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真传

道不二看着面前的小道士,心想:你这哪里是在护法,明明就是看自己是否还活着,要是屋子里臭了,好第一时间去报告。不过还好,这里没有像先前的那个道观一样,守个头七就把肉身拿去火化了。

道不二微笑着和小道士说:​“ 谢谢你的护法,我已经出关,这就去拜见道长,你先回去复命吧。​” 小道士点点头。这些日子,在这里看门确实能偷不少懒,可是天天守着早就深感无聊了。他又行礼拜过渺渺真人,转身走出房间。

道不二四下打量了一下四周的景物,用手触碰墙壁和桌椅,脑海中回想自己经历了的种种离奇幻境,可以说是光怪陆离、匪夷所思。那一幕幕彼此连接又毫无头绪,里边的人物场景自己脑海中找不到可以比对与描述的词汇和记忆。这要是和别人说起,未免不会被那些听闻者质疑自己杜撰与梦魇心魔了。

桌上的水碗里倒映出此刻自己的虚影,道不二暗自嘟哝着:真亦假来假亦真,自古大梦谁人觉,一日见得天光现,方知欲海本是空。

道不二缓步走出自己的小屋,关上门,朝内院中庭大步走去。

名可名非常名

道观山门内面积极大,藏经阁到观主所居的院落,道不二走了好一会儿才到。

只见刚才给自己看门护法的小道士站在观主小院外——小院大门紧闭,那个小道士不敢叩门,正原地打转,不知如何是好。

道不二走了过来,笑着跟小道士说:​“ 你去忙自己的事吧,我亲自和道长说明情况就好。​”

那个小道士犹如听闻赦令一般,行礼后快步朝外院走去。

道不二屏气凝神聆听小院里的动静,只听院内有门轴开启的响动,然后老道长的声音传来:​“ 门没锁,渺渺真人请进吧。​” 道不二心里一怔,猜想:老道是怎么听出自己在院外的?倒也没耽搁,伸手推开院门走进小院。

别看来这里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是自己第二次步入道长小院。院落里很干净,一棵柿子树在角落里,看上去有些年份了。小院里只有两间连起来的小房,房门洞开。房间里有些暗,在院子里看不清楚里边的情况。

道不二缓步走进了房里,明显这是里外屋,由布帘阻隔,想来里屋就是道长的卧室了。外屋有一张不大的圆桌,四个圆凳,老道长独自坐在圆桌左侧,他的背后是通往里屋的门洞。

道长正在独自喝茶,看道不二走进房间,示意他在自己对面坐下,指着空杯说:​“ 你自己喝多少自己倒吧,这是前两天香客送来的新茶,味道挺不错的。​”

道不二拿起小茶壶,给自己面前空杯里注入茶水,眼光瞥见桌上有一张纸,纸上有几行字:

大道无形可育天地,大道无情生灭如环,大道无名 无所是 亦无所非。 虚心实腹见铅光,月里分明映太阳,湛破浊清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可叹苍生错认心,常将血肉当我身,三途坠落无春夏,九转升迁少人知。

读完这字句, 杯中茶水早已满溢,道不二赶紧收拾,怕水渍污了这绢纸。

道长看着道不二,笑眯眯地问道:​“渺渺真人啊,这两年也少能见你在观 中走动,如此痴醉学问的人多少年不见了。听闻你最近不吃不喝地闭关多日,可有何收获吗?说来听听。​”

道不二脸上表情奇怪,努力思索着要怎么和老道说自己幻境中的见闻才不会被当成疯子,思量间一时没有说话。

老道长期待地看着他, 等了一会儿,自顾自地喝了一口茶, 悠悠地说道:

道不二回话:​“ 圆光术,只是刚练习了两个月,此次第一次初见成效,只是所见太过混杂,一时间也不知从何说起。​” 老道捻须笑着看着他,说:​“ 这圆光术分为三层功法:第一层可见心觉性,第二层可知过往缤纷, 第三层可观未来种种变化。以光为引,内照心神,聚意于光,内敛心意,神意相交,可知世间万千故事。​” 道不二点头说:​“我只在藏经阁里看到了第二层心法,却不见第一层和第三层的记载。​”

