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会:《血战钢锯岭》

沐风观感:

这是2016年上映的影片,在台湾叫《钢铁英雄》,讲述美国陆军军医戴斯蒙德·托马斯·多斯(Desmond Thomas Dos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冲绳岛战役的经历。他是一名良心拒服兵役者,因家庭与宗教信仰而拒绝携带武器和杀人。这部戏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在谈感想前,我们来科普一下相关资料。

冲绳岛战役

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从1945年4月上旬持续到6月中旬,为期82天。

盟军方面代号为冰山行动,得到海军、两栖和战术空中部队的支持。以美军第10军团为地面作战总指挥,包括美国陆军的5个师以及海军陆战队的3个师参与了陆地上和海陆两栖的行动。

这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和最后一场战役。从下图的数据即可感受到战役的规模之大和战况之惨烈。

(图片说明:左边是盟军,右边是日军。)

冲绳的战斗结束数周后,美军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最终迫使日本投降。1995年冲绳政府在摩文仁设立“平和基石”——该地是冲绳岛东南部最后的战场。纪念馆列出了所有在战斗中死亡的已知外国和日本军人及平民的名字,目前已超过24万人,名字还在持续增加中。

戴斯蒙德·多斯

1919年生,1942年参军,但因为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而拒绝携带武器和杀死敌人,因此他被任命为军医,派往太平洋战场。他在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情况下在战场上拯救了多达75名伤员,自己曾三次受伤,后感染肺结核,于1946年退役。1945年获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他拒绝携带武器是因为他的个人信仰,这是新教教派的一部分。

有件事成为他童年时期的一个重要时刻:他的父亲和叔叔喝醉了,并且正在打架(电影中改编为戴斯蒙德父母间的打斗)。父亲用枪指着叔叔,不过被他的妈妈制止。她打电话给警察,告诉戴斯蒙德将枪藏起来。当他藏好枪回到妈妈身边时,正好看到警察过来把带着手铐的爸爸带到警车里。此时他发誓,这将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碰枪。

他总是帮助人,也是一个不放弃的人。有次广播里面播送在29号公路上发生了车祸,医院需要血液,他走了三英里到那家医院。两天后,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血,他又走了三英里去献血。后来还有第三次。

片中戴斯蒙德的受伤经历是真实的:1945年5月21日晚上,戴斯蒙德的连与日军联队遭遇,双方直接进行了白刃战。混战中他为了保护战友踢开了日军的手雷,手雷在飞出的一瞬间爆炸,共有17枚弹片留在了他的体内。

五小时后,战友将他抬出战场。不过,在担架上的戴斯蒙德依然不老实:他看见一位伤员,便滚下担架爬过去对他进行救治,并将担架让对方先用,但在等待后援时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左臂。

戴斯蒙德的奇迹故事让他爆红成为媒体宠儿,但是他没有利用知名度和英雄崇拜去拿任何好处。

戴斯蒙德于2006年3月23日卒于亚拉巴马州,他的奇迹并没有因为去世而停止。他的故事继续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流传。受过他恩惠的、目睹过不可思议的官兵把他的故事传递下去,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勇气的种子。

真实的历史

1.陶乐茜·舒特

现实中戴斯蒙德第一次见到她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弗吉尼亚的基督教集会上。戴斯蒙德在1942年正式服役之前与陶乐茜举行婚礼(电影改编为因坐牢错过婚礼)。

陶乐茜做护士是在战争结束以后,因为戴斯蒙德的战争伤病让他无法正常工作,她需要全职工作负担家庭。

2.钢锯岭

冲绳的前田山崖是一个大约350英尺高的山脊,横跨冲绳岛的大部分。日本人在山峰上布满陷阱和工事,而且伪装得与地形无异,日军在洞穴、隧道、山洞和岩石后面无处不在。悬崖是如此致命,因此被称为“钢锯岭”。

这是一张计划中日军反攻的地图,中央的整个蓝色长线条处都叫钢锯岭。

钢锯岭的平均落差超过100米,戴斯蒙德是固定货网的三个人中的一个,他们第一批爬上悬崖并固定货网。

3.绳结

他真的凭借一己之力将战友放下悬崖。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确使用了那个在电影中被长官吐槽为“胸罩”的结。这个结的确是他在训练时无意中打出的,后来他称之为“上帝教会我的绳结”。

