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电子场域也有它自己种种的维度、思想和情感,以及梦在其中有独立现实的电子场域,这个场域包含某种很难解释的深度和维度。这深度并不是空间概念上的深度,而是强度方面的深度和维度。这里强度的耐久性,也不是像物质场域那样理解。
电子场域中决定耐久性的是“既定”的现实强度。这强度同时投射现实到很多平行维度里。在电子场域之内“既定”的现实,决定该现实呈现在哪些其它维度中。在物质宇宙里,高度和厚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任何有机体在物质方面的潜能。在电子系统之内,强度也是潜能、耐久性和电子质量的决定因素,那是一种不同的度量逻辑。
比如我们看到一块钢板厚10毫米,已知在其硬度和密度下每年腐化1毫米,我们可以计算得知10年后这个钢板会被腐蚀穿透,这是物理层的物理概念。而在电子层的程序中,这块伪装钢板在被显化前,就已“既定”了其供显化的能量总和可显化十个伪装年;当支持显化的能量强度衰减成零时,显化结束,耐久性归零。
可见电子投射层与映射层中因观察的焦点不同,认知也截然不同。认知不同,逻辑各异,理解到的宏观大“道”也就截然不同。
电子场域与其内的程序并不占任何空间,也不构成物质质量。电子程序中的物相不像我们所知的那样由物质组成,而是利用不同电子强度的耐久性,形成一个明确的形状、一个或多或少与场域分开的物相电子编码对等物(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理解电子世界是相对困难的,理解程序构成的物相基本不可能。今天我们知道,在电脑上生成建模物相,然后用3D打印机显化就好了,那时的人还无法从认知上理解这些。)。

在电子系统里,穿越时间的旅行只涉及穿越强度的旅程。在电子层从原始农耕到封建帝王再到未来都市,这只是玩家在进度条上的拖拉,与选择和客观的时间无关。的确有穿越这些强度的一种电子旅程。“时间”,在这里,其实是依据难度与游戏的强度,而不是依据时刻的增长累积。说向后和向前是没有意义的。有的只是游戏的强度与玩家的熟练度。有种种不同的电子脉冲形式,表达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从有力的强度到愈来愈有力的强度,到比较无力,到逐渐消失,然后再一次愈来愈有力。如此周期往复。
有力的强度其实是无力的强度的自然结果,一个是现在,另一个被叫做过去。其实它们与所谓的未来同时存在,分别过去和将来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外在角色我在你们的物质场域之内,可以说骑乘在这物理时间脉冲的波浪上。当脉冲无力时,你们称之为“过去”;当它最有力时,你们名之为“现在”;而在你们看来似乎还不像现在那么有力的那个,你们叫做“未来”。你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区隔,创造了架构,也用被自己切割好的时间去思维,建立了一个系统,固化了其可能性、潜力和相关限制。这被叫做伪装层内的游戏规则。

在电子系统里,也没有空间或时间这类的距离常数。但存在着行动的达成进度与距完成相差的距离。这距离既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而是初心目标与自己当下所是的差距。每一个行动和其他行动都是分开的,内心向往的目标不同,发展的方向不同;而且就连续性来说,不同领域的发展也是相互连续的。比如你是一个医学家,却不是一个好的政客;你是一个大画家,在长跑上却望尘莫及。
在灵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很多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学,潜意识会调整个人修习的速度。去学就会学到。光靠决心无法让你达成任何目标。认真到极点是必要的,但一念成痴、成执念就是有害的了。进入你们物质层面的任何人格、任何存有,如果在物质上会被感知到,就一定要使用伪装材料。灵修者需要收集潜意识的能量,好让任何可能的“存有”可以取用那些能量,来与你形成沟通。
能量会被转化为电子模式,进而被“存有”利用。达成这转化需要很多辅助条件。
具体营造通灵场域的方法:
选择意识认知发展程度近似、思想力强且不排斥、不恐惧通灵体验的同修。彼此间相互牵手是很有帮助的,脚的放置也很重要。最好的安排:如果可能就用脚围成一个圈,或者至少是脚尖碰脚尖的安排。分散坐在房间的各个区域,通常是不利的。

在房间内用屏风隔出专属的小区域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意识场。熏香、蜡烛可提供来自烟的负离子,以及闻香气,就形成一个电子实相。昏暗辅助解离和专注,也减少伪装物相让人分心的程度。
少量饮酒的酒精是有好处的,但喝太多没有好处。穿深色衣服是好的,紫罗兰色系或红色在某些情况下是好的。黄色的衣服应该要避免。
每个人的心灵承受度与成熟度不同,不能强迫自己或他人参与这样的异维度意识交流体验。在准备接受这样的经验之前,潜意识必须做好充足的心理与认知建设。不可拔苗助长,尽量照着自己的步调进行。尝试中失败在所难免,这是预期中的事,但你们将会从错误中、也会从成功中学习到必要的领悟。
这种成长也让内在纪律得以发展,并且和内在自发性同时成长;某一种筛选的过程会因此发展,这对你们自己的保护确实是有好处的。这筛选是双向的,意识体在选择自己信息的渠道,而渠道也在选择为谁代言、传递怎样的知见与哪个层次的智慧。
第126节 电性编码的思想,情绪与灵感
1965年1月27日 星期三 晚上9点 定期课
(约翰-布拉德利见证了几次课,他是今天下午的访客,但不是今晚的见证人。
(在1月25日和1月27日尝试心理时间的时候,珍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她现在习惯的轻盈或”陶醉”状态。
(珍又一次闭着眼睛坐着传述这节的资料。她讲话的速度适中,有几次长时间的停顿。她的声音大部分都很正常,眼镜摘下。)
晚安。
(“晚安,赛斯”。)
我们将再次讨论各种相互关联的议题。
首先,让我先说明白,当我说到独立的场域和系统时,你必须记住它们都是一体的。在每一个系统中都可以找到每个系统的痕迹,因为没有一个场域或系统基本上是封闭的,尽管它们可能看起来是封闭的。

它们足够封闭到可以保留同一性与特征性质的独立性,但由于它们都是由内在生命力所形成,所以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当我描述场域或系统时,我描述的是一个实相的许多部分,一个实相的许多面。
以这样一种方式给出的简单说法,有助于解释,但必须记住,所有这些解释都是极其简化的。梦在物质系统内有明确的影响。它们有部分是借助物质系统引发的,但它们并不是发生在物质系统内。它们不是由物质系统直接经验的,实际的物质系统只是感受到初始梦经验的转译经验。
梦经验是由内在自己直接感受的。梦有一种电的实际现实,我告诉过你们。在这种电性现实中,它们独立于做梦者而存在,尽管做梦者仍然把梦应用在自己身上。同样,思想和情绪也具有我所说的电性实相。因此,在电性系统中,梦、思想和情绪作为实际现实存在,而且是以你们可以称之为有形的形态存在,虽然不是以你们所熟悉的物质形态存在。
所有这些系统都紧密相连,微妙地保持平衡,一个系统的改变会导致其他每个系统的改变。这种相互关系是无法逃避的。因此,一个人的思想,触及得远比他所知道的更深远。它们存在于更多的维度,它们影响着他所不知道的世界。实际上,它们就像任何建筑物一样的具体。思想在许多系统中以多种形态出现,一旦产生就无法撤回,一旦开始启动就无法停止。梦也是如此。
意识界、电子层、伪装实相层与其它我们尚未展开学习的其它平行层面,相互套叠交错,彼此相互影响、相互生成。就好像一家人,虽然每个个体在社会上都是完整独立的,有着自己的问题、烦恼、成就、需求,但家人间情感上、物质上、能量上、认知上彼此相互产生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气连枝间,独立的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梦是一种实相,虽然它不以物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它不比我们的物质世界更真或更假,同样是实相的,是思想与感情的能量脉动。它们都是真实的能量流意识电子,只是这电子与我们物质世界内的电子不同。它是承载了意识信息的微粒。有点儿像我们的U盘,只是无形。它内部封存着一个念头、一个情绪感受、一个人生体验的故事。
