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见鬼

老道化虹白日飞升,光影如龙,幻彩如梦,引得满山信众瞩目,无数人跪拜祈福。

从道不二躯壳中神游出体的普鲁沙,看得神魂激荡——那飞升的气机自己相当地熟悉,身边和尚头顶上的小佛,自己也仿佛认识,三者间隐约有着一种心神间的共鸣链接。

脑中思绪一起,心头感动激荡,心思电转间,就感到有一股撕扯的力量牵引,魂体跌落回头顶上的七彩金莲中。莲花重又闭合成花苞,缩回了体内,不再显形。

道不二想缓缓睁开双眼,眼皮有种被粘上的感觉,他用衣袖擦了把脸,泪水鼻涕都被抹去。

睁眼看向四周时,刚才种种仿佛一梦,自己面前只有俩人——花子儒生和癫僧。那青牛、喇嘛、麻衣修士、拜火教徒,却不见了踪迹。

癫僧此刻也回魂过来,看他四处张望,笑了笑说:​“ 别找了,他们都已经回去了。你我所见的只是他们出体的阳神,并非实体,此刻想是已经瞬息万里地回窍去消化老道长赐予的天大造化。纵观天下各门,也就你家的老道长性命双修、心智圆融。我们虽然知道了万般道理,有了金身阳魂,行走天地三界, 却还是差了一步。心性上是成熟了, 但这身不由己的命啊,还是流转在这天数转环里边,不由人难做主。​” 道不二谦虚地说:​“ 不然不然。这道观中数百修行人里,多是修身炼体的,求的是长生体魄,在守自身心智长存,却少有谁能明白‘型与形’的差距。别看每日忙着运转河车不曾懈怠,吞精导气忙忙乎乎,却少有谁知其所以然的。

河车周转是修了气运与命基,心性上的功夫境界就未必赶得上你俩通透宽广,在认知层次上没有和尚高,理念中正上没有儒家的强,你们两家的学问各有所长。刚才道长白日飞升,动静不小,我要赶紧回观内看看,来日再聊。告辞,告辞了。​” 说完话,道不二朝山顶道观跑去。他想去看看老道长是否“ 还在”​,刚发生的事情让其很担心再一次突然失去一位自己在意的长辈。

三步并作两步,跛脚道人奔腾在山道上,一路躲开此刻跪拜霞光的上香信众,快步冲进道观。一路上的小道士们好像没看见他一样,各自干着手头的事,对山腰上的天光异色仿佛浑然不知,也没行问安之礼。道不二也不计较,径直奔向内院。

来到道长的小院前,只见院门紧闭,他犹豫了一下,小心敲门并高声问安。院内沉寂无声,没人回应, 他试图推门, 但院门反锁没能推开。心急下,又是叩门又是呼喊,门板哐哐作响晃荡着,可就是没人应门来开,也无人从中应答。

他深吸气,平静心绪,转身走向旁边的院墙,踩踏着地面上的杂物想要翻身入墙。刚骑上墙头想着怎么跳入院内,墙外却传来一个道童的声音:​“真人,真人,师祖在后山思过崖,请您过去。​” 道不二骑坐在墙头,一怔,侧头问小道童:​“可是道长唤我?​”

小道童说:​“ 正是。​”

道不二看看安静的内院,只好原路又踩着杂物爬下来,随道童走向后山的思过崖。刚走几步,小道童突然如幻似烟,由实转虚,然后身影雾化散去,不见了踪迹。道不二今天看到了太多古怪,也不十分诧异,略微一怔,续而大步走向后山。

这后山的思过崖,平日是突破瓶颈闭关的所在,也是面壁“ 惩罚” 顽劣弟子的地方,少有人来的山道崎岖荒废,小道隐于野草之中。崖顶那面壁用的山洞是一处天然的岩洞,开口不大,但幽深九曲,在山腹之内自成洞天,内置起居桌床倒也一应齐备。

鬼,神,阳神与灵魂

道不二来到思过崖向洞口内张望,洞内悠悠地传出老道长的声音:​“ 进来吧。​” 步入洞中,起初还有天光,越走越黑,也没拿火把,转过弯道就伸手不见五指了。

道不二只听说过此处所在,可从没亲身来过,对洞穴结构一无所知。这些年来道长慈悲,从没惩罚谁来此面壁,也没听说过哪位真人入洞,闭生死关突破境界。所以观内有这样一处所在几乎都被门人们忘记了。

就在心思电转间,道不二突然脚下一空,脚面感觉凉飕飕的,耳闻水花激荡的声音,不由心头一惊,好在脚下并不虚,水面不深,只是苦于身上没有火种可以照明,不知这是个小水坑还是个大水潭。犹豫间,只好提声询问:

