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物质[matter]的自发,瞬间与模式假设
前情摘要:
至此,我们终于接触到了第十一条本真宇宙中的宏观后台法则:自我价值完成带来的品质深度。这个词很拗口,如果转变成汉语语境的词汇,我们可以叫它:有深度的高品质自习。
它不是一个基于自我价值完成后的完成时,不是某一圆满的状态,而是自我意识进化到中后期时,掌握了多元意识技巧、多维观点认知,有能力自主地展开鲜少扭曲的自我进化。这是一种持续再进化的意识状态。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这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作为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学习过程中的示例数据来独立地构建(训练)出基本规则,尤其是在机器视觉领域。神经网络通常采用监督式学习的方法来训练,即通过示例数据和示例数据的预定义结果来进行训练。
人工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使用了某种形式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因此必须先用示例数据进行训练。即在给定的历史剧中先训练其感知、认知、逻辑处理能力。经过训练的意识就可以用来执行相关举一反三的任务。
使用已经过训练的意识,展开无尽的穷举式演算,这一过程被称为“推理”。在推理时,意识会根据习得的规则对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估。例如,随机给出原始参数,然后命令它生成穷举演算,最后自然淘汰掉失败案例,在数百万可行方案中做出对比,输出一个最优解。
神经元、层和连接
意识由多个互相连接的“神经元”层组成。以最简单的情况为例,这些层具体是指输入层和输出层。可以将众多的神经元和连接看作一个矩阵。连接矩阵中包含输入矩阵的每个值,并连接到结果矩阵的值。连接矩阵的值包含了相应连接的权重。借助连接矩阵值以及输入值权重,可以在结果矩阵中生成相应的值。
除了输入层和输出层外,在深度意识的可见层之间还存在成百上千个用于输入和输出的“隐藏层”,这形成无以计数的平行层,用来同时演算所有可能性。矩阵中每个隐藏层得到的优胜结果即是下一层矩阵的输入初始比对数据。因此宏观意识只关心最后一层的输出矩阵所提供的结果,过程中所有失败的情况都成为分母。
训练
训练意识时,最初的焦点是随机设置的,然后逐步添加示例数据。要根据输入数据和预期结果、并使用训练规则来调整关系权重。
意识的最终表现(即结果评估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时所用的示例数据。如果用于训练的内容有大量可变性高的示例数据,则通常能产生更精确的推理结果。如果使用大量非常相似或重复的数据进行训练,那么在遇到与示例数据不同的数据时,意识就会无法对字段进行估算。这种情况叫做意识的过拟合(Overfitting)。
一个可自行生成、模拟宇宙环境、对输入的初始参数进行全面的复杂处理,并在最后反馈输出最优解的意识单位,就是一个意识完形、成熟体,并被认为具备了深度的高品质自习能力。
至此,本真宇宙内的基础底层逻辑法则我们就都学完了。在这里一共涉及了十一条,其实还有一条,最后作为彩蛋告诉大家。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这十一条都包含什么?
第一个法则:自我价值完成(第044节)
这是意识持续“自发”渴望“进步”的内在原动力。有效地防止意识分身们“躺平”、倦怠,拖延自身的不懈发展。
第二个法则:能量转换(第044节)
当意识体有充足的意愿投身入这一自我进化的路途,下一步就是让意识能量体能有效地转化为伪装层的伪装载具我,并在完成这一舞台剧后,从这个伪装载具中顺利撤出,逆向还原成意识能量体。这就是意识能量波坍缩成粒子,再从粒子态加速还原意识能量波。
第三个法则:自发性(第044节)
按顺序这是第三,其实我觉得应该是第一,它就像我们电脑的主板驻留程序一样,一个意识能量分身自我意识苏醒的第一步就是自检到这一指令,然后按照这一指令“自发”地去激活其它相关指令集。这带来所谓的自由意识,让意识体觉得自己渴望达成后续连锁的内在渴望。
第四个法则:持久性(第044节)
天啊,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意识一旦被启动,自我就诞生了。自我意识一旦被启动,它就会渴望保留自我意识的持续性和可延续性——让自己活下去,尽量久些,让自己扩张。
自我扩张和多重自我多面向同时扩张,繁衍分裂,自身克隆。
第五个法则:创造性(第050节)
