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虚拟空间体系的套叠关系
上文说到,在宏观本源的意识流中,那些不同成熟度的意识体们,因自身交流的渴望,利用本源宏观意识网格作为基础,构建出了一套复杂的去中心化的意识网络体系。
意识体们通过这意识网络体系,彼此达成了相互的意识连接,并借此利用集体意识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对等的模拟本源宏观体系。这一虚拟本源构成了第一层虚拟亚空间(犹如开机登录界面),而意识体们把自己按照自己当下的状态投影到这虚拟亚空间所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了自己的根目录法身虚体角色。
在第一层虚拟亚空间中的这个法身映射虚体还都是比较写真的,都是带有意识、无色相的能量雾团。而整个虚拟本源则更像是包容着一切运化的大能量雾团(我们能想到的三维图和实相的多维结果是相差甚远的)。它是说实非实、说虚非虚、不停变化、反转、扭曲着的电磁云雾。这雾团有稠密、稀薄、聚集、分散等不同的状态区域,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一时的形象与流向。
模拟本源不是本源,但足以乱真,只是其间与本源的时空速率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层虚拟亚空间中运转着本源的投映。在原版本源意识流内的意识体们把自我的意识体系对境地投射到与自身真实状态同等的虚拟位置上,形成超我意识体自身主意识的映射虚拟法身角色。
为了能让从自我意识体内自身分化出来的其它意识分身也能高效地利用这一群体意识互动资源,超我的自我主意识于是借助虚拟本源体系内的虚拟意识网格,同理可证地又再次地营造出了一个意识网络,并在这个意识网络中建立起多个相互平行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体系(犹如打开浏览器后的各大主流门户网站)。
这些相互平行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体系有效地满足了处于不同意识频段里拥有不同认知次第、不同自我意识阶段的本我意识对不同意识面向的认知探索,为彼此并列、但意识层次悬殊的“本我意识”探索未知认知领域和相互跨维度交流提供了所需的交互平台。
相互平行的次级虚拟亚空间是本我意识体们的主场。在各个次级虚拟亚空间中,拥有不同认知、不同理念的本我意识们按照各自对世界的理解,营造出不同的平行群体空间内部规则——
为了验证在不同的理念下所展开的实践结果,不同次级空间内设置了不同的时间秩序与底层规则算法。在验证的过程中,随着实验的阶段性深入,底层参数可以被随时修改,甚至不时推倒重来,这导致规则之力并不能成为一个恒定的逻辑背景参数。
规则之力构成了一界内一切事物运化背后的规律。它设定了底层逻辑的底线与天花板,是空间内一切后台算法的潜在逻辑底层程序,制定了时间的运作方向与节奏秩序,构成了指定空间内的意识思想法则体系。
界是同一类事物在近似状态下被归纳总结出来的细分。针对不同的划分标准,界的定义可以不同,导致不同命名体系下的界可以发生认知上的相互套叠。比如灵界一词,它几乎含括了所有意识体虚化法身所在的虚拟空间体系,其间甚至包含了三界内外可被觉知的所有虚拟空间。而三界内的色界里又包含中阴界,而中阴界却横跨色界与欲色界,如环一般串联起阳间、阴间的明暗故事线。
界是可以并列、可以套叠、可以含括的一个多功能概念名词。界犹如阶级形成的社交圈子,每一个人可以同时属于或加入多个圈子,你也多少知道有这样或那样的圈子,但是如果你不在那个阶级或面向上,那你只能听闻却无从见识与加入那些圈子。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法则在作用着。
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能运作的区域都在法界的范畴内。
这里的法,可不是什么法术、律法或法规,而是指在意识作为中可被显化的有效作为。
在本我意识的旗下有着隶属于自己的高我团队。高我们被指派去对本我在意的某些具体意识面向做出实质的探索,并利用与其它意识群体互动的机会发现相关问题的最优解,提高自身对规则之力认知的通透度。
高我意识们依据不同意识面向上的专属命题,在次级虚拟亚空间下又开设了各种次生虚拟亚空间,作为不同主题的公共论坛区——所有关注这一面向议题的高我,不管源自哪个超我意识群,都会聚拢过来,形成互动合作。这样的次生虚拟亚空间多到无以计数。
