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别太把这物相生活当真,也别把梦中景象作幻。在肉身酣睡时,神魂 的行动变得更活跃;而当角色我积极地投入到其人生脚本中时,神魂 往往却只是默默旁观。就好像梦中的自己,你是观察者还是经历者呢? 是你营造了自己的梦境还是经历了那梦境呢?
神魂行动的本质是什么?梦的实相又是什么?如果你理解了梦,也就 理解了人生。对梦中自我行动的解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行动 的真正本质,获取到实际经验。
在表面的行动之内永远有着内在的心理行动,因此,行动不必须表现 在物相层,心神意念、起心动念、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思、那些意淫中 的想法,本身都是行动。思想行动是其他行动的门槛或开端,所有的 行动都有内在的思维脉络相互关联。梦本身就是神智的行动,它利用 角色头脑中已知的素材,转译出透过潜意识获取到的多维实相信息, 这些信息是多重自我间彼此共享的生命经验。
在梦中真的有无数不同的行动,而梦本身就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行动。 在梦里,纯然就是意象(image)的创造,而这些意象也会行动,它 们移动、说话、走路、奔跑。有时候,梦里还有梦,做梦的人梦到他在做梦。这时,维度的变化当然更多。

在梦中真的有无数不同的行动,而梦本身就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行动。在梦里,纯然就是意象(image)的创造,而这些意象也会行动,它们移动、说话、走路、奔跑。有时候,梦里还有梦,做梦的人梦到他在做梦。这时,维度的变化当然更多。
梦中的自我穿越各种场景,与许多人物或物品发生互动,有身体的运动,有心智的操纵。这些梦意象绝对不是单一维度的虚构人物。就视角来说,它们的机动性在空间之内远远大过于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
不过,我们一般只能感知到很小一部分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意象世界。在你经历自己营造出来的梦境时,极少有人知道或相信,自己在意的一切其实不过是虚幻泡影。不管你在梦中多努力地达成世俗中所谓的成功,功成名就、爱妻孝子、家财万贯,梦醒时一切转瞬为空,只有记忆与觉知到的领悟可以被你吸收保留。
我们有的只是对这些意象微弱的惊鸿一瞥。这些意象看上去如此地实际、逼真、多变、且活跃,那里有科学、有历史、有未来、有家人、有朋友,有自己经历过或长或短的人生。在梦中没人觉得那是一个梦,甚至会嘲笑梦中的人告诉你说这是一场幻梦、别太当真。
所谓的梦宇宙事实上是由多维分子结构组成的,那是一种可构成连续不断多维实相的能量粒子。如果你关注你的梦,赋予梦宇宙连绵不绝的能量,就能从梦里获得很多反馈能量来滋养自身。这种从三维获取生命能量的方法,普通人只发生在睡梦中,而修行人可以利用冥想随时接通这生命能量的源泉。
这里有一种施与受的关系存在,因为我们这一位面上的物质场域和梦宇宙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关联着的。其实所有的平行场域实际上都与梦宇宙相互唇齿相依,毕竟一切平行可能都源自梦宇宙的细分。
梦宇宙不是小我意识片段自我思想的意撰。它根据其自身之内的本性持续独立地发展,具有绝对的客观真实性。作为自我意识片段的我们,只是其内的经历者、观察者、协助创造者。在梦与现实这两个场域之内,行动的可能性是有变化的,就像在所有其他平行场域内一样。每一个场域都有自己的物理法则和潜在规则。人们在睡觉时,头脑逻辑意识被放置后,神魂自我意识就聚焦在自己的能量上,借由神魂自身的多维本性去窥见其它多维实相中发生的各种故事,而其经历往往有别于醒时本角色正在经历的本物质界面。
你们以不同的形式把觉察的焦点集中在其它宇宙位面上,那个宇宙在各方面都和你们自己的宇宙一样有效、恒久且真实。人体睡觉时,只保留少部分能量维持这个载具在物质场域内的存在,更多的意识焦点则转移到其它自我角色正在经历的位面上。
