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高我的爱与你想的不同
在修习灵性知见的人们,都知道爱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地无条件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他人。我们都认同爱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让人们彼此可以更融洽幸福地享受生命的历程。但是在这里不可否认的是,各种糟心的坎坷还是会不期而至,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而且祸不单行。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自我角色的演员,而人生的蓝图是内在高我拟定的剧本,我们犹如演员般进入生命的体验并经历它。我们有着自己的自由意识,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自主地选择接下来想要激活的某一种可能,并愿意承担自我抉择带来的后续体悟。
虽然这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体系,但很多人发现在十字路口的自己其实是左右为难的,可供选择的方向只有苦难与超级苦难。于是开始质疑编剧的用心,责问苍天:“你让我相信爱,而你又把我放入两难中,是何用意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高我的爱”。
让我们换一个视角——从这个大家长的角度、从父母心的角度,去理解与看待我们的高我到底是在怎样的理念里去诠释它的爱的。或许通过今天的文章,你今后也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高我,或许因此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
爱的两个面向:守护与疏离。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高我,我把高我降格为妈妈,而我们来充当她的爱子。
首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独立的、能成为下一代优秀父母的孩子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方法;而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只要做到以下四点中的一个就足够了:
1、包办; 2、指导;3、指责;4、冷漠
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两个极端的做法是怎么把溺爱与冷漠演变成灾难的。
1、包办式家长:怕孩子做不好、导致孩子心理或身体受伤,给自己添麻烦。这种极致的爱导致孩子极度地不自信、依赖,没有实践的机会,也没有抵抗挫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爱告状、爱哭闹,容易索取无度。当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反而会憎恨、逼迫爱自己的人,不惜代价地满足自己的欲壑难填。
这样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不把生活的中心放在自己的身上、放在爱人的身上,而是全然放在了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只能培养出一个无能的、没有同理心的、爱哭闹诉求的冤家。
2、指导型家长:家长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很成功的社会经验、很强烈的是非观,于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极其强烈的期许。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有着自己鲜明的观点与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标准答案,他们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与自我解决问题,然后再否定孩子做出的一些尝试与行为,并拿出自己的方案命令孩子去照做。
他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但要求孩子长成自己心目中自己渴望的样子、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自我克隆人。他们不理会也不理解孩子是一个拥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格,只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极力地把孩子培养成傀儡,然后把自我放入这个年轻的躯壳中,用孩子的躯体再经历一次人生。
这样的孩子无法展开自我人格,无法按照自我意愿去思考与行动,被不断地指正,慢慢地也就不想有自己的第一想法,而是开始依赖最终命令,只负责行动。这是多数妈宝被强势的母亲培养的过程。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家庭、培育自己的后代。强势母亲会为了避免家庭内部意见的不统一,而刻意地去疏远丈夫、压制丈夫,让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亲,只听自己的。
同样的手段会用在将来的儿媳身上,最终很欣慰地拆散孩子的婚姻,然后说:“你看,当初我就反对,你就是不听。”
进而开始把自我意志的魔爪伸向第三代更年轻的肉身,好完成意志的夺舍,制造更年轻版本的自己。在“看护”小孙子的时候与孩子争夺话语权、塑造权。如果孩子不放权就哭闹、愤恨,骂孩子不知感恩、没有良心。
