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借由朋友菲利普来做见证的机会,赛斯对比讲述两个老灵魂因不同的自我意识导向,诱发体验着不同的对等人生体验。
首先要知道,不能单独只考虑人格,必须同时考虑到它与全我宏行动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与它所属实相里全部其它面向的相互影响。
之前我们说过,肯尼迪总统去世后,会出生在印度并成为一个小乞丐,如果你单独看一个小乞丐的人格会很难明白,这饥寒交迫的人生因何而来,甚至武断地认为,这是对某种过错的惩罚。但纵观全局,可以轻易地发现,小乞儿不过是对等体验上的平衡,是一个极力渴望推行和平政策的总统被暗杀后,神魂有权激活更高难度的人生脚本,放下名利,去经历乏体苦心,锤炼意志精神。
当你把扭曲带来的疾病看作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甚至因此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病人,日久天长后,这种认知慢慢地侵入到人格之内,人格把疾病视为本身自我意象的一部分,这个疾病便成为实际实相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在载具消融、人格以神魂的形式存在于电子实相里时,还继续显化出那些所谓的疾病与残疾。
因人格把自己生物化了,不能理解与意识到,疾病是自我暗示或他人负面暗示的产物,把疾病看作一种实相的真实。其实在电子实相与心理实相中,疾病与残障都只是自我赋能的产物,只因为你把角色人生中的经验太当真了,导致自我认知自动传递到所有其它相关系统之内。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生前是独眼龙,他惯用的电子头像也是独眼龙,其实电子头像的形象肯定是可以选健全的五官状态的,但他已经把残障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他死后,其魂体形象依旧是独眼,虽然魂体可以随意显化任何形象,但他对自己的认知局限了它接受完整的自己;转生后他的右眼先天严重弱视,医生也没有任何办法。

我建议想要摆脱疾病困扰的朋友,多看看我们的资料,彻底地了悟到:不要把疾病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犹如手脚。当你把疾病看作自己的实相,那它也就比手脚更真实了,这完全没有必要,别把全部生命都绕在疾病的轨迹上。
要是人格把疾病结构化入自身,把疾病视为统合法则的一部分,认定自己是病人并患有某种疾病,那依据你的信念与心念,你就会持续地体验这一诉求。自己的各种日常活动就会以这个统合法则为中心展开,人生基本上持续围绕着恐惧的胆怯运作,害怕将自己内在的本身与外在环境连结。
菲利普做的就很好,他没有这类问题,他真的平衡得比较好。对外的连结做得不错,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维持好了自己的内在整合。
你看这俩人都是业务员,工作性质相同,年龄相似,职位也差不多。作为销售俩人都需要外向的性格,可是一个倍感压力而患病,另一个却没有。这当中的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个人心中的心流是否畅通。
我们来看看那些容易将人格从健康导向疾病的特有原因:
两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很多方面都具备完全相同的特质。他们两人都是很优秀的业务员,对于能量的使用也都相当熟悉,能运用意识波的能量去影响左右他人的想法。但请注意他俩有一点却截然不同——
菲利普累世的生命经验,与他目前的职业属性正好匹配,都是医药贩售工作。他对此驾轻就熟,无师自通,想干不好都难。他真的喜欢这份工作,深深感到自我价值可以被全然体现与展现出来,愿意全情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他对自己能使用意识波影响他人想法的能力感到很满意。
相反地,我们的另一个朋友害怕自己拥有的这种能力,也不信任内我的这种能力,对于他所出售的产品更是一点都不投入。他抵触内我,又不得不使用其力量;他抵触自己销售的产品,但又不愿离开现在的公司。
人格一次次地进出不同的角色,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可获得不同的经验。一些经验技巧知识智慧,在反复锤炼后可内化成神魂的直觉性习气。能被带入下一生的技能,是那些在去世前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特有直觉反应的习惯。
比如演绎“珍”的鲁柏天生有写作能力和音乐天赋 ,而演绎“罗”的约瑟,则天生就在绘画上造诣颇深。在数学、医学、文学、神秘学、武学等领域上的成就,都是可以透过神魂直觉传承的。
老灵魂可以直接赢在起跑线上,但前提是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塑造孩子,很可能直接扼杀其本有天赋。
家长其实有三大类:有些是园丁,有些是雕塑家,有些则是抽象派画家。
园丁施肥驱虫剪枝,依据不同植株的特性而顺其自然;
雕塑家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思塑形作品,直到自己满意,雕琢失败后常会把责任推脱给被雕塑的材质有先天问题;
抽象派画家,有强烈创作的渴望,但自己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一切随缘,只要把手边随手的颜料随机地抛洒出去就算完事了,结果充满随机性。