老道笑着点头说:​“ 第一层心法在外院,是弟子们入门后收敛心性、了知自我用的;内院弟子多学的是这第二层心法,用来觉悟世间种种幻境;这第三层心法在我这里,只有机缘心性都成熟时我才会酌情传授。

你倒说说幻境中所见所感,看看你是否有资格来学这第三层心法奥义。​” 道不二思量片刻,开始梳理自己记忆中刚经历了的种种奇闻。只不过许多东西,他根本不知道要用什么词汇来表达——自己脑海中虽然可以清晰地回想起来,但那种种的色彩、声音、质地、形状、服装、人物、陈设,好像怎么也找不到适合的词汇可以表达清楚的,一时间支支吾吾。本就光怪陆离的经历,经他这一学说,那是更加让听闻者费解难明了。

道不二好不容易大体上说完了自己的见闻,头上都冒出了一层汗珠,赶紧喝了一口茶。

他刻意地没有说自己听闻有人要来扮演老道长这一段,怕道长气恼自己编排他,有失尊重。

道长一直没有说话, 只是闭着眼睛仔细地聆听着。等道不二说完了所有,好像还在品味沉醉其间,久久没有睁开眼睛,犹如入定了一般。这倒让道不二有点儿尴尬了。

等了许久,看道长还是面无表情,闭着眼睛,如如不动,道不二小心地起身给道长的茶杯里续上茶水,轻声说:​“ 真人,真人,您的茶。​” 道长悠悠睁开双眼,看着道不二,慢慢地说:​“你的见闻庞杂无比,贯穿内外前后虚实,以心念为引,洞见种种幻真。我至今修道七十载,知七十二重天、三千大世界,其间种种妙处深知非言辞可表,可说是玄幻多变匪夷所思,非常人见识可揣度想象。​” 道不二小心地问:​“ 每每听您讲道,种种异域经历和人物都在情理之中,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我所见的如此荒谬?是我心性、智慧、功法、觉悟在哪一方面上层次不够吗?​”

老道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苦笑道:​“古今未来,三界内外,九州各处,三千世界,少有雷同。我辈中人,问道求真,观天览地,见闻种种稀奇,多是超乎想象的机缘造化;世人能理解的只有他们的起居生活、见闻经验,对那无名无形无相之境无法理解,对那异形幻色跳脱之物无从明状。

当知名可名,可名之物却十不足一;道可道,可道之道百不足一。强名令色说是非时,种种所是就在这一说、一听、一传中变了味道与样子。我在说法时你觉得我所说的都是你们能理解、有比对的,那是因为我深知,如果句句词词按其原貌,扭曲也在所难免,而你们也无法从中受益。说的是道理而非其相与名,传的是心境而非故事。有些人听去了故事,有些品出了其中的道道。我说法时兼顾了那些香客的好奇,也把至深高妙的本真融到了其间,至于谁能领悟到多少,全看个人的根器钝利。

就像这人生一样,有些人觉得它犹如厕纸,又臭又长;有人觉得它犹如烟花,璀璨而短暂;更有人觉得它无常,努力万分却一败涂地。当知命无好歹,富不及三代,在万物的平衡中,得失总是平衡的。但人多见有失,而不觉所有,故那些僧人声声说苦却不能见其所得。

你之前坠入顽空,就因为一心求静,独善其身。不知生化之妙用,运作不间息。想那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万物如环无始终,若独自求无尽寿元,离万物、脱万法,那就会落入心魔困境,不悟真觉不得出。

故我常说方便法,用当代语,讲天上事,言种种帝王将相、楼台仙宫,说宫娥侍从、饮食进出这些你们能理解的东西。现在你也看到了,那些种种不同穷尽言辞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算强说其所是,最后也就只落个疯道人的名号,实是不智。​”

一圣、三花、五气、七窍、九转

道不二听完老道长的肺腑之言,心中疑窦顿消——原来不是自己走错了地方,而是平日里道长施方便法,讲道而不拘于理,借名不受困于形。这是自己要借鉴学习的。

道不二起身行礼,感谢老道长开诚布公。老道长微笑点头,然后说:​“ 听你的经历中,我隐约感受到几处不妥。或许因此瓶颈了你这些年的修为,我说说你听听,是否对你能有所助益。