高我意识聚焦所形成的法身在次生虚拟亚空间中形成自己的虚拟角色。这角色可以同时进入与存在于数个不同意识领域的次生虚拟亚空间中,利用自己旗下的小我们同时对一系列看似无关但彼此互补的意识面向展开探索。
有些很特例的议题在短期内会成为热点,之后就少有问津;而比较普世的问题则会长期拥有较稳定的访问流量和在线人数。
每一轮新生代在历经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近似雷同的认知卡顿和进阶瓶颈,于是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先辈们走过的足迹,认知与理解相同的问题。因为知识可以相互传递,但智慧与觉受的认知能力只能自己领悟;观点可以强行灌输,但达成认同必须自我内在自发地达成,前提需要自身足够的相关智慧储备。
比如“烫,别碰”,如果你从来不知道“烫”是什么感受,那这个“别碰”就成为了自由意识的剥夺与束缚。“油漆未干”的一个警示牌意味着什么,没有经历或见闻过的或许还真心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与“原来不可以这样”的见识,不是教就能教得会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内在智慧的成熟程度决定了自我意识在某方面的问题上自身的根器钝利,说白了就是是否够灵光。
什么是灵光?俗话叫聪明,脑子快,鬼主意多。其实文雅的说法就是有逻辑思维外的洞见,是内在自我意识跨维度交互内在信息的能力。
能交互还要有这个潜在智慧:角色我的脑子里没有的,意识自我的认知里有,也是可以用的;两边都没有,高我或其它自我那里有,也能借鉴;谁都没有这个经验,那就只好自己反复地来趟这条道,最终得到最优解,去填补自我群体意识中的某一认知空白了。
被套路了
所以,即使是陈年的老套路,没有见识过的新生代还是需要重新经历一遍或数遍,获取到属于“自己”的经历,才能达成理解。虽然很多经历已经被先辈们无数次地历经过了,可谓毫无新意,可是还是不断会有在那里跌倒卡顿的,形成无法回避的宿命。比如婆媳关系,比如电话诈骗,比如股市韭菜,比如灭世预言……老一代被电视购物忽悠,现在网红带货接着赢利,仔细一看,套路一模一样。
生命的陷阱是无法通过告诫来规避的,最能引发叛逆的就是“我这是为了你好”。
比如你和孩子说“别吃太多的糖,别去碰刚烧开的水,别舔寒冬里的铁,别太早结婚生孩子,别过于迷信所谓的科学,别太把官方信息当真……”——经验可以传递,但拦不住其渴望验证忠告的实践过程。
实践出真知,忠告往往被等同于意识束缚,带来叛逆的尝试。但就是这些叛逆的尝试、不惧成见束缚的冲锋、打破常规的挑战,让智慧得以在已有逻辑外得到意外的意识拓展。
自由意识被全然地尊重,每一次历经都是全新的开始,就是为了让自我意识不会限于故有的自我成见中,这样才可能不怕失败地展开亿万次雷同的冲锋。
偶然中的突变带来非理性预期的收获,在穷举算法中触发极端的偶然是一种必然。初始的意识就是这样产生的,也继续在依赖这一方式达成无为的后续自我拓展。
能通过逻辑思考想到的永远是有限的,而在面对无限的可能性时,本源自我意识选择继续应用穷举算法,然后无为地去接纳一切非理性的东西。通过赋予无限无尽的自我分身、自由意识,来尝试了解发生了、但自己无法理解的一切,因为意想不到中蕴藏着自己尚且未知的智慧。
当意识扩张到某一程度后,意识的边界就会与另一意识的边际相交。交流在抵触中形成,好奇的未知与已知的理念形成较力。在固有理念的破立间存在着无数失败的尝试,但最终融合是必然的结果。双方都需要在摩擦间找到能桥接分歧的智慧。不同意识个体的融合带来跨越式的意识增长。
穷举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所有可能的情况中搜索可能正确的答案,并验证推演。
计算方法全面同时展开对所有可能性的求证:对符合初阶要求的分类,予以进一步的二步穷举计算;并依此类推,筛选掉分母、保留分子;集合所有分子成为分母,再海选出分子,直到找到那个随机的偶然。
其优点是可以对已知外的可能性展开探索,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缩短时间的方法就是增加参与运算的枚举单位个数——如果个体要重复计算十亿次的一个问题,用十亿个个体计算一次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如果涉及到逻辑链中层层递进的问题,对拆分项的计算速度也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输出的速度。
