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可怜兮兮地望向道爷,嘴上不敢评说渊博似海的佛门至理。只是心想自己半生已逝,如今日得闻大道,日日勤勉,恐怕按部就班循阶而攀怕是来不及了。这眼前的道爷看来是小有成就的,听他说也经历了世俗恩怨,半路出家没几年就透彻了悟了,还是跟他请教或许更贴谱些。
道不二看着书生的样子,只见他一脸期许,犹如孩子望着糖果店里的糖人,眼馋又不敢去碰。于是笑着说:“止与观,是止息妄念,安定身心意。思念不起,自然气就住消无息。
入息了,就是入定了,只是能定住多久是个功夫,或许百年,或许一刻。不过定中的一息,自己觉得只是呼吸间的一刻,世间可以已经沧海桑田,或者你在一息间观见了一生,睁眼时只是飞蝇的再次振翅。世间的时间对修行人来说已经没有严谨的约束力了。随时间不再客观严谨的,还有这个被当前意识聚焦而感知成真实的空间。
从静入到定止,这‘得静’的功夫各家五花八门,其实说白了就是安静、静安身、心、意,少些计较、算计、图谋,少些花活舞动。那感觉就好像你闭上眼睛,等待着芳泽初吻,全身都是敏感的,却一动不动大气不喘。这时感官全开却又没有任何自主的造作,全心品味,满是期待,却没有思想活动,头脑一片空白又清醒异常。好的状态手脚小腹心口都是热乎乎的,头脑却是清凉的,这热可不是燥热,更不是欲火中烧。
止的功夫做足了,剩下就是‘观’了。这一个节骨眼,被传教士说成上帝之吻。哪儿来的上帝啊,自性启动了而已。这时你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觉知上、能量上、感受上都会发生各种微妙的变化,而你需要体会观照着这些改变,可是不要去叨扰或引导它,道法自然。
随着肉身、能量频率、内在经脉、内外感官、自身气场、自我感受的改变,各种奇怪的症状、冲动、观见、听闻、味道,会幻生幻灭,你要观照觉知发生了什么,但要能控制住自己不去追随种种的摇摆造作,不被幻想所拐带。你会在一路上得到这样或那样的神通,这是得失心的考验。放不下这些神通,你就滞留在那一境界里了,兜兜转转地游戏在那一个层面上。这就是观的功夫,是如实观察一切生灭法。
但所有相皆虚妄,这句话实不欺人。所谓的灵界、异世界、平行世界、高等世界、天国、地府、有形有相有人物的,那都是体验的剧场。其中的人物,不管是神佛外星人高等智慧体,有形象的,不管是否有物理身,都还是角色而已。只是剧本拿的不同,演绎的角色各异,谁不比谁高明多少,即使到了纯能量意识体的境界,也不过是三界中的无色界生灵。
三界是平等的,只是提供的体验不同而已,观见的世界不同而已,功课不一样。这博士与幼童,谁的心智更高很难说的,位置不同知见上有差别很正常,知见的差别与心智的成熟度没有必然关系。
若你求个简单的法门,我这几句话你能想明白了,就足够了。
我是一个野路子的,从小在一个破落的道观里长大,后来只是四处守着经阁度日,自己一路摸索,也就这几日机缘到了,被我家仙长点拨。若你求入门的功夫,这‘静安止息、观觉照见’八个字足够了。”书生有些欣喜,但显然一时还无法想透彻这道理,嘴上追问着说:“我明白了,透过静安觉照,我的意识可以进入到另一个意识位面中。只要我自己的这个头脑的念想与小心思不捣乱,不制造噪音,那我就能透过安住让我的心湖不再荡漾,可以透过没有波纹的心湖水镜,观见隐秘而不显像的意识能量界,了知到这个世界背后真实的样子。甚至回忆起自己出生前的记忆,洞察到尚未被展开的历史剧。
如果我不喜欢当下的这个未来,我需要努力地改变自己当下的认知、思想、做派、习气、行为方式,让我有可能进入到其它的可能性中,体验不一样的所谓未来。所以改性即改命,而改命需要智慧,我可以透过静安定,得见周虑之万全,然后总是选择最优的路径展开人生。既然我能洞见未来也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就不再会有忧虑与迷茫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修行人得了成就后,会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你们这些人不再是盲从、随波逐流地被无常戏耍着,你们挑选自己的未来,成就它的显化与展开,甚至连自己的死期或是否置换肉身、换一个怎样的肉身,都能自己决定。”和尚与道士看着书生,同时慢慢地摇头。