鲁柏拜访城里公认为是灵媒的那个人,真是愚蠢的行为。他本质上在故意谎话,引导那可怜的女士被瞒骗走入歧途。她真诚到令人尴尬的程度,但顶多是被瞒骗与神经质的混合。我好奇鲁柏从什么时候起,把标准降得这么低,会去取笑傻瓜?其实这位女士该得到的是同情,而不是嘲笑,我对那种行为感觉不悦。
在那小房间你上演的一幕,那鬼魂在门口现形时被我看到,觉得有些好玩。因此在某方面来讲,我真的有点感谢鲁柏的反应。在我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或许真的会尝试将自己现形,届时可能会把这可怜的女士吓得半死。然而我并没有这么做。我觉得我提出一个事实:鲁柏的表现并不诚实,而且没什么正当理由。
你们在城里做调查拜访那些所谓的灵媒,如果他能终止、退出这项调查会对你好得多。就我所知的全部状况,这些女士真的都是神经过敏,不但被误导,也都在自我欺骗。不过她们并没伤害到任何人,她们听信了别人都不会听信的内容。她们出于善意,而且有时候能使用她们的内在能力。
调查的这个点子并没有错,只是鲁柏不该涉入,那不是他的地方,那不是他的领域,因为以他挑剔与执拗的个性,对待这些女人必然表现得过于严苛。引诱一位七十多岁高龄的妇人完成自我欺骗,这想法是太过分了。

我们现在就回到之前的讨论。
菲利普相信他所推销的药品有药效,这与他累世的经验相关。他在销售工作时因此可以自信地做到身心合一。当他需要能量时,他就可以拥有无限的能量供他支配使用。他与外在环境有非常好的连结,可以左右他人的心意。这个秘密我说过,但我不会把它讲出来。
其实有溃疡的另一个朋友,他也有类似无限的能量和真正的能力,他可以与其他事物产生意识连结。可惜其人格发生了自我撕裂,进入到次人格应急状态,目前借由次人格作为缓冲,尝试挽救自己近乎崩溃的人格。
他的问题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可利益他人,更不能接纳自己非逻辑不科学的内在能力。他不像菲利普那样,可对自己拥有的神秘超自然力量进行妥善处理。这位朋友因抵抗抵触内在神魂,否认抗拒内我的存在,导致内在本性的崩溃分裂。
这位朋友做了某些菲利普不会做的事,他在意识连结到外在环境时,总会尽其所能将自己与内在环境完全隔绝开。他的角色我可以连结到内我自己或外在自我,但还没学会让内外形成连结,也不允许这两者彼此取得沟通与相互了解。他目前无法同时连结内在与外在自己,他在工作时会运用超能力说服他人,但同时又会认为“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自己!”。至今内外之间互不承认人格当中的另一部分。
他自己的一部分在推销时被表现在市场上,而自己重要的另一部分却留在生活和家里。他是很专业的推销员,也以推销为乐,但他并不会对自己的内我承认自己喜欢这个工作,这很矛盾,也带来问题。
要知道他的疾病就是因内外沟通阻碍导致的,而显化在肉体上成为可见的具体结果。它的目的基本上是出于善意,但结果显然很糟糕。被表现出来的溃疡就是设法要迫使他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承认各个不同层面的自己其实都是一体性中的一部分。精确来说,当自我主动撤销对内我的阻隔,勇于承认内在自我,敞开心扉接纳多重自我,消除阻碍性的行动,那疾病也就会自行化解或解决。
他被自己人格中比较进取的那些面向吓坏了,他无法接纳自己的超能力,但又要在工作时运用这些非自然的内在能力。
反过来看我们的朋友菲利普。他在推销时,会想:“这就是我,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我就是来卖东西的。”这份自信源自他相信他所出售的东西。菲利普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他由衷地自豪着自己的坚持,随时都让自己的多重自我保持高度的统合性。
他发现自己人格中那些较为进取的部分,并乐见其成地使用那些能力。因菲利普能整合自己的各个不同层面,所以他的身体没有这么难以搞定的严重问题。内在的进取心得到了多重自我的统治权,同时角色我接纳内在的引领。