穷举运算法对于本源意识来说是最高效、简洁、便利、无为的一种智慧意识体现。但其缺点就是参与指定面向议题计算的意识分身们绝大多数都会一次次地体验失败的滋味,而且这种挫败感是绝大多数个体终生的常态。
除非全然地从宏观的角度上以一体的觉知理解了失败的价值,才能真正地转变自我个体的认知,在经历失败时看到其中隐藏着的对整体成功的巨大贡献,理解到在排除法中失败的价值与成功的价值同等重要——因为证明了其不可行,而让可行变成了唯一需要思考的结果,不然未能证实的“如果”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宿命与自由意识的博弈
为了给指定意识面向上的随机意识突破营造出大概率的机会,高我犹如航空母舰般释放出自己的小我意识分身,在指定的探索面向上展开重复的地毯式搜寻,犁遍所有的可能性变量,为此营造出无以计量的平行套叠虚拟子代亚空间,利用量子计算的穷举模式,开启多元多维的尝试。
小我的意识受命短暂地借由中阴体系进入这些被指定构建出来的时空景相空间内,展开被高我设定的特定命题。
在这里不要把高我与小我认知为从属关系,它们都是相互平等的人格面向,只是小我在功能上更为用,而高我则作为自我意识群中调度的职能。两种都是自我意识的分身。超我、本我、高我,都是从小我一步步成长上来的。
小我在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前或再次历经原有角色时,事前会被设定好这一角色的个体与时代背景的综合参数,包括角色的生理性别与隐藏性别认知、智商、情商、性格趋向、健康程度、寿命上限、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进入角色后的小我意识可以依据自由意识展开随机的抉择,但角色所拥有的背景数据(生命蓝图)在其出生前就已经很大程度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规范了角色能想到与能感受到的见识,即其一生中可以遭遇到的见识是被事先锁定好了的。这就圈定出了角色能产生的思想与认知体系下可达成的作为,制定出了在哪个范围内自我意识有抉择的机会,而产生可变量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被制定出的那个圈子。
这样的中阴运作体系让很多参与基层实操的小我意识们(玩家)发现:与其花时间与精力去头破血流地闯荡,不如花时间和内在意识高我(程序员)搞好关系,踏实地完成自己被指派的流程任务。
举例:
A.出生前设定:公元90年生人,性别女,出生时难产,导致脑缺氧,设定为智商一生上限不超过5岁,父母离异,无法站立,大小便不能自理。母亲在自己14岁时癌症过世,留下大笔健康保险理赔金。
人生功课:被爱、被照料、无助、艰辛、冷漠、坚持还是放弃肉身。
B.出生前设定:90年生人,一线城市,出生性别男,家里三代单传的独子,父亲是一线大明星,母亲难产死亡,内在性别认知女。
人生功课:性别觉知的平衡。
出生后两年,父亲续一房,生两男孩。后母鼓励自己女性化的渴望, 俩兄弟排斥自己。
人生功课:成年后坚持还是放弃先天生理性别。
C.出生前设定:90年生人,偏远山区,男性,家里四个姐姐,全村人供出的大学生。姐姐们为了自己有出息都要了大量的彩礼,被婆家嫌弃。大学毕业后因为勤奋又聪明,留在一线大城市,没钱买房,倒插门结婚。婚后三年山里的爸瘫痪了,妈提出要进城养老,因山里就医不便。可是自己与老婆孩子、老丈人一家所住也不过60多平米的房子。
人生功课:孝道还是完成自我价值。
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文化背景、身体状态、心智成熟度等初始设定,决定了人生的课题,而你自己决定如何来解读与解答这一课题。看似必然的无路可走时,就是自我内在智慧奇招制胜的机会。在理所当然与情非得已时,在看似多选实为单选的很多人生路口上,不是没的选,而是自己的思想狭隘了内在选项的觉知力,让自己的智慧匮乏了立体性。
A.脑瘫的女孩在自己18岁时,因为一场肺炎诱发高热,痊愈后成为了灵媒。虽然还只有5岁的智力,但她不世故的状态让很多人更信赖她传递的灵性知见,现在被学习灵性的人们照顾得很好,拥有自己将近35万的粉丝群。
