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可以是我哥哥的“姐姐”——谈角色认同感(作者:小太阳CC)

都说人生如戏,其实应该是戏如人生。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真正精彩的其实是生活,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明星八卦,因为八卦比电影更真实更反转。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细节也越来越多地被搬上大荧幕,大众的接受度越来越多元化,社会角色也越来越复杂起来。同时,人们开始对自己的定位感到迷茫,因为角色认同感越来越丰富,由此带来的冲突感让人不知所措、焦虑郁闷。

那什么叫角色认同感呢?

我们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里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孩子、学生、家长、员工、老板、恋人等等。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单一,不是不存在丰富性,而是不知道,因为你生活的圈子里的人都和你差不多。人以群分,顶多能从书里了解到一些生活以外的世界。

但如今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里,你只要有一个观点投进网络,就会有许多支持、不支持的回响。在发出去之前你一直都觉得自己的观点理直气壮的,可看到评论就慌了:想得通的反思自己,想不通的就痛苦迷失。其实大可不必,是你在你自己认定的角色里太投入了。往往在自己焦虑不安的时候,是你把自己放在了弱势群体里,觉得自己需要被保护、自己没有力量感、自己很弱小,自己这角色是个受欺负的角色。

举个我小时候的例子。

我有个哥哥,大我七岁,和所有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样,我们俩喜欢打闹抢东西吃,每次基本上都是以我的哇哇大哭结束。爸爸妈妈会叫哥哥让着我(我也就更觉得自己是妹妹应该被保护),但是效果不好,哥哥虽然比我大可也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忽然有一天,爸爸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心态,颠覆了我的认知。爸爸说:从今天开始你是姐姐,他是弟弟。我一下子不哭了,抹了抹眼泪说:哼,我是姐姐,不和他计较。

那一刻,爸爸直接把我从妹妹的角色里拉到姐姐的角色里。

这两个角色在心态上来看完全不一样:如果我觉得自己是妹妹,我就默认自己的弱小、需要被保护,哥哥过来吃我的东西就是欺负我。可当我把自己看成姐姐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是姐姐,是能量给予者,我的吃的可以和你分享,也不会觉得有被欺负的感受。

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只是自己给自己重设了心理角色,整件事的感受就不一样了。而且,当你有了这样良好的感受后,你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那为什么你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弱势群体的角色里呢?因为你的认知里出现了角色认同感。你把自己对号入座到某一个角色里。可这个角色是谁建立的?是你自己!你肯定要说了,我是妹妹,就是年纪小一点,年纪小就要被让着,可这又是谁定义的?是你自己!是你开始从你过去的经验里、你认识的人里、看过的电影小说里、从这个社会普遍的认知角度里、或是别人眼中的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进入到这个角色里,开始演绎你的角色。

不是年纪小就是弱者,不是年纪老就是弱者,不是残疾人就是弱者,在灵魂层面我们每一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而且完美的存在,只是选择的身体不一样罢了。每个人的灵魂功课不一样,需要在此生经验的生活也就不一样。只要你把自己放在强者的位置,你就是强大的。

细雨点评:

妹妹与姐姐的例子真是太好了。在人事物都一样的情况下,自我意识的视角因锚定点的不同,带来的信息与反馈的滤过也不同。自我定位的不同引发瞬间跳线,跳线后“视”界也因此不同了。

就好像在哈哈镜中看自己,怎么都别扭、摆什么姿势都无法带来本质的改变时,这“对镜”、”入境”的心自困当中。 这时远近观点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左右的摇摆带来视角的变更。往旁边跨一步,一切就都不同了起来。

镜子是不会动的,能动的只有自己。首先要认知到自己的能动性,然后肯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与镜境无关,进而肯动起来。

当从不同扭曲的镜面前走了一圈后又回到原点时,还是那个自己,还是那面镜子,还是那个扭曲,却少了“当真”的心。因为镜中扭曲了的自己并非本真的自己,只是镜境而已。那是给他人提供助缘的自己、是给自己启迪的自己。那扭曲也不再是丑陋,而是开心——因为它的启迪,本尊聪明了、明白了、通透了;因为它,路人笑了,但那笑不再被理解成讥讽,而是开怀,是彼此爱的默契。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