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第二章 我没死?我是谁?我在哪儿?

阴阳两隔间的关键点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真正历练的起点。人生是历练中的自习和闭卷考试。

我以为领悟了的与我能自然而然做到的,是否一致?

知易行难,证悟的悟与悟后的证相互交替,在不断地校准中,才能发觉“我以为”与“我所是”的差距,逐渐达成知行合一。

人生犹如校园生活,这段历程对某些意识体而言只是一段难忘的短暂过渡,但对在各个不同实相版本里生活着的人来说,想要领会到人生课业的要义,仍需反复经历多次的重复。

憧憬、勇气、迷茫、质疑、反思、挫败、回溯、品味、领悟,再一次挑战。

生命在这个心路历程的循环中螺旋递进着。

一生中的修为(有为的修正),最终都是为了用在死亡后中阴前的那一刻。在四个阶段里那一刻显得非常短暂,但那就是人生中的高考三天。在那梦一般的弥留之境,你最真实的一面会摆脱逻辑与礼教的束缚而展现出来。那些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渴望、不甘、愤恨、贪婪、委屈,会毫无遮拦地彰显在自己面前,道貌岸然或惺惺作态都无法在幻梦中施展。满口经文或一身法宝也无法给自己真实的认知次第加分升级,你只能面对与接纳自己本真的样子。

在弥留幻境中你会跟随你真实的本性、本心而行,而引导灵会依据你的表现在幻境结束后开启不同的牵引通道,放你进入符合你的当下真实认知与智慧状态的维度频率中。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中知行合一很重要。嘴里说的仁义道德一定要习惯成自然地成为下意识生活理念,同时“道”理要真切地领悟至其”髓“,让它成为你的认知信念,而不是相互攀谈的话资。你一生的功德不在于你帮助搭救了多少人,而是你是否真地达成了自己的功课。你去法布施、回向布施、财物布施等,都是在炼自己的修为,实与旁人无关。地狱中没有所谓受苦的众生,只有在不同面向中卡顿住的你自己。

很多人念了经咒数十万遍,但压根儿不知道那梵文的意思是在说:礼赞智慧,放下执着,我愿跟随。这是座右铭般的警语,这是自我提醒之语,但不是解脱之咒,当你不念了的时候,就是从法执中解脱出来了。智慧不能靠口头的万千礼赞得来,若放不下渴望福德而厌弃辛苦的二分心,每日虔诚礼拜着自己期许享福的欲望,那灵魂压根儿就获得不了滋养。

“师父,这咒语不管用,我什么时候变聪明啊?”

“你已经变聪明了啊,多好的咒语啊!” 

“师父,背梵语经文还是唐译经文能让我开悟吗?”

“让你开悟的是其间的道理,而非文字。”

很多修行者说:我愿臣服、我愿跟随,请引领我、帮助我达成最高的成就吧,我的高我,我的神,我的XXX。

其实,高灵只能给你准备好习题、教材、随堂考的试卷,安排助教、小条、画外音提示。而这些是否被你留意到、采纳并跟进,都需要你自己的行动力。高灵只能给你准备好课业,但选择权始终在你手里:一念佛一念魔。求的多了可未必日子更好过了,课业重了别哭鼻子才好。灵魂来此吃苦历练,经受风雨,渴望成长。小我却看处处是苦,题题都难,一心想逃。

何为解脱之法?硬杠或逃避?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

来历经这些精心安排的一幕幕,这么多灵魂帮助你搭戏,演绎恶人贵人,只为了你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为了你能品悟出至善共赢的爱。为了了却你心中萦绕不去的不平、不甘与如果。一个人让自己的心“”、“”、“”下来是需要大智慧的。

你真的曾经“静”、“安”下来,认真地品味过那些令自己感到不“平”的功课吗?

