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赛斯在尝试使用不同的程序,看珍对哪种更适应;并且叮咛珍与罗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但这需要基于内在的热忱,不要强迫勉强自己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学习,需要平衡地掌握节奏,避免触发内在的抗拒与逆反。
在上一节里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继星光层后引入了“电子场域”这一名词。什么是电子场域呢?
首先,“电”分为三种:
在我们伪装层中被使用的能源电;在力场与物质架构中使用的电荷;构成我们所谓“灵界”的电子场域——它是我们这个伪装物质世界被投影前的“底片”,是意识思想构建伪装层前的另一种舞台。意识在电子场域内完成由意识能量流到“形与相”的建模,这建模已经非常具体,只是还没有完成最后的渲染。
人体存在于不同的现实场域中并持续发展。这些开放的场域或系统,有着特定的内在法则在之内运作。穿流过这些场域内的能量,转变成流经场域内可以接受的特定伪装。这些场域是相互开放的,但是进入它的资料有着不同于它进入之前的形式。
“电子的现实场域”也是一种伪装层,整个电子宇宙是由电子构成的,就像在你们的层面,主导力量或资料是物质的那样。

在这个电子的场域中,“电力”是内在能量表达它自己的主要方法。在这个场域之内的人格完形以电子的方式被建立起来,一切由电子构成却没有物质。在这个场域里,可能性和现实性都经过电子的运算完成。伪装层的人格以某些方式存在于这个场域之内。

电子场域依据意识流投射它自己,进入你们的伪装物理现实场域。人格在两个场域同时存在。两个开放的系统,彼此互相依赖,角色在一个系统里死亡,另一个系统中也会下线。
这电子场域与物质场域关联紧密——如果它是月光,我们是水中月,而意识能量流就是赋予月光的日光。没有月光,就没有塘中的一轮明月,但月亮并不发光。

电子场域极重要,尤其对肉身脑而言,意识流的连结远多于科学家的发现。神经脉冲持续连结着两个场域,以最亲密的方式连结彼此。电子场域只偶尔以可见的方式伸入物质场域。电子场域中,它本具形态但不是物质形态。电子场域和自我成长有关。
在原子和分子之内的“电子脉冲”是你们物质宇宙结构的一部分,但是在电子场域本身,物质并不被直接感知。这是两种不同的电。
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我们把肉身的动作实时地转化到电子世界里,让电子人物鲜活起来。而你是否想过:这个伪装层中的肉身自己,是否也是经由类似的技术被鲜活起来的呢?

在物质层处,能量的集中形成一个所谓身体形式的东西。身体是质的量,但不是物质。电子场域中显化质量单位依据能量强度,那能量电子身比你们知道的任何东西都要强大很多。
有三种“电力”,其中一种和思想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思想在“无形的心智”中被形成,然后被传输到肉体的脑部,接着再视情况看是否被转为行动。你接到的心灵信号被叫做灵感或热忱,而角色是否依据灵感或热忱展开行动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强大的电子力场之内,载具我有其形象被生成,可以说是物质肉身的对等物。这电子身体,以一具电子身体的形式存在。它不是你们概念上的实体,有着独特的质量,但没有重量。它的特性不在于形状不同,而在于电力的强度和浓度不同。
比如心智,在载具里并没有物质上的代表,但在电子身体里确实存在。头脑在物质载具上是存在的,而在电子结构里则是心智的一部分;器官在电子身上是存在的,但电子身不需要用它;皮肤不存在于电子身上,但肉体的皮肤却因此含有电力。

电子场域之内的身体,它的形状完全不像你认识的肉体一般。电子身是以本体的形式存在的,由一体运作的各种电子系统所形成。它是一个电子的实相,思想在其中也都是存在的现实。