道不二说:“看来你还是没懂啊,这修行可不是为了这些皮毛琐碎,什么生死、身体、富贵、健康、名望,对于我们来说都毫无意义了。我们求的是与无上智慧的合一境界。要知道在幻梦之上,这些所谓的神佛之巅,有本初意识,它无形无相,无所不是,无所不在,一切的一切都是它的一个梦想;
一切意识万有万存,与它共享着所有的觉知与智慧,都是它意识触须的化身。
三身之命是为内在自我的神性而服务的,是为了内在自我的心智成熟而运作的。全我的内在心性、心智、心神、心意、心思,虽都有个心字,却非指这‘血肉之心’,而是能量流转的意识内核。心性的成熟度可以提升完善智慧的速度,而智慧的成熟度又会加速心性的成熟度,并让生命过得更精彩。
一个拥有大智慧的意识,不会去求富贵或平顺安稳的生命历程。那就像是吃一碗干饭,没有滋味,也匮乏营养。大智慧渴望经历,挑战自我的极限,触碰自己匮乏的弱点,让自己在一次次濒死绝境中挑战并突破自我的极限。所以修行可不是什么享乐的事,更少有传说中的福报与荣华。我们安贫乐道,内心喜乐平淡,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能品悟出难得的启迪,并为此欣喜不已。
修行的根本就是让自己能认清自己的所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丰满自己的心灵,充盈自己的智慧,然后放下这个所谓的自己,融入到无我一体的虚空中,与万有万物合一,增益本初全然,这就是最大的利他与全然的共赢。”
书生一拜,说:
“大善,善哉,我听闻世人说种种善,无非是对某人、某群体、某种生灵的救助,这些一时之善,却都多少有着人为的左右,在打破本有的自然循环。而你所图谋的却能从根本上利益众生,看来是我的格局小了。
现在我懂了,什么叫无我的修行,也明白了那些神佛为什么在我们苦难时袖手旁观。毕竟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功课、自己预约的课业,难道还指望高年级的同学或老师来帮自己写作业吗?那样的话,什么也就体会不到、学不到了。”和尚与道士相对而笑,点头称赞书生悟性了得,日后前途无量。
书生腼腆一笑,续而问:“两位大师解惑说法,高远深奥,且通透详明,只是我天资愚钝,虽然知道了要静观止息、安住当下、随缘法喜、浑然天成这个道理,可是还是感觉懵懂。
是否可以更详细地给我说说,起步到入定、入定到通透的各层概要?我日后也好心中有数,自证左右。”
大和尚说:“这里的各种机巧是各门的密中秘。向来六耳不传道,倒也不是祖师们小气,只是怕弟子着相。当知每个人的机缘造化不同、境界各异,虽说登顶的大致路径雷同,但越境攀援会失了根基、动摇根本,所以大师父们向来只答不说——你证到了哪一步,困惑了,师父点拨你两句,过去了。
可是若有先入为主的一耳旁听,有些人就会刻意地去想象,貌似感受了同样的境界,但全然不是本真,反而害了自己。”道不二说:“和尚的话不虚。经文上奥义全在,可是你就是看不懂。等你境界到了那一层,你就恍然,‘啊,书上原来都有,印证了’,安心继续往前摸索。就好像隐喻的预言,事后一看明明白白,事前看不知所云。不过大体的阶梯步骤我还是可以告诉你的。”书生行礼答谢,三人盘坐在树下,专心论道,自成一方天地。
虽就在山路边,可来往的行人却对三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各自匆匆而过。

三人盘坐一圈,书生说:“道理我已经懂了,方向也很明确,就是起步的功夫境界心里还是没谱。大师旁征博引,讲得深入浅出,现在能否在细节上给我些具体的指引,日后我独修自习时,也好心里有数。”道不二说:“初寻门径者常犯的三个错误,我这里告诉你,你要小心。
第一,女子不可意守下丹田,男人不可意守上丹田。气血旺盛,女人易下血,男人易脑淤血。
第二,不可在疲惫时上座;不可在病中、情绪化时上座;天气恶劣时、随时会被打扰时,上座也不可。前者会凝聚扭曲的气机,日久脸上晦暗,两颧泛起褐斑,那是功法与时候都有问题,越练越糟糕。正确的方法,人会越来越透亮充盈,粉嫩清爽。在四时不和、叨扰频发时上座,很容易被惊吓而失魂,那会是很严重的问题。
第三,入定后,家人不可叨扰,不可有犬吠鸡鸣或婴儿啼哭的声音。一定之下可能几分钟也可能几年,对于入定者这只是一息。打坐入定时不可有人突然来动摇其身体,那真的会死人的。一旦入定,气住脉停,心跳鼻息全无,这躯壳也毫无反应,这很正常,别拉去抢救或给活活烧了。
