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 章火火火

道不二开始继续说道:

“功夫进入到第五步,当知心下、肾上有一处虚空之所,内藏灵气,可被激发启动成气窍。神气可归藏其中,灵气从下而上,腾而成就此处,令其虚而不空。闭目内视时无光之虚空为顽空,有灵光如夏夜星海之虚空为真空。真空不空,顽空乃空。灵光实为神气,由黄庭所发。

金光点点,令虚室生白,慢慢聚化如旋盘,圆陀陀即玄关。

有玄关者筑基小成,气聚神来则大光明显,气散神去则一场空,有神无气神智无所依托,有气无神能量散乱没有意识。

元神为性,元气为命,神气和合,方为正功。

星海汇聚成一圆光,名‘祖窍’,是通息入息之门户秘径。

它在天之下、地之上、日之西、月之东,四合之处。正中这个祖窍,前是玄关,后是谷神,中是真性,内藏真息。

口鼻之气相通,常人之吸在喉,由口鼻进出,气吸是不能入于祖窍归根的。虚窍激活后,祖窍运作,就是真人了。在呼吸间入息,在呼吸的四个行程中两次不用口鼻呼吸,息中真气归根养命。真人之息,须调后天呼吸之息,以寻真息止境归根。其炁藏于祖窍内,故调息则气和,息住后气不散。所谓‘炁归元海寿无穷’,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到这里你应该猜到了,人之口鼻呼吸的是空气,而透过祖窍息入的是元神之光中的元炁。所以这叫做内息。很多外行假师父说用肚皮当风箱就是内息了,可真是无知无畏啊。

初始,祖窍在中丹田处,金丹聚化合成后圣婴养胎,从炉入鼎,上行到二目之中心,居于颅内,所以祖窍不是固定的某一处,而是闭目后那通往意识源头的光,又叫玄牝之门。最初可见内里有颗黍米光珠,人生天地之正,内藏一点灵光,是元始祖气之灌注。知有其窍而不知妙,它是本性之光,是意识沟通天地、共鸣神魂的基础。

《易》中曰‘无极’,释谓之为‘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真一之炁。是以用功之时,两眼闭合,内视性光,归中守一,韬光养晦,不要卖弄造作、贪图奇巧功能、耗损真元气力,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为炼性之诀窍、立命之根本。

昔日,我师父反复告诫我说:显露卖弄贪图功能的修士,十之有十不得善终。所以不炼祖窍的,真息往来却留不住,神无根基无所依。要知道神识是意识能量体,没有一个稳定的、纯粹的、高频的能量让其入主,神识就只能是过客。就好像双手饮水,可以捧起水喝,但没有个碗装水,手里的水又能捧留多久呢?

金丹结了又散,多数都是因为祖窍的根基不稳,可以受孕圣胎,但却无养胎的胞宫与稳定温养它的能量。盖此窍为修持金丹有所成的总持之门、万法之都。

这里要注意的是意守玄窍。不可以用头脑意撰,有心守则落入意执之妄念;也不可以不关注它,不重视这能量,它就会散落掉。所以有心守之则着相,无心求之则落空。

口诀是: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闭口藏舌顶上腭,五行之中神气凝。

正念正心和正意,吾之神魂自澄清。

虚极静笃一阳动,虚室生白满天星。

金光飞电乾坤炉,复见天地初始心。

神火注于炉中炼,点亮祖窍神炁合,阴阳聚合,四相归中,黄庭为街,三花聚顶,四门紧闭,五气朝元,元神放光,元精化气。

脐上心下肾中间,有个金炉养圣胎,圣婴出世住玉鼎,神气之宅两耳中,前是印堂后玉枕,又名元神室居灵。

可怜多少修士居士修持多年不得要领,各门只是吃斋念佛、印书放生,糊弄世间钱财,却无真法授人。那些所谓的传道者,自也不知性命为何物,自己也是疾病缠身,五贼盗空,自顾不暇,住在庙观之中自误又误人。世间经书无数,皆藏头露尾,蔽母言子。