就好像当连续剧播放广告时,你会起身去忙一些自己现实中的事情,等广告过后再坐回屏幕前一样。
梦宇宙以及在它之内发生的所有可能性事件,和发生在物质宇宙位面内的事件一样有意义。如果把梦宇宙比喻成百层的摩天大楼,我们的世界不过是其中某一层中的一个小办公室。在很多方面,梦宇宙之内的行动,确实都比在我们这个宇宙里的更直接甚至更真实。
有时候梦看起来混乱或无意义,那是由于未经记梦训练的我们醒后只记得支离破碎的情节,而小我逻辑脑透过科学的视角审视后、对梦进行严格审查后,很多潜意识的信息被主动地屏蔽了。只有修行人或长期练习记梦的人,可以完整地还原出梦境的全部内容。
这是一种角色我的自我保护机制,为了防止神魂觉察到此生此界也是幻梦一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审查过程有其价值,因为可以防止人格被那些它没有能力处理的资料淹没。如果神魂在自我意识成熟前醒来,会陷入精神崩溃,扰乱后续剧情的顺利展开。
修行人透过正知见的积累,逐步在冥想中慢慢地揭开多层时空体系的秘密,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明确地知道如何管住自己的嘴巴、和什么人说什么话,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被当成疯子。知道什么能讲、什么只能默默承受,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进而取得深入其他场域获得经验的能力。
我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此刻已经对梦中思想行动和梦宇宙领域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而每个人在直觉上其实都知道自己是参与其中的,只是肉身逻辑脑与神魂心智到底谁当家,一直处于抗争阶段。凡人肉身的欲望当家,智者头脑思维当家,开悟者心智神魂当家,觉悟者身心灵三者可以互利共赢、协作完成此生,不偏重偏废某一领域。
做梦的人在参与梦经验时,不会觉得虚幻不实。在梦中获取到的感觉与经验都是真的,就好像我们当下的这个颠倒幻梦现实,其提供的感觉与经验也都是真的。梦中的情节紧凑,寓意明显,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情节赘述;节奏快、主题鲜明、寓意清晰,比醒时经验更为鲜明生动。初学者只有在人格离开梦经验或梦宇宙、回到载具后,回想梦时,才可能总结凝练出梦中经历的经验。开悟后可以做清明梦,在梦中直接知道这是梦,并在梦中直接作出总结、领悟和立即的改变。
当习惯了在清明梦中如是观后,在这个所谓的现实中也可以时刻处于解离的旁观状态,并清晰地看到整个剧情的走向,甚至按照自己的心愿直接对后台代码做出相应的改变,从一个玩家升阶为编程者,做到言出法随、心想事成的地步。如此玩一段时间后,会升阶到觉悟者,退回到后台,如如不动地看着世间的闹剧,成为人生的编剧与世间不出镜的导演。
这时候的注意力和能量的焦点又再度回到物质宇宙中。所以说,所谓的实相其实就是能量与注意力聚焦的结果。
当你可以熟练地运用“脱离”的技巧观梦宇宙,那也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在本界面中行动的动机。神魂在不同角色我中进进出出,不涉及到空间内的移动。做梦的人记得自己的梦经验,可以了如指掌熟练地解梦,就能在梦行动中解读出很多个人内在当下需要了解的启迪与行动目的。
对观梦越熟练,离开梦状态后,愈能觉察到自我的真实状态,不被角色正演绎的戏码所迷惑;接着就会在现实人生中创造出对自我更有意义的活动;继而在更深沉的梦状态里,接触到更多内在目的信息,逐渐了解与整合所有的自我人格片段,做到多维自我的融通汇总合一。
自我意识力与意念的扩展,可以有效地扩展你自己的多维宇宙,但这扩展与空间毫不相干。梦宇宙的实现和发展并不依赖实体物质的恒久性,也完全不依赖任何类似物理时间的概念。因此,当你借由冥想有效地突破时间的束缚,展开内在视角,醒时的自己就会出现爆发性的自我意识发展。这是一个量变累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这发展是自我神魂在多视角下同时展开行动的结果。在物质系统之内,通过一刻接一刻连续性的线性经历是无法触发与理解多维行动的。如果你还相信线性因果律,那你离开悟还差得很远。
