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第五,六内在感知
Table of Contents
第三十八节 第五,六内在感知(上)
前情摘要:
通过解离认知到万物万相皆有空性,都是意识频率能量的化生,通过内观进入心理时间,从而打破本层的时间壁,与万物万有互联,了知过去、当下、将来的一体同时性,知道自己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觉知矩阵中,自身一生所欲与所遇都是自己根据自我短板安排的体验,初心就是自我内在意识、觉知、智慧、领悟的扩展和提升。
内观心性,认知到各种起心动念都与种种观念、信念、心念有关,念念相随,化生万千是非。明心见性只是第一步,了性识念后,将心比心,换位思维去理解和谅解他人的言行,去观见其行为、言辞后隐藏的动机与苦衷。
逐步脱离一维的线性递进式单项逻辑架构,从因果论中脱离出来,进入本层多元伞状脉络思维,再进而进入多维矩阵立体思维,最终达成多元多维的通透同时性思维。进入同时性思维后,一切都是其如是的状态,一切都是随机可能性的合集。
当认知能力是自发的、内在的、非逻辑的时候,你们才能够体会概念本身的真正意涵。只有当你能熟练地运用内在感知时,你才能体会真实的概念。就实践而言,这个层面永远无法达到瞬间认知,但能偶尔抛开时间的界限,瞥见实相和概念的真谛。
这个内在自我很了解外在的自我。外在自我只是内在自我的一个伪装形像。外在自我不能感知内在自我的思想,就好像游戏中的角色不知道玩家在想什么、有怎样的情绪;但是内在自我知道你所走的每一步、你所呼吸的每一粒空气、你所做的每一个梦;内在自我是你自己人格的源泉,它是存有的代表,也是存有的一部分。
外在感官并不涉及对实相的直接感知。外在感官本身是伪装模式,犹如外在自我一样,是必要且必不可少的伪装显相。外在感官是伪装模式的感知器。它们在你们的阶层发展起来,是为了应对你们的世界。在你们的世界之外,它们是无用的。你是自发性内在实相宇宙里的居民。无论你可能居住在什么特定的伪装层面上,你都是那里短暂的过客。
你们科学家的难题是,他们在你们层面上制造的任何仪器,都像你们的外在感官一样,是为了观察和理解伪装模式而建构的。科学家们的仪器和外在感官本身都是伪装模式,就好像他们自己的身体也是虚假的一样,他们永远无法用伪装的感官,通过伪装的道具,捅破伪装的天地,来剖析与了解自己与自己所处的宇宙有多假。
直到你们知道让你们的孩子开始持续地修习内在感知的观念和对它的运用,形成理解的光束,划过伪装模式,借着这个,你会收到一束弱得可怜的光芒;但即便如此,那也是极其重要的,是你们进阶的开始。
灵性的修持是很实用的一门功课,它并非是一无是处的高谈阔论,人类认知了智商、情商、反应逻辑思维的敏捷度和情绪的把控能力与语言技巧,那我们来说说灵商好了——一个人的智慧根器大小。如果你能透过灵修,把自己的知见提升上来,透过《已知的实相I》里的各种练习,把自己的内在感知打磨修持出来,那你就可以犹如行走在人间的神一般存在着。
如果你用二十年的时间逼迫自己的孩子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比拼知识储备量、思维敏捷速度、抗疲劳度,那几乎就是死路一条;但二十年的时间专注地培养一个孩子的灵觉力,他就能成为自己同龄人中永远领先的佼佼者。因为面对一个灵商成熟的人,那些情商与智商的巅峰者就是渣渣。
人工智能的巅峰是本星球现有知识的集合。一个国家的院士是某一领域现有知识的大成者,一个灵修成熟的人是可以随时访问全宇宙各维度知识的意识网络端口的,相较之下其价值不言而喻。
第38节 第五,六内在感知
1964年 3月25日 晚上9点 星期三 按指示
[珍1964年3月11日写给美国心灵研究学会的信,今天收到了回信。那里的一位科学家想知道,赛斯是否能描述他或他的一个同事。珍和我都觉得,至少在这个时候,赛斯是不会答应的。我们是基于已经接收到的资料而做这样的判断。
珍今晚觉得很”不警觉”,晚饭后先是睡了一觉,8点15分又去散步。到了8点45分,她说对今晚赛斯的资料,她毫无概念,这让她很紧张。虽然她说很累,但我觉得她表现得很好。事实上,在课结束后,她觉得比上课前还好。
她的眼睛像往常一样黑,以平常的速度踱着步子,然后用正常的声音开始传述。]
-晚安,战友们,可以这么说。
(”晚安,赛斯”)。
-我看我们蛮孤单的。上课应该安静。我对你的信很满意。我看你为了我而把它摆在桌上,好像是给老师的苹果。我会咬上几口的。
就示范这件事来说。最好不要让他知道这些事情,我不打算让鲁伯知道我的任何计划或意图。上次和你朋友的谈话进行得非常顺利,我希望他能听从我的建言。如果鲁伯知道我在想什么,他一定会很紧张,会有自觉意识。
因此,我不能提前告诉你任何这类的示范,在我给菲利普的建言中,我想,你们会称之为遥视的小小示范,有两个目的。
