被集体意识所共同记忆。但是你可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意识副本,在那副本里全面克隆整个亚空间中的实相体系。可以反复地对某一面向的实践展开无限次的单曲循环。就好像进入无尽循环的一天或一生中,直到达成自我觉知“觉得完美”状态后再脱离出来。这时外面可能仅仅只过了一秒或一晚,这与你给次级子空间设计的时间流速有关。当然在次级子空间中,还可以继续深入设计不同时间流速的更深一层次级子空间。如此一层层地套叠下去。

请等我们一会儿,让你的手休息一下……

以后你们会领悟到今天晚上所给的资料之令人吃惊的本质。

以下是为鲁柏的,却也是为其它人的,而可以用作谈意志本质的一篇短短的论文。

(十一点二十六分,但在我们看来,赛斯所说的有许多是相当涉及私事——到如些地步,所以以下只录了一部分。我还用了几个括起来的句子来把它们放在一起。这些摘要仍然对珍的几个个性面提供了富于特征的洞见,对我也一样。而我可以补充说,那被删去的部分对我们甚至更有意义,而我们正在好好的利用这些资料。)

鲁柏把他的意志导向某些范围。你们的意志就是你们的意图。你们存在的所有力量都是被你们的意志所动员起来的,而你们的意志乃按照你们对实相的信念作出它的推论。你们每个人以你们自己的方式用你们的意志,你们每个人也有你们自己应付挑战的方式。鲁柏用他的意志去解决(一系列的)挑战。

他以前决定去找最适合他及他自己独特特性的那种伴侣。那意图是在他的脑海里。当那挑战被解决了时,他用他的意志并且动员他所有的力量去实现他的才能,并且带来这样一些条件,在其中他希望约瑟也可以实现他的才能。再次的,意志按照人格对实相的信念运作,因此,其欲望有时候会因那些信念的改变而调整。鲁柏自己的方式永远是一次集中在一个挑战上——而对任何其它可能使他分心的事感到厌倦,而加以忽视。

他想要写作,想把他创造的与心灵的能力用到极致,因此他减低所有的分心事。他不知变通的脑筋引他到……一个创造与心灵经验的丰富大餐,而且引他到一种情况,在其中约瑟和他终于可以(多少)有财务上的自由,而没在那面受到威胁。

以他的想法,他丢掉所有多余的行李,所以就身体而言,他饮食简朴……他的意志力惊人的强大。他不是一个同时在很多领域工作的人。每个人照他们自己的意向生活,那意向由他们自己存在之力量的四周涌出来。在所有这些里都涉及了可能性,所以,在过去的所有时刻他触及到可能自我治愈之点(注五),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违反他自己意志的情况下被治愈,没有这种强迫。

一方面鲁柏不喜欢他的计划之一些个人的层面;在另一方面,那也是他方法的一部分,一种强化焦点的方法,在一个小范围里增加感知,同时也保护安全,因此,内在的旅游会被(他外在环境里的条件)平衡……他看到那挑战已经胜利了,而现在是采取下一步的时候,去把意志力用在某个物质的区域。

且说,许多人根本从来没有学会去应用意志力。你(约瑟)决定去找你和鲁柏现有的那种关系,那是你父母从来没有的那种联结,而你把你的意志力用在那个方向。在同时,你决定把你自己与世界分开到某个程度,同时仍与一个伴儿维持且发展一种情感上的接触,那是与你先前的经验完全不同的。必须要涉及创造性,你也被激起了兴趣,决定要旅行到实相的本质里,而至少看一眼那可能的模糊画面。在这个可能性里,你提供自己一个包括运动及爱护身体的背景,知道(那些)特质会维护你。

于是,你们有一个很强的共有信念,那就是你们必须不计代价的保护你们的精力,而挡掉世界上的分心事,脑筋实际的鲁柏比你更一板一眼的诠释这点,而(因为他母亲的慢性病)身体上的约束是他自然早期环境的一部分,而你却不是这样。但他是惊人的有弹性……他的意志力实在吓人,而他只是现在才开始感觉它。以那种觉察,它可以被用在一个新的身体取向之指令上。指令的改变是唯一需要的。其他的自然会无意识的跟着来……力量之点是在现在:这种资料及其了解比“过去的”原因要重要多了。

鲁柏用他的意志力,鲁柏曾面对了一系列的挑战,而这(身体上的挑战)只是下一个要被克服的。再次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自己有那种力量。

鲁柏在这一版本珍的人生中,展开了犹如僧侣般的生命体验:极简主义加上高度的专注性、时刻跟随着初心热忱而展开行动,因此被生命祝福的她很快获得了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本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你的被动收入和开支能达成平衡就好。而化身为丈夫的约瑟,为了能达成自我觉醒与观见实相的心愿,同样选择了近乎清贫的生活:醉心于艺术与体育,让自己的身体健硕,并且头脑对灵性的觉知始终开放。

这对夫妻历经了多次重复的此生,终于有一个版本达成了所有的因缘聚合,把赛斯资料接引到了我们当下的实相体系中。请注意并非所有地球版本中赛斯资料都已存世。我们当前能通过赛斯资料了解与醒悟很多至深的真理,这意味着至少我们这些能学到此资料的人,已经进入了某一窄门路径上。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最终走过这长廊。就好像不是每个大一的新生最后都能拿到硕博的文凭。但至少你比当前实相中99%的人要更加接近实相,并且有机会登顶。

