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人生感悟
当情感遭受挫折与打击时,情绪的波动让人消沉痛苦,很多人会选择用暂时的麻醉来逃避面对,而不是去反思自己到底能做出哪些调整。在麻醉未达成前满脑子里都是指责,当麻醉过后面临内心的空洞,不是选择性无视就是寻找替代品再麻醉自己。
其实这些逃避的手段是无法填补空洞或矫正自我过往人生选择中的偏见的,如果不能认知到这一人生课题的教训,只是把罪咎推给助缘人,那很快在同样的补考中,还会摔同样的跟头。
很多时候自我会有一种无力感,好像自己已经尽力了,就是事与愿违。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把梯子搭错了墙头,之后攀爬得越用力离目标就越远。努力尽力了与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表达行动力是绝对必要的,但初心所愿与自己选择的方向真的一致吗?
很多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患得患失陷入焦虑抑郁,不断反刍过往又太担忧将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就是自己没能沉静下来,把过往歧途的原因琢磨透,想不明白就反复想,可怎么也想不到点上。当你把人生中的挫折归罪给社会、他人、时局、意外、神鬼这些不可控的外力时,就会心存对无常的恐惧和对外力影响的无奈;进而走向外求外祈,把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他人。依赖他人的喜怒恩典而活的人自然对未来患得患失。
这样的人看昨天为历史,觉得不可改变;看明天为毫无可预见性的一团迷雾,只能被迫地活在当下。这里要注意是“被迫地活在当下”——他既没学会以史为鉴的总结反思,也没学会必要的大趋势预见性、做不到先知先觉。结果躺平在得过且过中,被动地被浪涛一遍遍地拍打摩擦。
活在当下的意思不是把单一的意识聚焦成短视、无视过往的经验、也不会抬头眺望远方。活在当下真正的意思是,每一个片刻点都可以是威力点,此刻即刻发力做出改变,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认知,就能拓展自身的觉受力,感知到内在的召唤,看到这一片刻点上其它的可能,从而经由改变选择的方向打破故有的习气,而展开不同的人生走向。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身欲己欲不造作,少给自我神魂添乱。俗话说不添乱就是帮忙。无为可不是说放弃行动力,而是与全我的内在宏观大行动真切地积极配合,从而能达成神魂合一的境界。
一个达成神魂合一的人,他的姿态一定是谦卑的,他的心性一定是有韧性的。自满让成见铸墙,失去了拓展新知的能力,带来骄傲的傲慢。许多小有成就的人很容易有傲慢的心,接受不了自己不认可的、其它多元性的道理存在,认知因已知变得狭隘,否定与鄙视他人的愚钝,这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赛斯说过,它最后一世的毕业功课就是学会尊重愚蠢的人。
我们都知道,当你真的深入到某一领域中后,你学的越多就觉得自己懂的越少;而愚蠢的人沉浸在自己的傲慢中,生活在自己有限的成见里,鄙夷他人的观点时也被他人所厌弃。
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其实你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所以人不快乐的根源,是把角色我太当回事,又把自我神魂给活丢了,用逻辑脑彻底屏蔽了自我的心智与神魂的声音。
怎么有效地用爱的名义从小毁掉一个孩子呢?哪些做法可以让心理阴影伴随其一生呢?
居高临下多改正他,剥夺孩子的自主判断力,否定他的选择与尝试。
比如你先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做一种选择,然后再把你认为对的、好的、标准答案拿出来,否定孩子之前的抉择。如果孩子的选择与你的不谋而合,或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就拿出更好的例证打压他,让其不能为自己骄傲;如果已经没有更好的例子了,那就逼着他超越今天的自己。总之就是怎么做都训责他一遍,这样来凸显家长的威严与高贵成熟。
剥夺孩子的主见,抑制其创造力,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乖,成为安静的工具人,成为社会中沉默的绝大多数。用标准化公式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与其它孩子同样的水平,抑制其独特天赋,在其不擅长的领域逼迫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让活力充沛的孩子去弹琴,让理工头脑的孩子去背诗,让有文学天赋的孩子去奥数,让内向文静的孩子去野营爬山……
如果不配合,孩子想按照自己的内在热忱去发展自己的天赋,就否定他、贬低他,用别人朋友圈晒出的孩子成绩来挖苦他。
与我同龄的两个大学同学,现在孩子都24了。一个同学这十多年就不停地发朋友圈晒娃的奖状与成绩,今年孩子研究生毕业,一毕业就因失恋自杀了。另一个同学的孩子从小痴迷打游戏,前些年把我同学的头发都愁白了。孩子没能考上大学,18岁时成为职业游戏选手,23岁和几个小伙伴开了自己的电竞公司,这两年赚到的钱,已经够财富自由的了。现在我同学总是抱怨孩子身边都是莺莺燕燕,挑花了眼怎么办。
摧毁孩子的法宝,就是无视、冷漠、嫌弃与利益交换——萝卜大棒的教育方式,是摧毁孩子最有效的好东西。做得好合我的意,就奖励你,让你知道被爱与被认可可以是一种买卖,你给我我想要的,才能施舍给你一些你想要的。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亲情或爱,对感情的认知仅限于利益交换;而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去化解,只知道威逼、胁迫、吵架、辱骂,甚至动手互殴。