情感也存在于整体电子系统之内,但不再是感觉的表达,而是充电的行动。这系统涉及被直接体验的种种实相。情感和思想在电子场域比在物质场域更直接被感知,显现更快,情绪、感觉和思想,立即以电子系统内的电力形式被释放。在物质系统里,它们需要透过彼此互动关系的方法被转换,被赋予实相。伪装物质场域之所以被感知为现实,是很多其它系统同心协力合作产生的一个结果。
科学家看见或感知到电子与化学的系统,他们不明白,这些系统就存在他们自己的宇宙现实之中,是相互套叠的。电子与化学系统在物质系统之内扮演的角色,比物质在它们系统之内扮演的角色大多了。它们两者都可以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但是物质世界没有它们却无法存在。就像没有显卡,荧屏上会一无所有;但没有屏幕,显卡却可以正常工作。
内在能量被转换为物质。在电子系统之内,内在能量被转换成系统独有的特“质”。物质系统依赖电子系统,全部现象都对等地存在于电子系统之内;但电子系统里却有不显化在物质系统内的现象。物质对电子系统的效应很小,但电子系统对物质的影响却很大。这些不被显化的投射物可被训练有素的人感知到,但这些跨维度的投射物到目前为止不被科学了解,因为没有被客观地研究,它们被视为伪科学。
人类的思想有一个电子实相,思想是独立的电子行动,在它离开“起源点”之后,可持续存在于电子系统内很久。即所谓“一念无明万物生”。思想,作为一个电子实相,不受制于约束肉体的物质法则。
思想作为一个电子行为,持久程度由它最初被赋予的电荷量决定。这种电荷可以推动身为一个电子行动的思想,让念头可以持续萦绕、经久不散。它能同时存在于你的过去和你的现在,穿越时间屏障。思想电子同时存在于你的过去和你的现在两者之内,它没有因此变成两个电子的行动,一个过去、一个未来;而是,这电子行动或思想同时被投射给时空连续体中的每一个自我,透过它核心的这一特性,它在物质场域内,不是一次出现在两个地方,而是一次出现在两个时间点上。这样,载具你就可以回想起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与当时自己的感觉与想法。不是所有的记忆都在大脑里,但大脑负责接收记忆的信号。
第123节续谈同类相吸,情绪气候-身体状况的最佳指标
1965年1月20日 星期三 晚上9点 定期课
(1月19日和1月20日在尝试心理时间时,珍两次达到绝佳的“狂喜”状态。
(在课开始前,珍对这节的资料毫无概念。她再次坐在我的写字桌对面的肯尼迪摇椅上,闭着眼睛传述资料。传述期间,她没有抽烟。今晚她的声音比较轻柔;有一些停顿,但大部分都不是很长。)
晚安。
(“晚安,赛斯”。)
我很高兴看到关于赛斯资料的书正在取得进展。
我想要谈谈我们上一节讨论到的一些话题。如果你们还记得,我说过,思想和情绪都是作为电性行动存在的,一旦启动,它们就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它们是独立于主观起源点之外的实际现实。
思想和情绪以一种主观的方式被带入存在,但随后就是独立的行动,因此,它们可以按照它们原有的电势,在物质场域内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反过来,这些思想或情绪,作为电性行动,可以影响其他行动;可以建立影响模式,也建立了影响模式。个人的主观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对各种类型的这种电性行动的吸引力,这里,的确是同类相吸。
每个人格内部的各种情绪因素造成了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征性的情绪气候。某些类型的思想和情绪在其中被接受。由于这些都是电性的行动,它们在人格内设置了强大的吸引电场,容易的电通路。那么,非此特征的思想或情绪就必定会遇到些阻力。因此,习惯,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有电性和心理上的本质和含义。
它会更容易(也就是说,阻力较小;把这句放在括号里)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接受某些想法或情绪会更容易,对其他的想法或情绪则较难接受。我谈到过场域和系统。虽然没有一个系统是封闭的,但每个系统在它所能触及的最远处,都有足够的阻力来形成足够-充分的边界,从而保留其自身的本体身分。
