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生的思考(作者:醇和)

✦婴儿——重复的力量

每个婴儿在能抬头、翻身、坐爬行走前,在清醒时甚至睡眠中都会重复地手舞足蹈,有时候看上去像扮戏一样。这是由于大脑神经发育不完全不足以控制四肢导致,正是这种天然的无意识的不受控的重复运动使得肌肉得到了锻炼,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支持婴儿完成更加复杂的运动,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就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正是对一本书甚至是一段经文一段诗歌的反复诵读,使得对书中的要义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接触、了解来对一个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要去完成心中的一个或大或小的目标的时候,会觉得困难。可是,我们来看一个婴儿的成长,从出生到两三岁这个阶段,它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喝奶到全面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从二便失禁到自己如厕,从完全的睡眠状态到各种技能的掌握,从只躺着手舞足蹈到各种运动能力的基本协调,从哇哇大哭到能说会道,这两三年的成长是多么激动人心啊。而这伟大的变化就来自于对最简单行为的重复,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如果我们能保持这一份重复的力量,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在成年后完成令人激动人心的目标。

一切,没有那么困难,当你觉得困难的时候,便看看婴孩吧!毕竟,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时候,我们都拥有过那一份力量。

另外,很多人静坐或冥想的时候,思绪纷飞,怎么也解决不了。其实方法也很简单,便如这婴儿般不带情绪没有目的地反复练习即可。念头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情绪来了就来了,保持觉知、静静观察,然后情绪就走了,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持续地重复练习,直到能静住当下。

✦婴儿——突破舒适圈,面对未知

子宫是婴儿的舒适圈,婴儿从子宫来到外界,面对着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变革及未知。要经历怎样的产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离开子宫和羊水,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被拥抱,第一次被清洗,第一次喝奶,第一次消化奶水并排泄……如此种种,我们随后的人生中,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一次的突破呢?

当我们畏惧苦难或未知的时候,不妨想想,我们初来人间,便如此勇敢与坚强,我们甚至不知何为恐惧,正是这份无知无畏带着我们来到了人间,完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

✦婴儿——解决问题

世界是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问题也是,总能解决,或者变好,或者变坏。

婴儿胀气或肠绞痛的时候,通过啼哭引来看护者的注意。如果看护者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为婴儿提供一些帮助,按摩、热敷、排气操、排气油等等,那么问题便得到解决或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婴儿没有这份幸运那怎么办呢?

通过啼哭、增加腹部压力、反复踢腿、顶肚子、扭身体,这一系列运动来排气;同时由于胀气食欲减低,减少了进食,则胀气来源也减少,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解决。此外,婴儿不断成长,肠道也会越来越完善,也是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出现问题,没什么好害怕的,总能解决,或者变好,或者变坏。变坏也是解决的方法之一。通过变坏,形成新的问题,然后或者变好或者变坏。我们要做的便是做自己能做的,其他的别多想,因为世界不会如你所“想”,更不会被你掌控。

细雨细说:能婴儿乎

✦婴儿之重复的力量

“每个婴儿在能抬头、翻身、坐爬行走前在清醒时甚至睡眠中都会重复地手舞足蹈,有时候看上去像扮戏一样。西方医学认为这是由于大脑神经尚未发育不完全时,不足以控制自己的四肢而导致的,是这种天然的无意识的不受控的重复运动使得婴儿的肌肉得到了锻炼,当肌肉与筋腱的强度与力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支持婴儿完成更加复杂的运动。”

细雨:而从灵性的视角上看,就好像是第一次穿上了笨重的宇航服的宇航员,开始在模拟仓中锻炼自己在失重环境内的运动协调性一样,当身体醒时,小我脑意识主宰自发的反馈活动,吃、玩、互动;而当“睡着”后,灵魂的意识接手过载具的支配权来锻炼自己运用这肉身的实际能力,这就是重复带来的技能的力量。人生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重复,叫做肌肉记忆、直觉反射。