下面我们说说菲利普将会经历的所谓未来。我之前做出了预言。其公司正逢财务上的亏损,这势头会改变,但状况不会在一夜之间变好。其实转好的趋势早已开始,当前公司内部努力改组的这份力量,在六个月内将会看到衰退,不过实际上会复元。
复元过程会花上一整年,到时候这些力量会变得非常强大,届时组织的重整势必无可避免。在五年之内,菲利普工作和居住的地点肯定会变动,到时他会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而且会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公司的改组将会在这之前发生,他会有异动,同时会出现一些较小的改变。但是要等到那无可避免的改组之后,菲利普于公司的状况才会得到重大的改变。
在改组发生后的半年到一年之内,组织内有两个人态度发生大的改变。在故事情节发生到这一章时,组织高层会有人死亡,这死亡带来的变数还一时无法预测。死亡日期也许是在半年或一年半之内,发生在改组完成时。——故事线上必然剧情的展开时间,依据剧情的达成度,有一定的弹性。
组织改造时,那些已经表态的人会被挑选出来;而那些没表态的人,因阻碍剧情发展则会备受责难。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大家不会马上感觉到,但将成为高层干部决定这次改组的基本原因之一。
菲利普只要跟公司高层中的保守派结盟,就会在未来中提薪升职。菲利普的组织能力会被一位男士特别密切地观察。引发这位男士观察兴趣的不是他参与了保守派政治活动,但保守派活动将会以很奇怪的方式为菲利普带来实际的好处。虽然不认同保守派的政治理念,但由于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就会被他们信任。
保守派在几年后会击败公司高层中的激进派,他们需要一个真心诚意的人,这人需要有领导力,他们不要自由主义者,所以公司里的激进派们会被清理。
菲利普,你要注意有人正审慎地观察你如何站队,并考虑是否给你更高的职位。你现在的直属主管看似和你私交不错,但不把你当朋友。当高层想要在未来几年清洗激进派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站错队的人都会滚蛋,而你将会因此有晋升的空间。
其实在不远的未来,另外还有一家公司,菲利普如果能进去,对他会有好处。那是另一条可能的人生故事线。这家公司在中西部的明尼亚波利斯市,现今这家公司规模相对还较小,但在故事线中它会在短时间急遽扩张。你可以选择加入它或与其成为竞争对手。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将每件事都纳入考量,那么继续留在目前的公司对你而言最好。先拿到高薪高位,再跳槽对接更高的职位与待遇;如果按捺不住自己,太早跳槽,将没什么好处。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所在的公司股票会继续下跌,这也将成为公司必须改组的另一个理由。股份会跌到相当低,这种财务上的亏损将促使公司改组自然来到。公司现在的老板虽然可能还保住头衔,但将会大权旁落。
菲利普你当不成医师,但不用离开医药界。你可以做医师的生意,这对你自己有好处。你的超自然能力可以让你在销售领域中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在未来的剧情中,会有人透过姻亲关系,看似很不经意地把菲利普的讯息告诉公司高层。菲利普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如果站错了队,那将失去在公司的升迁机会。
在工作上的未来剧情就是这些,但菲利普你的家庭关系需要注意:如果妻子知道了你隐瞒的秘密,知道了你可以操控左右人心,届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家庭关系是内在安全感的坚实基础,如果后院起火,那后果可能会相当严重,并波及其他的活动领域。毕竟谁都不愿也不想与一个心灵思想控制大师生活在一起——什么时候那个念头与作为是自发的、哪个又是被植入的根本无法分辨,这感觉很不好。