人格作为演员或说玩家,把自己的意识投射入电子层,在电子层内形成与塑造自己的角色。当然这些角色已经在剧本的历史故事里,不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依据玩家的偏好进行部分修改。
玩家首先会选择自己渴望体验的故事主题,惊悚的、感情的、科幻的、灾难的、战争的、玄幻的、宗教的、政经的、或者小市民的。当然想要激活动荡的人生需要自身拥有很高的意识等级与能量储备。之后选择角色与故事难度系数,生成人物背景世界,匹配其故事中经常互动的人物。
人生的故事线因意识需要体验的主题不同,关键节点、关键事件、关键人物是可调的。当然在意识进入角色前,这些已经完成了必要的设定,出生后根据需要也可以后续再做出调整。不过大体的人生蓝图因涉及到其它相关助缘,不可以后期做出太大的设定变动。除非角色进入了开悟状态,那是特例。
意识焦点带着这些电子设定进入到自己伪装层中的“存在”里,成为角色。之所以叫存在,因为这角色一直都在历史故事里,你使用或不使用、激活或不激活、关注或不关注,它的存在与它的一生都是客观事实。
就好像你是否去玩一个游戏,决定了你是否在你的电脑上营建出一个角色的世界来;但即便你不玩,那个角色与角色的世界就在那里,却没有被你激活与生成。你确实营造了你的世界,但如果你不展现它,它也存在;但如果你不展现它,你的这世界确实不存在。当然,当你从电子中、从你的电子角色里退出后,你的世界也即刻消散;直到你下次再上线打开电子世界时,你的角色又鲜活了起来,并不知道在它的前后两秒间发生过什么。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情感设定和价值观设定,不同的人生任务可以触发与解锁不同的人生选择与人生遭遇。一个意识在电子层选择怎样的角色与怎样的剧本、为剧本匹配怎样的剧情,依据三点:
1、剧情是否富有自己当下需要领悟的启迪。
2、角色所经历的故事,其间涉及到的理念是否与自己当下的兼容。
3、角色的性格与情绪是否自己驾驭得来。
而电子系统也会反向筛选玩家,也有三个依据:
1、玩家当下意识等级是否够激活这一角色。
2、玩家当下所拥有和能支配的能量是否够这一角色人生的最低标配。
3、玩家的意识频率是否与剧情内的世界相匹配。
比如说,一个意识想要体验当大富豪、美国总统,但它的意识级别之前只扮演过四个人的工头,宗教信仰也不接纳西方体系,甚至觉得富人都是混蛋,那它就无法激活系统内的这一角色。
再比如,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系统推送他去当阿拉伯王子,每天金子当沙子,美女娶四个,早中晚朝太阳跪拜。这样的普通灵魂打破脑袋要抢的角色,他却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三观不合。
虽然没有封闭的系统,但每个意识体中的不同人格发展的意识面向是不同的。或许音乐和美术可以兼容、作家与侦探可以并存,但有些认知转变与形成必须渐进地展开,无法一蹴而就。比如刺、弓、魔、牧、战的转职与意识技巧培养。
人格也是如此,通过负电荷,给自己的情绪系统设置了界限。它会最容易接受那些吸引它的思想和情绪,或电性行动,这些思想和情绪与它自己带电的情绪气候有相似之处;而对那些有最大差异性的思想和情绪,它会有着更大的抗拒力。因此,好好研究那些被任何特定人格所习惯接受的思想和情绪是最有利的。

负电荷是向内吸收能量的,人格自身有自己的故有习气,这些习气是通过一次次生命经历累积出来的。这里不说人生而说生命历经,是因为人格不必须每次都选择当我们这一种人或这一亚人种。比如赛斯的一个人格分支还在演绎着狗的一生。每个人格都有自己当下所是与特有的思想和情感,而正在演绎与将要演绎的角色,需要与这正活跃的意识倾向所匹配,这就是真正的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的真实运作就是在无尽的当下中,意识依据自己当下所是的认知、思想和情感情绪,自主地选择自己可接纳的后续伪装实相频率与故事走向,这是内在意识的自由意识。同时,不同能量频率的伪装实相也主动地吸纳与自己同频的意识体进入到那一频场中,完成后续的体验。