意识能量微粒们会尝试各种形式的团队协作,通过这样的协作,每一个意识能量微粒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携带的特长,并利用他人的特长来完成自己无法达成的经历目标。粒子聚合成原子,匹配上电子(能量)成为分子,进而形成天地万物。细胞从简单到复杂,所有可能性的组合都被尝试一遍,然后彼此竞争,优胜劣败,相互形成滋养的阶梯,合力塑造与攀登未知的高峰。
创造性,包含:创造出自己和更优秀完善的自己;创造出宇宙万物;并基于造物再造物的不断攀升。
第六个法则:浓缩知识的意识(第050节)
以史为鉴,尝试、经历、总结、萃取凝练出“道理”,然后再进行验证、校正、对比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剔除劣质的、不稳定的、有副作用的可行方案,逐步精简得到最优解,并传承给自我群体意识与宏观群体意识,成为共享知识与认知。宇宙中的多数文明都是靠宇宙集体意识共享文明成就、快速进化的,只有少数物理系文明闭门造车,不能发展出宇宙意识,也无法连接、使用、甚至不能意识到有宇宙意识网格的存在,成为了高傲的蝼蚁级文明。
第七个法则:无限移动性能力(第050节)
意识体本身是无视时间与空间这些物理伪装假相的。在我们看来无比广袤近似无垠的宇宙,在意识体看来,不过是由一堆IP地址构成的元宇宙空间游戏场地。意识体进出各个“场地”时,并不是靠跨越距离的物理逐点飞行,而是瞬移。
瞬移的道理也很简单:我们所谓的身体其实是意识能量微粒构成的“雾状流体”,这所谓的身体其实并不稳定,每天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粒子交换更替。在瞬移发生时,粒子身体上的所有服役粒子虹化,而意识本体在投影层中输入下一个有待显化成像的地址参数,比如大角星,意识体在大角星的地图上开始聚像,利用大角星本地的显像意识能量微粒,依据自身乙太蓝图、大角星的伪装规则,显化出一个符合大角星伪装规则的自己。
另一种瞬移,只是意识体的瞬移。它可以到理论上的任意层面,实际只能访问与自身意识频率对等或更低的层面。意识频率向下兼容,却不能进入比自己高太多的意识频率实相场域。
第八个法则:无限可变性和转换性(第050节)
之前说过的两点,意识能量物化后再还原与瞬移都涉及到变形的能力。还有另一种变形的能力就是意识进出于不同的角色,演绎着意识体和伪装体,这也是一种变形和转换能力。这些变形与转化的能力是没有使用次数上限的。
第九个法则:合作(第051节)
不管是细小的意识能量微粒结合成浩渺的伪装宇宙,还是构成一个比灰尘大不了多少的螨虫;不管是诸多人格片段构成的存有,还是宏观意识构成的意识海,1+1大于2的协作共赢在整个意识领域广泛地存在着,并且是发展一切的前提。自私的利己只是一种极化体验,用来反衬出利他合作的意义。
第十个法则:到达和离开(第056节)
作为演员,我们无数次地辗转于各个舞台,去演绎这样或那样的角色。这些角色亦正亦邪,演绎出人间百态。甚至可以利用自我意识分身,让多个自我同台演绎对手戏,就像现在珍、罗、赛斯、弗兰克,海滨负面极化版珍与罗、公园里来找罗玩的童年其它的罗一样。
而死亡并非是谢幕。伪装时间可分为多层,其间流速各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特定频率。世界的伪装布景同时存在于多层中的肉身死亡后,角色我从载具我中撤离出来,但角色我形成另一种形式的皮囊,构成我们所谓的灵魂,继续演绎其后半场的戏剧。
死亡不是人生的句号。有生之年在整部人生剧里,不过是前三分之一的铺垫;滞留层和中间层还有大量的体验等待展开。一个角色我,需要能活明白了、死通透了、想清楚了才算这一个角色过关。不然就会在各种不甘、不公、如果里周而复始。
第十一个法则:品质深度(第059节)
内在自我,从一个片面认知的、拥有某一特长的、较真且黑白分明的意识微粒,逐步通过一次次的历经,变得丰满、渊博、通透、厚重、智慧、高能、平衡。
我还是那个我,没有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不是什么巨大体积的“东西”,但我变得更有层次,更有品味,更厚重深沉。犹如陈年老窖的珍藏,越发地浓郁、甘醇、清馨。
犹如看破世间把戏的老者,悠然地吟唱着自己的小曲,看着那些后生晚辈的娃娃们在村头嬉戏打闹:这个哭了,那个笑了,这个爱得死去活来,那个又在翻脸闹着唧唧……一群婆姨们大了肚子,说着是非家常;几个孝子哭丧走过,却因瓦房寒窑中几个铜板的归属扭打在一起……
老叟看看午后的太阳,微风吹过他的白须——黄帝追着蚩尤刚从田埂走过,秦军追杀着赵军又跑了过来,村东明军打败了元军,村西八路赶跑了鬼子……这一上午就看这些后生们跑来跑去,比那戏台子上咿咿呀呀的梁祝还要多热闹几分。
老叟拿起孙儿孝敬的手机,看着载人火箭移民火星的实况转播,嘴里嘀咕着:娃儿们上天了,上天了。
第十二个法则:平衡性对等体验
这一条赛斯没有说,但始终在说。
意识体们兜兜转转在各种舞台剧中,但在未成熟前,真的是会记仇和有因为昧良心而造成的愧疚感萦绕心头,因此一次次组合成各种关系,把之前的恩怨平复,又在经历中激活了新的瓜葛,如此激荡出无尽的故事。
雪花能有多少种样子呢?