“ 道长,道长……” 渴望闻声辨位,获得引领。声音在洞穴内回荡开,回声激荡可闻。“

闭眼走进来就好了,睁眼瞎反而看不真切!莫被相困住身形。​” 道长的声音还是那样空灵,仿佛不是来自洞穴深处,而是四面八方。

道不二深吸气,努力睁大眼睛,又眯起眼睛,还是一无所见,干脆把眼睛闭上,慢慢调息。眼皮后,眉间前方有金光如星辰般闪亮,逐渐凝聚成一块完整的高亮光斑,随及犹如浓雾散去,四周影像显现了出来,就好像自己前几天用圆光术看到的幻景一样,但各种细节又无比的真实。周边的一切变得明亮通透,犹如琉璃世界,眼前可见是一滩湖水, 没有前路可行。

“ 得信者可入真知之门,你径直走进来就好,中途不要睁眼。​” 老道长指点他。

道不二踏入面前的潭水,水很浅,只是漫过自己的脚面,走得很小心,但好像没有什么危险。水面的波纹荡漾开,光影涟漪不断,非常好看。如此前行了十几步,心里好奇,悄悄地睁开眼睛,想用肉眼看看四周景色与灵视的反差。

睁眼后四周还是漆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间,脚下的水好像失去了浮力,自己身子一沉,整个沉入了潭水中。潭水冰凉,深不见底,一惊之下四肢胡乱摆动赶紧挣扎求生,连喝了几口水,急忙朝自己步入水潭的方向仓皇游去。

道不二好不容易脚下踩实潭底泥沙,艰难上岸。黑暗中惊恐下,心脏急跳,呛水后咳嗽不止,折腾了好半天才勉强平静下来。

只听老道忍着笑意说:​“不错,不错,第十二步才落水,比当年的我可是要强上五步了呢!休息休息再试一次吧。​” 道不二再次闭目,用神识观看四周。黑暗褪去,重新踏足水面,可这一次却怎么也不能踏水而行,随着前行,身子逐渐没入水中,只好又退回岸边,心中疑惑因由。

天师老道说:​“ 无心童贞可渡弱水,一旦心里有了成见,知了深浅,再想平步踏波就难了。不管你嘴上心里怎么安慰自己能行的,可总是不再自信。没关系,我就在湖心等你,你慢慢地练吧,不急不急。​” 道不二反复入水尝试,偶有成功,但心中难免忐忑,信念、心念稍有摇摆,自己就又坠入潭中。也不知这山体中的地下水潭有多大,天师说湖心,难道这是一片地下湖吗?

道不二一边尝试踏水,一边与老道天师聊天,询问他今早化虹乘龙飞升的事情和那几个西域异教之人阳神来访的因由。

天师道人说:​“ 这世上常见的无形有相的魂体分为四大类:鬼、神、阳神与灵魂。

你今早看见骑牛的我,就是我的阳魂。阳魂是可以被别人看到并与他人真实互动的。只要不碰触就发觉不了其只是虚影。

阴魂则只是一团意识能量体。阴魂自己看得到、听得着外界,但外界凡俗之人却看不到、听不见阴魂,是单向的。

鬼魂是介于阴魂与阳魂间的滞留魂体。它比阴魂更凝实, 比阳魂更缥缈,是角色的躯壳败坏后,从中脱离出来的灵魂。有些肉身没有真的死亡,只是不中用了,那灵魂不想住进去受那无谓的苦痛,但也还没有到回归复命的时候,这边世人极力挽留那躯壳的生命,就把灵魂留成了鬼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鬼魂自身拥有的生命能量会慢慢地淡化消散。而阴魂与阳魂因为有自己的根基,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神是以意识能量体的形式进入到这一界的意识‘角色’。神有两种:下派的和飞升的。被下派来扮演神也是一种经历与体验。当然苦修成的阳神,也还是一个角色,不比这皮囊更高级,只是心智与在意不同而已。地上神仙修持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化作神,只不过这是后天的神。

神与我们没有多少差别,这故事里的角色而已,授命不同,很多是来帮着其它自我脱困的。我们凡人有这一副骨肉的皮囊,神也有自己的法相躯体,都是承载意识的容器而已。​” “ 早上我看你飞升了,我还以为你已经,已经 ……. ”道不二疑惑地问。