老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重复带来的受益吗?从表面上看无疑是的。但内在核心里却有着其它的什么在运作着,不然经文复读机肯定比人先成佛。你肯定说我抬杠,读经机无脑读经怎能成开悟呢?这就说到点上了。是的,这里的核心不是重复,而是有所思,很关注地长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旁征侧引地获得不断的启迪,最终通透了真实意。这与肌肉记忆的条件反射不同,而是认知在专注的灌溉下得到了长足的增进。

一个人的注意力、精力即能量与意识焦点集合在哪一个面向上,哪一个面向就会开始成长与扩展。无脑的重复不是有思的专注。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识在宏观上是渴望全局的通透平衡的,而在单一个体的独立面向上是渴望有所专精特长的,不然一无是处何用之有?鸡肋之才普世皆同,谈何扩展觉知领悟?矛刺一条线,刀劈一大片,短的灵活,长的勇猛,不当说哪个的是非,都有其妙用之处。都是工具,而不可执其一而成痴魔,又不可十八般兵器一无所长,这左右间的平衡就是智慧的取舍之度。可从一门专精而入道,但避免因专精而自困其门,失了最后的融通之能。不得融通之妙,莫说已明其法。

对一本书、一段经文、一段诗歌的反复诵读,使得对书中的要义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是知、证、参、悟、证、参、悟的循环递进;是我知、我明、我是、如是的成长过程;是对其固有内容理解的逐步加深;是对自我固有认知扭曲和成见的逐层破立。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接触、了解来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一个理念,乃至真实的自我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真实了解。这就是重复时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要去完成心中的一个或大或小的目标的时候,会觉得困难。可当我们在观察婴儿的成长时,从其诞生时的哇哇啼哭到两三岁小大人般地审视这个世界,它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喝奶到全面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从二便失禁到自己如厕,从完全的睡眠状态到各种技能的掌握,从只躺着手舞足蹈到各种运动精准协调,从哇哇大哭到能说会道,这两三年的成长是多么让人惊叹造化之妙、激动人心啊!”

细雨:这伟大的变化就来自于对自身与这个世界的不懈探索、反复实践,跟随着原始的热忱而无所顾忌地尝试与扩展。最简单行为的重复,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成就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如果我们能保持这一份跟随热忱、不框架定义自己、不成见畏惧世界的童心,那我们依然可以在成年后完成令人激动人心的目标与成就。

“一切,没有那么困难。当你觉得困难的时候,便看看婴孩吧!”

细雨:是什么在限制了自己?是自己对自己固有状态的所谓经验:我就是这样的,这个方面我很弱,这个我做不来,以前我尝试过,失败了……

不要把自己困居在惯性的成见中,你在改变、在扬升自己的频率、认知,能力、能量。尝试,再尝试;拓展,再拓展。卡顿了,就变通。毕竟我们都平等地来自万有的大同,也最终达成万有的通达,我们都拥有同样的能力,只是探索的面向各有所长。

“另外,很多人静坐或冥想的时候思绪纷飞,怎么也解决不了。其实方法也很简单,便如这婴儿般不带情绪没有目的地反复练习即可。念头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情绪来了就来了,保持觉知、静静观察,然后情绪就走了,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持续地重复练习,直到能静住当下。”

细雨:如来(印度梵语: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a 意思是“如”,agata 意思是“来”。

如指真如,含两层意思:凭借真如之道,通过努力,不断累积善因,最终领悟真实意,故名如来,也就是真身如来;后通过介绍真如之道,使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故名如来,也就是应身如来、法布施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真如之道

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观其真而实的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终能具足现观非安立谛三品心而至十回向位满心,方始具足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相见道位功德至此圆满,然犹未入地。