那六祖的《坛经》却很实在,说淫性即是佛性。只此一言,泄尽万古之密、点火之功。可惜后世之人,行男女采补交媾,只见阳泄阴水漏,不见光明自性生。

‘能婴儿乎’,这不单纯是指童蒙的纯粹,而且隐藏着一个大秘密:在母腹时,双手抱环,目闭膝曲,口鼻无有呼吸,不吃食物,身软如绵,日渐强壮,十月气满胎圆,瓜熟蒂落,看见混沌中一道光显,奋力投入,降生到一个新世界中。

对不住,好像又跑题啦。我们开始说下一步的功夫:凝火。

凝火其实是在凝神导意于新激活的气穴中,这是时时专注观照的功夫。你要在意它、关注它,却不能意想它、左右它。

心意不注其气散乱,心思搅动又会失去先天混沌本真的秩序。

凝神意入气穴时闭目反观内视,注意力持续归于一点,盯住那忽隐忽现聚散脉动着的如雾光斑,此为凝神,又叫反观,道书又称日月合并。这是重新连接肉身未生前自我意识本源的法门。人在母腹中,两眼和合,性命合一;降生后,口鼻呼吸,头脑思想,性命分开。

凝火时内视气穴。气穴即命门,它在脊骨第七节之下,脐后肾前、前七后三之位。两肾中间空悬一穴,上通泥丸,下贯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此非凡窍,乾坤共合,名神气穴,可合坎离精。医家叫‘命门’,道家名‘春弦’。

当凝神入气穴时,须在静室端坐,返观内照。知其有观照其运作之玄妙,而不守执摆弄导引。存观忘思,心念不起,觉照长存,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存养寂照,虚灵不昧。吸呼和缓绵长,似有还无,空洞畅快,无人、无我、无物、无有。当真气盈满在神室内已容纳不下,就可进入下一步‘入火’的功夫了。​”书生问:​“为什么步步功夫都叫火呢?是因为温热的感觉,还是澎湃的能量,或是其能量的性质呢?​”道不二说:​“火性延展蒸腾上行,有相有感却非实体,阳性为用,是故用火之名而喻其性。起火,引火,止火,行火,凝火,激发出能量并阻止其下泄,旋带它入到命门处的气穴,犹如引溪水入洼地成为池塘。但若想让这池塘中有生机、活鱼虾,还需要筑堤提高水位,深挖增加深度,凝实池底,不让池水渗漏遗失。

再采药归炉,引意与炁合,让那一点豆大烛光有了灵动的意识。它需要始终犹如胞胎泡在羊水中获得滋养,保持地火的温度,能量的密度和意念的浇筑是极其重要的。这时最大的危险有两个:

其一,饱胀的下焦气血,往往会诱发春梦。如果平素里思想中都是男女情爱交缠,把世俗之爱当真,梦中自然无法抗拒风月宝镜的引诱。三番五次后,好不容易累积下来的能量修为也就干涸了,圣胎失养而凋零枯萎,数年努力付之下流。

其二,修持功夫因俗事缠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续保持地火的温度、意识的关注度和能量的密度,也会在后续因为失养而孱弱凋零、萎靡流逝。

这都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还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尚且没有足够的力量达成质变的飞跃,然未经火候炼化,始终都有漏失之忧虑。这个过程短则半年长可数载,都看先天气血的盈满状态,处子之身数月可成,年迈之体需要数年。

比如沸水注入茶杯满盛一碗,若再加添,逾过容积限度,势必溢出。此时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增加自身能承载能量的库容;

第二,精纯能量的品阶;

第三,把后天的能量转化为先天的能量,继续往更高一节的气穴里传送。

身体内有七层奇巧池塘,一层满盈,往上逆行激活与灌注上一层。下三层有地气这种低频能量来浇筑,到了第四层心口处,这里的能量需要由气转化为炁,由后天转变为先天。

阳火能使炉内之地气皆化为天炁。前边说了采药封固旋运收藏防漏,下边说说怎么引领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闭目端坐,引气上行,必须是站姿或坐姿。两眼由左向右转圈九次,然后内观体内的性光。这不是比喻啊,若到此刻你喊闭目只见混沌灰蒙,不见大光明,只能说你前三步的功夫没到家,不可急于提升境界、拔苗助长。