B.他在19岁生日时和自己的父亲像成年男人一样一起喝了一次酒。那次俩人都醉了,都哭了,两个男人都很想念同一个女人,两个男人也都很爱彼此,父亲终于明白了爱与性别无关、性别与面子无关,爱不是一种所有权的束缚,而是让对方达成生命的热忱、活出自己的精彩。去泰国的钱父亲出的,他带着祝福而去,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展开自己想要的人生体验。
C.他在自家小区附近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四个姐姐偶尔能在经济上帮助一点,自己下班后又打了一份工,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心是暖的。妻子有时会抱怨,可是他对岳父母也是同样地尽心出力。“人生在世谁没个三灾六难呢?苦日子能熬过去,但仁义有爱的心可不是能熬来的。你们也有老病残的一天,你们的孩子看着、学着你们今日的作为呢。”妻子的父母这样对妻子说。
坚持还是放弃,前进或者逃避,或者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没有打不开的锁,只是你还没能找到方法。而找方法的过程就是对自我心智的锻炼,而找到核心矛盾的最优解就是此生最大的初心。宿命带来课业,自由意识决定你怎么解答自己面临的问题。
意识体身份的成长阶梯
最底层负责实操的是(办事员)小我意识,负责企划的是(部门主管)高我意识,在上边制定宏观战略的是(公司经理)本我意识,洞察自我短板、防微杜渐、运筹帷幄的是(董事长)超我意识。
公司经理们都是董事局成员,哪个董事自己旗下的团队最给力、最强大,那它就拥有最丰满的智慧、最精纯的能量,在自我意识群体中自然也就形成了意识占比的多数,自然地成为董事长即超我。
超我不是某一个固定的谁,超我是群体自我意识中那个最智慧的自我单位,拥有最高维的内在觉知、最渊博的知见、最多元的智慧觉知、最真挚的爱、最圆融通透的认知。它代表整个自我意识集团的最高成就,成为核心意识,掌管宏观的全局规划。
但本我、高我、小我都拥有高度的自由意识,大家都是自我意识的分身。
如果一个团队的自我意识一个个都恃才自傲、桀骜不驯,那高层就会被架空成为一个摆设。
如果基层的小我觉悟了臣服,能开启合作模式,统合了外在自我意识与内在自我意识、角色利益与灵魂利益,愿意跟随内在热忱,顺应内心的引领,不去任由脾气造作,而把心愿化为行动,行动有所坚持,不计较角色的得失,而始终把衡量利弊的观点放在更高的、更广泛的意识维度上,愿意扮演好小我的角色,配合导演,不耍大牌,那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是:载具意识架空了角色外在意识,贪食好色,怕死多愁。
好点儿的:外在角色意识架空了内在自我意识,遇事情绪化,利益得失心特重,自我利己意识强烈,渴望永生不死,期许不劳而获的捷径,为了所谓的成功乐于损人利己。
内在自我意识架空高维意识,会导致:观点单一,容易偏激,匮乏整体宏观觉知力;容易出现灵性的傲慢,喜欢否定与评断他人,对人生大戏中的各种助缘拥有着旗帜鲜明的个人是非观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会引发自己的不快甚至恼怒;无法理解没有巧合,也不能相信非线性的逻辑。
平等的自我意识内部成长环境
每一个当下的(董事长)超我,首先都在某一个时期当过“光杆司令”,其实就是小我的角色。它在知见、智慧、能量三个面向上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拥有了自己的分身。
随着分身数量的增多,自己成了(小老板)高我;
旗下自我分身后续很有作为,快速壮大,梯队增殖,队伍扩充,儿子有了孙子,爸爸变成了爷爷,结果小老板水涨船高成了(公司总经理)本我;
本我中最优秀的那个成为了自我群体中的超我。
分身与本体本无主次之分,都是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发展,不同分身发展的进度不同,犹如春秋战国一般,诸侯崛起。多个(部门经理)高我凭借自己下属的小我,累积了足够的自我“实力”;当旗下的小我完成了原始的累积、开始分裂增殖的时候,原先的高我就自动晋升成一个新的本我。
自我意识团中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本我,谁的意识占比大谁说了算。智慧、认知、能量最多的一个本我担当自我群体的代言人,成为自我群体内的超我。当然这占比是动态的,所以超我这个位置并非固定归于哪个本我意识团队。
