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66年7月10日写信给伊斯博士,取消了我们与他的系列实验,因为我们从1966年1月就没有再收到他的消息了。)
晚上好。欢迎你们度假归来。
我们很快会回到关于投射的内容。然而,在此之前,有必要更深入地探讨意识本体的性质。本体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如何利用和引导心灵能量的,以及这种内在能力的发展程度。
正如我告诉过你们的,意识没有任何自我设限。它透过不断参与经历和不断使用它的能力而成长。可以说,所有的意识分身和其本体都是一体的。然而,这绝不会否定任何特定本体的存在,因为全然中也必须包含变数。所有的本体都比你想象的更加相互依存,同时也更独立。
无论你们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人格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着。而当你觉知到它们的存在时,这种觉知绝不会否定它们的独立性,而是意味着角色正在经历心灵上的扩展。不管角色的主导人格是在沉睡亦或清醒,角色我的每个部分都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
一旦主导人格意识到这种情况时,它会自动扩展,并会开始有意识地整合那些原本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内在自我非常熟悉在被指定的伪装物质层中如何扮演当前角色,但伪装物质层中的角色通常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它的内在对应物,即内在自我。

当角色我通过训练,能更加有意识地了解与感受到自己的内在自我时,整个人格都会受益。通过研究在伪装物质层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物质操纵当中可见的行动,以及研究梦经验中可见的内在自我活动,可以偶尔瞥见存在于某一时刻中的全我。显然,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必须进行一些训练。
当你认识到自我的全然本真后,在物质层角色我依旧按照其剧本运行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跟随内在自我展开行动,但若想保持整体人格的平衡,这很困难。显然,本体并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定向于物质层的角色我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体始终是变化着的,它永远不会是静态的,被约束在某一个角色中,本体的自我意识发展没有完成的时候。因为它正是在持续变化中才能真正认识自身,而被认为已经“完成”的东西,就意味着不再有改变的可能。
我希望你最终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在非物质实相中,几乎可以像在物质实相中一样自由地运作,并且能够对这些体验保持清晰的意识或觉知。
你自身的人格会自行决定进展的速度,因为它本身是应该平衡的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自发性和控制。这就是意识的运作方式。遗憾的是,人们通常把“本体”认作为一个相当静态和恒定不变的存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此前探讨的“行动本质”的材料在这里将会有所帮助。那个被认为是“自我”的物质层面上的角色我,其实只是一个傀儡。它只代表一个既定瞬间表象里不完整的一瞥,角色我是在某一特定瞬间刚好显现出来的那部分而已。
作为意识存有,在你进入到伪装层演绎自己当前的角色前,并不认识在伪装物相层内的这个角色我。在你认识它之前,你无从得知在角色肉体死亡之后,存活下来的是“什么”;或在角色睡着时,醒着经历梦境的又是你的哪一部分意识。当我们讨论多重多维自我时,显然,有些自我的部分永远不会直接在物质实相中运作。

想一下这个类比:全我就像一个旋转着的圆形观景摩天轮。在摩天轮前有城市景观,这代表着“物质实相”。全部全我构成的整个摩天轮,由许多处于平行位面中不同位置的自我小包间组成,每个都相对独立,又连为一体。意识就像坐在摩天轮中的乘客,当摩天轮转动时,那借由不同人格分身领略城市风景的人或说自我,化身为了一个个角色中的自我意识,同时在不同高度以不同角度轮替面对物质实相的部分,各自看到不同的城市风景,并随着位移不断变化着对眼前实相的认知。
只不过在你因眼前风景而沉醉时,很少有人会想起维持系统正常稳定运转、组织维护、规划调配摩天轮的“操作者”是谁,它们永远不会出现在你的视线中,但它们其实才是一切得以无痕运作的关键。你明白吗?
我并不是想用这个摩天轮的比喻来暗示一种机械式的关联。在这个类比中,操控摩天轮的“驾驶员”从不会出现在面对物质实相的座位上。它的位置极为特殊——它既是一个整体的自我,由这些其他自我的总和组成,同时又超越了表层可见的总和。
因此,乘坐摩天轮的各个自我不仅仅是在体验实相,它们同时也为推动摩天轮的旋转贡献着一部分动力。只是因为你们强调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所以你们才没有意识到,你们所称之为“我”的那个角色我,只是人格的很多不同层面中的某一个特定片段构成的一个视角表相。
在巨大的摩天轮上,你可以俯瞰灯火辉煌的整个城市,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你却看不到摩天轮的整体轮廓与基座下中控室内的情况。你也看不到在摩天轮其它包间里的全部其他自我。你只看到夜色里被灯光照亮的世界,而这种“光”仅仅是来自肉身的物质感官提供的外在感知。然而,有不同的光。如果其他人观察,并也只能看到他视角中“清晰的自我实相”部分,那么他也会误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主要自我实相。
内在自我是带着不同目的进入摩天轮的;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轮子和许多轮辐在同时运作,构成平行对等体验,远近高低左右,每个点都在同一个片刻点中,同时体验不同视角构成的同一个实相。
当然,从内在自我的角度来看实相,在角色睡眠时经历梦境的自我才被认为是主要的自我。我必须强调所有这些部分都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一事实。然而,大多数在梦实相中参与经历的角色大多可能不会意识到其他平行自我的存在。
内在感官连接了所有自我,意识群体间的运动方式当然远比摩天轮的运动要复杂得多。
你现在正在物质实相中接受指导。同时,你也在其他实相中接受指导,只是你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你人格中的某些部分正在从它们自己的视角学习如何探索物质实相,就像你正在学习如何探索非物质实相一样。
不仅在物质层中的自我在学习,内在自我与后台操控心灵能量的那部分更深层自我同样也在接受着成长的指导。所有这些看似相当地复杂,但当理解基本原理后,反过来再看这些纷杂的表象,一切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了。
如果不了解转世系统的运作规则与方式,就无法真正掌握人格的心理学,但即使引入了这一概念,也仅代表在“一个单一系统”内能量运作的方式和规则。要知道人格是同时在许多系统中运作的,在不同实相中展开自己的经历。
意识投射让意识体可在各个层面中达成实际应用。而这些通过经历获得的经验使存有能够将自我在各个层面中的自己统一起来。完成意识融通后的全我,借由无阻碍的协同发展和无阻碍的意识共鸣,让自身进入更清晰的意识状态。
通常情况下,激活与使用在某些领域内的角色投射,只有那些正在经历“最后一次地球周期”的人才可能做到。
确实,整体自我或整个人格体系并不会直接显现在伪装物相层中。
然而,如果仅仅考虑人格在伪装实相层中的物质显现,你是永远无法理解真相轮廓的。事实上,已经有足够的暗示和迹象,可证明这些在存有旗下的其它平行自我是在其他平行位面中存在的。
现在,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应该被强调!
我再重复一遍:某些自我部分,并不会直接在物质实相中显现。它们并不直接参与物质实相的运作,而“直接”这个词在此至关重要。
这些自我不会以独立的方式感知“物体”。我们稍后会回到这个话题,因为它将帮助你理解:所谓的超感官的知觉能力究竟是如何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的层面被运作和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