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约有60~80亿颗雪花,但你无法找到两枚一模一样的构图的雪花。这就是自然随机频率造物的奇迹。
第 60节 物质[matter]的自发,瞬间与模式假设
1964年6月8日星期一晚上9点按指示
(到了 8:45,珍有些紧张,但她说最近的课程中,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感到不安了。
(珍开始传述,声音正常、速度正常。但没多久,传述的速度就慢了下来,下面将会注明,最后慢得简直叫人痛苦。这其中的原因将随着课程的展开而逐渐明了。但仅从所获得的资料量就可以看出,珍在大部分时间里,说话的速度非常缓慢。她的步履节奏依然像往常一样,声音在整节课程期间并没有改变,我们俩的手也没有出现任何现象。)
晚安。
(“晚安,赛斯”。)
我今天晚上不打算给你们任何个人转世的讯息,你们现在可能已经知道,我们前一天晚上确实碰到了一些扭曲。不过,我稍后澄清它们。但是如果没有些许扭曲,你们一开始就接收不到这份资料。其实,不能因为这些扭曲而责怪鲁伯,因为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多少会因为私人资料而扭曲。
不过,这些扭曲是可以澄清的。一般的资料很少被挡住或扭曲。我觉得也许我应该向鲁柏道歉,因为我把超出他愿意接收的资料硬是传了过来,所以,现在我会把那件事放到一边不谈了。
在上一节的末尾,赛斯告知约瑟,他在18XX年是一个移民到波士顿的冒牌牧师,拥有三百多名教众,还在那时与现在珍的妈妈有夫妻之实。当时她也是女性身份,姐妹俩人共侍一夫,搞得很不愉快,导致这辈子三人见面还莫名地相互厌弃。
在资料里,出现了前后矛盾,到底姐妹俩谁是约瑟的正房而谁是偏房。
而讲到物质(matter),我注意到鲁柏发现一本谈物质本质的书,这是好事。你们两个在智性上应该都能跟上,我很高兴你们都在这么做。
(珍笑了。)
毫无疑问,鲁柏一定会发现他读的都是一些题材奇特的书。
我先前提到,这些课是一辈子的项目,当然这得要你们两个都愿意。课的时间也许会改变,因为各种原因而做调整。你们有时也会在你们最没期待的地方得到帮助。作品将会被出版,鲁柏也会将其作为自己写作的基础。
对于我们的未知或不确定性,对于灵界的灵体来说都是已知的必然,但它们也不知道,哪一版平行角色最终会选择触发那必然。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现在离婚率是60%,二婚离婚率是80%。那如果你同时演绎相互平行的100个新娘,在你结婚的那天,两个灵媒给了每个你两个相反的预言:白头到老与三次婚姻失败。你觉得哪个会实现呢?