第 167 节 内在冲动的表达、内我与外我的调和
1965年7月5日 星期一 晚上9点 定期课
晚上好。
人格必须始终被视为不断变化的,因为它的各个方面从不停滞。
除了自我之外,人格的各个部分不会将时间看作一系列瞬间来做出反应。一切都被体验为当下。因此,在成年人的人格中,儿童并非沉寂了,他的反应基本上也不被视为过去行为模式的一部分;而是,这些反应与成年人的反应并存。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人格绝非静止不动,但尽管人格是不断变化的,那些过去的部分总是伴随着它。
内在人格是一个集合体,它本身具有跨时空的同时性。
一个拥有老灵魂的稚童可以说话做事都很成熟,而稚嫩灵魂的老翁行为举止却可相当唐突。老灵魂可以展现出很天真的一面,就像老妪也有脸红心跳的娇嗔。少女情怀与沧桑的成熟相互间并非是排它的唯一,就像年少时的狂妄豪气与多年沉淀出的稳重底蕴可以共存。
人格在不断地做出自我调整与改变。转变来自新近的经历、回味的领悟、其它内在平行资讯的启迪、全我对全局宏计划实时的调整等等。所谓的过去并非定局,透过反思或认知的更新,记忆中过往的实相会一再被刷新。
例如:婚后十年,女人还在记恨那个当年不辞而别的初恋,苦等多年,心碎多年。这些年每每想起依旧悲愤不已。
父亲过世前说出惊人秘密:初恋是被父母暗中拆散的,而那男孩只是个无辜又无奈的被害者。之后男孩的信也都是被父母截留销毁了。女人愕然,恨透了父母,觉得自己对不起初恋,拒绝给父亲扫墓上香。过往种种此时再回味,一切都变了滋味。
丈夫一次醉酒潸然,说与初恋是同窗,早就暗恋女人,但表白晚了,直到同窗来找自己喝酒,说他有望去海外发展,但必须接受公司高管女儿的爱,于是假意在女孩父母那里透露自己病了,好借机脱身以除后患。
女孩父母中计,得知男孩癌症,不想女儿把往后几年的青春都交代给一个将死之人,就有了各种阻拦与隐秘。女人痛哭去给父亲扫墓,庆幸自己没嫁给这个薄情寡义的男人。扫墓后女人离开时,无意间发现初恋的墓碑,遗照上熟悉的容颜旁是死亡时间,正是他消失后的半年。女人愕然。
过去并非是定格的画面,实相只是对片面信息的自我解读。
自我对过去的解读不同,会直接影响记忆中的实相一变再变;而对过往实相可产生改变的不止是回顾中的再认知。要知道角色的人生是可以被反复经历的,而且可能选择经历这一角色故事线的神魂也不止你自己一个。相同神魂或不同人格,一次次地激活这一角色的人生故事,并在角色故事剧情的矩阵中,串联甚至谱写出一版版不同的人物故事线。
这导致角色人物的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在不断刷新着,这种刷新还不是线性的周而复始往复交替,而是存在着同时性。就好像同一部电影,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被观众们观看,这里尚未落幕那里已经开始,彼此平行互不相知。
不管你把自己的角色经历几遍,过去曾经历过的事,都会如实地存入电子矩阵的云端,成为角色人物矩阵的一部分。角色我可以忘记过去,但云端数据一旦被读写就会形成永久记录。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今晚的课会很短,但有几点关于人格的内容我确实想说清楚。
过去的事情不断被带入你所谓的现在。自我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各种反应。它可以拒绝各种反应,将其视为过去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自我才会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自我对某种反应的否定并不会使这种反应从人格中消失,至少会使它成为可能的反应模式的一部分。
在某些场合,自我会拒绝许多反应,拒绝许多反应模式,而在另一些场合又接受它们,但通常这种交替的行为是自我本身所烦恼的。自我处理的是因果关系,它经常拒绝某些特定的反应,因为它认为这些反应是无效的。相对而言,自我是相当僵化的。对于某个曾被认为无效而遭到拒绝的反应,“合理化”是自我用来证明其选择接受的一种方法。
在人生的经历中,一段故事铺陈后就会显现一个抉择点,你需要依据自身的认知与觉悟在这抉择点上做出选择。可选择的选项其实很多,但个人可想到的可见选项却寥寥无几。你能想到的选择无非四种:来自直觉的内在建议,来自习气的固有惯用方式,来自头脑的深思熟虑,来自他人的建议怂恿。这与内我和外我的神智与心智成熟度直接相关。
其实一个人到底会选择哪一种人生走向,是有所作为还是放任不管,是激进冲锋还是退缩回避,是绕路而行还是等待时机,三十六计人人知道,事到临头却往往暴露本心。角色我有自己的故有剧本,一般这样的剧本流程是依据出生前蓝图设计出来的,但要是你有超出预期的成长或衰退,那想要维系故有剧本就很难做到了。就算内我想要赢得保底功绩,角色我也会阻碍其如愿以偿。
这种选择性的反应让自我感到恐惧,因为它们似乎会损害自我的自我形象。然而,所有的独特反应,无论是否被自我否认,都会被保留下来作为替代行动。在很多情况下,自我无法接受的行为可能恰恰是人格其他方面所需要的。当太多的行动受到自我的限制时,它们可能会开始形成冲动模式或各种被拒绝冲动的组合。然后,这些冲动会通过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并试图找到表达方式,而不管自我会如何试图限制表达。
因此,在人格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中,自我必须充当活动的指导者。自我关注的是有目的的行动。然而,当自我的限制过多时,它对有目的的行动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狭隘,以至于许多正当且必要的冲动都被阻断,形成了这些被拒绝的行动模式。
随着被拒绝的冲动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能量当然会集中在这一领域,也就是冲动本身所固有的能量。当自我的限制过于严重,以至于整个人格中最深层、最基本的需求无法得到表达时,就会出现这种将被拒绝的冲动集中在一起的情况。因此,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这些冲动应该被允许表达。