光影此刻不再是聚散脉动、似有还无的光雾团,而是一轮皓月中有一个脉动着的明日。意识聚焦在这光球上,此刻它的大小应该类似一枚铜钱。静观一会儿后,再一次闭目顺时针转第二个九次,再停复观内在大光明。如此闭目转四个九回,其间不可中断也不可起心动念,这就是‘入火’的功夫,也叫‘进阳火’。

书生问:​“有进阳火,可有逆向的降火吗?​”

道不二说:​“有降,名退。进阳火四九之数合计三十六,退阴符则是二十四。退阴符时,两眼由右向左逆时针转圈,一次转六圈,闭目观光。如此四次六转,合计二十有四,就是降火了。​”

书生问:​“这升降的功夫对我有何裨益吗?​”

道不二说:​“人一出生阳气饱满,一世阳气生有定数,用完就死,故阳气日日减、阴气夜夜增。所以修炼神魂的需要在日初、正午、夕阳三个时间节点上借助自然的阴阳消涨,弥足自身的少阳、太阳、厥阳之气,令自身阳气日盛、阴气日退。这就是逆向生长、长寿不老的秘密。故言:

太乙含真炁,炼化归天童,信光内照时,不老非传说。​”

书生不解,随即追问:​“凝化气机,滋养身心,节节攀升,日日求进,这升阳有意,为何降阴呢?​”道不二解释说:​“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制气之道,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万物消涨阴阳往复,这是天理。我辈修行人采天地之妙,夺造化之功,用四时之炁当药,补益自身,初期滋补精气神,让肉身不衰不病,这是取小药的功夫;等到气穴开、玄旋动、功夫进入第二大层次时,就是在取滋养神魂的大药了。小药靠气机上下而提纯,大药则需这进火退阴来萃取了。

万物皆有张弛升降,哪里有一味奋进不退的道理。久持则僵,过胜则衰,与其力竭而衰,不如自己主动把握,张弛有度。

到了第六阶上乘功法后,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肉身与头脑意识的兴亡,而是如何能把天地二气的能量转化成能令魂灵壮大成长的先天一炁。这就是退阴的妙用。

下面说移火和以火:

外武火者,是将神火注于炉中,为火中火引也,古名移火;

外文火者,合并已开涨内营,将通身气息回归原位之法也,又名以火。以者,以然不动之意也。

目闭意在正中,气降真气穴,入无我定,身空、意空,始为正功。

舌顶上颚,甘露生津,味甜如蜜,慢慢吞下化为阴精。日久津液肾水常足,眼睛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清澈犹如稚童。

每次如炼外武火,需时三成;则外文火至少需时七成,方保无度。所谓武火就是深呼吸,文火就是缓慢的呼吸。

移火、以火,最能强壮精神,消除五脏百病。老人暮年用此功也可精神矍铄。少年得此法诀,则精神倍增,灵性顿开。

故移火之玄机在于:移者动而不动,即外武火。炼到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近观其形,形无其形之时,渣滓亦出净,乃为真功。以然具备如如不动之意能,无他、无我,身空、意空,时间、空间、角色、众生、世界,一切有相而生化演绎出来的景色信息忽然都被观照清楚,一切不过是能量信息的意识脉动,肉身躯壳、意识的灵体载具都被看破,天地宇宙不过一梦,这一步就算达成了。​”书生骇然问:​“万物皆空,你我非人,诸相为幻,那我们在这里干嘛呢?怎么往下继续修持?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啊?​”大和尚说:​“空即是色,色亦是空,天下之物由粒子堆砌而来,而粒子却本是空性,实无一物。不过是能量的旋波。山水非山水,你我非本真,知其为幻而取用其境,只为了能在这些故事里学到些我们尚且匮乏的东西。能假戏真唱才是真功夫啊。​”道不二说:​“往下我们继续说‘离火’,听完所有,你或许就能自觉所疑了。