是不是回想中都是这个不是,那个不好,谁谁对不起我,欺骗了我,辜负了我;

人生中的成就与欢乐都是我的付出应得的,坎坷失败都是别人太过分了。

要是思想中都是这样的逻辑与思路,那只能说你压根儿就没有看清题就在写答卷。

并不是要你从对外攻击与对外审判中转化成自我攻击与自我评判,那样只会带来别样的伤害,搞得自己遍体鳞伤爬不起来,还一事无成地萎缩于角落里委屈。

遇到事情“题目”时,攻击、逃避、原地发呆都不是智慧的应用。

感受是自我观察与信息诠释后的意识活动。你感受到的,只是自己从众多信息点上摘取的一小部分。如何摘取信息,如何诠释信息,如何构建自我认知实相,都是自己的功课,与别人其实是毫无关系的。

所以,逃避、躲藏、攻击,都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把问题扩大或压抑入了内心,进而形成委屈的不平。

接纳是第一步,因为逃避、无视和顽抗,都会适得其反。但接纳不是最后一步。接纳问题的存在,是认可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的,不是别人的。当认可问题是出在自己这一边,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导权,也就获取了摆脱问题的可能性。推卸问题、指责与攻击他人,甚至强制他人做出适合自己的改变,这些都会阻碍自我灵魂意识的成长。

接纳问题后,不是要和问题和平共处,而是去慢慢地解析它,一层层地去除它的各种伪装,直到遭遇最核心的自我短板所在——那一直躲闪着、不肯或不能直面的内在缺失短板。当真实地触碰到、感受到那内在缺失时,其中包裹着的感受:委屈、愤怒、内疚,必然会被翻涌释放出来。释放过程犹如揭开流脓的瘢痕,脆弱、疼痛、哭泣都是释放的过程。释放后可以坦然、平淡地去直面它时,就可对这一经历进行深入的解析与再经历。在再经历的过程中,使用自己当下的智慧,去再演绎、再构建、再审视,直到那一历史时刻中的各方都达成了一种内在的平衡,并让这完美的记忆稳固存留下来。这就是当下改变过去、过去改变未来的运作机理。

若问题是当下此刻要面对的,那你需要去观察自己在岔路口上的选择,哪些动机是基于小我得失心的?哪些是有助于灵魂达成与其它自我共赢的?然后做出自己的抉择。

我是谁?我在哪儿?

在死亡发生后,灵魂脱离出肉体。

亡灵旁观着那个多年来被意识认为是我的躯体,好奇又迷茫。

那些在生前接纳了扭曲的信念与地域性人文迷信的人,会依据自身认知成见,幻化出各种介于阳间与中阴界间的,属于自己的过渡性的亚空间景物,被统称为“阴间”。

这里的递进关系是:阳界——阴间——中阴界——灵界。阴间是阳中之阴,中阴界是灵界的阴中之阳。很多人并不知道,阴是实体,阳为功用;阳是虚的、表面的、活动的,阴是实在的、内核的、沉稳的。阳间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多么充满活力,而是说我们的世界只是显化出来的虚化表面舞台。

并不是所有的灵体都有能力打破次元壁,随意进出各界和我们形成沟通。能和通灵者沟通的灵,包括:滞留灵,指导灵,自家的高我,灵界中的“通灵”灵。进入“环”中的意识体某种程度上是和灵界信息隔绝的,为了防止作弊。但有些灵界中的灵体有特殊的能力:能和封闭考场内的意识进行互动沟通。灵界与阳间两边有能力相互沟通的都不是普通大众。它们介入到我们的频率里与我们侵入它们的频率中同样困难,需要长时间地修习特定技巧。  意识体中意识频率高者可以向下兼容,但低频的几乎没有可能向上跃迁进入高频实相,就像低压电器不能连接高压电一般,也犹如你拿着二十年前的大哥大想接收5G网络信号。

死亡后的亡灵,首先要面对的几个实际问题是:

我现在要干什么?

亡灵与非常亲近的家人,因多年共同生活的关系,心灵默契是有的,可以相互传递意识波,但这要求家人必须保持开放与静默的意识状态,才能感受到非自我的意识慰藉,亡者发送的意识波会直接回响在家人的脑海中。对于接收者而言,并不是用耳朵听到的,更像是一个自言自语的念头就那样冒了出来。 那想法冒出来时,你如果动用逻辑去分析它,它就又消散了。一旦动用逻辑,你的脑电波就脱离了出神的状态,犹如你醒后梦中的情景就开始快速消散。 练习用意识波彼此交流需要长时间的锻炼。经过锻炼的人,可以和万物交换意识信息,请求动物、植物,甚至岩石、水火,协助自己 ,同时自己也愿意为它们提供协助。