“ 你是想着我虹化是吧?其实我已经在这洞天中修行十数年了,我与我的阳神轮番出去做事,一个在此凝神修行,一个出去应付俗世琐碎纷扰。

几天前朝廷来了诏书,要我进京为国护法,我不想被卷入那些国运斗法的事情中,可是又无法回绝。于是就用我的阳神表演了今天山腰上当众飞升的戏码,演给世人看的。一则可以勤勉后辈弟子,二来可以招揽香客,最后还能应付皇家的征召,免去山门日后的一大祸事。

那来看热闹的各门家伙,各自都有自己的神通,只可惜各自沉迷一隅,多年来抱残守缺,修行上神通成就是不小了,也都修出了阳神,可瞬息万里,却各有所困的瓶颈,不得突破最后的一层迷私。

私字厶声, 厶, 奸邪xié也。邪通邪, 说白了就是利己。所以鬼是田下有私。利己心重,放不下私产、情感、在意家眷的就成了鬼,走不了也不肯走。

接引的两次三番带不走它们,还需要尊重个人意愿自由意识。那些做接引灵的不容易,连哄带骗,威逼利诱,才能把游子带回家去。

你看那通天彻地的为申,日中有垂直贯通的竖线;一心为民、通天晓地的为神。神是不用求的,本就有达成利益众生的初心。那要求、要拜、要香火、要金装、会嗔怪还愿上供不及时的都是买卖人,是鬼魅魍魉之辈在那里装神,布施给人。无畏法布施后却计较香火的哪个是真佛神仙啊。

这一类的灵体,是非多,计较也多,很在意别人莫要小看了自己。所以怠慢了它,它是会不高兴就给人穿小鞋、背后整治良男信女的。只爱金装供奉,喜欢听夸赞马屁、并且也只能听赞美的,可不是佛与上师啊。如果连这点如如不动的功夫都没有,动不动就一屁过江来,也就别说自己有什么道行、是什么果位、上君了。​” 从水潭中再次狼狈爬上岸的道不二,央求着说:​“求天师指点,我现在就算闭着眼睛也无法再次踏水而行,第一次却上来就成功了,为什么啊? ” 天师道:​“ 信有三层。

于世间,人以信立身,重承诺为有信,可守信者被看重并依靠,这是常人的信。

修行人内在持一,有了信念。这信可不是外求什么。要知道佛啊、耶稣啊、大光明神啊、上帝啊、释迦啊,其实与你本魂都是平起平坐的,没有谁要跪拜谁的。

这信是自信,通俗地说就是找到自己的内在心灵定位,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自我价值,认清自己的自我价值后,尽力展现与达成更高的自我价值。若能持之以恒地这样做下去,才叫坚‘ 信’。相信自己才能有所成就,这是第二重的‘ 信’。

当你透过自信,立足根本,并能不断借此成长,就有机会进入自性的范畴,在反观内觉中,最后的一个‘信’也就有机会被接触了,那是源自内在全我体系的信息。这信息是自心之言。当你内在意识觉醒并被信赖的时候,内在自我会透过潜意识传递给你与这个外在的我合一的渴望,于是尘世间的这个我就有了与内在全我合一的渴望与可能性的机缘。

当然,当你敞开心扉时,进来的信息可不止是自己人的叮咛。此刻是否能辨伪存真、把握方向,鉴别与谁亲近、听信哪种说辞,是对自己之前知见功夫的考量。所以我常告诫后辈中人, 先学好三正道,再碰触神通心声,不然被带偏了都不自知。当然少有那刻意使坏的, 只是有些声音的源头, ‘它’自己还没真的整明白通透,尚且处于摸索与求证的过程中,说出的道理与指引,自然难免有其局限性和认知的偏颇。

在鬼魂地仙中,很多确是经历了很多世故,掌握了各种奇技淫巧的手段,可谓见识颇丰,但对多维时空矩阵的全局宏观尚且懵懂。它们仅限于本界层面上的因果线性一维认知,水平有限,理念与建议因此匮乏对多维多元时空体系的把握,造成无心之害还一无所知。

中正通达的信息从高维意识那里传递下来时,有着明显宏观多元的多维视角、具有通透严谨的底层逻辑体系,最重要的是:它们没有评断心与二元性的立场,对儿女私情、利益纠葛、运程起落、仕途成败, 都兴趣寥寥。

其实天下没有哪个师父能比你自家的高我更了解你当下需要什么,毕竟你一生的遭遇都是它帮着在幕后安排与助推的。不过源自它们的帮助,有时承受起来并不轻松——首先富贵名利就别想了,那些世俗上的成就上边那些家伙根本看不上眼。它会在你的短板上更多地展开设计,来磨难与敲打你。