角色在人生矩阵里遭遇到抉择点时,不管你是否能感知或意识到所有后续的可能性,那些可能都同时存在,那些可选项背后的后续实相也都同样真实。角色我透过头脑判断自己未来当走的路,但也能感知到内在神魂的想往,不过角色我往往无法理解内在引领的布局,更不认同那样的抉择。
角色我不喜欢那些会在预期内为自己带来利益损失的内在冲动,角色我和载具我更喜欢轻松的熟悉的方式,赚取预期可见的收益。对动辄十年百年的大布局很难理解,更别说配合了。
如果角色我持续地阻碍内我按照人生蓝图完成初心,一再否定拖延全我的宏行动布局,那这些被阻拦的内在能量,会有如堤坝后蓄力的洪水,从旁路冲出,形成次人格并带来疾病与灾祸。要是角色我继续提高堤坝,或认为这只是一场意外的天灾,不反思自省,只是吃药打针开刀,那下一次积累出来的教训会凶险到甚至可以中断角色我的存世。
自古风、水的势能可疏导不可阻拦,可借力不可硬抗,可利用不可对抗。不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很多情况下,自我会感觉到可用的能量减少了,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能量短缺,以至于自我发现更难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它感受到了能量的集中,这些能量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被排斥的行动模式,事实上,它可能会觉得这种统一的排斥模式甚至成为了对其自身优越性的敌人。它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试图阻止这些冲动的表达,对它们的恐惧也与日俱增。
有些时候角色我会感到很疲惫,每天都无精打采的,全身沉重乏力,内心中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参与外界的互动。自我内明确地知道自己出了问题,也真的想要去做些什么打破僵局,可是就是怎么也做不到。晦暗的情绪、无力的感觉始终萦绕自己,甚至有时会感到很委屈,内心想要嘶吼,想要爆发,想要做点什么,但外在自我却犹如囚笼,犹如沉重的中世纪铠甲,铅球般坠着自己压迫着自己,看不到希望,也感觉不到意义。

然而,被拒绝的行动模式终将找到出口。出口的性质取决于特定模式本身的性质。出口的质量则取决于这些模式的强度,以及它们表达的必要性或程度。除非在这一点上做出一些调整,否则自我将无法决定这些模式可能采取的方向,因为它不会接受它们的正当性。
当然,自我的强度也是一个因素。然而,如果自我一开始就不是特别强大,冲突就很少会达到这种程度。
人们在生病时总觉得自己是被害者、而解救者是医生或神佛,根本意识不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化解问题的关键也在自己身上,转念即转运。愤恨的情绪、不肯接纳现实的逃避、把解决问题的可能投注给他人、把疾病的诱因责怪给他人是毫无意义的。当身体或心理出现明显的问题时,那症状不是来折磨你的小鬼,而是金鼓齐鸣的棒喝。
如果角色我没有那么强势,能和内我彼此配合,甚至相对臣服地彼此协作,肯在不同的时机相互切换主导权,起到内外桥梁的作用,那就不会诱发重大的失控性问题。
就好像智能型车辆,智能驾驶确实省心省力,但在危险的情况下剥夺驾驶员对车辆的掌控力,在行车速度、行车轨迹、刹车时机上架空司机的操纵权,最后只会导致重大事故。

相反,自我对它不赞成的行动只会略感惊讶,但最终还是会接受,因为它不得不承认其现实性。
然而,当自我非常僵化时,它就不会轻易接受这些被拒绝模式的实相,根据其僵化的性质,它可能会限制许多活动领域,以至于内部行动或表达的内在冲动几乎抵消了自我力量本身。
当达到这一点时,自我显然会变得更加不安。然而,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冲突会达到这种程度。自我与内在自我之间的缺乏沟通显然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将以今晚的资料为基础进行其他讨论。今晚的课将很简短。此时此刻,我对这里的能量再生很感兴趣。我更喜欢本周的课相对简短。你们俩都可以好好休息,重新恢复精力。你们可能需要它们。
当人格被压抑到滋生出次人格,而疾病的痛苦开始影响日常生活时,角色我会很抵触与抗拒体验这一实相。虽然角色我很不想经历痛苦,却无法摆脱疾病的纠缠,好像这疾病是很客观的存在,并不以自我意识为转移。
角色我僵化的固有认知并不了解也不认可内在神魂,更别说理解问题的关键是放下自我成见,续而开启内在沟通、停止自己是病人的自我暗示。疾病的原因在于阻碍导致的能量溢流,而怕死的角色我越是拼命挣扎,造成的紊乱就越多。就好像深陷流沙沼泽中的遇难者,想要逃生的办法不是没有,但首先要能让自己先安静下来。

(9:44分结束。我和珍将在这个周五离开埃尔迈拉,去参加7月9日到11日的纽约奥斯威戈州立大学举办的催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