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 章初阶的第三层

道不二望向苍茫天宇说:

“天道苍茫,自古谁能说清楚;紫微救世,一语道破万古谜。

无欲无求自律观照,寂静之处欲火化光,韬光十月温养三载,金炉玉鼎神仙福地。混沌初开万物合一,凝会成型遨游天地。​”大和尚补充说:​“入静的诀窍在对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觉而不察;对内反观内省,了了分明,不添不减,意守光明。

内省之时,外六感都闭合了,这时身体会发起疯狂的挣扎,试图证实其实有。你一在意一动一察,就从境界中掉出来了,又来认同这个肉身了。之后小我的觉知会发动挣扎,各种思绪、各种感觉、各种幻相接踵而来,伴随着头脑的得失心,想要撼动你。此刻若起心动念,那也就又堕落回这个位面中了。所以这功夫叫做‘生死禅’。

尚有在意的当真,那就无法破境;若有欲求的渴望,终会被其掣肘。空荡荡一无所有亦一无所是,任凭八风造作,我自浑然,看破生死,才能不被死生所迷,才能无所惧,无所不能成就。

眼耳鼻舌身意所有与本位面相联系的黏连,都会形成内在能量的外泄。若能把这些都转向滋养内在自我的光辉内核,那真如自我就会获得足够的能量苏醒过来,这叫内醒,也叫觉醒。觉醒不是头脑意识的某一种领悟或对某一说法的认同,觉醒指的是内在神魂成为自我的意识主体,而角色我成为被演绎着的课题。

注意这还不是醒悟,只是神魂苏醒了。苏醒过来的是那个有着全我觉知、本源自性、累世记忆的本真自我。这个过程中身体与角色我都会奋力挣扎抵抗,甚至这个世界中很多身边人都会极力阻止你跳脱出幻梦系统。所以只有当六感不漏时才有可能心内清明。

有些人在禅修时,搞很多花招:鼻闻香、耳听弦、意转河车、不停数数……六根上座后反而比平常还忙乎,那哪里是禅定啊,就是一个杂货铺啊,热闹得很呢。这些都是各种无道的出家人配合商人搞出来的把戏噱头。自古所有得真如大定的师父,就是面壁啊,哪来那许多的讲究。外界的感官刺激信息越少,你入定越快,入境越深沉。

反观内照时,闭目眼前却一片通明,这被叫做‘明心’。明心方可日后见性,见性后,可观其感而知真情。我们都是性情中‘人’,这情关就是推动我们漂流来去的波涛。我们作为有情众生,这个情不是什么坏东西,它是心性中的基础要素,杜绝了它你会变得麻木不‘仁’、失去同理心和意识共鸣的能力;但如果你把握不住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任由它翻涌喧泄,那就不再是你体验情绪了,而是情绪驾驭了你,自身成为了一个情绪奴隶。在喧宾夺主后自我犹如脱缰的野马,只逞口舌之快,快意恩仇而全然毫无顾忌,更对大局没有丝毫在意。​”

道不二说:​“所以养性情的功夫,在三家中都同等重要。

儒家以慧入门后修性而知天命;佛家则以观心见性入门,后在定中觉慧而逆天改命;道家以养气续命入门,后见光明本性而借此通鼎问慧。性、命、慧,是三股相互成就又相互制约的内在‘力量’,因此被叫做三圣。三圣朝着启明星的那一束本源之光而行,最后迎遇到圣婴,把各自的珍宝交给它。

那圣婴需在‘处子’之身内才能运化,瓜熟蒂落时由头顶出生,惊为天人。男身女身都不能生出圣婴,只有童贞之身可以。当然通过逆向成长,男人女人可以回归到童贞之身的状态里。

一般人通过修习解离之法,可以意识神魂直接脱离肉身束缚,神游四方,这叫做阴神出体;而通过金丹化生出的则是阳神,它有形有相,聚化可为实体,涣散可入虚空,不受本位面的五行生克、道理束缚。阳神成就后,它就是你自己世界的救世主、神唯一的儿子。是那对抗欲恶的良知与爱的化身,可有起死回生治愈顽疾的能力与能量,可让瞎眼的你看见光明的真相,让跛脚的你奔跑在旷野之中,让低贱的从此高贵犹如君王。

这就是初期第三步最后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头痛欲裂,犹如妇人产子,持续数天或数月;头骨退化,囟门再开,前额、后脑、双太阳、巅顶五处出现骨融现象;随后天眼开,古今中外、宇宙之中大小事情无所不能见。之后华光大放、头顶出现法轮如环,呈现出美丽的曼陀罗能量涟漪,犹如莲花绽放,层层叠叠,并且不断缓慢自转。