亡灵会面对的常见流程

死亡发生后,若没有马上出现牵引光或引导灵,鬼魂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随意逛逛,信念所到,身形即到。瞬移是第一个可以直接被运用可以快速地拜访世界各地自己惦念的人;可以滞留在自己关注的人或地方,尝试通知或告别家人、朋友。但鬼魂、不能瞬移到它生前没去过的地方或不认识的人身边。瞬移时需要有意识锚定物支撑。在记忆中可以搜索到的生前见过的人物或场景被称作锚定物。

在游弋了几天后,心中夙愿基本平息,便进入第二阶段,安抚悲伤的家人。如果家人长时间的哭泣、胡思乱想、不睡觉,鬼魂将无法有效地形成意识连接。

几天后,接引灵或牵引光开始介入,鬼魂便跟随其离开阳间维度界面。

魂离开身体后,有四种状况:

一、已经有接引灵在旁边等着了。一般接引灵会在死亡发生前12小时到24小时就在四周游荡了,不过还要看接引灵是专业的还是兼职的。因为兼职接引灵是地球上还有肉身的,趁身体睡觉的时候,灵魂出来引渡亡者,这样的接引灵经常会迟到。

二、死亡发生数天后接引灵才出现。它本以为你能自己找回家呢,结果发现还是要来接你。

三、老道熟练的灵魂。死后自己就溜达下台,早早地回化妆间卸妆去了,压根儿用不着谁来接。

四、哪儿都不去,打死不走,谁来都没用,别忽悠我,就这儿我熟。

在被接引的时候,一般有四种状况会发生:

一、乖乖地跟着走了。

二、自己给自己编排了一个假中阴体验。依据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形成了介于阳间和中阴界之间的阴间亚空间,把自己投入了其中,形成次级经历课程的体验环节。

三、再等等。还有自己挂怀的事或人;还有挂怀自己的人,在寻死觅活地让自己不放心。

四、成为怕死的鬼。死活抗拒牵引光,也不跟着引导灵走。你要带我到哪里去?我哪儿都不去,这是我家,这尸体是我,我要留下等着上帝的复活,等等奇葩思维。

后两种情况形成了阳间的滞留灵。

滞留灵需要面对各种源于家人的牵绊甚至纠缠,这样的纠缠是双方的功课。一方不肯放手,天天念叨,时常祭拜,另一方牵挂甚深,看不得家人如此受罪。因此亡灵的执着与迷茫丛生,此过程中心灵会历经一系列心理认知的冲击和困惑。这也是稚嫩灵魂人生功课中很重要的一个必经环节。

在阳间地表滞留的鬼魂无法获得阳界的天然能量滋养,也无法获得灵界的能量滋养,困顿日久能量消耗过甚,会变得逐渐稀薄,甚至灰飞烟灭。滞留灵为了获取能量补给,会使用某些手段,包括吓唬世人榨取生命能,帮助世人以收获由衷的感激能量。 鬼魂不能抢夺生命能,只能“公平”交易。

若活人长时间地想着亡灵时,自身能量频率会和滞留的亡灵共振同频,进而就像和空电池串联起来的新电池一般能量迅速殆尽。亡灵的能量缺口是无底洞,会最终吸干活人的生命能,把此人带走。

对于亡灵来说:既然你这样地思念我,那我们就一起上路吧 。

阴间里的亚空间结构

因为地域性人文信仰的趋同,相同地区的众多鬼魂会利用共识性认知与信念,形成集体意识的亚空间实相,即共识性空间。并在集体潜意识中固化出它的轮廓与景象,从而代代口耳相传载入史册。各个文明部族都拥有属于自己文化或信仰的亚空间体系。

这些彼此独立的阴间世界,被后代逐步添加与衍生出一系列人文定义,附有特定职能的NPC(非玩家角色)人物被安置其间,这些人物甚至拥有了完整的社会体系架构与职能机制,并被赋予权柄与能力,其权柄与能力甚至往往大于“赋权者”对自身能力认知的极限。

在这个群体意识演化生成的亚空间阴界中,有被灵魂自身认可的与渴望遭遇的一切,并依据集体意识认知的改变而随之切换改变。

不管是因何滞留在阳间或阴间,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其经历都是灵魂的人生功课,是很有价值的一段体验,是完善自身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经历给予灵魂成长所需的必要启迪与智慧反思的素材。