4.神迹

这场战役中许多奇迹在他身上发生:在第一天进攻前田高地后,他从白天一直拖救伤兵到入夜整整12个小时,而在这漫长的12个小时里,日军不知为什么开了枪却卡弹,或是开了枪却打不中他。

在之后的战斗中他被炸成重伤,后又被狙击手打成手臂粉碎性骨折的情况下,他自己爬到了近三百公尺外的急救站而获救。接着他被送到外海的医院船上去急救。

在船上他发现自己掉了圣经,就托人跟连上的人说:若拣到圣经就请先帮他保管。消息传到,B连立即组成战斗搜索队,以军事作战任务等级的规格处理,一路奋勇打进原本发现戴斯蒙德受伤的战区,在日军炮火下执行一项上帝的使命:寻回戴斯蒙德的圣经。

他们没有辜负上帝——圣经在一堆乱石里被找到了。

5.七十五人

根据美国陆军多部门的统计,戴斯蒙德至少在钢锯岭救出了100位战友,但戴斯蒙德自己回忆大约有50人被他救出。鉴于很多士兵很有可能在迷茫中不太清楚到底自己怎么到的医院,美国政府将这个数字妥协到75人。

6.战后

战后的生活很不容易:他的伤让他90%残疾,在医院呆了五年半才在1951年8月出院。由于在菲律宾莱特岛染上结核病,他失去了五根肋骨和一个肺;在冲绳更糟。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导致其失聪,直到他在1988年被植入人工耳蜗。

出院后他回到家乡,与妻子陶乐茜和儿子居住在农场的一个小木屋里。妻子在晚年被诊断为乳腺癌,死于车祸。1993年他与弗朗西斯·迪曼结婚一起生活,直到2006年去世。

十诫

是圣经中的十条律法,神在以色列民族刚离开埃及之后赐给他们的。基本上是对旧约律法中六百多条戒律的总结。因为戴斯蒙德是新教,以下是新教版本:

1.不可拜耶和华以外的神;

2.不可制造偶像与拜偶像;

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字;

4.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5.应尊敬父母;

6.不可杀人;

7.不可奸淫;

8.不可偷盗;

9.不可作假见证;

10.不可贪心。

接下来是本片的感想。

以暴制暴 冤冤相报

赛斯说过,战争不能带来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和平。我们看到电影中兄弟俩的干架差点闹出人命,这样的结局在戴斯蒙德小小的年纪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一瞬间他感受到恐惧,害怕失去自己的兄弟、同时也是最好的玩伴。

这里带出十诫里的第六诫——“不能杀戮”在这个阶段被注意而得以控制,也带出他心中强大的信念。这影响了往后在军中遭受霸凌时的心态与应对。

戴斯蒙德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暗(真实中的父亲嗜酒但无暴力倾向)与母亲的阳光下。父亲的教育理念就是以暴制暴,实际上两个孩子谁也没赢,最后父亲还是会教训打赢的那个。

母亲虽然老说不上话,但却以爱潜移默化着他们,致使他们没有被父亲影响,反而不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这里也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选择——在绝对的力量之下,你依旧可以做出善良的选择。

皮带止血 还是揍人

犯了大错的戴斯蒙德知道自己有罪,正在不知所措地惊慌着,他希望能有所补偿,但也希望被宽恕。如果这时候皮带抽到他身上,他一定不会逃避。或许从此以后他会笃定“做错事必须惩罚,惩罚才是最大的救赎”。

但是母亲选择了用爱来教育他,这时候他心中的阴影正快速地退去;加上墙上的十诫图,他内心确定了一个绝对的信仰,就是不能伤害生命。这样的转变,相较于抽鞭子的惩罚,才是真正的救赎;也让他更坚定这样的信念,而用一生去实践它,这就是他成为医疗兵的原因。

剧中看到很多止血的镜头。或许他下意识就知道皮带不只可以拿来抽人,在第一次的救援中,巧妙地运用皮带成功阻止了一场悲剧发生。

也许因为如此,让他更朝向去实践自己的信念。戴斯蒙德帮助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因为爱上了当时是护士的太太,才决定要实现救人的愿望而去参战。前面提到,实际上太太成为护士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