这个建言本身很重要。菲利普在电子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出来,我提出这些是为了他好。而这个示范,也大大增强了鲁伯在这些课程里的信心。关于这件事,我就说到这里。对于心灵研究学会要追求的那东西,给出这个好玩意儿,完全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我们都知道1960年,电子产品属于刚刚启蒙的阶段。而赛斯说菲利普对电子产品有很好的天赋,并且对此很熟练,只要探索就能有很好的快速进步。这只能证明一点:菲利普不光是在16世纪做过春药商人,还在电子产品很普及的时代在电子产品领域有过较为深入的修习。换句话说,他本次的投胎对于我们的认知来说是逆时间线的。
赛斯管可以看见同一个角色不同的人生分支之平行实相叫做遥视的能力,跨时空的观见也可以叫千里眼。其实千里眼这个说法是很人本位的,事实是在后台看平面显化时,所见的每一个点都是同时展开的。
-目前,鲁伯很难在任何一节课之前,就知道有任何这种示范的可能。我现在不排除鲁伯有任何预知的可能。
(“你说的示范是什么意思?还是你不想说?”)。
-我指的是,心灵研究协会的回信中所提议任何这类的表演。我所做的,是我要做的。我是说,我不希望鲁伯的意识事先参与进来,而且鲁伯想知道这类事件如何发生的紧张情绪也必须避免。
除此之外,每件事都进展的很好。这份资料会结交到自己的朋友,我想,也会树立自己的敌人。
在展开任何预见性的信息传输之前,头脑最好不要对那资料有所思考与预习,那很容易把各种自己的逻辑预判带入直觉的信息中,成为扭曲或部分掺假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多种可能性的分支,在我们的实相中展现为不同的评价:赞许的、认可的、质疑的、毁谤的;意识会同时面临不同的声音,而自己选择坚持还是退却。
-如我之前所说,你会在静静地练习内在感知中受益。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种对内在感知的运用,对你们在这些课程中也都有好处,并将以一种你们还不熟悉的方式增加这些课的维度。
你,约瑟,就你的人际关系而言,肯定是改善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你安全地度过了可能是最艰难的冬季。不仅安然地度过了可能的伤痕累累,而且在状态、理解力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希望这能弥补我之前的所有吼叫。
不过,我相信你已经从我相当凛然、有时甚至是严厉的讲课中受益。
(”是的”)
持续的修习内在感知的应用熟练度,是让自我可以时时处于临在的意识清醒之不二法宝。用开放的心胸与这个世界互动,不要把自己龟缩在某个洞里,离世的修行可以让自己沉淀,但无法让自己悟证已有的证悟是否如是。盲目的造作不能解决内在的问题,躲起来也不能靠单纯的清修而把迟钝的根器磨利。
[珍现在的步伐相当快。对于一开始就说累了的人来说,她的步子迈得相当快。]
-现在,关于内在感知。它们以比外在感官更有组织的方式配合在一起,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往往会重叠。把它们分开来描述是很困难的,它们的功能是如此的交织在一起;而且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极其细微。有些情况下,甚至细微得让你无法体会。
内在感知能力的应用,很像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和代数几何、微积分——确实每一种算法都有着自己具体的用途,但在解题时你又要很系统综合地运用这些技巧。减法和除法、加法和乘法,确实是需要分开学习与练习的,但它们本质上是相同技巧的递进关系。
-它们几乎都正常运作,且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你会分别地体验它们,很多情况下,只是因为自己没这个能力。这应该不难理解,因为你自己的外在感官也经常被堵塞,所以你在任何给定的时间,觉察不到任何给定的刺激。也就是说,你可能听到了声音,但却有意识地忽略它们。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其实我们的内在感官没有被真正地闭合或印封过,只是在头脑意识中,我们的自我意识觉受频率要低于内在意识的频率,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地聆觉到那些高维信息的内容。就算偶尔感受到了,也很不在意地一笑了之错过了。什么是自信?相信自己的觉知和判断、能力和水平。自大与自卑间的中度是自信,而自信的源泉是自我价值、自我定位、自我觉知力的中正、稳定、畅通。