就好像你把一部电影压缩到了一枚电子里,谁接触了这枚电子,那包含信息的能量就会被解压给谁成为意识经历,成为一梦或一场人生经历。影片有不同的题材:喜剧的、悬疑的、惊恐的、科幻的、爱情的、战争的、灾难的……不同题材的素材为观察感受者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经历、思考、思想、情绪,被封存在一个个的意识能量电子里,然后投送给意识。意识挑选与自己当下意识频率近似的,进行信息解压并成为自己的经历。不同的意识因不同的意识成熟度,对不同的题材感兴趣。
这些意识能量信息电子,一旦被营造出来,就会持续存在。
我们一生的经历就是这些电子的组合,而我们利用不同抉择谱写出的人生又会浓缩成这样的电子,共享给系统,为其它意识提供人生经历的素材。体验这类素材的方式或是人生经历,或是黄梁一梦。
所有这些关于场域和系统的资料,如果与我们的第五维资料结合起来读,会是最有价值的。
(关于第五维度的一些资料,见第12节。)
现在。内在自己和潜意识并不存在于物质宇宙中,因为它们不占据物质宇宙中的任何空间。它们存在于电性系统内。它们影响着物质系统,并与物质系统紧密地联合运作。然而,它们在物质系统中是找不到的。
思想是灵性电模式,由心智设定,并由头脑转换为人的代码。
心智永远与你同在。头脑是转译心智的思想的物质机制。那么不言而喻,头脑属于物质系统,在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存在的顺利合作。思想最初是纯形态的灵性电模式,是内在自己的产物,必须经过转译才能为实质的自己所用。
意识在电子层中借由潜意识的通道,连接起电子程序中内在角色我和伪装实相层中的外在角色我,把意识、思想、情感,投射给角色,成为它的经历。而在伪装实相里的角色无法在物质层用某种方法物质化地找到这些意识产物,并物理地科学地证实它们存在或不存在。
肉身的头脑犹如计算机的缓存与WiFi解码器外加显卡。头脑犹如云端版电脑般工作。电子层中的内在意识我,所发送出的意识波同时被送达到多个伪装层,而每个伪装层中的平行我,依据自己伪装层中的具体情况,解译内在意识信息。这一工作就是由每个伪装层中外在角色的肉身头脑完成。
灵感往往是一种或多或少的瞬间转译,没有头脑的干预,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我稍后会告诉你们,人们经常注意到的就是这种奇怪的现象。个体似乎不知道这思想从哪里来,因为他不认识他的头脑在这思想上的特征标记。这样的标记确实是缺乏的,因为灵感来源于内在的自己。

载具脑可以被内在激素、菌群化合物或外在毒素绑架,胡思乱想。也可以被外在角色我的私欲、执念束缚,扭曲内在信息或删减屏蔽内在信息,犹如珍对赛斯的行为。但灵感是来自高维的意识之光,它可以直击心灵,把启迪洞见投射入外在自我意识。但即使没有扭曲的信息被自我感知到,外在角色是否能重视它,也依据这一版的角色我对固有宗教和科学理念的盲目信赖程度是多是少而定。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28休息。珍解离如常。在她传述资料时,我们的猫,威利,跳上她的大腿,开始顽皮地拉扯她的羊毛衫。对此,珍似乎并不受干扰,但因为威利玩个不停,我最终还是把牠赶走了,不给牠有打扰珍的机会。她说她说话时意识到了牠,但仅此而已。这是多节课以来威利第一次对珍的关注。
(9:36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传述。)
那么,以一种最灵妙的方式,所有这些系统虽然是个别的,但都是一个统一的实相之一部分。
外在感官无法感知统一性。外在感官只能感知物质系统内的明显多样性,因为除了物质系统,外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任何其他系统。
可以把内在感官想成是变压器,各种资料被送到人格内的适当通道,这些通道绕过了普通的物质通道。因此它们可以并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以让自己在物质空间和时间中旅行,这些原因我还没有告诉你们。这些原因与内在自己的电性实际现实有关,也与存在于电性场中的那个肉身形体的对应物有关。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你穿戴着全套的VR游戏体验服,畅游在电子虚拟游戏空间内,你的VR设备会为你的感官带来即时互动的视听触碰信息,你忘我地沉浸其间。
这时你老妈狠狠地打了你脑袋,朝你吼:“都几点了?!就知道玩,明天不上学了?!睡觉去!”当然,就在同时,你的电子虚拟世界还在运行,四套不同的系统在同一时间一体运作着:
1, 游戏内的伪装世界;
2, VR系统内的电子运算;
3, 玩家自己的身体内的感知反应体系;
4, 玩家身体外的世界体系。
玩家自己的内在感官,是桥接这四套体系的通道;而这四套体系看似彼此封闭,却又彼此关联:
妈妈在后脑勺打、在耳边吼,直接导致游戏内角色失去控制,中弹死亡;
玩家长时间没有动作,系统判定玩家属于挂机行为,强制玩家下线,退出游戏界面;
玩家好容易哄走老妈,一看自己已经被退出系统,还惩罚性地减分降排名,心里无比懊恼;
妈妈在客厅看着表,准备10分钟后下一次突击抽查。
个人的本体身分,也就是那个基本的 “我”,是潜意识的产物,因此它是作为电性场中的实际现实而存在;正因为如此,它基本上是独立于物质场域的,主要是由自我所持有的。自我把本体身分导向物质取向。这是重点。
自我不存在于电性场内。自我是物质场域的产物,从肉体的出生开始形成。如你所知,内在的本体身分和个体性,早在这之前就有它的起源。内在的自己采用了一个自我,以便在物质宇宙中操纵,然而自我的一部分是由内在自己的部分所组成,而自我的大部分是允许透过物质遗传和环境来发展的。
生命的气息,可以说,是由内在自己吹入自我的,但从那一刻开始,自我是独立的。
好吧,我知道多数人已经彻底晕了。
被妈妈揍了脑袋的玩家,乖乖去睡觉了。但他却给VR游戏内的自己账户界面(本体)下达了挂机采集资源的命令。这时由VR电子游戏系统生成的虚拟伪装角色自我,开始自动去挖矿和打小怪,收集游戏内的所谓资源。这种游戏内的挂机采集行为,可以为本体缓慢累积经验值和提升等级的素材。游戏内的“自我”在它的物质场域内积累着所谓的财富,这些财富变做电子代码数值,反应在其“本体”的电子层,成为本体拥有的数据。
“本体”在电子层内不进入物质伪装层,而“自我”在伪装物质层内也无法理解电子层的存在。本体是电子层的内在角色我,而自我是伪装物质层的外在角色我。本体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自我。在不同的伪装层中,不同的自我可以有相同的名字、外貌、技能,也可以全然不同。但不管是本体或自我,都是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它们对玩家的存在有所感觉,但无法验证,因为玩家永远不会出现在电子层或伪装层中。
本体其实就是玩家的游戏账户。账户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游戏,每个游戏中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发展程度不同的游戏角色。玩家为角色注入了生命的气息,激活后的角色有了自己的行为、故事、恩怨、得失、向往等。跟随角色的发展,玩家领悟到一些启迪,这些启迪成为玩家心智成长的资粮。
(珍这时停顿很久,闭着眼睛轻轻摇晃着。)
所有这些影响都在物质个体的形成中起作用,他的存在有赖于一种平衡的维持。在某些情况下,打个比方,严重的短路确实会发生,力量的强度会累积。比如梦宇宙,可能会以异常的敏锐度侵入。这些系统失去了互补的平衡,但总的来说,这些系统非常有效率地运作在一起。
甚至是梦的电性实相也被解码,因此它的效应不仅被头脑经验到,而且在人体最微小的细胞之最远处也能经验到。早已被遗忘的梦经验,永远以电性编码的形态包含在肉体的细胞内。如果在人类经验的任何一部分感受到某种效应,那么你可以肯定,这种效应在所有其他可能的方式中也都被感受到,无论这种效应是否立即显现出来。这也是需要记住的极其重要的一点。
角色我若陷入严重的偏执状态,在某一个领域内持续加强,而导致自我的内在平衡认知失衡,那会为自身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有效地平衡知见,那些自己忽略了的经验会以梦的形式,被“本体”通过电子程序送到“自我”的梦中,成为自我的被动经验。这些梦中的经验不管角色我的头脑是否理解、接纳并记住,都会无漏地传递给构成角色我肉身的所有意识能量微粒们,结果就是往往我们的“身体”远比我们的所谓头脑更具平衡性。
你所有经历过的经验,不管是角色清醒时的,还是睡梦中的,或是发呆与冥想中获得的,只要你把那意识波下载过,它就进入了你的前意识,进而在适当的时机影响你的潜意识。很多时候你并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这样做或这样想,其实潜意识在主导一切,而显意识只是“解释”系毕业的,总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寻求行为的合理性。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58休息。珍解离如常。10:06她以同样的方式继续。)