安立谛具足观行之後发起初禅为验,证实已经成就慧解脱果;此时已能取证有余、无余涅槃,方得与初地心相应,而犹未名初地。而后再依十大愿起惑润生,发起继续受生於人间自度度他之无尽愿,不畏后世长劫生死众苦,于此十大无尽愿生起增上意乐而得入地,方得名为大乘见道之通达位,真入初地之入地心中,完成大乘见道位所应有之一切修证。此时已通达大乘见道位应证之真如全部内涵,圆满大乘见道通达位应有之无生法忍智慧,及慧解脱果与增上意乐,方证通达位之无生法忍果,方得名为始入初地心之菩萨。说法世间,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留惑润生,惑有三种:一种是见惑,一种是思惑,一种是尘沙惑。分为两条主要道路,或者三乘佛法,道路就是解脱道和菩提道,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前面两者是解脱道的,后面的是菩提道的。)

✦婴儿——突破舒适圈,面对未知

“子宫是婴儿的舒适圈,婴儿从子宫来到外界,面对着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变革及未知。如果它认知子宫是生,那出生就是死,就好像我们认知离开这个世界就是死一般,或离开阴间为死。要经历怎样的产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离开子宫和羊水后,第一次啼哭后的喘息,第一次被拥抱碰触、第一次被清洗安抚,第一次吸吮乳汁,第一次消化奶水完成排泄……如此种种,我们随后的人生中,还有哪一天能如此密集地达成这样密集的突破呢?”

细雨:被生命之轮裹挟前进,却不设限地跟随渴望的自然而然。

当我们畏惧苦难或未知的时候,不妨想想,我们初来人间,便如此勇敢与坚强,我们甚至不知何为恐惧——那是我们一生中最接近本真的自我心“灵”的一段时光。正是对美好的渴望带着我们来到了人间,开启与达成了这一系列巨大的冒险历程。

✦婴儿——解决问题

细雨:世界是在混沌无常中变化的,只有变是不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问题犹如一个个核心的点,而四面八方都是围绕着它的可能性。如果离得太近,满心满眼都是问题,顶在脑门上挥之不去,越往里钻问题就越大,最后把自己都包裹了进去。

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抽离的智慧,改变距离、改变视角就能变更视野,视野变革了,观念与办法也就出来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你与它的距离决定了你感知可能性的能力。请相信高我不会给你铺衬你无法解决或无法达成的课业。高我和指导灵唯一没招的就是逻辑科学偏执狂,牛角尖里不出来的家伙,油盐不进,闭门造车。

(“婴儿胀气或肠绞痛的时候,通过啼哭引来看护者的注意,如果看护者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为婴儿提供一些帮助,按摩、热敷、排气操、排气油等等,那么问题便得到解决或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婴儿没有这份幸运那怎么办呢?

通过啼哭、增加腹部压力、反复踢腿、顶肚子、扭身体,这一系列运动来排气;同时由于胀气食欲减低,减少了进食,则胀气来源也减少,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解决。此外,婴儿不断成长,肠道也会越来越完善,也是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出现问题没什么好害怕的,总能解决,或者变好,或者变坏。变坏也是解决的方法之一。通过变坏,形成新的问题,然后或者变好或者变坏。我们要做的便是做自己能做的,其它的别想太多了,因为世界不会如你所“想”,更不会被你掌控。”)

细雨:世界一直以它自己的秩序在周转着。你的存在与否相关作为,对世界很重要,也毫无实际意义。你没有出生时,世界是这个样子;你死亡后,世界还是这个样子。哪怕你用核弹把地球整个装修一遍,另一个时空中的地球继续着它的如是。就好像你在自己的单机游戏里,对着某处狂轰乱炸,修改得面目全非;另一台电脑打开后那地方分毫还是未变,只是你自己多了一个记忆素材,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观察者的一瞥生成了这个世界,而你就是这个观察者,你的在意让世界存在,你的离去让这个世界消融在无限可能之海里。

世界上的众生都是你,但你不是这些众生,甚至都不是你自己。你不是你,你又只是你,就像自己不是我,他也不是他一般。他们就是你我,你是我,我也是你。当意识安住在无余涅槃时,谁又是谁呢?

(借题发挥者:细雨)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