人生本身是非线性的,虽然每次体验只能按时间线串联起一系列可能性,但其它可能性都是同时存在的,并且所有可能性都同样地真实。你走过某一版人生,令其体验成为你的记忆。但要知道矩阵中有其它的版本,并且其它的自我片段正在经历那些对等体验。全我之下的各个自我,在梦中相互共享彼此的经历,而这些经历有时有着明确的对等反差。这形成了反梦。
在上一节中我说了一小部分日期与意识赋能,其实日期中还蕴含着能量起落转变的规律。中国有二十四节气,节气是两个含义的组合,分别代表外在天能的十二种能量变化与内在地能的十二种能量变化。

一天中,一个月里,一年内,阳性生命能的饱和程度是不同的,作为生命体的我们需要有效地与饱和的阳性能量彼此共鸣,而如果是鬼煞则更偏重阴寒能量。所以一年中,一个月里,一天中,哪天哪个时辰进行冥想对自身有益,而哪天哪个时辰冥想反而伤身害己是需要注意与清楚的。在自身能量精力饱满时冥想,会让自己的精神力更上一层楼;但要是在疲惫昏沉、阴寒风雨、暴食饮酒后冥想则会适得其反。
第 150 节 梦行动解读与神魂意识力的平衡
196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一 晚上 9 点 定期课
(今天下午,珍被我们一个熟人得了肺癌的消息吓到,突然开始努力戒烟。那人是个老烟枪。珍甚至扔掉了抽了半包的烟。
赛斯在第87节详细讨论了珍在波士顿的前世死于癌症的事情,并表示她不会再次死于癌症。根据赛斯的说法,珍在大约一个世纪前是波士顿的女灵媒,预知了自己会在82或83岁死于癌症。)
人生中种种重大的致死性疾病或致命的意外,绝大多数与人生功课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活得很拧巴,身体也会跟着反映出对等的症状来,心理的死结在身体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绝症。在临床癌症术后五年内复发的患者,依据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没有因教训反思而改变心性,相同的行为模式导致相同的结果。其实大多数医疗只能去除当前的症状,如果你没能学乖,那医疗只是拖延了结局的展现。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类的重大疾病与所谓的意外,在出生前就已经被安排好并写入基因序列里,而爆发的早晚、是否爆发则取决于个人的意识能量频率。这类灾祸虽然是在个人的人生蓝图中成为一个定数,但在人生的矩阵中,你是否触发这一命程、何时触发它却由你自己决定。所以赛斯说,没有一个死亡未征得事主的同意。
当然这事主并不是角色我而是内在神魂。如果角色我长期架空内在神魂,与自我初心背道而驰,那神魂因太过失望而提早退场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就好像一部烂片,虽然演员自己演得很卖力,但却留不住观众,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趁早换个影片瞧些别的,省得费神瞎耽误工夫。
(在最近得到赛斯的许可后,珍开始尝试以15分钟为限的心理时间练习,在下午或晚上进行。她还没有取得太多成果。目前还没有回到规律的日常基础上。)
由于我们倔强的鲁柏,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但我相信我们能够处理。想想这么多年来,他的良好性情一直靠着他嘴里的香烟,而不是任何天生的好心情。唉。
他会没事的,即使我偶尔戏弄他。
现在。我们将继续之前讨论过的一些事项。基本上,片刻点不是任何特定的时间划分,而是在你们的系统里的一个方便用语,表示或代表可以不需要过分强调就可以方便地涵盖的实相范围。