3、指责型家长:这一类的家长,自己在人生与社会中都属于中下层,一生中留下无数遗憾,但自己绝对不努力改变自己——“那太累了,自己太无力了,这些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我无力抗争。”但却要求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要努力,要上进,要不断进取,要优于别人家的孩子,最后要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
可是这样的家长自己没有见识,更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智慧的程度仅限于比较与责骂,提不出可行性方案,也无法以身作则地树立可供孩子模仿的榜样;自己的圈子里更都是同类的家长,志同道合地相互激励着彼此,相互比拼着成就,相互传授着损招。
指责型家长因为自身在社会中处于中下游的位置,经常被自己的上级骂,被左右的同事算计,被后辈追赶碾压,危机意识强烈,并且心理平衡稳定性较差。最终这些情绪都会找个借口转移与宣泄在自己孩子身上,把对自己的不满转嫁给孩子——“不要骄傲,还不够好,不够努力,不要冒头。”
这些社会中的爪牙培养出来的孩子也都是体制下的鹰犬,自尊早就碎成了渣渣,被责骂惯了,不敢反驳,自我价值认知低下。
4、冷漠型家长:生孩子是为了不被别人说自己没有生育能力;是为了维系摇摇欲坠的婚姻关系;是为了拿到感情的入场券;是因为再不生年龄就大了,对自己会有危险;是因为生得晚了自己的身材会走样……
对于这类家长,孩子只是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具。这个管自己叫妈的小东西,饿不死就行了。哺乳不到三个月就烦了,或者干脆就让孩子吃奶粉,别让自己的乳房失去了造型。看护孩子雇佣别的女性代劳,让两边的妈妈去轮流抚养。自己只是象征性地成为一个送点儿礼物、拍点儿照片的背景妈妈。
这样的家长也对孩子是有要求的:不能给自己丢脸,不能让自己在晒幸福的时候被别人打脸。她要求炫耀的资本,但自己却懒得去培育自己的后代,习惯用钱砸或直接骂。
当我们梳理完这四种有代表性的两极育儿方式后,我们看看高我是怎么培育我们的:
首先,是主人格与人格片段即高我与角色内的小我要有足够的隔断,即角色我是忘却自己来历的,处于意识上与集体自我意识脱离的状态。
脱离让小我可以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成长的空间,并学会对自我的行为负责。只有自作自受,才能在反思中获得经验教训。
孩子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叫做出生。
从子宫中脱离,失去了脐带的供养,要自己吃东西,并承受食物带来的滋养与折磨、腹胀、便便、长牙等;
从乳房处脱离,自己学会吃东西、找东西吃,完成生命的独立;
从家庭中脱离,去幼稚园、学校,在社区和小朋友们玩,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和父母的脱离,组建自己的家庭,成为有完全独立话语权的独立个体。
如果在脱离的过程中,母代因自身意识成熟度不够而抑制或干涉了子代的生活,把指导性意见置换成了命令与威胁,那四步脱离就会不能全然地达成,而孩子会卡顿在那里,形成内在的自我纠结,最后形成心理疾病,导致肌体疾病。
强势的家长会让孩子或过早地逃离,形成青春期叛逆;或过度地顺服,成长成巨婴;过度疏离的家长会让孩子没有安全和被爱的温度——早恋,寻找大叔、姐姐;不懂得爱,一旦度过热恋期就出现各种不安全感——每天闹,直到婚姻解体崩溃;也不会带孩子——一旦受孕或生产,自我角色从女人进入妈妈,就开始抑郁,因为自己其实内心中是拒绝生育的,对孩子的认知就是累赘和麻烦。这类人群极度渴望恋爱,又性冷淡与大量的妇科疾病,严重的无法受孕。
子代小我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它背负着某一指定意识领域探索的重任,但在这一领域中其可行性轨迹绝不是一条固化的铁道,而是一个散射性的多元多维矩阵迷宫。高我安排自己的一部分进入这个意识面向,在不同的维度层面中上下求索,借此打磨小我的能力。虽然高我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知的,但他无法也不能直接引领你从捷径中走出迷宫,因为这行进的过程本身带来抉择,而抉择中蕴含着自我成长的契机。
高我是很聪明的:它给出建议,这些建议都是通过潜意识传递给小我的,成为灵感或冲动;让你无意间看到或听到某一段话语,引起你的注意。当然你是否采信或加以注意是根据你自身的心智成熟程度。
小我在出生后,与自我意识集体从形式上表面达成了脱离,但在无意识层与潜意识层还是每天都有所衔接的。这在白天表现为灵感的念头,晚上则成为梦。
不过小我是否能注意到高我的引领和建议取决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很多小我在生活中被宗教、科学、人文、政治洗脑,自己的关注点从内在自我转移并强化给了外在自我,让载具我和角色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体,而灵魂被放逐入地下室永远地闭嘴,成为一个理性的、逻辑的知识分子或感性的狂热的宗教徒。
在近半个世纪里,随着灵性的觉醒,很多人可以轻易地看穿唯物论的荒谬,也不再沉醉在唯心论的假清高中,可是又找不到真相,于是坠入虚无主义,把钱当成了自己的唯一信仰;当钱不再是问题后,就开始在麻醉品中寻找“梦与恍惚”。
通过上面的文字你可以看出高我最重视的几个要点:
1、关注但不强行干预;
2、给出建议但不强迫执行;
3、给出抉择权而不包办代替;
4、留出足够的距离,让成长的空间拥有弹性;
5、容许小我经历挫折、体验全然的涟漪效应,鼓励、安慰、适度帮助,但不管擦屁股;
6、给出范围但不设定路径;搭建平台但不事必躬亲、大包大揽。
这样培养出来的子代,才能有独立的、完整的人格,有思想、有能力,不会畏惧抉择,也不会因挫折而气馁甚至龟缩放弃、哭泣崩溃。
怎样的高我培育出怎样的小我。在一条主人格面向上,有其大的意识面向特色。同属于一个自我群体的不同高我分别尝试着不同的理念与方法,这样的家族业力会影印到各个分支小我上,形成自我群体内的明显差别。这样的差别让有些小我很难理解:明明都是“我”,怎么自己会“伤害”自己呢?怎么他就不能认同与理解我呢?