(“我最近有好几次感觉到我的感觉。”)
-就你的外在功课而言,你比鲁伯做得好。使用超感官知觉ESP卡,对你们俩都有好处,因为随着你们的进步,你会透过某些潜意识的提示,觉察到不同的情境,当你穿越它们时,你能感觉到。
(“珍今天说到了这些”。)
[珍今天独自玩ESP卡,玩得很好。她说,当她运行的很顺时,在检查结果之前,通常她就能知道了。]
-这是很合理的,但若非在这些课程中已经成就的纪律和自由的奇怪结合,这样的觉察根本不可能,当然这也是你必须努力的事情。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用两套扑克牌也可以达成同样的训练效果,使用四花色的A和四花色中的黑方K、红梅Q,锻炼自己的感知力与慢慢提升准确程度。
上排的牌扣着,下边的牌明着,然后把你的手放在扣着的牌上,定义阳性能量为热感,阴性能量为凉感,分出黑方与红梅,然后按照热度与冷度,分出具体的黑方与红梅,按照自己感觉到的压强,分辨是A还是Q、K。如此训练便可。训练的后期不用手去感知,心念所动就可预知了。注意别学会了去敛财!后果自负!
开启手掌上的感知力,需要先练习抱太极“球”,双手抱着能量球变化大小、密度、质地、温度,感受它。在昏暗中观看它的乙太气旋。
(“我们想过这事。我们还认为,必须有两个参与者玩牌,效果才好。”)。
-为了把记录送到杜克大学,你最好用两个人,一个操作者和一个对象。但对于你们自己,或我们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就够了。不过我建议你们两个人也用卡片实验。我想进一步探讨内在感知,不过,建议你们先来个第一次的休息。
一个人就可以做到自我验证与练习,但为排除自说自话的舞弊嫌疑,作为“科学”证据需要有旁观者与参与者来提高可信性。
[9:27休息。珍适度地解离。她说,她还是觉得很累,但至少没有更糟。当她再次开始传述时,她的声音大了一些。她踱步速度仍然很快。9:31继续。]
-由于鲁伯有些不舒服,我也许会把这节课缩短一点,毕竟我不是个苛刻的工头。但如果我真的把课缩短,那么我要让你们用ESP卡来训练你们的能力,直到正常课结束的时间。所以你们不会逍遥课外。
-就内在感知而言,它们流畅地融合在一起,一个融入另一个,以一个我称之为纯然无阻碍的情况,作为一个单位运作着。比如对我来说,它们就是这样运作的,然而为了你们,我必须试着把它们分别列出来。
困难还是有的。并不是在解释方面,而是有些术语可能具有负面的暗示,或者你可能把情感的内涵放在不属于它们的地方。
比如我说过,第四种或概念性感知无视你所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可以整体性地领会一个概念,可以实际体验这个概念,就像你可能透过一出戏而想通一个想法一样,如果你能听懂的话。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戏剧有自己的演员。
我打算把对这种感知的进一步讨论留到以后的某节课,在增加了补充的资料后,你们就能更彻底地理解它。再强调一次,要记得,这些感知,这些内在感知,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之间的划分,是我为了简单起见而随意定下的。
第四感知主要是让我们可以用高维宏观的视角,全然通透地非线性去认知和思考当下所处的生命状态和人生议题。就好像你在面对一张蛛网时,很难说哪个是正面或反面、哪根蛛丝是主线。它确实有一个开始与结束的点,在编织时需要被经历;但它在开始编织前,蓝图就已经全然地被蜘蛛勾勒了出来。人生或累世构成了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自洽的总体平衡,而这平衡却是由诸多一时一事一生的不平衡构成的。如果你只显微地看待一个“点”会很难理解、感知到作为整体的规划之奥妙。片段只是这出大戏中的一个跑龙套的演员而已。
上半节完 精彩继续。
第三十八节 第五,六内在感知(下)
–第五种内在感知使我们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更远,它涉及到我所说的对可认知的本质之认知。这种感官不同于第四种内在感知,因为它不涉及对概念的认知。
它与第四感官相似,因为它当然不受任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限制,它的相似处还在于,它涉及到自己的一种深刻的成为,或转变为其他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会涉及到活组织。这很难用你们的话做比喻。你现在用你的外在感官,试图去了解一个亲戚或朋友。运用第五种内在感知,如果可供你运用的话,并且是全面完整的运用它—幸运的是它不是—将使你能够进入你的朋友。