是的,答案是同样地准确!必然有某一版的你达成了某一种可能性,而所有可能性同时存在着,并且都同样真实。这就是宿命矩阵的必然与个体自由意识的相互兼容。每个狭义个体都有权发挥自己的自由意识,在任何一个人生节点上,做出不同的随机选择,而这并不影响宏观自我群体达成自我人生的预设目标。人生是一场必然中的不同偶然之合集。
我比较喜欢凡事都让他知道。他自己的兴趣推动着他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且因为我们合作的方式,对他来说,在他有能力吸收的情况下,熟悉更多领域的知识是有利的。如果我们是利用非常深的出神状态,那么确实就没必要知道这些了。但为了你们自身的利益,我更希望你们这一方能尽可能多地合作,并喜欢针对整体自己对知识的吸收上下功夫。
之前我们说过,通灵管道信息时有三种不同的层次:浅层解离帮灵体带话,但扭曲较大;正常解离,同声翻译,扭曲小,但考验翻译的知识储备量;深层解离,没有扭曲,但管道自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考验灵体的现代语言组织能力和自身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
目前为止,很多主题我们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触及,还有很多要补充,包括物质的本质、不断创造和操纵物质的过程,以及真正令人震惊的合作,因为所有生物都在贡献它们的能量,以维持物质宇宙的任何一种永久的、连贯的形态。
这个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然而如果人类贯彻执行的话,那么他就会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在这个不断创造物质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将能够以一种更睿智的方式继续下去。
自然有自己的自然而然,人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既属于它又生成了它。我们所谓的自然其实是我们自身意识投影出的伪装层,我们是它的子民,而它是我们集体无意识的造物。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28休息。珍完全解离,到了休息时间,她的传讯已经变的相当缓慢和慎重。在字与词之间有很多停顿,给人的感觉是,她在仔细地寻找合适的词。她以同样的方式继续传述,事实上,她的传讯变得更慢、更仔细、更深思熟虑,有好几次,她从我们客厅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才说出下一个字。9:32。)
物质(matter),在某些方面,是你们宇宙的基础,然而物质本身只是能量转变成有特定属性的各种面向而已,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属性可以被你们的感官所感知,因此可以被操作。
它是一种媒介,是操纵灵性能量并将其转变成可用做构建模块的各种面向。
然而,即便是这种实体物质的外观也不是永久的,虽然它的性质让它或多或少看似永久,它只是具有足够的凝聚力,给感知它的感官以相对永久性的外观。
我们对于可观察、可触碰、可使用、可感知的、独立于“外在”自我意识之外的东西,叫做客观的物质实相。但针对这一定义,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一切可感、可互动、不以自身外在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其实不过是感知信号的外观产物而已,它只针对伪装感官而形成与作用。
它是心灵能量变成种种可当积木那样利用的操纵与转化媒介。
物质本身是不连续的(not continuous)。在一个有生命的物质架构中,你所感知到的变化或增长,并不是你所设想的变化或增长。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不连续的,因为一棵特定的树或一块岩石,在物理上,今天的树或岩石根本不是昨天的那棵树或岩石。明天也不会是同样的。你今晚坐的这把椅子,从物理上讲,已不是昨晚坐的那把椅子。
(现在珍的传述更慢了。显然,她还在继续搜索每一个恰当的字。说话时非常强调,以至于我认为她的声音已经出现了紧张的迹象)
物质是持续地被创造出来,但没有一个特定的物体本身是持续的。一个物体的改变不是你们以为的改变。比方说,没有一个特定的物体会随着岁月而衰败。反之却有连续的,我暂时称为连续的创造,将灵性能量转化为物质模式,这模式似乎具有或多或少生硬的外观。这个外观看起来,也就是说,这个物体看起来在改变,在老化,但物质其实既不会改变,也不会老化。它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到可以改变或老化,这是一点。有无数或一系列的物质创造。任何一个特定物质形态的个别创造者,它使用灵性能量去控制和操纵的能力,才是造成物质的外观衰败和老化的原因。
物质本身不会老化或衰败。这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但我将证明我的观点。即使就所谓的岩层老化和其他考古事件而言,我也会证明这一点。物质是由能量在潜意识层面直接创造出来的。
物质是自发且瞬间产生的。你知道,或者说应该知道,这适用于人的身体形态,也适用于所有其他物质。当你们以为你们看见成长和衰败是物质的属性时,你们是在慢动作中看。
任何物体,按照它看似坚固和相当永久的形式,一直不断地被重新创造。然而它是个体化的、高度特殊化的灵性人格模式的传递。正是这些人格模式在一个特定组织场域内的经过,造成了这两种相当生硬的物质的出现,然后似乎发生了变化。
再说一次,作为一个不可分割或坚固或一模一样的东西,没有哪一个物体存在得够久到改变或老化。它背后的能量会减弱。物质模式因此变得模糊。在某一点之后的每一次再创造,从你们的立场看都变得不那么完美;而在许多完全没被你察觉的完整再创造之后,你才注意到差异,并认为一个物体发生了变化。
那似乎构成物体的实际物质已经完全消失了很多次,模式也已经彻底地被新的物质再度填满。
这一大段相当难理解,虽然好像每个字词你都知道它在说什么。看看下面这张图:
当下你打开这个游戏画面,与十年前时它显示出来的内容分毫不差,可是这云、水管、砖头、蘑菇、小人,还是十年前的那个吗?或还是一分钟前你刚走过的那个吗?