前代伤痛 启发后人

戴斯蒙德的父亲是一战的老兵,战后每天活在痛苦之中,终日借酒浇愁——他所有的玩伴都死在战场。

其实死了就死了,最痛苦的是留下来的那一个,那感受就像活着时被冷落,死后还被抛弃一样。父亲就是一个无法脱离伤痛的角色,这也是许多人经历重大打击后的样子。

父亲不想让这种伤痛延续给下一代。,他深知战场的残酷,也知道年轻人的天真;他了解无法阻止孩子,只求时候到给个痛快。这种心情是绝望的,面对世界的局势,身为一个小人物无力回天。活在过去痛苦的他,怎奈何儿子一个个都从军去,那种内心的恐惧一直萦绕着。

或许在电影中帮忙戴斯蒙德免于牢狱之灾的父亲才是他真正的样子。虽然他的人设感觉是个丧志者,但也充满了浓浓的爱。他因为失去与害怕失去产生恐惧,这令他爱的方式产生扭曲,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善良的。尤其是去求将军写信这件事,无疑是把孩子推向他厌恶的战场,更何况是不带枪上战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爱的包容。

信仰信念 杀人救人

这里出现了有趣的状况:大家都是爱国的,但是表现方式却不同;同样都是基督徒,却对教义有不同的解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在这场战争中,戴斯蒙德是个异类,还是个超级异类。所有人都遵从快速的方式来保护国家,殊不知这种方式就是在制造悲剧。

当然一开始的侵略就是扭曲的极端——日本帝国营造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实际上只是帝国主义的扩张;再简单点,就是国内分封的土地已经不够了,所以开始到处侵略。

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信念,而要如何实践自己的信念、形成多面向的体验?初心只有一个,但是方法却很多。就像一棵大树,主干就是那一根,却向上开枝散叶,为的就是生存,在底下更是盘根错节。你可以选择要走的路,可以选择各种方式,但是请看清楚所谓的正义与邪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在这里戴斯蒙德选择在战场上救人。当所有人都在忙着以战止战时,他坚定他的信念。这信念来自他的信仰:相信上帝的力量。但真正相信的是自己。在此之前,他已经选择相信自己的选择,遵从自己的心,无怨无悔地走上自己的路。就算这是一条残酷的修罗之道,他也坚信不移,毫不退缩。

坚持善良 破除限制

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面对正义与良知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选择善良。

面对队友的霸凌,戴斯蒙德选择以德报怨,他知道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也知道这是与众人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他也知道大家的初心是一样的,所以他坚持他的选择,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是胆小鬼,而是拥有伟大情操的人。

戴斯蒙德曾经有许多可以反悔的时机,但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是为了面子,而是善良。他知道仇恨只能宣泄情绪,但宣泄后得到的是心灵的空虚。毕竟曾经拥有的,全部都消失了,而这时候只想把那些失去的曾经都抢回来,怎知抢回来的都是仇恨的种子。

坚持这样的选择是一种臣服,那是内心的灵光。人们常常在各种状况下用脑子思考,这时候就是载具角色的算计与逻辑,跟高我意识无关。我们也常会屈服在权势与力量之下,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只是因为恐惧。戴斯蒙德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是无惧的,是勇敢的,这是相信的力量,让自己突破了限制。

一般人在训练时都会听从教官的指示,他却在受训时无意识打出奇怪的绳结。这绳结在战场上发挥了强大的功效,他说这是上帝教他的。

这是属于与高我高度连结的状态。人们时常会突然天外飞来一笔,这些讯息不是自己的脑子想出来的,都是来自于自己的高我。这些讯息随时都在,只是你无法将脑子清空去接收它。当你无意间接收到时,却又怀疑这讯息是自己的臆想,因为它与常理不同。这也说明戴斯蒙德的臣服度极高。

抚慰心灵 给予希望

在极端环境下需要人们伸出援手,这是求生的本能。我们害怕被放弃,所以会尽力地逃出困境,这是天性。基本上都会得到上苍的救助,除非你自己放弃你自己了,那谁都救不了你。

戴斯蒙德在战场上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充满着有我无敌的行动力,这是强大的信念所驱使。

强大的信念会吸引追随者,也就是同道中人;而实践的强度会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这时候的你就会像座发光的灯塔,默默引导着接受引领的羔羊。要知道,不是要你因引导而成为引导者,而是因你的信念及实践成为标杆,让人们可以找到他们需要的光芒。