人类所体验到的任何一种效应,都是以一系列电性信号和代码的形式存在的,这些信号和代码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电性模式。

它们存在于细胞内,或者我应该更恰当地说,细胞是围绕它们形成的。这些电性编码信号然后形成完整经验的电性对应物,因为它已经被任何一个给定的个体感受到了。它,这个模式,是独立于物质系统,又存在于物质系统之内。换句话说,每个个体从出生起,就从建立起来的、个别的、连续的电信号形成自己的对应物。在肉体死亡时,他的人格就以其完整的形态存在,当然也逃脱了如果它是物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遭受的那种结局。
这个电性模式就是人格,有着它在世间的所有经验。然后它可以加入或参与内在自己。换句话说,虽然自我最初是被内在自己所采用,是身体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但它并没有死,它的存在从物质实相变成了电性实相。它仍是个体。没有失去个体性,但它成为了内在自己的一部分,它的经验被加入到组成内在自己的许多人格的总经验中。
当全新的一个外在角色被设立,随着这角色的成长,它积累的一次次生命经验与记忆会逐渐地形成一个主人格下的从属人格。虽然从属,但相对独立,这独立一直持续到载具肉身死亡后。死亡并没有改变自我意识或认知层次,但死亡把人格从外在角色我的伪装载具中剥离了出来,让自我的人格可以被上传回电子程序层中,并归档在其“本体”主人格的母文件夹下。所有从角色中撤回的人格,所有脱离了角色我的自我,都会犹如工蜂一样把一生的知见所得带回蜂巢,与所有同伴分享,并酿造出甘美的智慧,供“蜂后”存有吸收。不过,存有其实也只是一只大工蜂而已,这是后话。
在人格的构成和积累中,你不难看出,梦、思想、情绪和心理经验远比任何仅仅是物质的资料更重要。对人格而言,一喜一悲远比一桌一椅更实际得多。
今晚的资料,和我们前几节课一起看,应该会为你们之前的很多知识增加新的维度。我很高兴鲁柏一直在保存他的梦笔记。相关性真的会被发现,以这种方式的潜意识聚焦的习惯,肯定会带来结果。
这里提供的关于梦的资料也会增加之前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的深度,并且应该以这种方式来研究。这里要说明的是;鲁柏确实发现了我暗示过的一些事情,不过是在不同的关联上。在他每日的预测中,他已经开始注意到,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短语似乎代表了不止一个事件。
我在谈到梦的时候,谈到了这一点,说梦是很机巧地被建构起来,所以任何特定的象征符号,对潜意识的不同层次都有意义。在鲁柏的预测中出现这种情况,代表着第一次瞥见真正的进步。
(见第93节课,其中包括关于梦的内容。)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更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有趣,而且信息量极大,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花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谈论它。
也许我该在那之前就来看看你们。无论如何,我向你们俩致以最美好的祝福,我将结束我们的课。在那之前我可能真的会见到你。某个时候,谁知道,你也可能见到我;那会给鲁柏一些沉思的东西。
然而他的信心正在慢慢增长,但絶对是在增长。而我们也将随着它的成长而进步。
记梦与解梦是内在心灵发展的必修课,也是自我意识融通与快速发展的不二途径。学会记梦可以极大地增强自身的记忆力、观察力和觉知力,而学会解梦则让你可以慢慢地理解高维的思想方式、表达习惯和当下自己要注意的问题。
(“晚安,赛斯”。
(10:32结束。珍解离如常。
(赛斯在第86节,谈到了理念的电性本质。
(还有思想的转译,见第一册第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