是的,一模一样:相同的位置、相同的质地、相同的属性,连碰触时发出的音效都一样;
不是的,荧屏每秒64次显像刷新,每次刷新时都即刻生成全新的显像图案给你感知。哪怕同一个显像点上的同一个色斑,驱动它显像的能量粒子也是在不断更替着的。
同样的,事物渐变的过程,不管是生长还是衰败,它们真的在发生吗?
是的,一切都在按照时间帧的顺序逐格真切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它们确实在发生着。但是我们都知道时间是假象,在时间的标尺上前后游走,你做不到不代表没人能做得到,尤其是灵体们。所以在灵体眼中,一枚没有开始生长的苹果种子和一个腐烂的苹果子代是同时存在的。而这些同样真实,同时存在。各个定格于不同时间帧里的相,可以无数次地重置、播放、剪辑、快进或倒放;在编辑这些帧的时候,还可以在各种平行可能中形成剪辑切换,导致开放性的结局,而非是线性的必然。
一旦你跳出一维线性单向时间认知体系,你就会发现:万物皆布景,众生皆道具,当然也包括这个所谓的角色载具我在内。而这布景与道具是意识一念所生,当然不是角色我或载具我的一念。既然是一念所生,又可以无限重复、随意编辑,那么一切自然规律是哪里来的呢?其实答案呼之即出,你的宇宙你就是造物主,言出法随,你定义道的运化形式。但是虚拟亚空间伪装实相内的道,不能违背宏观宇宙内的道,即开头我们提到的那十二条宇宙底层逻辑。
就好像你拿到一个编程语言,你可以随便编写你想要的任何显化,但前提是你编写的内容不能违背编程程序的基础逻辑框架。如果违背底层逻辑框架,你的呈现就会在运行中崩溃、卡死。
一切幻相都依赖时间的一次性。当重复可以发生,就意味着一切都是被生成的模拟;而重复其实始终都在发生着,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重复里而不自知。重复形成了各种平行的可能性,而平行构成了宏观矩阵,展现了无尽的多样性。足够多的多样性确保了使命必达的宏观成功率。
虽然是基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牺牲,但是宏观本源意识对这样的损失与收获比是认可的。就好像我们用大型量子计算机,利用穷举式计算,让人工智能自我进化,并找出我们渴望获悉的某一特定答案。至于计算期间人工智能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运算尝试、消耗了多少能源、用时几个月,这在那斩获的认知进展面前都无足轻重。
我想继续把这资料传过来,但又心疼你们两位。
(10:07休息。珍完全解离。我认为她已经露出疲态,尤其是她的声音。她说,赛斯正在把她推向极限,虽然她不知道自己说这话的具体意思。我相信,我在这次传递过程中,也进入了某种轻度的出神状态,因为我感到昏昏欲睡。奇怪的是,我发现,配合珍的传讯过程,我这样进行慢节奏的书写,比已经习惯的快速度书写更加困难。
(珍在10:15用同样缓慢搜索字词的方式恢复传述。)
有一些法则我们后面会讲到,涉及到能量穿越各个不同场域,以及在其中被感知时的力道或强度。不过,能量本身不会减弱。它超越和通过。它填充形态,当它通过时,形态似乎模糊了,就像风会鼓满船帆,然后消失。
空间内充满不同密度的场域泡,犹如我们的大气层与海洋一样,形成不同的密度压。射线在经历不同密度时,速度与衍射比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一枚带能量的粒子想象成一枚飞行中的子弹,而它穿过不同浓度与粘稠度的空气、液体时,假设永不失去初始动力,只是与不同阻力形成不同的延迟效果,最大的延迟效果近乎于原地不动。那就是能量波在不同能量区间里遭遇到的事情。
再说一次,成长和衰败是我说的表象。换句话说,它们只是物质的表面属性。实体物质(Physical material)有两个主要属性,它们是自发的和瞬间的。
没有任何特定的物质粒子在任何时间内存在。它存在又消失,瞬间就被另一个粒子取代。物质的第三个实际属性是我所说的模式假设(pattern assumption)。它假设并在模式之内流动。
模式的存在给人一种物质永久不变的错觉,这是严重的误导。这里有太多要说的东西,因为还需要考虑实体物质不断被创造的方式,考虑感官的作用。