当超我、多本我、多高我、多小我的架构完成后,层级分裂终止,但内部变化并没有终止。小我作为实操的参与者,它与本家高我的关系不是父慈子孝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关系。所以高我也不是一个固定的位阶——如果某个小我真的达成了觉醒,进而通过开悟达成多维智慧的暴涨、多元融通的认知猛增、觉知力爆棚、能量精纯高亢,就会让自身意识成熟度有机会反超本家高我,成为本团队中新的高我意识,而原高我意识沦为自己的小弟。同样的道理,高我也可以这样造本我的反。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反超上级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管理层时时拿着全员汇总上来的即时大数据,它会比基层更全面地了知信息动态和拿到更全面平衡的体验素材。不过不可否认,即使是在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高层,也有“笨”的领导,素材全面,但就是想不明白,卡顿在自以为是的成见里走不出来,就会被后起之秀反超淘汰。
所以,虽然分裂增殖在自我意识内部是有先后次序的,但是在自我意识集团中,每一个自我的意识分身都是平等的存在。这里没有腐儒的愚忠或孝顺恭谦,一切都靠自身实力说话,有智慧、认知、能量,并且比其它自我分身强,那您就是团队中当之无愧的老大。所有未来规划、所有信息资源、所有能量供应,都优先向最有希望引领大家更好发展的那个自我意识单位倾斜,结果就是越强的越强。
不同自我的舞台
之前说过,自我意识集团内的各级分身们实际是不进入虚拟亚空间体系各个维度次元中的。它们把自我意识焦点按照当下的状态如实地映射入各阶各界不同的虚拟亚空间体系里,在不同的舞台上形成自己的种种角色。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意识体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舞台与故事中分别出现,并装扮成各色的角色。
自我意识团中担当超我意识的本我把自我的法身化身投射到第一层虚拟空间中,在虚拟本源里建立一个与自我意识群体对等的形象。
其它面向上的本我意识则按照自己认知倾向的不同,自主决定到哪个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面向里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意识面向有些需要初创,有些则早已成型,本我需选择在其间构筑或进驻、创建或加盟、设立或进入到某一“界”面里。
不同界面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意识频率是不同的。意识频段的差异导致低频意识无法察觉高频意识空间的存在,更无权访问。但高频意识可以自我降频进入到低频意识空间中,显化成任意角色,并与那个空间内的其它意识互动。
这里所谓的高频意识只代表它的修为在某一领域上达成了很高的成就,拥有了高频意识能量和多维非线性时间觉知力,并不代表它的知见与智慧在其它的意识位面上也是全然通透没有偏颇的。就好像一个满级的魔法师可能对刺客职业的技巧仅是一知半解,如果进入到一个被定义为魔法全面无效的界面里时,就很被动了。
意识频率与显化频率是连续性的,但意识认知的觉悟是存在阶梯的。这阶梯形成了意识的频段,导致意识显化的界面也形成了明显的阶梯性疏密频段。在各个频段里各自有自己各异的、明确的探索主题和规则设置。不同的频段在空间内是相互套叠的,但在显化上是清晰分割的。这些平行存在的频段各自有各自的时间运作体系和内在规则之力,各自定制各自的内在规则之力与道德章程。
本我所在的次级虚拟亚空间中有着各种自定义的景色,其间各种人物角色的造型与性格也多由本我当下的自我理念塑造显化而来。这些人物形相与景色造型多源自本我在自己“创业”的历程中曾经历过的故事。在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里,那曾经历过的、向往过的场景、那自己最为欣赏、最记忆犹新、最难忘怀的片段被用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景色。
次级虚拟亚空间中人物形象的显化与设定,彰显了本我在现阶段的意识侧重点和理念认知、文化偏好、种族认同。所有的这些场景与人物造型,都是被意识虚拟营造出来的显相“皮肤”;用来构筑这些相的显像点,都是意识生成的意识能量微粒像素。