不同意识频场里的意识体,其自身意识频率不同。在相同意识频场里的意识体,意识频率相同。意识频率相同的角色,彼此认知近似、行为雷同,世界观、人生观相互佐证。所以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经常互动的人都是怎样的,也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了。如果你的意识频率开始显著地变化,你身边的朋友也会逐渐替换,你经历的实相也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你的认知和心理预期也会发生变化,你的身体状态与家人们的互动状态也会截然不同。
我们感觉不到自己在平行层中跳线、进入了其它的载具我里。但当你改变认知后,改变了习气与意识频率,你就确实更换了平行世界。你身边的一切看似一样,实则早就不同了,连你的身体也都不是同一个了。当然领悟是渐进的,变化也是渐进的。
这样的切换当然是双向的,并且是不恒定的,不到盖棺定论时很难说谁是什么人。当然有些意识体人家领取的角色就是我们所谓的历史罪人,其行为只是推动既定的世界故事线,那它的行为与它的灵魂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好像反派男一号,生活里可能却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好人。

不可否认,有陷入偏执、狂热、利己、愤恨、欲望的灵体,也有这一类的角色可供体验与演绎,让意识体理解这一类的经历与内在的情感启迪。这类负面意识的意识体却是演什么角色都会表现出极端的人生态度,犹如珍与罗在海滨舞池里遇到的另一版极度负面极化后的珍与罗。当然,一切都是对比而言,对极其成功、正能量满满的那一版迈阿密珍与罗来说,我们的这一版又是相对负面的了。
角色本身都是中性的,不管它提供了怎样的一种剧情展现。演绎负面角色的可以是天使,但被心魔所迷的意识却无法接受正面角色的种种无我慈悲的人生选择和认知理念。
珍的妈妈就是被心魔所迷的典型:利用自我的自由意识叛离出自我意识群体,看谁都是混蛋,伤害年幼的女儿,经常想要自杀,毫无生命的欢喜,最后众叛亲离、孤苦而终。
一个不断索取、不停抱怨、活拧巴了的人,内心晦暗,身体挛紧,关节扭曲,性格乖张,冷漠自私,爱指责,没有同理心,更没有共情能力。心是关闭的,人性是冷漠的,见识是短浅的,言辞是刻薄的,行为是利己的。
情绪气候,虽然无形,但每个个体都很清楚,因为它存在他自己之内,它是他身体状况的最佳指标,因为思想和情绪作为独立的电性行动,直接对身体机制有很大的影响;它确实像电风暴一样闪过整个神经系统;或者像很好的稳定器,视情况而定,当然还有许多介于两者中间的多种影响。
在门诊临床多年的医生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患者的疾病预后与疾病类型和其心理特质有着紧密的正相关性。普遍上,开朗乐观的人很少患病,并且预后较好;而悲观绝望多疑的患者,经常反复持续地患病,疾病可持续延绵多年,无法根治。
在临床治疗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规律:
如果患者在病床上一刻不停地盯着医生看整个治疗流程,这样的患者多数是很神经质的,并且多疑、掌控欲强。多疑且主意大的病人很难治愈;
在问诊时自顾自地说个不停,医生都插不上话,开具处方后质疑成分与毒副作用的患者,一般很难治愈;
各种网络自学、四处听一耳朵、一知半解自己给自己瞎治胡搞的很难治愈;
另有一种病人总是希望引起医生重视,总是夸大病情,明明身体症状眼瞧着大有改善,却爱说没有好转、没有帮助,这类的患者也很难治愈。
