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珍记录了她半夜见鬼的真实案例,原文如下:
“1966年3月24日星期四夜间。我在半夜醒来,看到一个女人站在罗的床边,不是我的床边。房间里很暗,但我清楚看到她穿着蓝色的裙子。她身材瘦高,面容不清晰,但裙子的颜色很明显,是一件长度适中的连衣裙。我不记得她的脸,只记得她身后的奶油色书架在昏暗的房间里显得很清楚。我感觉她的头部被覆盖住了。一看到她,她就消失了。我有一种感觉,似乎有某种力量想让我忘掉这件事,所以我赶紧叫醒罗,告诉他我看到了什么。这个女人并不像我认识或曾经认识的任何人。”

就在本节课前的几个小时,罗又遭遇了位面维度嵌套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3月28日星期一,下午5:45。我做了约半小时的日常瑜伽练习后,躺下放松,进入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接着我意识到自己听到了说话声。他们说话的速度正常;我听到两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他们坐在桌旁。桌子显得陈旧、破损,是棕色的。我非常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对话,包括声音的音质等,并短暂地记住了这些内容。然而,这些信息很快就被角色脑开始清除遗忘。其中一个男人发出低沉而愉快的笑声。
随后,我意识到自己能“看到”其中一个男人,就是笑的那个。对话还在进行,但我没有看到他的同伴。我看到的这个男人瘦瘦的,穿着衬衫,可能三十多岁,头发浓密,向后梳,脸庞友善,嘴唇厚实。他的声音低沉温和。我认为另一个声音属于一个戴眼镜、头发花白的老人,尽管我没有见到他。我也没有看到周围的细节,甚至没有看到墙壁。”
这是珍在清醒状态下第一次有这样跨维度视觉的经历,尽管她在心理时间实验中曾看到过许多事物。她确信当她看到那个女人时她是醒着的。珍意识到随着自己的心灵与认知能力提高,平行位面间维度的界限开始模糊,多重实相会越来越频繁地被自己感知到,此类幻视、幻听会越来越频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此刻一定会觉得自己疯了或家里在闹鬼。
我(罗)很久以前就意识到我有时会处于解离状态。我既没有鼓励也没有阻止这种精神状态。我以前曾有过听到声音的经历,但没有要求赛斯发表评论。他最近提到我听到了音乐。上一次我听到声音时,它们像快进的磁带一样快速喋喋不休。
晚九点赛斯准时开始他的演讲,赛斯说:
我们将上一节安静的课。我会讨论一些与你们两个有关的事项。
冥想练习能让人越来越熟练地进入深层“被动观察态”,你从自我的角色中、从主动的听闻焦点中解离了出来。就好像当你看东西时,不再刻意地聚焦在某点上,而是眼神涣散地把视觉焦点放在了你与某物间的某处,结果就是你极大地扩展了自己视觉余光的范畴,这种失焦反而让自我有机会看到、感到或听到其它平行实相中的信息。
在你冥想练习中出现的这种“被动观觉感受状态”,是当你陷入“不期许”亦“不刻意”的无我状态中时,进入到这种“浑然有觉”的意识状态里。这种“被动观觉感受状态”是好的,而且你运用得很好。之所以在你身上更容易发生这些事,是因为你向来喜欢独处和反省。一个嗜好应酬、心怀各种挂牵的人,很难让自己的头脑安静下来;而一个主观意识很强、把控欲很强的人,也难以进入到无我的境界。当然,若一个人头脑中被宗教迷信灌输了很多鬼怪故事,充满负面思想,在接触到跨维度体验时,就会因疑神疑鬼而自闭心门,甚至因看见或听见跨维度平行实相而被吓出一场病来。
即便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经历这种跨维度实相的体验,对你们发展全然认知是很有好处的,但万不可贪图这样的体验,而沉迷于神通之中。知道并亲历跨维度体验,可以让你真切地知道我告诉给你们的那些道理都是事实;但过于频繁地游历跨维度体验,会让在这一位面上锚定于这一角色的神魂陷入大麻烦。之前珍曾经几次因此数日魂不守舍地陷入类似醉酒的恍惚态,什么事也办不了。
内在自我来此生演绎这一角色都是有特定目的的,如果想要探索灵界或跨维度知识,不要出生就好了。既然投身于此,就专注地去做此生此时的人生功课,不要在灵界想着如何参与人生实践,来人间想着怎么回忆起灵界,结果哪边都没能学到东西。
赛斯告诉罗,晚饭前他无意窥见的两个男人,是居住在怀俄明州西北部的某灵修团体成员。其中那个较瘦爱笑的男人有着和罗近似的能力与气质,如果罗能在那个场域中多滞留一会儿,那俩人也会像珍半夜见鬼那样,看见罗的虚影平白出现在他们的房间,然后又瞬间消失无踪。