到了这一步,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修行的核心从中府太阳逐渐上移到心胸。古代修行体系中充满了隐晦的术语,比如五脏心肝脾肺肾,被叫做火木土金水,而五行又被冠以离震艮干坎。当能量升到心火这一层时,被叫做离火。

心为离,心神动,真阳无念自举,此为离中真火,发为淫根。

心神和头脑是两个不同的思想意识体系。如果你打坐静心时会明显地发现,心欲静而思念不息,胃已饱欲食不断。这身脑心各自为政,又统合一体——俗人以身为我、被欲所持;

世人以脑为我、被思所困;觉者以心为我、被念所牵;觉悟者以神为我、被觉所染;开悟者以万物万有为我、被自然所感。

采收大药滋养离火当在勃勃而动时:一度火起,男根起女乳立;二度气至,浪浪热潮自有勃勃生机。一度就下手采药,提气上行则药过嫩,气力不足,犹如干沙,易于涣散,故采之有劳无功。要待到真阳气动,勃勃发涨之时,提肛收臀,一吸分三段吸,吸饱入止息境,意观体中虚空内光球太阳,大小膨缩犹如鱼鳃起落。待到它吸纳完毕,吐出杂质,再用呼气把杂质排除。若二度错过,真元之气化为浊精淫汁,再抢收守,气药已老,不能留,一泻而下神疲体倦,也就洗洗睡吧。这时真气已经化形散失。

离火即心火,人眼动,心亦动,心火为君火,心念动淫火生,修者最戒。眼观色而念动,心亦随动,外阳勃举,口干舌燥,心胸欲闷,若色欲意动,忍精不射,反而行下手采药,所得是后天浊精逆流入膀胱,得到的只是意撰的幻丹。

真丹虽是无形之物,但诚不欺人,闭目可见,犹如空中浩日。

幻丹如同泡影蜃楼,稍加压力就会气散虚空,不能恢复再现。

欲念起则淫火生,淫火撩拨,外阳勤举,这不是体壮气冲,而是肾阴不固。这时行功采药,无益有损,反得其害,身体会越采补愈亏虚,直到外阳愈举,人死枯木,发脱齿摇,骨蒸盗汗。

故离火采收需要身体真的盈满健硕到自满而溢,而非靠情欲幻想、淫邪欲念激发出来的一度二度。修神魂的点火方式与初修精气神时的点火方式差距就在这里。

凝火、入火、降火、以火、移火、离火、心火,这七种火统为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气。神火者,是眼内之神力也。此眼内神力,加后天鼻内巽风之力,能化元精而助元气。百日内将精炼足,是炼到内肾精气满溢,非是补平素亏欠之气血精。如年迈或平素好淫,此时补亏填欠,那百日之期是远远不够以精补精的。男女童身,内里元气满足,尚未交媾之前,万事皆易;一旦破身,功夫减半。处子之身马阴藏相,精气充沛,可直接炼:运火、取火、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炉中火,此七火是先天气之火,能化外呼吸之气助自身元神,事半功倍。但非世家子弟无缘得知其中道理。​”书生追问:​“大师父刚才说,离火即心火,此刻离火、心火二说,小生不解。​”道不二说:​“离火是纯真之火,心火中含有离火也有欲火。

女子心动则欲来,男子精满则欲动。心火撩拨时,正取是离火滋养神魂,反取则化成男女大欲,卿卿我我在爱恨离愁中体验世俗婚恋得失,直到心气耗竭空感悲欢。自古一个‘爱’字,多少卿卿性命化为飞尘,聚散来去犹如花开叶落岁岁枯荣。求不得,守不住,留不下,盼不来,一生尝尽苦苦苦,到头来只落得心中空空,泪眼朦。​”书生问:​“处子之身如何练习运火?何为运火?​”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