一方面是患者持续的负面期待形成了自我心理暗示和思想习气,他虽然不想难受,但享受患病带来的体验——被关注、被特护、被骄纵。这种心里缺爱的患者,利用疾病来吸收他人的能量。他自己口头说想尽快地好起来,但行为与思想上其实陋习不改。在临床上现在的医生都是医学职业,而且医学职业存在较高的职业风险。所以没有哪个医生愿意接待那些难缠的患者,搞砸自己一天的心情,或者被迫裹入医疗纠纷。如果患者很“各色”,哪怕治愈他只是时间问题,医生也不愿多与之纠缠。结果病人被四处踢皮球,谁都不给他认真处理,并且使用大量没有必要的检查来搜集证据,预防医疗纠纷。
从医患两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性格、情感、认知有局限并在行为与语言上比较偏激的人,容易得病,还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并且自己也很少有能力积极地配合治疗。原因很简单:这类人总觉得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所以绝少反思,更鲜少做出自我调整;把治疗疾病的指望都放在医生和药品上。但医生和药品都无法改变疾病的起因与成因,那就是患者的自我习气和内在心结、脾气秉性与意识频率。
因此,思想和情绪不仅一般来说与物质机制有关,而且作为电性行动,思想和情绪直接作用于系统。然而,在这里你再次看到,是个体自己启动了自己的情绪气候,然后忍受或享受其结果。
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研究这个特定主题。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和情绪本身就是实际的现实,直接作用于身体机制。任何思想或情绪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肉身形体。因为思想和情绪作为电的现实,是独立于他们的主观起源点的,所以由一个个体所启动的某一思想或情绪,可以被他拒絶和抛弃。如果这思想或情绪与通常接受的思想或情绪相似,那么这将需要时间,因为新的电性模式必须先建立起来。但是,这样被拒絶的观念、思想或情绪仍然具有独立的现实,并且可能被另一个情绪气候所吸引。
很多心理的无形事物,包括梦,都有这样的电性实相,而且确实是以电的行动存在。它们是值得重视的。情绪气候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连结从未被清楚地理解过,因为人们不知道情绪有这样的电性实相。人们不知道它会直接影响系统。就这里的化学关系而言,人们了解的比较多。
另外还有一种疾病是源自人生蓝图。它被谱写在角色的基因中,在出生前就被设定好了发病的时间、病程的长短、能否被治愈、被谁治愈。这些设定是依据意识渴望的体验而被编排入生命的过程的:体验被照顾,体验身体的不便,体验被遗弃,体验生死的抉择,体验失去一切。
这些看似痛苦的人生体验蕴含着深刻的自我意识觉悟素材,也是觉醒对等同理心的必要,感同身受的经验积累。同时这样的人生铺陈可能是应其它角色的需要提供的客串助缘,家属或爱人要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各种艰难的抉择与漫长的心理煎熬。这一人生经历,将为旁观者与经历者都带来极大的思考题材与领悟启迪。
这样的预设疾病,在电子层就被加注到角色身上。在物理层,不管角色或医生怎么努力,都只能缓解症状,直到患者自己的内在意识完成了它渴望达成的意图,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课业给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不再从内心中认同故有的情感与思想,那电子层的程序干预才有可能骤然消退然后奇迹痊愈。比如放下了心中的记恨与对死亡的恐惧,比如谅解了他人或自己过往的行为,比如释怀了对子女或父母、爱人落空的期待。
不管你是对他人有所批判还是对自己有所评断,这样具有攻击性的内在否定性思想与罪罚的内在心理渴望,都是一种心灵诅咒。其被害人就是自己。当然自我反思永远都是必要的,自我内在的纪律需要有所坚持,但这与偏执的完美主义二元论的心灵壁垒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自我价值完成的过程中,认清自己所是的与不足的,是很有必要的。但接纳自己所是、并在成长的阶梯中拾阶而上就好,无需自我否定与自我放逐,设置自我惩罚自我摧残。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应该应用于对于他人的态度上:
理解与包容他人的不足,谅解和宽恕他人的过失;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没有权力剥夺他人的自由意识;更没有权力用任何压制性、惩罚性、伤害性的手段去强行让他人按照自己的认知行为与思考,乃至规划人生。
在他人为自己的自由意识而反抗时,就感到失落、气愤、郁闷、绝望,续而用冷暴力或暴力的言辞与行为攻击他人甚至自残身体,这样的行为会导致自身的电子层、化学层陷入紊乱甚至激进的亢奋,最终导致失衡停摆。在脑垂体、甲状腺、胸腺、乳房、胰腺、肾上腺、卵巢、心肺功能、肠胃功能、脾胃功能、肝胆功能上形成先亢奋后抑制的功能性病变。这种情志病导致的身体机能紊乱,必须利用跨维度医疗才能治愈。
跨维度医疗包括:
草药方剂——利用其性气之偏来纠正内在的偏颇;
针灸治疗——利用穴位来调节电子层的内在程序;
气功医疗——利用乙太与挠场疏散其淤塞的气机;
心理治疗——化解内心中的心结,提供不同的认知视角,提高内在的意识觉悟;
心灵治疗——自学心灵知识,逐步摆脱故有的认知局限,慢慢地打开心扉,提升意识频率,切换平行实相层,更换成其它平行层的健康载具身体。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34休息。珍解离如常。她在休息时缓缓睁开眼睛。她说她传述中的声音在她听来,好像”在我头上两英尺高”。
(9:42分,珍继续传述,声音稍大,表现得更加活跃,即使闭着眼睛,还是不停地做着手势。)
这里的重点是,你们,你们自己,对实相只熟悉如此小的一部分。
你们对自己思想的实际现实只熟悉如此有限的部分。这些思想是东西,可以说,是像椅子一样真实的东西;但你们只熟悉它们纯粹的主观实相。它们在电性场内有很大的力量,很大的吸引力。如果你能完全理解或直接领会一个思想实相的全部实际现实,你会惊讶于它背后的力量。
这些思想的显化非常集中,它的模式吸引着大多数,但在电性场中是以不同的形式。因此,个人的梦、思想、情绪和身体状况,在任何时候都有相似性存在。心智,独立于头脑,纯粹且只是存在于电系统或电场中,并不直接把它自己投射到物质场内,尽管其影响出现在物质场域内。
每一个思想或情绪都是作为心智内的电性行动而存在。这个行动被转化和转译,并被送到头脑,在那里直接感受它的影响,然后头脑开始种种反应。然而,思想和情绪是独立的,并不受身体的束缚,也不在身体内。例如,皮肤的物质屏障,那个结构的物质限制,不存在,也不被思想和情绪所识别。它们只认识电性系统。
内心中的思想与情感不是大脑的产物,心思与心念、爱恨情仇这些都不是脑子里的东西,而是源自内心。而自我内心当下的意识状态,导致你吸引与被吸引入同频的意识层次中,所以你的负面想法与负面预期,看似防患未然的周全,其实是引火烧身的汽油。
这里有一个很没人性的设定:
如果你展开负面的思想与心理活动,那这麻烦就会被你引来并成为你要体验的实相;但如果你展开正面的心理预期,却未必经历好事,因为内我有它自己的打算。角色我的头脑思绪可谓好的不灵坏的灵。
或者说角色我与内在我有一个分工:
角色我负责尝试处理麻烦,而内在我负责制造麻烦。内在我从化解麻烦中获得成长的喜悦,而外在我负责经历这些人生的烦忧。

only you 能伴我取西经,only you 能杀妖和除魔,
only you 能保护我叫螃蟹和蚌精无法吃我,
你本领最大,就是only you,Oh…only you
别怪师父嘀咕,戴上紧箍儿,别怕死别颤抖
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拼全力为众生,牺牲也值得
可以说,每个个体都是不断受到无数这样电性行动的冲击。他只接受那些相互吸引的,且往往不觉察它们在他自己系统之外的可能起源。思想和情绪在主观感觉之外有一个实际现实,这个事实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显得骇人听闻。然而,除非接受这一事实,否则人类的身体结构将永远无法被理解。