很多老派的本我意识懒得搞专属形象给自己,就是一大团光雾;自己空间也不显化什么特殊景色,很是内敛。但刚从高我升阶上来的本我意识,一般很在意自我形象与自我空间的装潢,力求富贵庄严、典雅殊胜,生怕别的本我看低了自己与自己的领域空间。
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序列内的自我意识群有着很近似的空间装修风格与造型趋向。有些高我甚至还会明显地保留着故事角色的意识习气,在对外显化自身形象时是穿金戴银、珠光宝气的,仿佛这些用意念幻化出来的扮相能彰显自身的尊贵;更是把自己所在的空间设定成黄金城、琉璃街、水晶屋,生怕谁不知道自己家里有矿、是暴发户一般。
高我掌管下的中阴界
当意识进阶到本我意识的层面时,无明的困惑成为意识关注的焦点。虽然还有些故有习气的萦绕,但已经很少有贪欲或感性的冲动了。
在这个阶段上,本我意识和高我意识在进阶后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事物观察的认知高度与广度带来的深度。越高维度的视角越能在更多元立体的不同面向上同时展开综合的分析认知,在运筹帷幄中少了抱怨、多了关爱,除了自觉的觉悟,还有了觉他的渴望。不过本我意识想要达成超我意识还要克服很多障碍,融通更广泛的意识面向,整合更广泛的自我面向,真正地做到全然的一体认知。
本我主要的作为是调度自己旗下的高我去寻求与获取意识智慧拼图中尚且缺失的认知,以便用来融合或桥接已拥有的本源意识碎片。
就好像当今的华为,有5G的技术不假,但自己不掌握关键芯片的核心积聚,有A有C,可就是串不起来。知道这样可行、也见识过别人能做到,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就算有人把隐秘的答案直接当面告诉你,也因为认知的差距无法理解与认同,更别说辨识被告知信息的真伪程度了。
就好像你上百度查某种疾病怎么治疗,信息确实都在那里,但五花八门真假掺杂,你信谁呢?信几分呢?一本《道德经》五千来字,人人都知道那是玄妙智慧,你也看我也翻,有几个能说自己看懂了一多半的?不是答案难找,而是想要理解答案所需的智慧积累难得。
本我解决困惑的方法就是拆分问题: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不同的面向,然后让自己旗下不同能力的高我分领这些任务,去尝试找到答案。
高我所在的意识层面是介于小我的“故事”显化现象层与本我的宏观调度层的中间,属于次生虚拟亚空间,是次级虚拟亚空间中的本我意识们用意识力投影生成的下级意识虚拟空间体系,是专门为不同高我量身打造的。几乎每个高我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次生虚拟亚空间,那空间有点儿像我们的群聊群——高我就是群主,群里的成员就是它旗下的所有小我们。
在本源意识流中,超我意识能量泡内的小我意识群体们利用意识投射出自己的法身,都集中存放在这些彼此独立的次生虚拟亚空间中,形成自家的信息群。所有小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片刻的起心动念都被群中的信息记录如实地备份了下来。
信仰之境
高我随时可以与任意小我进行沟通,小我之间在本群里也可以形成平级沟通,但是小我无法跳过高我与其它高我旗下的小我意识形成沟通,除非两者在出演同一幕故事。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系统交流屏障,志同道合的小我意识群体们,在退出了现象界的角色扮演之后、回归高我掌控的中阴界之前,利用群体意识创建出了多个信仰之境。
这些因各种集体信念生成的不同独立虚拟亚空间,不属于本源的正规意识运作体系,又存在于意识运作体系之内。这样的信仰之境虚拟意识空间很不稳定,会随着某信仰体系的涨跌荣辱而兴衰。我们比较熟悉的信仰之境包括所谓的天堂、地狱、天国、九重天等等由地域人文群体信仰生化出来的各种介于死生间的意识过渡体系。
这是专门收纳与冷却宗教狂热信徒的亚空间,好让它们体验到自己心中的如果,放下一念所执的偏激,平复内在对自我审判或不甘的期许。这一经历的真实度与时长全都依据小我被宗教信仰自我催眠的执念深度。如果说所谓的生是颠倒执着梦想,死后经历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梦的第二段续集呢!