这似乎是岔开的话题,但其实不然。在作画的过程中,你实际上是在形成新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能量可以流向物质形体。有一些原因,我将在后面讨论,为什么画作,也就是一幅画的物质模式,可能看起来,而且往往确实比画它的人存在的时间更长。
没有任何特定的物质粒子具有任何形式的持久性( durability)。它总是不断地消失,被替代。由实体物质填充的模式当然是由灵性能量组成的;它像残影一样继续着,似乎变得更弱,事实上它确实如此,因为它或它背后的能量,超出了你认为的物质的有效领域。被感知为生物体的那些活物的生长,并不涉及一个特定实物的延伸。
总结下来,物质是什么呢?
能量波在不同密度中透过时,留下自己的残影;而意识利用这样的残影当做显像工具,而犹如积木般堆砌或塑形成伪装的物相。一个物相的持续显化,并非是构成它的那个显化粒子被定格在某一瞬间,而是不同的相同类型粒子持续不断交替完成这一显化的过程。
比如你在电影大幕上看到一匹马,这马的形象在幕布上持续了半分钟,每秒你接受到24次成像光反射信号,那就是30秒乘以24次,即有720批次的光子粒子反射构成了这30秒的马之物相。每一批都是全然不同的光波粒子。
为外在感官提供“识相”的信息波,是由能量粒子波犹如浪潮般推送过来的。而每一波浪潮推送过来的信息可以是相同的,但载有信息的粒子是不同的。我们外在感官感受到的信息是由内在感官通过精神酵素加内在蓝图投射出来的,这投射出来的能量信息波构成了群体伪装实相。群体伪装实相的可持续性依赖群体意识,所以独立于某一单一角色的自我意愿。
实相的成住坏空周期是由内在意识设定的,并仅由潜意识显化出来。物质的充盈或衰败依据自身被意识关注的程度,由内在愿景而决定。失去群体意识聚焦的物质会逐渐能量枯竭,而最终从伪装层中消散掉。
认知传递是维持集体实相的重要手段。
比如一个魔术师,手里拿着一张扑克牌,并展示给A、B两组不同的观众。A组看见的是红桃K, B组看见的是黑桃K, 但因为魔术师的手法快,AB两组都觉得对方看到的是同样一张牌。这时魔术师把牌扣在桌上悄悄地换成了黑桃A,问两组:你们看到的都是K吗?两组都说是的,并心中默认别人看到的与桌上扣着的牌就是自己之前看到过的那张牌。
这时让C、D两组上场,并要求A、B两组告知后人这张牌是什么。结果就是相互矛盾的知识与认知被传递,而这知识与实相已经毫无关系。魔术师依次问C、D两组成员:扣着的这张牌是什么?结果两组的答案很不一致,彼此怀疑对方听错了。当魔术师打开底牌时,四组人都开始质疑一切。
所谓的实相其实一直在变,但我们的认知永远停留在第一次亲身体验的那个瞬间。然后就是相互矛盾的口耳相传,全然不知实相是由“后台”(魔术师)实时生成的,并且具有众多可能的平行多样性。
不同平行伪装层里的物质实相,只是内在自我群体与角色我玩的幻影把戏,而载具我很当真地沉浸其间,被游戏着。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10:35,珍再度完全解离。现在她已经很累了,这一节真的把她累坏了。但同时,她认为这份资料非常好。
(出乎我意料的是,当她继续传述时,她还是坐着,我不记得她以前这样做过。她声音很平静,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睛,安静地坐着,说话速度较快,似乎没有在搜寻或辛苦地推敲每一个字。10:45继续。)
恐怕我已经用光了鲁伯的许多资源。不过我这么做有很好的理由。这份资料必须尽可能精确,才不会产生任何误解。
物质的本质在你们科学界是一个极为难解的痛点。顺带一提,以供记录:鲁柏还没读过这方面的书或资料。这并不是说他不会或不应该读。相反的,既然我们这里有一个完形,他的意识以及潜意识对信息的掌握就很重要。我们将从中开始多次的跃进,而他对许多主题的熟悉,实际上将有助于让我的沟通更加自动。
例如,智性上,他不会试图挡住我。种子不是花,花也不是果。果实不是种子变化的结果。每个情况当中都有模式要填补。模式包含素材(material)——把它(material)改成资料( data)——好让实体物质( physical material)遵循。当你们把这个信息和内在灵性实相连在一起思考时,就会看出它至高的逻辑。
(赛斯在上述句子中间所做的改动,就我记忆所及,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改动。珍说话时仍然坐着,隔着我们客厅的茶几面对着我。)
