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真诚地祝你生日快乐。
(1966年6月20日,这一年罗47岁,珍38岁。)
鲁柏很在意你的同事没有为你举办派对,所以我确保及时地祝贺你。鲁柏发出了信息。你今天的来访者并非是不请自来——至少在潜意识层面,他们是受到了邀请的。
鲁柏希望他们能祝你生日快乐。但这一过程并未在角色的意识层面进行。作为珍的角色意识,她倾向于独自度过这一天。珍讨厌你原来的那些同事,而这股情绪能量很快找到出口,吸引了人们前来拜访。可当他们真的到来时,他又不愿真正打扰你,于是最终什么都没发生。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有趣的示范。
我想告诉你们一种梦境的情况:在这种梦里,你会清楚地感觉自己是清醒的。当这些梦异常生动时,自我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它,但通常在梦中是不能使用其当前角色的主观逻辑判断能力的,只是在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经历着角色的经历。
但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在梦中时,你就可以使用主观逻辑判断力并引导角色做出符合你要求的选择与行动。然而,当你真的这么做时,你就会意识到自己此刻并非处于日常的清醒状态。在这类清明梦中,你的确是清醒的,但你所处的,是一个不同的心理框架,甚至是一个不同的实相框架。
在清明梦中,你的意识运作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并且在使用内在感官。这使你能够感知额外的广度或维度,从而带来梦境的极致生动性,有时甚至会产生极强的兴奋感。
下一步当然是让自我意识在梦境状态中也能运用主动逻辑判断能力。这样,你们就能意识到,尽管自己确实是清醒的,但这种清醒是在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下发生的。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们将能够同时运用清醒时的能力,以及梦境状态下独有的能力。你们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并且意识到你在伪装层中的物理角色我正处于休眠状态,在角色我所谓的梦境状态中,内在自我是完全清醒的。
当你可以有效地把控清明梦时,这代表了自我意识的可控范围在显著拓宽,并且与平时角色我的自我限制相比,认知有了相当大的突破。
只有当你们达到这一阶段,才真正具备练习完全操控梦中的体验的能力,并能够将从中获得的知识传递给你的内我与角色我。当然前提是你已经学会了记梦与解梦。换句话说,在这种状态下,角色自我在这些经历中不再只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直接参与者。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梦境体验都涉及某种形式的意识投射。这些经历在强度、类型以及持续时间上各不相同,就像你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一样。要想真正有效地在这些状态下运作,需要相当多的训练和掌控能力。
总的来说,自我的逻辑判断力在其中确实起一定作用,但内在直觉与人性品质其实是真正至关重要的。当投射发生时,物理身体会经历特定的化学变化,并伴随电磁场的波动。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会因投射的不同形态而有所不同。

投射出的形态确实会对你们的物理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它是可以被探测到的。从物质层面来看,它或许可以被称为“伪图像”,但它在电磁层面上却拥有实在的存在性,并具备明确的化学特性。
动物确实能感知到这样的“魂体”。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因为它们能够感应到投射形态所释放的化学特性,并基于这些特性形成视觉上的印象。然而,与物理形态相比,这些投射形态的化学特性更加分散。你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为风暴的化学组成。它们在你们的物理系统中造成微小的扰动。
通常,这些投射状态不会以固态的方式存在,就像云虽然有形状,却非真正“坚实”的物质。但它们确实拥有一定的边界、结构,并且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尽管你们的物理感官通常无法直接感知它们,但它们的存在依然是现实的一部分。
这种“分散性”或许是魂体与物理形态之间最重要的区别。魂体确实拥有原子结构,但在某些方面,它们的结构比物理身体的结构更加不完整。当个体进行投射时,物理身体的重量会出现微小的变化。在清醒状态下积累的多余化学物质,会被用于支持投射形态的形成。此外,在投射过程中,电磁能量和化学能量也会发生轻微的消耗。
这里涉及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意识本体并不受物质存在的影响。而电磁实相隶属于内在自我。它没有可被伪装物相影响的属性,尽管它以物理的形式被表现与感知。第二种和第三种投射形态都具有电磁实相。我们放慢速度,以确保这些资料能够清晰地传达。
身体的化学属性,其实是某些电磁变化的结果。换句话说,化学物质只是电磁实相的副产品。而电磁特性,本质上是属于心灵结构的,而不是物质结构。
在物质实相中,内在自我的一部分电磁属性会被物理身体所利用。当内在自我进行投射时,身体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但这种投射并不依赖于肉体生命——也就是说,人格的延续并不取决于物理身体的存续,也不需要借助物质身体来支撑自己的存在。电磁特性会随内在自我的回归而复归于其本源,不再用于构建物质形象。
所有的意识,首先且主要是以电磁形式存在的,尽管它可以投射到不同的载体中。但无论如何,意识从不会被完全禁锢在这些形式之内。你看,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向你们解释过这一点。作为物质世界的个体,你们的感知——尤其是物理感知——被极大地减缓,以适应你们当前的体验模式。
从广阔的视角来看,一个人整个人生的时间跨度,在自我们看来不过是一个“瞬间点”。而被感知为自我的个体意识,只不过是全我中的一小部分,它被赋予了深入探索与体验这一特定瞬间点的能力。为了能尽量多地从这一瞬间点中提取出感悟,进入角色后的人格将感知的速度减缓,把一瞬扩展成百年。这对你们来说或许很难用你们可理解的时间概念来解释,除非你们已经在冥想中经历过“心理时间”。比如你只打了个盹,梦里却经历了完整的一生。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经历过几个物理时刻,在发呆时遐想连篇的这些经历完全独立于你们的时间结构。
你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完全独立于物理时间结构的体验。这是因为,在这些时刻,你们的意识正在探索一个“瞬间点”内部的丰富内容,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体验和信息。
事实上,这正是你们的人格自我在整个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只不过,它是在更广阔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的。而在投射状态和梦境中,你们的感知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角色自我的时间限制,进入更自由的意识流中。物理身体确实是自我的载具,但请记住,你们并不需要物理身体,也能进行投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