如果自我负罪感强烈,就会给自己一个审判或刑罚,其力度依据自身内心罪疚程度而显化,直到自我的负罪感被平衡,方才解脱。

同样的道理,那些贪图死后可享受天国福祉的人,常年目的明确地参与布施修行,死后确实会去体验那心中的天堂,直到灵魂醒悟到天人的福报不是一种奖励,而是对灵魂成长的延误,觉醒后主动脱离出来回归中道。 

海边的渔民放假时就想爬山,山里的樵夫有空了想去观海,

乡野的孩子渴望着都市喧嚣,鸽笼里的人眺望着牧场奔马。

酸甜苦辣咸,哪个味道日久天长?恒久不变都会腻的。

享福或受罪、悠闲或忙碌、收敛或释放都是自我内在平衡的需要,其意义在于消弭意识中累积的偏颇感受。

过苦日子,满足了心中渴望体验艰辛的“攀登者”。

下地狱,挽救了心中愧疚感沉重的懊悔人。

天国的福音,让伤痕累累的穷苦人心灵得到了慰藉。

没有好坏,都是动量间自我内在趋向的平衡手段。

脱离载具后的灵魂,有三种常见的选择:

一、守尸。

当灵魂从载具中脱离后,继续认为这个报废了的肌体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主体,并且坚信宗教社团灌输的理念,等待万年后的满血复活。把接引灵和引导光视为魔鬼的试探,一头扎入自己的坟墓里,任谁说得天花乱坠也不愿意离开。因为它的自由意识又必须被尊重,这成为其灵魂渴望经历的体验,所以必须让它完整地体验这一坚守的过程并面对之后的后果。滞留也是一种体验,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可能性,并形成一个独立的科目而存在,它隶属于人生流程。

这些留守灵魂日久会感觉无聊,四处找寻存在的意义,进而引发很多故事。

滞留不是一种上苍给予的惩罚,哪怕其意识自性生化出地狱的场景和人性的审判。

滞留的时长没有一个强行且固定的期限,一念转而天地变。

二、游魂。

它们知道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但不愿跟随指导灵或牵引光进入中阴,而是游荡在事故现场或跟随在它们认为需要对事故负责的角色人物身边,形成滋扰,来平复自己内在的情绪与不甘,伸张自己的正义。这样的行为形成了它们介于人界与灵界间的一段奇特历程功课,直到它自身感受到对往生的渴望与对介意的释怀。

(在进入中阴界前,游魂受时空束缚,无法得知人生历程是一场戏,对其它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演绎的剧情耿耿于怀。)

在游魂里也有一类,它们被生前的地方性民俗认知所同化,认为意外死亡后没有资格回归灵界或进入中阴,害怕惩罚或审判,于是便逃避与拒绝被接引的流程,从而形成滞留。(就像不敢自首的逃犯)

有些亡灵被民俗洗脑,认为只有找到下一个被害人成为替死鬼,自己才能有资格进入中阴。结果就很努力地在事故现场制造意识能力干扰,让一种阴冷灰暗的频率意识占据那个空间,对无意间进入的人施加强烈的心灵攻击,直到下一个被害者出现,之前那个滞留的灵魂会很善良地告诉新被害者:看,只有像我一样你才能离开这鬼地方,我走了,你努力吧。

其中,放不下的游魂,又分为三个亚型:

(一)被爱捆绑的灵魂。

当亡者很在意自己至亲家人的感受时,一心想要安抚生者的无助,辅助生者度过最艰辛的日子,它们会依据自己的心愿滞留在家中,陪伴自己的亲人。家人散发出强烈的思念意愿,形成与鬼魂能量共振的意识通道,活人的生命能与亡灵共鸣,快速耗损。 亡灵依据家人的意愿滞留在家中,快速地消耗家人的生命能量直到全家死亡,然后结伴进入中阴。

这样的悼词中有三个明显特征:

1、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2、让我跟你一起去吧;

3、我好想你啊,你在哪里啊? 