片刻点,是时空中的一帧画面。我们的意识焦点扫过一连串这样的画面,形成时间的递进感,观察到事物的改变,因此有了线性时间的感受与因果次序的错觉。其实所有的画面都平摊在矩阵中,感知这些画面的次序源自你感知焦点观察的次序。在每一个片刻中,都同时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而你依据自身的习气选择哪一个焦点成为被感知的实相,而你的意识能量频率决定了你当下可以感知到有多少种可控选择的意识焦点。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多数人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常别无选择,那是因为你的意识频宽过于狭窄,你能感知与意识到的可能性太少了。是你通过选择在矩阵中串联出了你的人生路径,而如何选择,却往往与自身习气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那是因为你的身欲和逻辑脑绑架并架空了你的神魂。
当神魂给了你一个直觉的提示后,你的逻辑脑思量权衡后就放弃了:“这没有道理啊”,“这不合乎逻辑啊”,然后就没然后了。或者:“我再多吃一口吧”,“我再多睡一会儿吧”,“我再多玩一会儿吧”,“我知道是时候了,但我真的做不到啊”,“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管不住自己的手”,“我管不住自己的欲望”……
其实在每一个瞬间,你都可以开始渐进地改变自己的生命实相,不必须等到某一个特定时刻。
在你们所谓的一个瞬间内,许多这样的感知会迅速一闪而过,而影响着任何既定的个体。然而,在你们的系统内,在有机体能够有效地组织这些感知之前存在一个时间间隙。我所说的片刻点只是你们物理时刻的一个近似概念。我在这里试图明确的是,行动的范围才是重点,片刻点就是行动的范围。

观察脑电实验的科学家们请被测试者看到不规则信号灯亮起后,按下按钮示意自己看到了信号灯,想通过这一实验观察脑的反馈机制。结果意外地发现:在无规则的信号灯亮起前半秒,被测试者脑内已经发生了电磁信号波,并准备好去观察信号灯亮起,让手指按下按钮。
实验证明,在眼睛看见信号前,脑子提前就知道信号灯会亮起,并已经做出了提前反应。而这个提前半秒就会出现的脑波,要先于大脑内的神经活动,并非物理脑自身发出的主动意识冲动。
如果我们脑内的自我思维活动不是来自于自身的脑活动,大脑是否有能力直接接收并执行来自远方的意识信息呢?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将电脑界面替换成另外一个人的大脑。在此次研究的测试中,一位位于印度特里凡德琅的志愿者借助脑电图记录设备将“hola”和“ciao”这两个随机单词,发给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实验人员。
信息的接收者说闭着的眼睛看到闪光。这闪光具有逐次性,接收者意识到了这两个单词。
在第一次实验获得成功后,为验证可重复性,研究人员紧接着又在西班牙和法国多次重复了这一实验。实验证明:如果意识接收者相信这是可行的,就能接收到准确的意识波;如果质疑其可行性,就会屏蔽对方的脑波信号,一无所获。其总错误率为15%,分别是5%的字母拼写错误和10%的语言转移错误。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这项技术是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法国阿克斯卢姆机器人技术公司、美国哈佛医学院和西班牙巴塞罗纳星实验室联合开发。
研究人员称这是人类首次证实大脑有远距离隔空收发信息的能力。
2013年6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华裔教授成功用脑波实现对四轴遥控飞机的控制,实现可被科学证明的人类首次借意念控制物体移动;
2016年5月,德国科学家展示了七名飞行员如何用大脑精准地操控多架复杂飞行器同时飞行,证明每个人的脑波都具有独立且特殊的信号频率。
2021年6月,美国俄勒冈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设备,能实时远距离监控大脑对什么形成了记忆,看到他人在复杂信息源中都关注并记住了哪些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看似都生活在同一个实相里,但每个人脑海中的记忆各不相同。