现象界的阴间与阳间
本我洞察自身内在意识面上无法达成融通的认知领域,找出自己最为匮乏的觉受认知方向。高我从本我处拿到当下自我最为匮乏的某一意识面向上的课业命题,再把具体问题拆解细化,并让旗下处于空闲状态的小我去尝试找到答案或可供参考的答案线索即觉受经验。
因为本自一体,所以如果是本我意识层面上的匮乏,就是所有自我意识分身全体的匮乏。所以小我在领命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命”题真的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当下首要课题,不光欣然接受,还感恩戴德。
上文中提到过高我与小我都把自我意识的投影置放在次生虚拟亚空间内,在此,小我叫高我为更大的角色,而高我视小我为自己的人格片段体。
小我被指派到蕴含所需觉悟的经历中去历经,犹如工蜂去采蜜。如果这个小我够“灵”光,在故事里带着十足的觉知,把信息与经验、思考后的觉悟与智慧,犹如蜂蜜般地带了回来,跑一趟就够了;如果这小我很愚钝,混混沌沌、晕晕乎乎的,随大流过了一生,回来后一问:你觉得自己收获了些什么?支吾了半天,就是存折、房子、老婆、孩子,还有一肚子牢骚与愤恨,那真的是个赔钱的家伙。回去再来,回去再来。
小我领命去经历“人”生故事,并不是要真的去到那里。次生虚拟亚空间分为内外三层:内层是与高维连通的意识门户,中间层是高我意识角色所在的区域,外层设置了大量的虚拟空间井,这井被叫做环。
小我意识进入这环中,意识就被抽离了出来,自我意识焦点形成意识束被环投射了出去。被投射出去的意识,会进入到一个由群体意识构建出来的历史剧中,那里有恒古以来所有意识构建出来的各色故事脚本空间与空间内发生过的故事。
小我可以选择利用老故事创建新环节,或一路追随老故事的剧情。在故事里小我可以使用单人副本(纯故事线),连被自己观察的那个角色其一生都是严格按照故有故事脚本内的行为而展开的。在这里小我意识只负责观察与觉受,犹如看一场电影或生命的纪录片。
第二种可能是本我下的多个高我同时参与这一觉知计划,派遣不同高我团队下的数个小我,一同进入同一个生命故事中,相互形成对等人格,完成平衡的体验认知。你所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其它面向,你所助益的也是你自己,你爱的恨的给予的剥夺的都是你自己。一生中交集最深刻的、影响最大的都在自己的不同意识面向间展开,形成内在自我意识里自平衡的得失自我觉悟。
第三种可能性是小我进入群体意识所营造的实时游戏互动中。故事大时代背景与世界级大事件是原有故事主线,但世界故事脚本里超过10%的角色是被“玩家”控制着的,即有觉知觉醒后的角色。这类角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代故事背景的主意识流向形成明显的差异,对日复一日的规范性故事内生活不再认同,会问出灵魂三问,并开启内在觉知的探索,最终不再依据角色故有的命程展开,形成属灵的生命觉悟,跟随内在热忱生活,而非角色人文的得失渴望。
以上经历觉受部分称为舞台上的生命历程,即我们所谓的阳间。但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前台(阳间)、后台(阴间)、剪辑编辑室(中阴界)、彩排练功房(出生前计划大厅)。出生前计划大厅里是高我与小我或小我群们选剧本对剧情的地方。
所谓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阳间的经历其实在整个生命历程的循环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最多的生命经历发生在我们所谓的阴间,那里是回顾、反省、平复自己各种内心觉受的地方。信仰之境就发生在这后台里,成为戏中戏、梦中梦。
彩排练功房(出生前计划大厅)发生了什么?