此时魂灵阳神有如白鸽一样腾空飞起,进出头颅,盘旋其上,犹如信鸽。只不过灵体飘飞不需要振翅,也根本没有翅膀。

它飞旋时不用对物理的空气做出任何物理的做功。那些需要喷气、喷火、四翅六翅才能飞的东西,与真正的意识能量体毫无关系,都是宗教信仰意撰出来的家伙——它们还不能摆脱最简单的物理定律与重力作用,简直与家禽无异。

三圣转四合,成五行,生内我之阳神真躯。

天地日月,坎离乾坤,水火阴阳,意炁魂身,四四相合,形成元神在本界中的法身。不过这个法身其实本质还是幻身,我们只是借此身参与后续的互动实践,经验修正自我的心性、习气、品质、才思、智慧、担当等本性本质。

修性是对自身的品性做出调整,这是自我本质中的基础底蕴。

所谓‘习相近,性相远’,习气近似的人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圈子,但每个人内在的品性心智认知能力却大有不同。

觉知的心是从自性中升起的,却被情绪而阻隔在理性之外。

那些活在性情中的人,喜怒哀乐、思忧惊恐虑,九品情绪在一生中喧嚣不停、此起彼伏,可谓永无宁日。

其实你若细观,这一切都无非是萦绕在小我的‘得失’二字中计较。在意的,说白了就是‘我的’这个念头,借此造就出种种欲求的显化,进而诱发出‘贪无厌、求不得、得复失、不甘心’这四种状态,一生就在其间轮转。

修行者最初在百日筑基时,需要相当注意自己的情绪波动。

绪的波澜会紊乱内在能量的流转,尤其在最后冲刺闭关将成未成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在入大定的时候,血压、脉搏、心跳、鼻吸都是极其缓慢绵弱的,慢到在常人的时间流速内是不可察的,连瞳孔对光反射都可能消失,因为修行人完全处于另一种时间流速中,这一切都是正常的。若有人不知轻重,扰闹打断凝练的进程,强行唤醒修行者,会导致丢魂,人就疯掉了。

初学者思想翻涌,身体状况不断,饱食后肠胃胀气,不时屎尿屁让人难安。所以食要精少,不要吃辛辣胀气多杂质的东西,不要大量的饮汤水。凝神静气的功夫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思绪翻涌时想管控住气的乱流基本没可能。意不动气不动,这个道理要懂。管理好思绪是有为法,而不人为地引导气流是无为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颠倒了。

让飞扬的思绪沉落下来,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堵。‘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想’,那没用。头脑思想奔腾没关系,随着它,甚至努力想,追着想,想到没的可想时,会出现一个空档,那是前念放下、后念未生时,借这个当口入定就好了。

可谓万里无云始见天,镜湖无波映梵天。若定力不够又掉出来了,念头又起,也没关系,重复这一步骤就好。

所谓结丹,不是真搞出一个有形可见的东西在肚子里,那是神意与元炁相化合后,稳固下来的自转炁旋。常人不断发散消耗着自己每日得到的元气,而修行者则依靠宁心静气的功夫,意守中宫,通过这个炁旋不断自动聚拢能量守中,日积月累,这一散一聚间的差异就非同小可了。

炁不是电或磁,更不是普通的气态物质。它具有电磁的特性,甚至可以说本位面的电磁能是炁万千显化中的极小一部分,就好像可见光是光谱中的极小一部分。炁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当然这能量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物理化学能都很不一样。​”书生说:​“我明白了,我们无法透过肉身的感官捕捉与感知到非本位面上的非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并不存在,因为就是这些能量意识微粒构成了我们的这个世界,包括我们。

我们的这个世界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而我们的意识又真实地存在于能量的矩阵里。能量的矩阵中没有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却有万千由思想构建出的亚空间体系。这些被思想构筑出的空间内,存在着无数个这样或那样的宇宙与世界,我们就处于其中之一。

现在我很好奇,初阶第三阶段的功法是怎样的呢?阳神要在这样的阶段里都经历些什么呢?​”道不二说:​“当你真能做到神凝气住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脏不跳了,眼前的飞蝇定格在空中,世间只有你能随意切换自己的关注点,一切都是静止不动的。开始你会好奇,随后会有些惊慌,害怕自己如果不呼吸、心脏不跳会窒息死去,于是赶紧去吸气,胸腹间又开始起伏,飞蝇振翅,水滴落下,世间的一切重新开始流淌,你被拉回到这个所谓的现实中,自己进入下一个时空光锥的帧里。

多练习几次,熟练些了,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按需要调节自己世界时间的流速,你也就真正地知道了这个你曾经当真的所谓世界其实只是一层影像般的立体薄膜。这个觉知一旦被体验过后,你也就再也不会被世间的什么所迷惑了,自己在意过的、当真过的一切就在那一刻全都冰消玉解了。你会恍然明白,为什么圣人视百姓为刍狗——这百姓不是指平民,而是天下众生,当然也包括这个所谓的自己。

当你出神的时候,你的一息,可能就是世间的几天或几年。

对于世上的人看来,你不吃不动,没有心跳呼吸,而对于你来说一切只是一瞬;或者相反,在一瞬你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回神过来,才是飞蝇的下一次振翅。​”儒生听得神往,追问:​“那当我可熟练进出时间的缝隙后呢?