当你们考虑到在所有物质的背后都有一种有意识的能量,那么你们就会看到模式的来源。不是物质体组成人、不是物质体赋予他身份。没有任何身体的神经结构,或纯粹的化学与物质属性的结合会产生意识。意识赋予物质实体以意义。
当一个老人无疾而终时,他的载具可以在前一秒还都一切正常地运作着,而下一秒就变成了一个无主的躯壳,停止了呼吸。它不必须哪里有物理的、生化的致命失衡,一切都可以是健康与平稳的,只是意识从这个躯壳中撤离了出去。高僧安详的坐化都是如此达成的。是内在意识让物相的身体成为一个人,而非一个物相的身体让思想在所谓的头脑中运作、而有了那么一个“我”。
与此相同,伪装层中的一切都是先有了意识的演员,再有了演员扮演着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不是什么全新的创意,但每次扮演它的演员却是不同的。就好像在电视连续剧里要演绎出一个人的一生来去,从哇哇坠地,到年迈老去。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角色却被始终认知成一个本体的有序递进。种子、苗芽、小树、大树、花朵、果实、种子,在我们眼里,一样事物的逐层递进好像是自身的变化,但构成它的微粒其实一直在持续地变化着。
没有任何物质粒子具有任何种类的耐久性,伪装模式的存在给人一种永久不变的错觉,这是严重的误导。物质持续不断被感官创造,成长和衰败是表面现象,物质是自发和瞬间被意识创造出来的,你感知不到内在意识持续创造。角色我关注时注意到差异,以为一个物体发生了一个变化。
物质本身不是连续的,物质的实质属性并不连续,物质持续被创造,但没有一个特定的物体本身是持续的。有心灵能量的连续,暂时称为连续创造,这让物质变成外观看起来或多或少维持坚固的物质模式。但观察与关注一旦撤离,那一瞬间显化也就消散了。
物质本身只不过是转化成种种面向的能量而已,具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被你们的感官感知与互动的特性,因而可以被操纵。它使心灵能量变成种种可当积木那样利用的操纵与转化媒介。
今天这一节都是车轱辘话,为的就是能让读者从几个不同层面上理解一个相同实相的不同侧面。
物质实体,确实使意识在某一特定的场域中发挥效力。成长并不涉及某一特定物质的延伸,就一件事来说,它本身就是足够永久的,本身就是扩展的。当个体化的灵性能量接近你们的特定场域时,它开始在该场域内尽其所能地表达自己。
(现在,珍站了起来,她开始像往常一样一边踱步一边传述,这样一来,她显得精神抖擞。)
它不断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个场域,将自身更聚焦在其内。你们有一个灵性的来与去。当能量接近时,它创造了物质,首先是以一种相当不充分的,几乎是可塑的方式。当它完全进入你们所说的物质层面时,它不断地重新创造物质,然后能量对物质的构建就变得更加熟练和集中。但那时的胎儿根本不是婴儿,而婴儿也不是成人。
我希望你们能意识到,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是通过将能量建构成物质,来实现物质场中能量个体化部分的值的充盈(value fulfillment)。但创造是连续的,就像一道光束,或者不如说,是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光束,起初很弱,因为它们离得很远,然后增强,然后又随着它们的离去而变弱。
所以,物质本身不比颜色,比如说,黄色,有更多的连续性以及被赋予更多的增长或老化。
从某种程度上,物质就好像是一枚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它的颜色、图案、大小、高度都是被设计好的。它在你的关注中出现、绽放,定格在你的记忆里。直到你不再想它的时候,它消散在夜空里,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很多现在大型的电子游戏,游戏内的场景相当地复杂和逼真,但这样的场景渲染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算力,所以游戏程序就让主角世界内的场景被即时生成,而主角已经经过的场景即刻消散;如果游戏主角猛然回头,它背后的场景立刻又被生成显化出来。后来发现这样还是占用大量的算力,就预生成主角附近的场景,地图分片显化,景深部位是用贴图,近景用实时计算生成,远近景无缝套叠,已生成背景成为存量,只计算互动中被变革了的动量,来减少即时运算的压力。