正面和负面的思维不仅仅是一个措辞的转换。在我所说的这个电场中确实存在着维度,应该要理解,我所说的是一个独立的电场,而不是在头脑或神经系统内可以观察到的微弱的、表面的电性效应。情绪和思想的电实相代表了一个完全被忽略的思想维度,在它之中还有其他维度,就像在你们的场域内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高度和厚度一样,在电性系统中有强度,以及我将称之为的空间实相、电质量和潜力,这不同于强度和极性。
所有的电性行动都是以这些特征存在的。它们相当于一个整体的存在,和你们自己的存在一样有效。在很多方面可以说,物质系统就是这个电场引起的效应。这里还有很多内容要讲。有些单元,为了方便起见,从你们的系统向后运作,你的实质重量藉此以电的形态存在,是你所知道的那个实质重量以外的一个实际现实。
外在自我的表现和内在自我的意识频率,决定了在各种可能性中你更容易被哪些粘附上。本着同频相吸异极相斥的原理,永远都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要经历怎样的生命实相,哪些被你引入到自己的体验中,而哪些被你放弃或无视。
自由意识并不是说你有权选择你经历什么,因为在你自身的意识频率中,能被吸引过来的可选项基本都很雷同。很多人说,前狼后虎,左右维谷,站着不动死得更惨,只要一动万劫不复。这时怎么选?
其实当你无路可走时,就是逼着你做出认知改变的时候。意识频率提高一些,立刻就能海阔天空截然不同。没得选,不是真没得选,只是你所在的层级中就只有这些可选项。其实在人生的任何时刻,可选项都至少有27种。
选择决定命运,但能看见这些选择,需要莫大的智慧。而每次都选让自己更乐观的选项,就犹如每一个路口都走上一个台阶,阶阶攀升,自然自己的意识就累积到幸福的高频中了;而且内在的喜乐思维模式成为了新的习气,平安喜乐的状态成为了人生的主旋律,自己接纳与吸引的也都是贵人好事。毕竟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身边也就都是什么样的人。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10:06休息。珍完全解离,对外面的影响毫无所知。10:12以同样方式继续传述,坐着,闭着眼睛。)
电是使实质物质的存在成为可能的吸引力之一。
你现在可以看到,一个主观的经验如何能有一个电性实相,并通过这个实相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结构。梦,也是电性实相,它依靠电的模式系统将资料传达给内在自己的各个层次或区域。
过去我谈过先天的囊理解力,它存在于所有细胞内。这些编码也是电性的。因此,整个理解力可以存在于物质结构中,而不占用物质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梦特别有趣,因为最初的梦经验是一种直接的电性经验,经过电性解码,然后再为内在自己的不同区域主观地转译。所有看似纯主观的梦经验,不占物质空间,但在情绪上或主观上被感受到,所有这样的经验首先都是电性的存在。
我们肉身上的每个细胞、每一个原子或分子都是意识能量微粒的显化,它们构成了伪装物相,让细胞可以成型,并堆砌出一个伪装的肉身来。每个细胞其实都是意识的零维交汇点,可以全息映射出全我的所有内在信息。这每个细胞能做到的,载具我或角色我,甚至内在我,都做不到。因为意识能量微粒无我、无欲、无谋、无私,它与本源意识协作,所以能做到通透无蒙;而自我意识却蒙于私心吾念所执,有了隔阂与成见。
梦是渠道,直接地把被角色意识屏蔽在外的经历经验通过编码与转译呈现给内在意识觉知,把不同自我的经历与思想相互传递,成为彼此的预警或教诲启迪。你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要知道在同时性中,在广袤的当下,有这个懵懂的你,有那个偏执的你,也有已经获得了大成就、大智慧的你。而那个高维中接近完形的你,正在做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生命课业,那就是整合与救助所有自己卡顿在各个意识层面上的其它分身,其中就包括这个尚不成熟的你。