进而,摧毁其自信,贬低自我价值,让孩子自卑又懦弱,没有主见还不会解决问题,没有变通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内向,不敢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然后就可以进一步威胁他、吓唬他,经常说要遗弃他、不爱他了,没法和其它兄妹相比,让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生存环境中,在恐惧害怕中苟且,丧失对家的归属感与安全感。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日后婚姻一定也是鸡飞狗跳、动不动就吵着分手离婚、删联系方式,等待对方来认错哄自己开心。
再说长大后的婚恋
婚恋是多数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主剧情,有些人甚至会经历多次。嫁给爱情的输给了现实,坐在宝马上哭的又渴望着真情。多数感情其实都是自我内在需求的填充物,我们与生俱来渴望着爱与被爱,但从小得到了的与没能得到的,形成了自我内心中一个个峰谷:有什么我们就不会在意什么,甚至无视到可以肆意挥霍;匮乏与缺失的成为自我在意的焦点,极力地渴望拥有与获得。
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十项全能。时间与精力、能力与水平,谁都是有限的。当你得到了一半时就会对等地失去另一半,这是平衡法则下的对等体验。而人们对自己拥有了的会选择性地无视,对缺失了的又极度渴望,这导致自己总是生活在不甘里,看着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别人的男人或媳妇比自己的强,却不知道拿出来晒的所谓幸福中,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苦涩。
都说缺什么补什么、没什么炫耀什么,当你羡慕别人时,却不知别人其实也在羡慕着你。每个人晒出的幸福都是其内心中最在意的亏失。迎娶了平凡的,渴望热烈;嫁给了富足的,期待真情;成为英雄妻子,就要独对孤月;炽热地爱上梁山伯或罗密欧,必然要面对冷酷的生离死别。经历过生命中一个个的伴侣,到最后才会明白,其实一切的不完美都只因自己还不够完美,其实与另一半是怎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合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是善利万物的却又不会与物相争。它乐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人乐于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平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长,举动必能适其会,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过失。
随后说说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不想它、不提它、避讳它,只是一种内心恐慌带来的逃避。为什么会对死亡如此惶恐呢?谁没死过几遍呢?我们惶恐的其实不是死亡而是未知,就好像新生儿出生后的啼哭,它离开了熟悉的子宫,从胎胞的世界里“死”,离开了自己的妈妈。结果睁开眼才发现,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临死前有些人是笑的——终于解脱了;有些人是平静安详的——完成了此生,无憾无悔;有些人是狰狞的——无比畏惧。怕死与畏惧的人,心中在临走时有无限的懊悔、不甘;而在他的眼中,笑吟吟等着自己的,不是自己爱过的亲人,而是害过的冤魂。
“到时候了,跟我们走吧,是时候奖励你了,我们看看你这一生都做了些什么吧!”其实接引灵说的都是同样的台词,但这句话,每个人听到耳中,心里的滋味可大不相同。一生中昧良心赢来的名利富贵一样都带不走,只有亏心与昧心的感觉如影随形。这就是老话说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不是迷信,人死不是灯灭,人生阳世间的历程只是生命一个周期中1/4的过程。出生前人生规划、人生历练、人生回顾与要点补考、中阴休息,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人生三万天,童年的父母,青年的爱情,中年用自己父母的方式养育子女,老年懊悔与一声叹息,临死或死后面对的不甘与如果。如此循环,如果你把结局看得太过重要,所有故事中的所谓的是非与情感都会变成一种说教。但相反,若我们不再以结局论英雄,这过程本身就熠熠生辉。重视每一步、每一天、每一个抉择,学会享受生命的过程。
要知道,成功并不标志着任何的成长——你可以回到幼儿园或小学,门门课程都拿满分,跑得比所有孩子都快,但这些成绩并不能带来你自身的成长。拿到多少成绩其实与自我内在神魂的成长毫无直接的必然关系。很多人总是希望在顺境中脱颖而出,以自己当下的实力去完胜幼稚园中的对手,但这真的有意义吗?你要是能在小学时代挑战高中组的比赛,哪怕只拿到了最后一名、成为一个失败者,你的经历也为你带来成长与启迪,因为你的见识被扩展了,你的认知被打开了。
很多人做或不做一件事,先考虑得失,一通逻辑思考后,就退缩回自己的舒适区里,这就是为什么无法获得自我成长的原因。失败并不可耻,99%的尝试注定都是会失败的,这真的没什么。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也是成长中无价的收获。
成长是自我神魂在人生中对多样性的认知完善和人格神智的进步,而与你获得了多少结果与成就的奖杯无关。不要把成就与成长混淆起来,你或你的孩子来此为人,经历这一生,是为了神魂获得必要的成长,领略尽可能多的见闻,经历必要的人生历练,让自我心智更加通透成熟,而不是为了获得人文世俗认可的那些成就。票子、车子、房子、妻子、孩子,这些都是桥梁与路径。
你在意的在意、你关注的问题、你聚焦的方向、你投入的生命力,构成了你一生的剧情走向与经历觉受,也榜样给你的子女他们所见的世界。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不是绝对的,一切助缘都同时蕴含着两面性,得中有失,失中存得。在失中见其所得,可法喜自己的成长;在得中观见其所失,可不自满张扬。没有障碍就没有自我的跨越,没有行动就没有自我价值的成长。而心中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你关注什么,最后就体验什么,也因此失去另一些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你的神魂脱胎换骨?