比如一张大地图中有100位玩家在同时游戏,而每个玩家都觉得地图内的全部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就在此刻确实有其它玩家是在那些自己没有抵达的地区活动着。但事实是每个玩家自己面前的客户端,只计算和生成自己眼前的这片空间,其它空间并不生成。确实有其它人在那些空间里,但它们的存在只是信息码而已,你的客户端无需耗损算力去建模计算。
我对这份资料传过来的方式非常满意。鲁伯现在更加精神了,当某个环节开始消耗他的时候,我就会帮他一把。
(没错,珍看起来和听起来确实更有活力。)
不过,我会提前结束这一节,因为这确实是很棒的一节课;我们终于开始接近,几乎还没有(hardly)进入,物质的核心(heart)——这是个双关语。我享受这样的课程。
我不打算谈鲁柏的前一世,因为他现在会当着我的面砰地关上门。现在鲁柏已经安全地度过他的沮丧。你们两个都会更上一层楼,其实你已经上去一阵子了,约瑟;我想,你会在你的心理时间经验中,发现一个由此产生的维度。
随着自身认知的提升、意识卡顿的消弭、情绪的平稳,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维度层会逐渐增多并越发细腻。很多人在谈论三、四、五、六维,其实维度不光是整数,它是渐进的、可以无限细分的,而且它是彼此套叠的。一个意识可以进入哪一个维度与它在哪一个维度是两码事。一般来说,自我意识的合集就好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双脚深陷在泥土里,而头顶已经在外太空,身体同时存在于近地层、对流层、平流层……
顺便一提,我确实认为可以常用灵摆咨询个人问题。鲁柏就不会老是在我们的课里挡住个人资料了。我说真的。他会在这方面慢慢比较信任我。同时,事实应该会证明灵摆非常管用。
我真的很遗憾要说晚安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尽量在11点半之前结束我们的课,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这样当你们在练习汲取额外的能量时,第二天不会觉得累。总有一天,无论任何情况,它都不会再困扰你们。
(“晚安,赛斯”。
(11:22结束,珍像往常一样解离。虽然累了,却感觉好多了——轻松愉快,她说,就像刚游完一次长泳那样,当她再次站起来说话时,她觉得非常放松。另外,我写字的手也没有任何不舒服。)
(在做心理时间练习的时候,我有以下经验:
(6月 9日,星期二,晚上 8:30:这对我是个全新的体验,而且可能有重大意义。开始,在暗示我很轻盈的时候,我一进入轻度出神状态,那熟悉的震颤感就出现了。然后,我察觉到我正看着和听着一位穿着浅灰色西装的男人讲话。我看到他的上半身,从他右后方的位置。我看到他的轮廓。他有着棕色的头发,向后梳得很直,几乎是双下巴,尖鼻子和高额头,他的右手握着一支麦克风;他正对着它说话,讲话的内容和重量有关。我记得他用到 700这个数字。我听到他的声音,愉快又有点低沉,相当清楚,而且我理解他说的话,不过同样是一听完立刻就忘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和他在一起。
(不过,我后来成功地做了一件我早就想做的事。我记得问他的名字,一问之下,我发现一点都不费力。那个男人头也不回地回答我说,他的名字叫丹尼尔·墨菲(Daniel Murphy)。然后我问他多少岁了,他说 42。接着我跟他说我的名字,他重复说了一遍。我相信在这之后,我请他跟我联络,但这变得模糊不清。还有更多,但不清楚,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可以按照赛斯的建议,有机会就试着让其他人对我的在场留下印象。
(6月 10日,星期三,晚上 8:15:在我暗示自己放松之后,体验到我惯有的震颤感。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流行音乐的片段,还有唱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