我祝你们有个很好的晚上。

(在十二点二十三分结束。)

(一年后的补充:赛斯在一九七五年四月结束了口授本书之后的六个月,他在一节个人课里也讨论到意志。当珍传过来那资料我立刻想到要把它比较一般性的部分放在这节课里。赛斯说:)

……你不能模棱两可。你有意志是有理由的。当你出生时,那个意志是指向生长与发展。你真的是由于意志力才出生的。那个“生存意志”触发了所有身体的活动,它们然后以意志本身由之浮出的那同样力量自动运作。在婴儿及童年那意志一心一意的指挥身体全力向前冲,在朝向生长与发展的了不起冲力里把阻碍都放在一边。不过,那意志是要用来评估有机体生长的条件——也要用来找出扩展的最好区域。

历史上有一些时期人类处理种种不同的挑战。在计划好的社会里,在那儿“每个男或女都知道他或她的位置”,然后意志知道遵循的方向,虽然其它的条件及权利可能被忽略。事实上,在你们自己的社会里有许多的权利……鲁柏想走向一个特定的方向,但却没有清楚的已知方法到达那儿。他想追寻一个非传统的路线,当他在学习而直到他获得足够的智慧前他觉得他需要保护,那个追寻本身会导向一套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及一个新的信念系统。

你见到你周围有些遵循老的信念来处理生活挑战的人,他们必须自己明白那些信念没有用。

宇宙是站在你这边而非反对你的:你的同类是站在你这边而非反对你的。当你们(每一个)体会到那一点,那么,你就够到了和你在一起的你同类的那个部分。你在一个不同的层面与他们相会,那对他们也是有启示性的,并且令他们开始发展。意志力是相当厉害的,而它是“遍布”全身的,身体依赖它的指挥,再次的,意志的信念启动了身体自动的资源。

在生命的前两个周期内,女人到14岁、男人到16岁,生命的主要宗旨是活下来并成为一个健硕的成年体,好支撑这个角色达成自己的初心。这个阶段中,塑造这个角色的各种因素轮番起到其必要的作用:角色受到其父母、家族与地域、时代、人文、文化的塑造,同时因为自己的家境、父母的婚姻状态和认知局限,得到了自己当有的教育程度。教育带来知识成体系的认知。虽然理性与感性并非一对此消彼长的冤家,但当今的教育方式与认知引导让灵感与感性过早地枯萎在标准答案的强制固化考核中,学校与教育成体系地在扼杀思维的能力而制造出廉价的生化机器人,成为资本运作的齿轮。

珍用自己的一生与赛斯合作,努力地拓展出了人类另一种可能性的枝丫,而让这枝丫能萌发、生长并壮大成为一个可能的实相体系,需要一代代人的意识能量加持与灌注、认同与奉行。赛斯不是一种宗教,它也不是什么神,它用自己的力量在我们的现象界劈砍出一道纤细的裂缝,让有心的人可以通过这缝隙看到实相的光芒。至于你是否跟随、是否愿意把这裂缝拓展成门户,让光穿透这个世界、成为灯塔,都是个人的自由意识。这不是一群、一代、一时的工作,这行动也无法为自己带来什么可见的利益或名誉。我们都是阶梯,我们都是斧镐,我们都是受益者和利益者。或许我们的工作不能被宗教与科学教理解,甚至无法被家人、父母、朋友理解。

因为老的信念还继续统治着这个星球,并把人类拖拽入泥沼深处,但宇宙意识、心灵之光、爱的天使、自己的灵魂与高我的祝福,都支撑与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进,让生命的火花绽放出最为璀璨的焰火。这不是生命的消耗,而是意识的升华;这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自我智慧的觉醒。我们本就是光,来自光、归于光、渴望光、向往光。闪烁起来,照亮着梵天心湖之境。珍点燃了这火把,我们不但传递它,还要让它星火燎原。让光与爱普撒人间大地。

此节结束。

(注一:在六个月之后加的一个注:以下这些话是从赛斯在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只在结束本书的口授之后五天的一节私人课里摘录的:“我们的书,包括鲁柏的,没有落入任何明确的类别里……尤其在一开始,而现在也一样,鲁柏没有被人接受的学历,他不是一个某某博士,因为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可以给他在他或你们特殊的研究路线上一个学位……他没藏在任何学历、社会系统或教条之后……”

(注二: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四日的第四五三节,全文录在《灵界的讯息》之附录里。在那节里我认为赛斯带来了他最发人深省的观念之一:“你们并不了解你们自己的思想落入的次元,因为它们继续它们自己的存在,别人仰视它们,而将之视为星星。我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活动在其它系统的居民看起来就像是你们自己系统内的星星和行星;而那些居民并不能感知隐于他们自己穹苍中的星星里面和后面的是什么。”

(注三:在附录十九里,见第六二一节十点五十分之后及这节的注五。

(注四:附录十六。

(注五:见卷一第六七九节里赛斯谈珍,她的意志、她与我的关系及她身体上的症状。我在那个注五里也讨论过她的定状。)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