现在,从你的角度来看,这当然不仅听起来不可思议,而且很可能是不可取的,如果是这样,我很明白并理解你的反应。但是,我当然不能让你可能的不利反应来左右我给你的资料。
这个内在感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感知,而且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会被能够使用它的人以任何方式滥用。非常简单,这些感知在能够正确处理之前是不会发挥作用的。
这种感官绝不涉及侵入。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存有可以控制另一个存有。它只涉及到对活组织的本质the essence of living tissue之瞬间直接认知。
我小心翼翼地使用组织tissue这一词。然而,除了几个重要的例外之外,所有存有都以某种方式围封在自己的内部,并通过某种膜囊与其他存有相连,而你们的“组织”一词,似乎是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字。
第五感知:认识可知范围内的本质真理。这是更深层的同理心之展现。除了基础的感同身受外,藉由意识的扩展,让在眼前或觉知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事、物,与自身达成意识共鸣。它就是你、你就是它。进而深入到更进一层同气连枝的共感中,深入地觉知到他人的内在本质与来龙去脉,甚至比对方的角色我还了解他的一切。
当然这不止仅限于对“人”的了知。深刻的同理心之基础是对自己的全然察觉与对世界本真的透彻认知。如果你对自身还不能中正地做出观觉领会,那接收来的信息在接受与解读的过程中也会被故有信念所扭曲得面目全非。
“阿卡西”一词是由梵语akasha音译而来的,意译为“天空覆盖之下”、“空间”或“以太”。是一种不可知形态讯息的集合体,被编码储存在以太之中。换言之是一种非物理层次的存有的云端存储技术,记录了角色所有的言行、起心动念。就好像你上网的历史痕迹一般,连你在哪个网页上停留了几秒,视觉聚焦点的滞留与移动轨迹都有。这是大数据的鼻祖。
-那么,这个第五感知,使得你有一些自由,可以越过这个活组织的界限,进入其他活的领域。不要认为这个活组织一定是肉体,因为那些有能力充分使用这种感官的人,一开始就不在你们的层面上。
[上文中”enable使得”一词的使用相当奇特,显然是赛斯想用的词。我请珍重复一遍,以确保我原先听到的是正确的,她非常肯定地念出了这个词。]
“enable”:启用。按步骤在计算机上启用矩阵离线访问。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启用离线访问时,需执行的操作。Enable是开启一个协作平台,提供数据交流和数据共享,是访问一种远端数据存储时,交互使用的虚拟操作界面。
-这个感知,就像所有其他的内在感知一样,一直被内在自觉的自我所使用,但外在自我对于这方面的觉察是不被允许的。来自这些内在感知的最小量的信息,在经过潜意识过筛后,被给予了外在自我。但只是最小量的信息。
人们经常有莫名的感知力,尤其是对危险的陷阱、伺机而动的凶险,隐约地感觉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出哪里有什么问题。聪明的人在这种时候就无理由地规避了,而逻辑脑的人,在拿不出确切证据前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两种极端是不可取的,一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骁勇,一种是每天都神经兮兮的怯懦。既不能混不吝,也不能精神洁癖,处于中度才能有效地运用内在感知。
-如果不使用这第五种内在感知,没有人能理解另一个人。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也许你们的那句“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 ,是最逼真地近似于这个感官。
这些内在感知的直接经验,会给你一个比任何语言,甚至是我的语言都要清晰得多的画面。但是你要明白,任何直接的经验,力量都非常低。我不想把你轰得晕头转向。我建议再次休息。