其一,你被心魔所困,恐惧未知,很多机缘未曾探寻,就因那戏文里、话本中的鬼怪故事给蒙了心智。疑心生暗鬼,受成见所扰。

其二,你受认知所限,还在努力辨识真伪。当知无真无伪,这里那里或种种其它都是经历,但凡有相皆是虚妄。虽说故事与背景是幻化出的舞台、 角色与人物都是戏子,但故事里透射出来的感悟与道理却真实不虚,不要把大把的精力花费在辩论真假虚实上,那对心性的成长毫无意义。

其三,你所见的并非全都是你所为的。意为念转,意生识,识生心,用心之处古今将来,所有的你与“ 非你”都是你,这个你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哪个不是你。就好像左右眼位置不同,所见不同,但哪个不是你的眼呢?若你有千身万眼,哪个是主、谁人是从呢?

你我有缘,我今天就把这圆光第三层的功法传授给你。不过在这之前,你要先知道什么是‘一圣、三花、五气、七窍、九转’。​” 道不二听闻老道长要传他宗门秘法核心,赶紧又深深一拜,连声感谢虚空真宰天人师。

老道长点点头说:​“ 我今天告诉你的东西,真传一句话,胜过万卷书。那些啰里吧嗦跩文字的东西我们也就省了,下面我说的你能记住多少、领悟多少都是你的造化,我只说一次。小子你坐下,好好听着。​” 说话间从怀里拿出了一本古旧的书卷,书卷被保存得非常好。

说话间老道翻到一页,手指点按着说:​“你看这里。

若要灵智脱凡入圣,需知三才成一圣。这身心灵上的功夫展开了说可以填满九层宝塔,简单地说也就是这三句话——

一:涵养本源、添油接命。(回归本性,诚心保守)

二: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一念不生,天人合一)

三:蛰藏炁穴、众妙归根。(智慧大开,能生万法)”

道不二刚听前三句,眉毛就拧成了一个疙瘩。

道长解释说:​“ 人身粗浅地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能量焦点,各有其所用。

这下丹田,有如煤油灯的油腹,里边有多少油决定了你能照多大的亮、烧多长的时间。当然这下丹田里的油不是一个定量,从地轮处引动地气是可以对它形成补益的。当然这集采的方法各门派的说法并不相同,其实只是名词所用的差别,本质上谁也闹不出太多的新鲜来。

中丹田在胸口两乳中,是神魂所聚居之所。心暖则神魂安,这寒了心的神魂也就会孱弱不堪。伤心的,多是因所求不顺、所谋不随、所欲不得,无外乎情、财、名、利、寿、冤亲,得失间太当真了。女人心暖则气顺足暖,心寒则气逆多忧,心寒性冷者身心纠结。偏执多疑最是遭病,而且疾患绵续不绝,多年难愈。

女人以中丹田为本,男人以下丹田为本。

上丹田名泥丸、至善,其通六方——前后上下左右。前后通可知古今未来,左右通可听隔界之音,上下通可知天地真意。​” 道不二思索片刻,说:

“ 三个丹田之说我早有耳闻, 但众说不一.是否天师可以和我说说, 到底意守丹田要怎么守?而内观日月又做何解?这上、中、下丹田与七脉轮有何关系?又是怎么影响身体气脉的运作?您说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宗,又与此有什么联系呢?

天师老道闭上眼睛,几次深呼吸,然后慢慢地说:

“火、鼎、气、用、通、天、神、域、虚。这肉身有三大中枢,各司其职,分为身心意三层——第一层为身。你我在此界显形,须有依托,这根基就是地气。地气名铅唤虎,是构成所有物相的根本。地气的能量波是一种慢而起伏小的脉动,从下而上形成地轮之火。这火旺时人可快步急行喜蹦跳,儿童多如此;而年迈之后,地气逐渐不足,喜安坐,后喜躺卧。岁到半百气守心,岁到古稀气守神。气衰而神散,空留皮囊喘息,但早已没了主家。

这地火为肉身续命之根本。地气上沿入下丹田在脐下,这里是气血的库房、性命的鼎炉。地气庞杂不精,可用之气百不足一,需要鼎炉炼化提纯才可滋养生命。

这鼎同时也可以守护保存提纯出来的气力,让肉身强壮,不衰不病。鼎中空则人疲怠,多病少气,懒言少动。所以我辈中人日日采气入鼎,令其充盈饱满。这就是意守下丹田的妙用了。