你会经历那些你做不来又必须面对的东西,直到最后你活明白了,想通透了,得心应手了,它才肯满意地罢手。它会逼着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最不擅长的短板会被其刻意创造机会展现出来,为你制造种种机缘,一次次地让你去承受与面对那些‘苦难’的折磨。而你无可逃避,也不可逃避,必须要去直面这些问题与是非,并尽快地从中汲取到经验,让自己的心智得以成长、成熟。

这样的遭遇被叫做魔考,又称天劫。渡过了这些磨砺,你就获得了成长并晋升到下一个境界,没能渡过则需要补考再次面对。就好像这弱水,不挣扎就会沉下去;调头走了,后半辈子都会成为你的心魔。

如果你在心理上被‘ 伤’ 得太重,乃至动摇了对自己的自信,就会因此掉上一两个心性境界,从此质疑自我、怀疑人生与自己的信念,或许再爬起来需要几辈子的时间与机缘才有可能。

魔考分两种,模拟考试与小考通常会在梦中展开,那些不会记梦、观梦与解梦的人是很吃亏的,错失了很多自省的机缘。许多梦境日后真的会真实地发生在你所谓的现实中,让你所在意的出严重的状况,看你是否会因此慌乱惊恐;在得失间,是否乱了分寸道心,开始外求外祈,动摇了自身信心的根基。

上德以万物为刍狗,记住这个你就会很容易过关。凡所有相皆虚妄,也是同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当真者自迷。

这可不是天道无情,也不是你麻木不仁。若真的懂了天道苍茫、知道了聚散有时、万法归宗、在无常混沌中自有其道理,理解那实质的真知是怎样运作的,也就不会真的去较劲造作了。​” 道不二这次专心听法, 居然忘我地在水面上走了五十步。天师话头一停,他又噗通一下落入了水中。不过这次他倒没再慌乱挣扎,只是全身放松地躺在了水里, 漂在了水面上,并随着水波荡漾,犹如一片浮萍。

天师嘴角一扬,赞许地点点头,继续絮叨自己的道法。

何为五行与无上法

“说起五行,世人皆知;但其本真意却少有谁明白其中奥义。五行其实是五种能量的趋势,分别是金聚、木散、火升、水降、土住藏生发。这五种趋势里有三对,聚散为一对,升降为一对,藏发为一对。

这三对看似都是相互背驰的,却又统合在一个整体之内,周期性地通过彼此的变化,统合平衡其相互的作用。犹如吸气、停歇、呼气、停歇,这是升降与藏;胸廓扩张、停歇、收缩、停歇,这是聚散与住。这就构成了阴阳乾坤四象与守中的关系。而这‘息’中就藏着入道的法门。

观气机如潮往复,其间有一个无相之物,它先天地生,那是这个我出生之前的那个我。 它全身犹如一个光球,可惜少有人能识得它。佛教叫它‘末那识’。末那识是大乘佛教用语,小乘佛教将其称为意根。末那识是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 译为意,是主思量的那个意。末那识与前六识不同,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的,而它的作用是思,即可以意识到自我。有了它才有这个所谓的我。当然还有比这个“ 我” 更根本的东西——那是无垢的种子识。

常人修行需要意守、凝神,之前我跟你说过上中下丹田的妙用。须知守这三个地方各有妙用, 也有弊端。女人守下丹田,月事会多出血而伤身子;男人守上丹田,容易面赤涨、脑出血;守中焦相对稳妥,男女都可以,只 是逐渐地就会不再想吃东西了,也很少再困倦睡觉。这都是正常的,不要惊恐。

其实守窍到底还是入门时的有为法,并非是‘ 无上法’。 无上法神存真意, 观对在那个冥冥中非实亦有之物上, 浑然无我何处是窍,呼吸绵长,息停气住,意空守静,待一阳动,而调服融聚成光。

一般人修道需要历经筑基、金丹、元婴、育儿、养神、出阳神,一系列功夫。这样若想小有成就是需要十八年昼夜不息的修持,还不能出岔子。修持无上法可直接神魂离体。

要知道你出生前就已经有了这个神魂的,何必再修出一个呢?这无上法就是直接解离出你本真这个神魂出来,形成身外身, 观见自己的种种行径,借由旁观者清的功夫,同时用多个视角来看待这个角色我的人生经历。若 悟性好、根器利的,七天就可以得其妙了。这虽然只是出阴神,但谁说阴神不能转阳神的呢?就算不转也是能快速地受益良多的。