(珍长时间停顿,她的传述断断续续。)
鲁柏感到被严重剥夺。我最初建议他在生日的第二天戒烟,只是因为那时对他来说相对容易。即使他感到一些不适,戒烟的好处都是相当值得的。人格会紧抓着他的小小放纵,但理智的判断力才是主导。
所有实相都是心灵组织的结果。在它们之内的所有时间结构代表着能够被方便感知的行动范围。
你阅读一篇万字文需要多久?两分钟,十分钟,半小时。这就是你意识焦点掠过一个个信息点构成对世界觉知的时速,也就是你的时间感。当意识力得到高度发展后,自我意识会变得无比强大,能展开多维视角,同时获取交叉信息,在单位时间内摘取到更丰富的信息,最终达成瞬间全读取并完成理解记忆的能力。
练习多重视角同时感知世界的能力,要从自我解离开始:先建立肉身以外的第二视角,习惯后建立第三、第四视角,之后展开多维视角同时感知能力。
想要视角进入到多维状态,需要先能有入定的功夫,即得止,时间在片刻中被无限拉长,利用时间的缝隙就能让意识觉知力进入到其它维度实相中。之后需要练习进出多维实相的技巧,降低其出入的门槛,熟练穿行的技巧,并熟练意识调频和再聚焦的能力。
当在禅定中进出多维时空拜访平行位面变得简单后,尝试在行走坐卧时利用解离状态,让角色我独立应付日常生活,而内在意识我在肉身忙碌的时候仍保持解离的第三人称视角看着角色我忙乎人生。内在意识我保持在禅定状态,随意穿行三界,而角色我维持着正常的生活、工作与社交。

到了这最后一步,你同时在台前、台后、台下,利用多维视角看着表面的实相,就会知道,所谓的现实生活与这个肉身我,不过是意识思想的一场幻梦,是意识能量体思想聚焦构建出来的结果。
时间、空间、人物、人生流程,乃至整个位面,都是意识能量透过电子层构建出来的内在意识景色的外在投影。所有实相都是心灵组织的结果。所以说,实相是能量与注意力聚焦的结果。
鲁柏的潜意识陷入了恐慌,确实感到被欺骗,因为他一直在为5月9日做准备,特别是因为这个日期在这里被提到过。但鲁柏现在可能会继续这个英勇的努力,尽管我担心这会耽误我们这节课。如果是在上课日之外的时间开始这个努力可能会更方便,但无论如何,我期望看到他戒烟的努力成功,当然不介意为此而错过一节课。
就像我们发现的,他很固执。你和我,以及这个固执都为他工作。他没有理由不会成功,他会放弃这个吸烟的习惯。不要因为这节课的简短而感到烦躁,约瑟。这是非常值得的。但是,今天晚上鲁柏的潜意识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我现在不打算正常上课。
鲁柏的健康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他的鼻窦炎症状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受吸烟习惯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病症也将大部分消失。也许我们可以补上这堂课,或者也许我们可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补课。无论如何,在下一次课前,你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再听到我的消息。顺便说一句,届时鲁柏将状况良好。我向你们俩致以最亲切的问候。晚安,鲁柏,你这个斗士。
上一节中我们看到赛斯为了能让珍主动摆脱烟瘾,使用了心理暗示的疗法,植入了一个心理预期;今天这一节,赛斯利用肯定与鼓励的方式,渴望强化珍在这一方面做出的自我努力,并又一次地为珍展现中短期内可预期得到的良好结果。
珍长期吸烟的这一行为由三重因素造成:身体上的尼古丁依赖症,即欲望;心灵上习惯了借由尼古丁带来的一时舒缓感而放松持续紧绷的个人攻击性;而灵魂上因内在的自我匮乏感,总是渴望大口地吞咽下些什么。
由此可见,戒断依赖症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时下手,才能有效。在临床上发现,置换依赖目标物要比直接强行戒断来得容易,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