当底气充足后,气动可为用。这气动为欲。欲非恶名,世人谈欲色变,避之唯恐不及,实不知欲乃先天导引所化。不过欲分三重:身欲、心欲、意欲,三欲各有所向——身欲食色安康,心欲名利长存,意欲通智达慧。其间种种都是平衡的功夫,太过不及,偏盛一方,皆生是非。

当知为动、为用、为行、运化不息是生命的根本。静心是少些妄念,观知本心,不迷初衷;无为是不妄为,而非无所作为。这太阳之气就是有所作为的根基动力。鼎满气盛自然动力蓬勃而不倦怠。而这所动自然需遵从心意所向。

心是为用的中枢,上承神意,下抵身欲,居中调和自我。心之冷暖、顺逆、灵愚是女人的根基, 也是中丹田所在。各家名号不同,但它是心心相映、彼此同心、交流神魂的关键。心塞则气滞,心逆则气郁,心寒则气傲,借此种种变化,相互激荡而脾气激烈、好争不安、薄情寡义、拒人千里,没有同理心,更少慈悲心,利己斗狠,匮乏共情的觉悟。

男人底气十足时心怀八方,而下焦虚空时则心虚胆怯。

女人心暖情长,自然可以滋养下焦,下丹田中鼎炉温养,月信顺遂;若心寒气逆、气机扭曲、旋停不动,日久双乳胞宫多生痞块,痛苦难当;脾气乖张,情绪多变,气恼烦忧,争执不断。所以女修当先顺心气,后炼鼎炉。

通气在喉,其用在言,其功在自律。心中所思能否达意,就看这喉了。说不明白、词不达意、管不住嘴、说不是理,这都是喉上不通。这喉还统领自律之则——过犹不及、迟缓过激、妄为无度,都是它不能中正运作的原因;

过于自律、沉寂抑制或不能自律、跋扈嚣张也都是它的过失。

当然窍无功过,都是自我心性的写照。用心何处、是否中正平和决定了这律己达意的能力。

火、鼎、气为下焦,属于下丹田,是肉身作为的根本;

而调气、用心、通意、顺天,则是中焦中丹田的功夫。

男人先下后上,女人先中后下再上。所以女修先守膻中, 男修先守关元。

这中下层的功夫圆满通达平顺了,气机自然水涨船高,上达天庭,慢慢地滋养上丹田。这时脑中种种杂思谋虑浮现,过往纠结不舍激荡,这些滞垢需用心性观觉、注意化解;用行动、用认知、用智慧荡涤所虑、所恐、所欲、所不甘的各类残留业力所障。在这观想的过程中,天青气阔,通达清明,本界内的古今未来、四海八荒、宿命传承皆可了然。

这‘天’就是泥丸,犹如新月抱明珠。此刻闭目见光,初如萤火,续而如明烛,再如皓月,最后月中显日,日在当空。闭目后四周通透,见实无一物,各种气机流转,犹如荧光涓流。从此无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

天清神显,气冲巅顶,头骨消融,囟门再开,额头塌下,巅顶鼓出,后脑脉动,双重太阳穴充盈。这才是真的能婴儿乎,肌肤如雪,身柔气安,呼吸如兰,金光护体。

顶轮开启,气脉通天,天炁来应,犹如指压、木钻、头悬梁锥刺骨。身上双手双足、四七玄窍自行运作呼吸吐纳,而鼻息口呼基本停止。犹如苍天古木,全身枝叶呼吸吐纳。受日月光华滋养,承天地灵气运作。

天青神醒,心自安。上窍开后,可知觉天意使然,身心不再逆天意妄自造作,可代言天意,心也能感知三界运化之妙用。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顺遂所是。​”

道不二仔细聆听,默默点头,追问道:​“那域和虚又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上来就意守上丹田、直接去品悟天地本真呢?​” 天师老道此刻缓缓地睁开眼睛,只见他双眼空灵,内有金华闪烁,犹如夜空,叹气说:​“当知这祸福相依。试问天下有几人可以直面无情无常大道?若了知一生为幻、物相为虚、六亲为刍狗,心智未熟之人、意识未坚之辈,不知要癫狂疯痴多少,引动心魔逆袭、神志全毁也是平常啊!”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