真正可以抚慰心灵与给予希望的绝对不是别人,而是你心中的那个神。而那个神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当你到处寻求帮助或安抚心灵的存在时,只会让你的内心越来越没有力量,越来越空虚。你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当你绝望无助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接受眼前的一切。这时候你也可连接心中的神,那就是你的高我。那在不同层面的你,是对你绝对恩宠的存在,它从没停止给予你所需要的,而你可以选择接受与否。

家暴孤独 恐惧转念

一个是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一个是被抛弃的孤儿,同样都要面对恐惧,但是却成长成不同的样子:一个充满了爱,一个却充满恨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环境虽然可以影响人,但真正做决定去追随的却是你自己的选择。不管在哪种环境或状态下,遵从自己的本心是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这样的坚持并不代表执着,只代表自己相信的那一部分。

在剧中史密提是逼退他的其中一员,众多霸凌者之一,但也是在战壕中真心道歉的人。虽然最后阵亡在战场,但我们可以理解到,他已经学习到该学习的事物,完成了这次的功课而离开了。这样的转变并不突然,就他个人来说,在营区的霸凌只是他不想让戴斯蒙德死在战场或是不想让他拖累全连的表现。这是一种爱的表达,只是它是扭曲的。直到夜间两人在战场的谈心并认错后,这门爱的功课就可以算是毕业了——他已经被戴斯蒙德的爱充盈,当下的醒悟填补了内心的空洞。

面对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冷静,看清楚所在的状况与自身的状态。这时候不能让内心的不安占据你,脱离险境并不代表你的状态是中正的,而是在任何时候的选择。这选择不是由载具来主导,而是你的内在意识。有些人会执着于现况,反而胶着不前;有些人顺势而为,反而柳暗花明。这选择不是用逻辑或经验来分析判断,而是灵光一闪的行动展现。说到底,你还是要与自己的内在连接,才能走出这困境。所以,相信自己并选择善良是重要的开始。

执行使命 竭尽全力

“你要我做什么?”这句话是在日军反击后戴斯蒙德站在悬崖边说的。

同时间,舰炮铺天盖地的攻击,掩护战场的美军逃命,此起彼落的呼救声,让他在这地方面临抉择:他可以选择下去,但是将无法面对内心的纠结。这时他不明白该如何做——一直以来引导他的声音不见了。直到他听到呼救声,他决定留下来救人。这时候使命感完全启动,我们可以说他是“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事实也是如此。这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人,所有的剧情将因你开挂。

“让我再救一个”——可以知道一整天下来,从阵地到崖边,他要寻找伤员、运送伤员,这体力活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更何况他还要面对各种危险。大家都知道他的形体瘦得像根竹竿,一个伤员少说也有50公斤,他这一路操作下来,不止身体会受伤、虚脱,心理还会有严重的创伤。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奇,是一个大无畏的奇迹。这就是毫无悬念地照着本能前进,这行为就是臣服,臣服自己内心的向往。

别说这是电影的手法,这是确实发生的史实,接触过的人也确实用他们的眼睛目睹并证实事件的发生。

这也算是一种进入心流的状态——或许你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在竭尽全力执行使命到了忘我的境界时,整件事情如行云流水,如入无人之境。这状态不能说是愉悦的,但至少是顺手的,而且是精力充沛的。

仪式象征 坚定寄托

戴斯蒙德在安息日参战,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完成祷告。这说明他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教徒,他有自由意志的权力。这时他代表的是希望、是安心,所以不管如何,全连宁可等待他完成对全体人员的祈福。这看似迷信的动作,实际上大大地强固了所有人的信念。这时候大伙的频率会像音叉共振一样,互相冲击回应,形成一种场,会使信心大增,相互的联系感更强,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效果。

戴斯蒙德本人就是这个场域的中心,他就是那个音叉,而他本身的寄托又在哪里?是的,就是那本小圣经。这圣经象征自己的定海神针、他一直念念不忘并坚守的信仰,而不杀人挽救生命也成了他的信念。实际上这信念让他即使上了担架,也在中途翻下来救人。

其实仪式与象征物都是一种相,其本质都是在强固或是增幅某种信念。有些确实会有共振的效果,但毕竟最终还是要舍弃的。说白点儿,你看过哪个神佛带着一堆法宝给自己强固能量的?西方的圣灵也是如此,意识层次越高,越是无形无相。那些东西说到底就是个戏剧效果。

内外矛盾 自由意志

整部电影其实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单看任一面都是合理的,但是两面以上合并就无法兼顾。到底事件的本质有任何的区别与对错吗?如同前面说过大树的主干、上面的枝叶与下面的树根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出自于哪里呢?树干?树根?