下一步当如何做?​”

道不二说:​“支撑你在时间缝隙里运作的能量是元炁,你自己元炁的多少决定了你在这时间缝隙里可停留的长度,而你的意识层级决定了你以怎样的时速度过被你定义的时间。

可以进入这止息的玄境后,在闭目的状态下可视物如常,夜间也可清晰如昼地看见一切细微之处,甚至对构成万物的能量之流转也是清晰可见的。如果你自身止玄停息的功夫够熟练,那你就随时可以可控地进出到时间缝隙中,掌握这世间的时间流速——读一本书只在瞬息,看世间箭弩飞来犹如老牛漫步,写一篇万字文只需片刻,观察一切事物都能细致入微。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换句话说,当你可以把控自己的思想时,你就不再只是个东西了。

一次入定看似只度过了几分钟,可是你已经在其间充分地休息了好似一整天。一个无聊的下午,你也不过是沉浸在一息间的法喜里。在这止玄的空灵中你会看到虚无中有着满天的繁星,当然这不是夏夜的星海,而是不同意识体的光芒。

在这幽冥的光影里,如果你有机缘,看见一个缓缓旋转着的三面体金字塔,那请凝视它,等它慢慢地稳定住结构、显化清晰、逐渐放大后,你可以看到塔内有一人目,其自放华彩旋光,它名‘全视之眼’。与其对视后,它会释放出旋光来牵引你的神魂。如果你的意识成熟度被其认可,而你也没有因此感到恐惧害怕,那你就可以透过它进入到意识宇宙的意识万维网中。借由这个意识万维网,从此世间事可无所不知。

这个世间事可不单纯指我们这一方一界内的事情。

但福祸相依,你可以知道一切,但却不能妄言;若你显摆自己的知见,并用此能力去谋财图利、扰乱时间事件的线程、诱发蝴蝶效应,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在其中你能观见自己的古往今来甚至所谓的未来,在消涨生灭中你会知道,全然地臣服于既定的命程是最好的安排。任何不甘与如果导致的冒然出手都会打破平衡而导致乱世。哪怕是救人,也会破坏各种蛛网般的世界线,诱发自己无力担负的连锁效应。

所以说‘知道’未来,并有能力做出修正时,本身就是福祸相依的事。尤其当事情会发生在自己亲近的人身上时,尽管你旁敲侧击让其学习灵性知识,尽快改命,但对方还是冥顽不灵、一意孤行,甚至笑话你疯魔了,是邪教。

过了初期的静观、养命、修习、炼炁的阶段,下一步需要专注在修性上。修性分为上下两层:心性与智性。心性里有知性和感性,智性中有觉性与悟性。前者存在于这个角色我中,后者则是在神魂里。

当修行进入第三阶段后,主要侧重的是智性的修持。而修持智性需要跨维度的意识体验与认知结构,这是阴神和阳神通过离体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道家如此重视延长一生的时长,尽量让自己能在此生尽快地进入到这第三个意识阶段,并努力完成其当有的修为。

但要想鲤鱼跃龙门化身成神,需要学会神交,然后阳神从头顶出生。世人都是欲交,从下身出生。从下身出来的是阴生,所谓向死而生,过一天少一天;而从头顶上飞升出去的是阳升,又有叫扬升的。

阴凝为器,阳动为炁。阳为用、无形,但能做功;阴有形质,其用为物。阴气越多身体越沉重,表现为嗜睡懒动寡欢;阳气越盛身体越柔软轻盈,少食少睡还精神饱满,思维清晰。

所以修身的过程就是积累阳气的过程,直到自身犹如行走的光。

进入这个境界的修行者,肌如凝玉,面似桃花,身轻如燕,心如止水,气似檀香,背映金光。这些都是高频能量在内心无垢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显化。常人看不到圣光,但可以感觉到这类人温暖、端正、亲和、滋养,虽寡言少语但自有其威仪,无所争却有岳泰之尊,让人渴望亲近又心生敬畏。这是神风静默、山海藏云的气相。​”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