对了,我差点忘记了,说这出神的功夫前,我们先说说今天你遇见的那个穷书生。他可是个有意思的人,日后你会去大荒山游历,与他有一番甄贾宝玉的助缘。

这儒家的中庸,现在多直译成了‘守中’ 的意思。其实这是孔圣那边的山东话,传到南方江沪,被文人曲解了去。

儒家中庸之道,这‘ 中’ 并非中间的意思,而是中榜、中举人的第四声。什么是‘中’呢? 就是做事成就了,达成了,应许了,可以了。它的本意是说,当如如观,不动情绪,不沉醉在自己被激荡起来的情绪里。

‘ 庸’可不是俗气,而是代劳者。我们这个皮囊肉身就是心神所聚的代劳者。

要知道在孔圣那年代,庸与佣是通字。那些动不动就感动得不成、愤怒不已、计较多多的人,就需要修这中庸的功夫。这些人,说白了就是太把事当真了、太把自己当人了。世人在这荣华红尘与凉薄的人心间走了一遍, 也就尝到了这大梦中的起落。而当走的时候, 你的心是凉的、温的、还是热的呢?这就是自己一辈子的修性了。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看尽冷暖;无情的,报应分明。

欠的要还才安心;恨的要爱方恕心。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命有短长合天数,富贵贫瘠对等平。人若痴迷无常世,万般枉然送性命。

哎,不说了。后边的故事,你们自己去操持吧。当下里我先教你怎么能登上这悬空岛。​” 此刻的道不二闭着眼睛,平躺在水面上,无欲无为,随波而动,已经漂流到了湖心。可是那湖心岛不在那里,它是悬浮在湖心上空的一大块奇异岩石,通体散发出磅礴的能量。道不二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磁石,它被洞穴中其它的场域力量相互制衡,结果导致自身可以很平稳地悬浮在空中数米高的地方,四下观察,根本就没有可攀爬而上的软梯或藤蔓。

道不二不敢睁眼,怕重新坠入潭水中, 听闻天师要教自己能上去的法门,赶紧守心凝意聆听。

天师缓缓地开始说道:​“无上法,内分两重,本出同根,分别为破时与破空。首先你要能做到气住脉停玄机停轮,让时间定格在一刹里;然后在定格的时间里,我自独行于天地之间。这是入门必经的门道。就好像沙漏摆平,不再泄漏了,也不运动了,呼吸心跳都消失了,这一刻的你不再受时间的约束,前念已过后念不生,本真自我得以显现。

其实我们投生到这个世间来也是静极生动的产物。有些死后的魂发誓再也不来此上学了,上边的那些家伙也不会婆婆妈妈地劝你什么,它们会安排你去‘疗养’——什么事也不给你做,就晾在那里,独自面对无尽虚无, 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 无病无灾、无得无失、波澜不惊地百年千载。

在如此绝对的寂寥下,无所事事就问你能忍多久。最后你快闲疯了,实在无聊得抓狂,反而会求着要来世间经历,也不挑肥拣瘦了,甭管什么都好,那都比无尽的死寂要强。

哎,这心性啊,总是这边望着那边好,那边瞧着这边香。就这样往复流转来去在两边。

当知于恒晨时日月同天,昼夜通明,眼前闭目得见大光明,这就是住机成功了。玄机是天空中的一组星座,它不再运转移位,证明你成功地进入了时间的缝隙。这玄机停轮,后世传为住机,也对啦。就好像妇人纺纱,织机每日转啊转,犹如河车不息。

停轮叫住机,倒无不妥,可是这个住机又误传为筑基,就又改了一层意思。也对啦,这确实是一切后续的基础。

进入这个层次,时间就不再能约束你了。时间暂停在那一刹那间,这一刻当无所欲——食欲、性欲、物欲、情欲、贪欲都不升起;若之前心性上的功夫不到位,在时间暂停后,会想着去做许多龌龊事,去显摆神通,利用时间的缝隙,搬运东西,瞬移身型,博名取利,那就失去了意义。

七轮盈满的人才能无所欲,身心灵都是在充盈的状态里,心里不亏自然欲念不起。

这样的人对身体上与心理上的欲念满足已经不再享受快感,犹如嚼蜡,感觉没有意思。渴望散发出自己的光热给予他人温暖,对获取利益不再有兴趣。

那些好争之徒,其实都还生活在自己的内在匮乏中——因为缺才争啊。你看他在争什么那就是缺什么。看一个人在意的,就是他或缺的,也就是他此生当了的功课所在。

突破时间的束缚后,下一步就是要能突破空间的壁垒。突破时空的局限首先要知道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要知道有其它空间的存在——这个世界并非是独一存在的,还有无数平行的世界与之构成套叠的宇宙,彼此嵌合在一起,以不同的频率各自独立成一个系统。​”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