就是把自己揉碎搓成粉,再重新融合塑造一个自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铸造自己轮廓的是对自我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道理不是你自己品悟、证悟、领悟出来的,只是听而知之,那是没用的,因为那些只是话语,而非你的所是。
心胸的宽阔程度,决定了你的容量;你心中的温度,决定了你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一个人是否能感受到幸福,取决于你是否可以与肯臣服地跟随内在热忱,达成神魂的初心所向。这不意味着你万事大吉但却不会被不甘所日夜折磨。一生中你赚到了多少钱、拿到了什么成就,其实对神魂都毫不重要,只要你还没能达成其初心所向,就必然会再回来承受往复。一个人的魂魄神意志,如果都相互背道而驰、各有所欲,那每天就会挣扎在自我的内耗中,在拼命达成了一个个目标后,又落入无尽的空虚感中,四野荒凉、心中空洞、脚下无根。
人是由绝对虚空本源向下投注自我意识进入当前位面的,我们的这个分支结构单位是由电子层生化投影而来的外在伪装物相。我们在这个相对宇宙的投影中生活,人生一世的目的就是挑战自我的短板与寻找解决自我缺陷的方法,最终达成自我的价值升华、价值完成与神智丰满。所以人活着,不管在演绎怎样的一个角色,都必然充满了所谓的苦恼,因为没有老师会用你熟练的科目来考验你是否取得了成长。
其实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要面对这些苦难:如果你把这看做是折磨、苦难,那你就是一界凡夫;如果你把种种铺衬与挫折看做是助缘与领悟的素材,那就会欣喜自己又能有所挑战与收获。
认知决定观点,观点决定视界,视界决定所见,神智的成熟度决定了你如何解读自己的见闻。我们处在由自己心愿生成的相中,就好像你自己的梦境是你自己思想的造物一样。而在这个不圆满的宇宙中,一般人是无法在此感受到从本源散发出的那圆满圆融意识状态的。
其实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明确地知道,自己渴望爱与被爱,渴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只是人世间种种现代人文认知,把爱与人生目标扭曲成了另一副模样。
政治利益集团把各种奶嘴乐的毒鸡汤利用受控的媒体包装成励志的信息散布出来,配合种种扭曲后的宗教,一起维持着人间的统治。如果你想摆脱这样的自我状态,想要“回家”,想要洞见与重新和本源合一,那就要通过对心灵的认知达成神魂的觉醒,进而觉悟到自己所追逐着的、所忙碌着的、所想往着的是否利益自身神魂、利益众生。
什么叫格物致知?
学会看到物质的本相,透过物相看本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细雨
2022年12月
第一册结束
关于图片的说明:
除作者自己绘制编辑的图片外,本书采用了很多配图来辅助读者理解,这些图片均是公益非盈利目的的使用,无意侵犯版权,谢谢理解和支持。
如有需要,请即刻联系编者,一经收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调换。梦空细雨全体志愿者感谢各界对我们的认可、支持与关注。
本书鸣谢
《思想的阶梯》第二季第一册的组稿、编辑、设计、排版、校对等工作,非常荣幸地得到该书项目组成员—灵素、姜江、晓锐、简单、太阳喵、三月、野生、初心、镜鶄、Cathy等人的大力支持。
在众多志愿者通力配合下,细雨资料为广大读者铺就了知见与灵性的阶梯,在此真诚感谢!
梦空细雨社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