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27日,星期一 晚9点

(珍生病了。当我问她是否想上一节课时,她说她愿意试试,并让赛斯决定是否继续。9:01她开始用轻柔的声音说话,之后不久就睁开了眼睛。)
晚上好。今天只是一个简短的提醒。
鲁柏你应该继续有氧运动的锻炼,因为这对整体来说格外有益。实际上,我非常强烈地建议你规律地坚持下去,这些锻炼能使你养成良好的规律性的习惯。以自律的方式每天做运动,可以让珍在运动时,暂时避开她的种种负面思潮,不用老是活在患得患失中杞人忧天。这种由角色我引发的令人忧虑的思绪在消耗精神能量。
对鲁柏来说,身体锻炼带来的心灵益处远远超过身体层面的益处。在这种时候,珍这个角色我限制了鲁柏,使他无法让内在神魂得到内在的自由。这些锻炼能够使珍每天放松下来,少些胡思乱想,带来放松和创造性的焕发一新,这样她才能有心灵能量来帮助我们完成课程的进度。

有些人适合静功的冥想,但有些人一旦“静”下来,心里却无法清安,各种杞人忧天的胡思乱想就心猿意马地展开负面思虑。这类人在冥想时无法借由静修滋养神魂,反而是坐在那里不断内耗。
这类人更适合练习动功,通过快速的、重复的舞蹈,让角色我忙于应对肢体活动,无暇胡思乱想。有些法门还在这样的运动或舞蹈中加入自我暗示性的持续吟唱,让角色脑进入一种近乎是满负荷的被动工作中,无暇思虑种种,借此达成自我角色解离的目的。
东北跳大神的萨满教、中东的科尼亚旋转舞、藏地的羌姆舞、印第安人的鬼舞都是此类解离方式的代表。
鲁米创立的科尼亚旋转舞通过快速的自旋,加上心法,让舞者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情不自禁地在不停旋转中,感知与宇宙的意识链接,和安拉形成对话。
藏语“羌姆”是蹦跳的意思。藏地的羌姆舞汉译就是跳神,是在藏区各地喇嘛寺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这种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舞者戴假面具,穿长袍,佩彩带和刀盾,伴奏的乐器有舞钹、牛角号、唢呐等。是公元七世纪随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和唐王朝传入西藏的。藏族僧侣将西藏土风舞、苯教巫舞与印度瑜伽派面具神舞相结合,创造了一种表演性、观赏性极强的舞蹈。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先逐步完成自我意识解离,慢慢与自己在扮演的神明达成意识相互融合,进入另一种角色状态。
鬼舞(英语:Ghost Dance;卡多语:Nanissáanah),又译幽灵舞,是1890年前后曾流行于多个北美原住民族的新兴宗教仪式。鬼舞的开创者是北派尤特人的先知沃沃卡。鬼舞的参与者相信,通过此仪式可令生者和死者魂魄会合,魂魄可化为战力,结束白人的西进扩张运动,为族群带来和平、安定、繁荣和团结。

迷信源于无知,而无知有两种:一种是被宗教化后对本真的无知,一种是对内在实相与沟通方法的无知。前者多见于被神棍忽悠骗财的百姓,后者多见于认知格局较小的专家。故而迷信也有两种:一种是宗教迷信,一种是科学迷信。两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在角色我自身有限的认知中并不包含对多维实相体系的深刻了解。
迷信的人具有一种因成见而升起的“迷”之自信,这还与无知不一样:无知的人因知道自己无知,所以能虚怀若谷;而迷信的人经常为捍卫自己的已知而树立起是非的高墙。
顺便说一句,这节课会很短,原因也很明显。不过,困难只是暂时的。
现在,请稍等,我们马上开始伊斯博士资料。(9:07停顿)这些是意相。
一个石制物体,有边缘。我认为这边缘应该算是锋利的。这个物品是长方形的,对于石质材料来说相当规整。(珍的眼睛短暂睁开。)它的颜色是灰色的。上面有一个金属物品,可能是迷你的。我有这样的意相,石头上的物体代表一个骑马的人。
整个物品本身的尺寸可能也是迷你的。不过,我不确定它与“迷你”之间的关联。这个物品的用途或功能似乎与书桌有关。它似乎太小,不适合作为镇纸。也许与橡皮印章有关。
今晚似乎有某种纠葛,伊斯博士也牵涉其中。
我们将在周三进行一节完整的课程。
如果鲁柏重新开始他的锻炼,他会立刻感受到明显的改善。无论如何,今晚你们就当作休息时间吧。我由衷地祝愿你们一切顺利。
(晚安,赛斯。9:15结束。珍解离如常。这是最近她第二次在传递实验资料时睁开了眼睛,或许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