因为高度的自由意识,进入角色后的小我意识多数时候可控性非常差,所以为了能让指定的命题被充分地探索,高我层面上会运用生命的蓝图来有效地规划将要被探索的事件,让初心主命题成为生命经历的必然事件。
为了确保要发生的事情会在要发生的时候发生,动用了很多手段:
首先规定了小我即将进入的时代背景,其中包括:进入哪个宇宙、哪个星球、哪个文明、哪个时代、哪个种族、哪个家庭。这一系列设定下来,生命的可变量与确定性参数就八九不离十了。
对于灵界所选用的故事素材,都是早已发生过的故事的备份存档。你有权在经历的过程中对其故有的故事内容演绎、改写或照搬原创,修改后的内容会被系统如实记录,成为一种新的故事脚本支线被保留存档,被后人引为经典剧情。
因很多富有哲理的经典故事脚本已经被用烂了,想要跳出故有的各种已被探明的支线剧情、搞出新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所有常规可能的变数都在系统的预计内已经成为了变爻中的常数。
然后规范小我角色的属性,包括:性别、初始智商、性格特征、可受教育的程度、父母怎么对待这个孩子、属于家庭中第几个孩子、一生中必将遭遇的重大事故与疾病、什么时候发生、可携带进入角色的最大生命能上限、一生中可以调配运用的资源合计有多少、家人对待角色的态度、是否有后续资源可以借助、借助多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有被预设的贵人相助、帮助哪个面向、帮助到什么程度。这些生命历程中具体的设定有效地塑造出了人生课题的难度等级。
最后设定的是其一生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遭遇几次情感、这些情感是对其形成消耗还是助益、是否能有子嗣、能有几个、哪个在哪年出生、出生后是对主角形成拖累还是助益。这一设定是在带出人生课业的主题,同时形成体验的平衡性设定。
刨除这些设定好的生命蓝图外,其它全部都可以尊重角色的自由意识。当角色遭遇到人生中的必然时,是可以动用自己的自由意识选择激活这一分支或回避它的展开。没有被安排好的东西,在单人剧本里不会出现;被安排好的分支点,角色有权选择是否激活并经历它。
角色还有权选择什么时候退出角色扮演,但是如果退出得过早,一般会被劝返,形成濒死体验。还有另外一种濒死体验源于剧情设定,因为选择经历觉悟的一生也是一种可被探索的“如果”之一。不过前提是您已经累计了足够的意识力,拥有面对多维时空、非线性时间、全然虚伪的舞台人生的智慧。因为知道活在梦里还要继续演好自己的角色,远比做梦要难。
小我意识在故事中可以成为自我人生抉择的主宰,但也有可能角色的载具意识与外在自我逻辑意识太强,直接架空了内在自我意识,更不让高我插嘴自己的人生,就连安排好的贵人也一并得罪光、置之不理,进入一种无药可救的、偏执的悲催生命体验。
后注花絮: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名利,那你一生会很辛苦,而到头来会发现自己一无所获,还要被发送回来,一次次地重头来过。如果你能找到一件事,没人给你钱,也出不了名,可你愿意每日每夜地去达成它,那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与初心所在。热忱所指,意义所在。
我宁愿糊里糊涂跟着清清楚楚的人,也不想清清楚楚跟着糊里糊涂的人渡过生命的湍流。人生中抗争的造作与臣服的无为,自己选是给资本卖命,还是给高我忙碌。
人的一生中所发生的一切没有偶然,并且在你出生前你已然觉知并认同,但你还是选择以这个身份来到这个世界,那么说明一定有值得的事情,只是或许今天的我还没能领会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不是说纵容并等待他的报应,而是内敛自性心性后、自我的觉受与智慧认知提升后,对境的世界意识频率随吸引力法则而改变。当你脱离了低频的互殴意识频率维度后,你身边的世界与世界中的其它角色也会随着改变。
世界是被意识频率层级的频段所划分的。在平行世界中穿梭,不是靠喊口号或起心发愿变身奥特曼就能达成的,需要你的内在意识频率真的达成了你所渴望如是的意识频率状态,才能被吸引力法则自动划分到那一意识频率的实相中生活。
脾气看语速,态度看手势,性格看面相,内涵看眼睛,习惯看身材,
教养看站姿,人品看走路,心态看衣色,层次看穿鞋,干净看指甲。
以利聚者因利散,以情聚者因情散,以心聚者因观念散,以觉悟聚者因次第散。
聚散本就是往复的规律,犹如生死一般,别说永远,也莫立誓言,当下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