虽然多数人无法感觉或听到、看到鬼魂就在自己的身边,但是思念的心会打开彼此的能量通道,让自己的生命能即阳气与灵魂的死亡能量做共振平衡。当然死亡能量频率是一个无底洞,而生命能又很有限,活着的人很快就会感受到心灰意冷与体弱多病,最后依照自己内在渴望与亡灵汇合。

释放亡灵的悼词:

感激你多年的陪伴,我知道你达成了人生心愿,现在你将要归往来处,让爱的光与温暖的能量引领你的路。不要担心我们,人生没有坦途,但我们有勇气,并会相互帮助。我们都很好,我们都很爱你,我们都知道,你将归于荣耀,总有一天我们必会团聚。(生者安则逝者安)

(二)被不甘困扰。

很多人因劫数到了,便以疾病或事故的形式脱离了肉身,但其家属却对医生或肇事者不依不饶,乃至形成伤害。作为灵魂的亡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死亡是一种必然,而医生或肇事者只是这事件的助缘人而已。

家属表达出的攻击性让灵魂倍感煎熬,因为自己到站下车而为他人带来了无妄之灾,平白添加了许多烦恼需要消业,亡者因愧疚无法离去不得安息。

家人与涉事者在寻找真相与诉讼的漫长时间里,心灵都围绕逝者反复拉扯,又彼此伤害,逝者无力干预又深感不安。很多此类的亡灵,干脆就把家人祸害死,好尽早结束这一闹剧。

(三)恋物狂魔。

魔不是一种恶性的灵体,而是认知处于偏执状态的灵体。

它们对某一信念秉持着强烈的不可撼动的坚持,并不惜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来捍卫自己所执念的信仰。这信仰可以是某种理念、某一事物、某种身份、某种准则亦或者是恋物、恋人、恋尸、恋宅、恋名、恋成就。

比如一个人修行了五十年,意识进入了某一维度亚空间,即使肉身化了,还要依此继续修行。这一耽误也就过了千百年,后来悟了,才把自己放出来。地狱的囚徒与天堂的天人,其实都是自困在自我心智的某种偏执中,被认知困于某一亚空间幻相里。

(但凡有相,皆虚妄。破幻。)

魔不都是具备侵略性和伤害性的,但都很执着地捍卫自己在意的事物或理念,尤其是某些它们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乃至信仰。魔普遍对事理的认知匮乏必要的弹性,困于自我认知成见中,因此无法在多维度多空间中随意穿行。

魔化后的意识体,为获得与捍卫自己的利益或平复自我感受,会主动或被动地去攻击其它意识体与其载具。值得注意的是,被魔攻击也属于被攻击者的人生体验剧目。因为如果被攻击对象在意识层面上认知魔的存在,但不给予魔伤害自己的权柄(恐惧),那这个可能的受害者自身的灵体与实体载具,对于魔来说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或压根儿不在魔的可见视野频段上显像。

但如果某人因一己私欲,以利己为目的,驱使其它灵体介入他人或自身的剧本,扰乱人生业力铺陈,那就是和魔或鬼形成了某种对等契约,把自己显化给了对方。收获的自身利益大小与所需平衡的课业成正比(花的那点香油钱或巫师的费用不算)。

三、归魂。

归魂也分三大类:

(一)即刻跟随牵引光进入中阴的是老灵魂。它们多是都死习惯了的高级觉悟者,对中阴前后的流程驾轻就熟,甚至还充当过指导灵或引导灵。它们多数是来地球当义工的助缘者、传法者,为推进历史事件、确保大事件的走向而降生,成为心灵导师、行走的智慧、历史中的名人。

(二)流转在世间几天,看家人平静地认可了自己的逝去,然后拜访了自己挂念的一些地方和人物,就跟随引导灵进入中阴或自己心意满足主动靠近牵引光束进入中阴。这一类多见于心性平和的老人与久病盼死的患者。

(三)没有太多不舍与依恋,人生过得犹如嚼蜡,婚姻与事业都像混吃等死的朝九晚五,爱人孩子也是人生基础配置,没有思考过哲学,更别说渴望理解灵魂,死亡就是一种解脱,死后也没有太多的主张或依恋,基本上都是浑然地跟着感觉走。死后无感地脱离了肉体,无感地跟随着引导,消失在光中,谁爱怎么哭闹都与我无关。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探讨:

灵魂在进入中阴后要最先面对哪些困惑。

{{list.item}}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