要知道差异性,对于自我群体同时展开不同意识面向、全然通透的探索至关重要。你的道理与理念、常识与理论,哪怕是99%的胜算,那1%也是需要一个对立面
去探究的,而承担那看似注定失败、挫折苦难的小我,却是达成最终无漏认知的关键;但也有可能就是那1%成为了关键,而99%成为了分母。
所以对于高我来说,那个勇于承担失败的分支其意义远大于最后的那个所谓的成功者,因为成功在概率中是一种必然,而所谓的失败让这必然得以实现。
高我与一般父母的差异还在于它没有焦虑。很多没有灵性知见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产,同时觉得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中没有多少容错率。但高我或灵魂觉醒的人知道:生命是在往复中循环的一种无尽资源;没有时间;而孩子也不是自己的延伸,而是另一个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其它存有;你不过就是一个它需要利用的出租司机,拉人家一程而已。当然接了单,您就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位置凌驾于孩子高我之上,又没有人家高我的智商,画蛇添足地在那里瞎指挥,让孩子的灵魂对你避之唯恐不及,就像珍的婆婆。
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让他发现自己的天赋是好的;但按照自己的喜好,看着小鸟们飞得漂亮,就非学鸟妈妈那样逼着自己的老鼠儿子跳崖那就过分了。孩子的天赋表现在他渴望的与喜欢做的方面,不管你是否看好、能否理解,那是他的天赋所在与人生规划的花火。别用你那短浅的见识去阻碍孩子在自己热衷的领域发展。
高我对小我潜移默化的引导,在于给出旁敲侧击的经验觉知,而非大段地说道理或下死命令与恐吓危险。人是一种经验型生物,当我看到失败的案例后我就知道怎么做是得不偿失的。高我经常在你的身边为你安排出很多可获取经验的案例,用不同的路人演给你看。
家长想要让孩子知道或理解一些自己已有的经验,最好的办法不是说大道理,而是把自己人生中经历过的坎坷告诉孩子,并告诉孩子自己的体会是什么。当然这些话语未必在当时他就能理解,但请想象,这些经验一旦进入他的意识层,他就多了一种觉悟和见识、有了这一警惕和经验。之后即使是明知故犯,也是他的人生选择,需要被尊重。
在其一败涂地、满身伤痛地回到家里时,高我是不会咒骂小我或在一边阴阳怪气地说:“你看看,我都说过了吧?就是不听啊!哼,现在还有脸回来!”
高我永远是温暖的:“孩子,回来了!累了吧?社会很复杂,人生多不易,累了好好休息,有我在呢!一切都会过去的,养好伤,我们从头来过。”
那么父母要如何与孩子的高我配合,养育出新时代中的新人类呢?
他来自我,却不属于我;我养育他,但不禁锢他;他是其自我的延展,而非我的延展;帮助他找到自我、回忆起初心,尽早与自己的高我恢复内在的连通,并不陷入科学、宗教、人文、政治等泥潭中,挣扎在这些家族业力与习气里。
教会与带着孩子冥想和内观,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他,同时关注与呵护着他,不远不近,留出其自我可以成长的空间,让他经历自己的挫折,鼓励他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逃避,不畏缩,不鲁莽,知进退,懂得等待时机,明白道路并非一条,左右上下皆有可能。
一同商量,并彼此取得理解,建立同理心的联盟。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孩子了解多视角、多观点的多维觉悟和意识解离的技巧。这样让孩子在自我迷失前就可以有效地取得足够的心理支撑和自我掌控。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我,我是载具、角色与灵魂的三位一体,学会与自我内在觉知相互配合、彼此信赖的能力。
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才是新纪元中合格的新新人类,而你也在此通过人生的实践,学会和理解了自己高我的慈悲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