再则,修行盘坐,面对的方向没有大讲究。你看我们禅房一众人环四墙面壁,没有说面对哪个方向能或不能开悟的。但最好不要找阴气太重、心中抵触的地方打坐,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鬼魂的。那些情欲不顺遂、心有记挂的人,死后不肯离开,记挂所执,会化身为鬼,萦绕在世间盘桓。修行人就好像个温暖的大灯泡,它们很喜欢蹭些热度。你看修行人在上座前,先跟四方客气一下:‘我要修行了,行个方便。请有善意的帮着护法,是个功德’。
准备工作做好后,说这练炁的功夫。
常人对气脉之运行是无感的,主要因为注意力都投射到外边去了。就好像我们遥望万里星空,对脚下十米却一无所知。
这气脉之用、与气脉之功、气机玄妙定人生死,即使你广厦千间、良田万顷,一口气上不来,也就与你再无关系。
我所说的常人有两层含义:平常人和正常人。修行人可感、可知气脉的运作模式与流注的区别,可观见气脉是有颜色与质地变化的,知道体内的气场与体外的气场会形成一种很特别的场域轮廓。而这轮廓是有形有质的,有其自身特定的密度和能量流注的方向。平常百姓对此毫无感觉,健康的人对此也并不察觉。在修行中,身体会自动地矫正各种隐患,这一过程你要当心。身体会突然出现各种症状,不要怕,也不用去管它,观照着就好,慢慢地气机会自动调理到当是的样子。这里要注意,勿助勿阻不添不减,观照就好。人为的很难胜于天然的。当然这个过程各有长短,个人经历各自不同。
修行初期感知到气在脉中转、抖、颤、跳、甚至寒热、麻痒、蠕动、蚁行,这不是有功夫了,是你本身有宿疾病根在气道玄窍那里。气脉或玄窍的宿疾阻碍淤塞着脉道,气流引动的冲击会尝试矫正清理各处,给你治病。
无妄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意思是:突发的疾病,没有虚妄却生了病,不用吃药也会痊愈。无妄之药,不可试也。这经文的意思是:无缘无故的疾病,不必吃药治疗,会有喜庆的事情随后发生。治无缘无故的突然症状时,药不可轻易试服,画蛇添足帮倒忙。
‘正常’的健康人是感觉不到自己有身体存在的。当你能感觉到哪里别扭时,一准是那里出情况了;等治好了,你又忘了那一处的存在。修行到最后大成的时候,你是丝毫感觉不到自身有这个身体的。大成后,整个身体都可以进入高频脉动中,这频率超过人眼可捕捉的物相,所以就被误解为神隐消失在原地了。其实人就在那里,只是人们看不到而已。
我们的这个肉身是佛家所说的报身化身之一。人这神魂可以不死,元神转化为阳神或死后不走转化成鬼身。鬼身与肉身的显像频率律动是不同的,成像与显相的能量性质有所差异。
鬼的视觉可见频率比人要广,所以它们看得见我们、我们看不见它们。但鬼魂头脑里的认知、智慧、理念、执着和在意的东西,与生前并没有什么差别,连宗教信仰也是一样的。所以活不明白的人,死后也是个糊涂蛋。很多痴迷宗教的人,死后被自己的信念拘束,找不到被应许的天国很困惑,等着被复活,就是不肯跟随接引灵回家,成为了有信仰的孤魂野鬼。
家人过世了,很多人给死者念经听,其实这很可笑的——生前他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经文,死后就能顿悟了明了吗?不成的。如果是那样,那就不要修行,直接出家的都喝毒药去死好了。给鬼是可以讲道理的,但要用它能听懂的人话;说道理,越直白浅显贴地气越好。单纯念经是没什么用的,更何况多数职业念经的家伙连自己也不懂经文到底在说什么。
你在冥想时,如果有特异的感觉发生了、见到或听闻到了什么,不要慌,就关注着它,像个无知却好奇的孩子那样,不随不退不惧不迎。这个过程中千万别搞各种污七八糟的技巧。
我知道你会想协助气机尽快达成,这心愿是好的,但你的心智与技法和自然的道相比,实在不值一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很常见,自己给自己添乱。
之前我们说了,让自己活通透了,才能死得明白。对这道人生课题彻悟了,给出了高分的答卷,下次就不用再做了,也不用补考了。关键是要能吸取到此次的教学经验,然后下次别再重蹈覆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