没有谁能比你更了解你,也没有谁能比你更真心地帮助你。但对于那个意识成熟体来说,协助其它自我成长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每个自我都有不可忽视的自由意识。你说出大天来,我就是不听、也不做、更不信。这是我的权利与独立意识的神圣自由。谁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这一点可以很好理解。

听话的乖宝宝会让自我个体无法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特质的完整心智;而完全不听劝、也不采纳任何建议、不重视其它视角观点的偏执个体,会因自我视野的狭小与单一而盲目地自信或自卑,失去交叉视野带来的认知拓展与彼此印证的机会。在意识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高我或意识本体会很尊重个体的自由意识,而个体也需要学会有效地借鉴与引入全我中其它自我的视角与观点,来快速丰盈自己的认知与能力。
记梦与解梦就是一个快速有效达成这一效果的绝佳手段。
(珍提供上述资料时咧着嘴笑着。她说话带着强调语气,在我的桌子上拍了几下。眼睛仍是闭着。)
人类系统然后转译经验,但它原本的存在和实际现实是电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的梦境地点不占据任何物质空间,无论是在你们的头颅内还是在你们的物质宇宙中;然而我已经说过,这些梦境地点确实存在。它们的存在是电性的,它们属于我给你们的电性系统的维度。
梦是通过电性模式直接感受的,然后解码。那么,最初的经验,同样,是一种电性的经验,根据最初的电荷强度,人的系统会立即感受到效应。关于梦宇宙,我讲的不多,因为首先有必要让你们了解情绪和思想的电性现实。关于这个主题,我很快就会有更多话要说。

内我把自己要表达的心意,通过电子编码写成程序,并通过梦把这些程序发送给在不同伪装层中的所有自己。每个不同的自己都获取到相同的程序信息,但各自依据自己的头脑进行转译解码,构成自己伪装层中的梦境。这些梦境在电子层中与我们所谓的现实生活同样地真实,当然也同样地虚假,都是意识的思潮显化。
如何能有效地没有扭曲地解读出内在自我的信息,成为每一个自我必修的心灵功课。谁先搞定自己的梦,谁就是人生赢家,因为这个角色我已经能够和全我无障碍地形成彼此沟通。
你也会记得,我很早以前就说过情绪和物理天气之间的关联。电性系统在这里也很重要。还有我们的精神基因和精神酵素,这些我们也会更全面地谈论。
老话说,天怒人怨。当群体实相里,多数人生活在愤恨、焦虑、恐惧中时,内在动荡的负能量会慢慢凝聚成极端天气、地质灾害或大规模的瘟疫疾病,乃至战争。
很多在网上贩卖预言、借由恐慌赚钱的人,其实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与那些点击构成了人类正在经历的各种灾祸之元凶——群体的负面预期带来群体的灾难性实相。
这是一节非常棒的课。我希望你们没有充满电 (all charged up–意指过度兴奋) 。我现在要让你们脱离我的管控(out of my charge),也不为这节课的特权向你们收费 (charge you) 。 (译注: 赛斯在玩charge的双关语)
向你们俩致以美好的问候。
(“晚安,赛斯”。
(10:30结束。珍解离如常。她带着微笑结束了这节。
(关于细胞的理解力的一些资料,见第29节以及其他几节。第26节提到了精神基因,第13、16、19、20节等等,则提到了精神酵素。梦和相关现象在很多节都有讨论。至于情绪与物理天气的关联,在第56节有相当广泛的讨论。
(注:第一次提到思想的转译是在第8节,见第一册。
(第一次提到精神酵素是在第一册第8节。
(在第九节首次提到精神基因。见第一册。
(精神围场的资料,见第86和87节,关于囊理解力的资料见第87节。
(关于梦地点的资料,见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