我们总喜欢将事物归类,认为金字塔的阶层由上到下,或是根系理论由下向上。但是谁又是源头呢?不仅上下,还有内外之分。这一区分,硬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硬是把地球拆成数个国家,然后开始制定自己的规矩;硬是与自然脱钩,还自诩为地球的主宰。

我就想问,自然界的动物在横跨疆界时,有没有经过移民官的审核?大自然在地震或是台风时,有没有向相关国家报备?这答案很明显吧。在地球的自然生态下,人类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为何无法包容万物、兼容异己呢?总是为了利益形成区域,为了权力血流成河。

回到片中,戴斯蒙德为了自己的信念,不惜走上法庭。虽然他无法说服法官,但是他的精神却带动其他的人帮他坚持了他的信念。这是自由意志的选择。

高我对你是绝对恩宠的,你已经做了选择并坚持实践着,它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前提是,你必须跟它达成连接,否则将会出现天不从人愿的情形。

正义与善良的选择

在这里必须再提一次正义与善良的选择。这观念细雨老师说过很多次了:

所有的道理止于至善,本源的初心也是来自爱的能量,爱是可以穿越时空维度的、不受平衡法则限制的能量。

救人是不区分的。眼下可以看到许多跨国界的救援,在战场也是一样,那是救人的使命感,你会尽力去挽救每个可以挽救的生命,就算牺牲也无怨无悔。

戴斯蒙德本身就充满了爱,帮助人又是天性,在战场上不带武器穿梭其中,却拿着医疗包到处救人,可见他的臣服与冲动是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正说明正义与善良,永远都要选择善良。体验是一回事,但是本质都是出于良知。

虽然战争看起来是残酷的,但是在战斗的当下却多出自于对命运的臣服。也就是说,战争是一种催化剂。在和平的状态下,一切的醒悟都是缓慢的,人们往往困在自己的执着里,对于不合自己理念的事物,就算花了几辈子投胎都还无法幡然醒悟,这时候必须要有霹雳手段才能将其根深蒂固的习性打破。这时的霹雳手段,就是菩萨心肠的展现了。所以说,战争的本质是源自于爱,只是表现的方式是极端的扭曲。

这样说并不是在赞同战争的行为,反而是希望人们在战争前尽力地让自己觉醒,完成自己的功课,不要继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如果还不行,就在战争中转变,乞求能在战争后觉悟,让这个世界更趋理想,让所有的生灵都更上一层。

看电影可以启发的意义

细雨老师希望各位能藉由观看电影,写出自己的感悟,藉以提升自己的灵性,打破限制性信念,启发智慧与觉知。这里引述唐太宗的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影的意义亦是如此。

以自我亲身经历,可以增加人生体验。

借他人亲身经历,可以体会人生课业。

观故事创造经历,可开启多面向线程。

沐风2022.11.03

细雨点评:

看完了这个影评,真是用心写的大部头。

最后的评论也确切地写出了其核心价值观。

在某些时刻,命运之手把我们推送到一些特定的位置上,那就是考验我们知见、信念、行为是否合一的时刻了。

战场,军人,救人,杀人,都是一念之差;

我不杀他,他就会杀了我,自卫反击;

他在侵害我的利益,他将会侵害我的利益,等他强大了有可能会侵害我的利益,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我看着版图上数千年里、各个国家边境轮廓线的快速变迁,

每一个王朝与民族的交融与分裂,都充满了百姓的鲜血。

你来我往的舞台上,昔日的将相帝王之梦早成荒塚白骨,

一切家国在意、百年分合,其实在宏观上都毫无意义。

缴税给谁、谁在掌权,对百姓来说,日子不过就是三餐温饱,

只有君王与权臣在意自己的权柄、利益、得失。

如果征兵令今日被送到你的手上,

不去要坐牢五年,

去了或是送死,或是杀害和你一样的无辜者,

你怎么选? 

他选择了无差别地救助所有人。

利他还是利己?

或许两难间,还有双赢的一种选择。

当你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脑后,进入无我的状态后,

那一切就无悔地交给神魂的良知来打理吧。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