作为感应者,你看到与能看到的“鬼影”它被你看做是什么形象,全看观察者自己的心态与认知。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物理形象,基本上都是观察者自己心灵感应的镜像形象,是由观察者的感知潜意识形成的——你若心地良善,看见的就是天使;你要信奉宗教,看见的就是自家宗教里的神佛;你要内心充满恐惧,看见的就是索命的恶魔。相由心生,你不但决定了自己看见什么,同时也决定着你如何理解自己看到了什么。
对于这次跨维度远距离遥视,珍与罗都兴致勃勃,但赛斯却警告两人,不要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此类术法上。赛斯说:约瑟,你现在正在学习运用你的内在直觉和内在能力,并将它们也创造性地聚焦到你的工作中,以及你自己的身体活动和环境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你倾向于随意地使用你的能力,而没有想过它们应该如何被定向地引导。它们可以并将改变你的心灵和身体环境。根据你们已经获得的我的资料和这些新知识,将你的心灵和身体环境、你的健康和你内在与外在生活各个方面变得更好。请专注于资料和你们的生活。你目前的健康状况是你获得并使用这知识的直接结果。你的健康状况很好,而且随着我们的继续,你将会保持健康的状态。
珍在半夜看到床边的女人,并不是什么鬼魂,当然也不是幻觉或梦魇。我告诉过你,许多其他系统与你自己同时存在,存在着你用肉眼感知不到的其他领域。被感知到的那个女人,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一个“生存人格”。她静止地站在自己的系统内部,而在被观察的瞬间,这两个系统坍缩重叠了,不同维度的实相套叠在一起。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但多少人误以为是撞鬼了。当然你看到的形象,是你自己给它赋予的,这个形象对他来说完全没有特定的个人意义。
鲁柏能够充分利用他的感知力看到你们这一伪装物理系统模式外的其它系统影像。当然这两个系统都实际真实存在着。人们通常只能感知到自己角色所处的系统,但当鲁柏半夜睡糊涂时,关闭了角色珍惯用的位面感知焦点。当猛然醒来时,角色的焦点还没能稳固,意识的焦点放在了不同的地方,所以看到了一个他通常不会意识到的形象。
这个女人不久前从她自己的物理系统伪装实相中离开了,根据你的说法:她死了。在她所在的平行位面,她与这所房子有关系,但在你们的这个伪装层中却与你们无关。这是鲁柏第一次允许自己如此自由地感知到其它平行层中的其它角色,今后他将会有更多其他类似的经历。
然后赛斯换了一个语气说:
至少一年前,我曾建议用一个隔断来划分开珍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当时我很详细地说明了这种安排可能带来的诸多好处,现在我再次强烈建议用一个固定的隔板,以明确划分房间内的不同功能区。
其好处是:首先,你的家庭情况会更加稳定,珍会减少因情绪化带来的发脾气。隔板可能只是一个象征,但它是一个必要的象征。它象征着鲁柏需要的纪律,这种纪律能让鲁柏克服情绪的起伏和暂时的倾向。而且这样的安排对于鲁柏的工作效率确实是必要的。它使鲁柏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想要的地方。
罗在课后依旧对珍在夜里看到的那个床边的女人感兴趣,追问赛斯:那个位面上的女人是否也像珍看到她那样看到了珍?
赛斯说:这个女人并没有意识到鲁柏的视线。那女人的心灵能力并没有比以前提高太多。死亡并不会自动为人格带来全新的启迪或神智的发展,那些在生前迷茫困惑的人,死后依然是迷惑的,甚至更加不知如何是好。心智与神智成熟度的个体差异始终会存在。所以就算你现在已经八十多岁,只要在死前能搞懂这些道理,那还是会对自己的生命与后续的经历大有帮助。这世间之物人们什么也带不走,但神智的成熟度和认知的丰满度是可以被带走的,并直接因此成为基础属性被引入到下一场生命中,让你赢在起跑线上。
对变化的感知程度取决于人格本身,感知的程度当然会有一些差异,这取决于神智的成熟度。死亡会为人格带来了一种特定的认识,即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就像在地球上你知道自己已经从一个房间走到了另一个房间一样,但没有什么能够自动地使“生存人格”在死后豁然开朗,陡然地聪明起来,理解或清晰地感知到“新的”道理。
一个发展完善的人格感知新“状态”的能力就好像感知物理环境的变化一样,可以始终保持好奇且有向往的状态、探索不同的遭遇。而一个未发展完善的人格将始终小心谨慎地保守着它的已知,抵触认知的更新,持续以其特有的态度面对世界的变化,因此各种能力也无法获得更新与成长。
角色的死亡,会让人格有机会积极地摆脱源自角色我对生死的恐惧束缚。而且在角色死亡后,人格对整体的全我之基本特性会更加完整真切地有所感知——一些理解几乎是毫不费力的。然而你必须明白,因为某些要素明显的不同,有些人格被自己对伪装层的继续当真而束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