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人生中的那些仪式感
说起仪式,往往让人想起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陈规旧俗。冗长而乏味的过程中,彰显着对礼法与法度的臣服。在结果为尊、速度为王的时代里,这些仪式感是否过时了呢?
都说我们是礼仪之邦,这“礼”本是臣服,敬之所仪,仪是人之义,义乃公乃度,公乃中正无私,不以利为度。
这礼在义之公后退而求其次,是臣服于天“道”,知有度的,晓不二,得中道。
道被引转为天道,又缩略为天意,立说愚民有代言者自名天子,又释权给族长、家长、父母。 从此忠义二字再无不利之心,成为了统治的思想枷锁。
忠的意理本没有愚味在其间的,中正的心是初忠。
忠于的是天下黎民万有众生,是利益众生的情怀。
结果忠臣被扭曲成了家国天下的羔羊,拿来祭奠迂腐的疆界与朝代主义等昏聩体系。
儒有了孝道,孝者本是子正父之过,监言行不失德以检。母从父从子柔顺地,坤于下为根。这样层次的递进关系叫做顺,有了孝顺一词。不知哪个年代开始,其被二十四孝的故事给扭曲成了愚忠的典范,成为了统治工具的帮凶;进而家家以顺为孝的道,开始无条件无原则地本末倒置起来,让中华民族退回到母系氏族的宗主文化中,回到了开蒙前的部落时代。
导致现今的男性青少年心目中,彰显支配力的代表符号不再是智慧与威武,而是阴柔的病娇套路。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每个家庭中都在上演着悲壮的叛逆和无助的迷茫。人性心理成熟期的自立在多数人那里无法达成,导致一再地退而求其次——从成熟的、有担当的、可以裁决的人,退到性饥渴、饮食无度、肆意发泄情绪,甚至全能自恋地觉得自己与一体鼎立。
在这样的过程里,个体随着对被扭曲的地域文化的抵触,进而对其礼仪体系也抵触。对礼对传统文化的精髓都有了先入为主的民俗错判,导致转而去西方文化里寻求灵性真谛的引导。
其实东西方在千年里所积累的认知是雷同的,但表述的语言体系是不同的。西方在近两千年宗教压迫与扭曲中,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文化困惑,体现在西方人对印度、藏区、日本的灵修体系都很痴迷,而我们又去西方学习他们从东方学到的皮毛。这是无奈的遗憾与迷茫,是唯物主义认知局限下的苍白。
在今年我先后看了三部日本的慢节奏电影,没有大场面,只有心意的串联,默默地在那里叩击与触动着我尚且柔软的地方。
品味,被现代词汇引伸成某种阶级的符号,甚至隐喻着品牌和价格。其实就好像其它被文化了的名词一样,它其实很质朴,就是说一个细慢的用心的过程。在一口食物咀嚼的过程中,味道有层次地绽放出来,并被关注和感受到。劲道弹滑间的变化里,是食者的道心,能去体悟到烹饪的过程和备菜采摘的用心,感激耕耘孕育的艰辛以及阳光雨露、土地的恩泽。
这种种诸般在快节奏、结果导向的营养学化学概念下被忽略了,吃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维生素的计算和卡路里的算计。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慢下来去品味生活中点滴的细节。观察它们,欣赏它们,理解它们,终能融入它们,让自己很自然地成为天地间运化生息的一个细节。
不负年华不负卿,做事时做事,烹饪时烹饪,食用时感受。人生的味道,都在细节里。
结果被重视,可结果却是那真的最不重要的东西。其实灵魂在意的,始终只是过程与经历后的反思。
很多人学着说“活在当下”,把当下作为一种神圣,这只不过是另一种二分心的体验——把当下独立出来成为好的正确,从融通中分离出一个个的当下。
活在当下的本意是什么? 是用心地去体会和感受此刻的五蕴,这是智慧了明的前提。
时间不是一个不变量,你可以混沌无觉地恍惚一下午,也可以了了分明地度过一秒钟。
许多的美好隐藏在无法言传的感受里,隐秘在看似繁琐的甚至教条的细节中。其实每一步骤都有其很深奥的甚至科学的必然,是锤炼锻造出来的匠师心得,行之形可学,但感受却无法言语其间的火候地道。或许二十年后,多数厨房都是机器人的操劳,而那锅火的气息成为顶级的品味奢靡。
仪式在日常的一茶一饭一蔬果间。
等待着被尊重的不是饭菜,而是生命的流淌和那些流经过的琐碎。
投胎来当人是为了感触,五蕴不是累赘,六处也不是荼毒,而是我们被赋予的禀赋。
很多人在求神通,希望通过启用内在的非凡的内在感官,扩展自己的感受范围。
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很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事实——
其实你压根儿就不用努力,那些神通都是灵魂的标配,死后都有,而且人人都必然会达成。而肉身的六处可不是灵体能修炼出来的感官,必须要有这难得的皮囊才能感受到我们习以为常毫不在意的感受。
所以仪式感就是让浮躁的身心能慢下来、静下来,去有机会品味细节中的滋味。
而非如同鲁汉饮茶般地咕咚咚地灌个水饱,然后打几个响嗝,一生就晃过去了。
《澄沙之味》、《日日是好日》、《人生果实》
工之巧在心意,日之善在点滴,时之美在朝夕。
或许无常能一时疏离了身影,但不变的是彼此间相互陪伴的心愿。
某个午后的风中我漫步在阑珊处,心里却都是那年你回眸时的笑颜。
感谢你路过我的生命,让芬芳有了味道,让云雨有了色彩,让泪滴有了重量。
《澄沙之味》
要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尽量别让豆子碎掉。
豆沙不是揉出来的,而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
《日日是好日》
不能用头脑去思考,习惯成自然,练习是次数的积累,练到最后,手就会自己动起来。
《人生果实》
从自己能做到的事开始,一件件来,缓慢而坚定地前进,慢慢来。 我们所忙碌的东西正是迷惑了我们的东西。 所有的答案都在自然中,你越认真地去生活,你的生活就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