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人,首先是一个能对自己认知清晰的人,然后需要有观觉的能力。不是说你把自己代入到他人的角度上去想,而是你要能理解他的人生背景、经验历程、角色设定、灵魂意识等级,在这些参数下看清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之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一个人的言行是依据其内在意识等级而被限定好的。
这里涉及到九种意识等阶:
1,没见识;2,认死理;3,空洞的理论;4,黑白分明;5,缺乏变通;6,自大; 7,太逻辑; 8,我思故我在;9,非想非非想。
[10:01休息。珍说她这次比较出离。她也感觉好多了。我认为她累了,但我不得不让她重复几个短句。我也有些这样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常常在想,当赛斯在身边时,我是否也处于轻度恍惚之中。有时,我觉察到一种感觉,非常类似于珍对我进行催眠时我第一次熟悉的那种愉快、轻松的状态。珍又回到了快速地脚步,用坚定而准确的声音开始传述。10:06恢复。]
-分子构造是由内而外形成的,并不是死板的。在你们的层面上,这样的构造和这样的电子和原子模式、架构和场域,在一定程度上是僵化的,但即使在你们的层面上,也是有持续和明显的变化。当你存在于你的层面上时,你层面上的模式或多或少是僵化的。尽管如此,该模式内的原子和分子远非僵化,尽管模式多少保持不变。你们的习惯,或者你们科学家的习惯,就是把明显的普遍规律带入它们不适用的领域。
实际上分子的结构和模式并不僵化。它们只是从你们的角度看是如此。它们也不是从外面强加的。生命力给自己一个形状和形式。形式并不强加给生命力。因此,考虑随意改变形式的可能性并不奇怪,这正是宇宙中基本上在发生的事情。
-在某种程度上,而且是比你意识到的要大得多的程度,这发生在你们自己的层面,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潜意识的意志在进行实际的转化。
在你的记忆里,分子与原子是不是本该这样?这是初中、高中科学教给你的所谓的“知识”。可是它与事实其实压根儿不沾边。电子没有轨道,只是一种随机显现的电磁能量团状环;电子不是颗粒,也不按特定轨迹周期性运行,这就是“不确定原理”。
不确定原理是波的本征属性,和测量没有关系,甚至和量子力学都没有关系。其本质是粒子在感知到被观察时发生随机的坍缩。这就是波粒二相性,不看时是波,一看就定格成粒子。
(”就像我和珍在约克海滩创造的那些影像?”)。
-然而是以更简略的方式。我告诉过你,你们创建自己的伪装宇宙。残疾的生长,比如说溃疡的出现,就是将另一种伪装实相引入到物质身体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突然出现了,而且是在你们的物质宇宙中。
虽然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比喻,但溃疡代表着物质结构中新事物的产生。
它是由无意识的意志因自身的原因而形成的。它是原始模式的一种变异。我打算稍后用更清晰的解释为你联系起来,说明你在你的层面上如何形成你自己的伪装宇宙,并阐明形式不是僵硬的,虽然在你自己的层面上很多情况下似乎是如此。
我想告诉你形式如何可以被改变,甚至在你自己的层面上也是如此,也会给你举出清楚的例子,好让你们知道在内在实相的宇宙中,生命力可以而且确实可以随意改变它的形式。这听起来也许很难,但我希望说明之后就清楚了。
我在谈第五内在感知的同一节课中提到这份资料,是为了让你们最终明白,第五内在感官的使用,其实并不像你们想像的那样奇怪。
一部分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疾病,其成因是载具的物理频率遭受了因情志带来的乙太蓝图的改变。说成白活就是,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活得很拧巴,那他的身体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扭曲”。这种扭曲可以简单地显化为肌肉的痉挛,也可以是自身抗体性炎症、过敏、肿瘤,甚至癌症。
很多“先天”性的疾病与角色的人生设计密切相关,这种问题往往是角色自身想要挑战或体验高学分的课程,或为了达成平衡性体验,之前遗弃或欺凌过残障人士。另外有一种情况是为了给父母带来人生助缘,帮助他们领会牵挂、照顾、责任、困顿等课题,也考验坚守、无条件的爱、利他等考点。
在临床,确实经常体检可以提前发现重大疾病;但经常体检的人也比不参与体检的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一种解释是这些患者被筛除出来的概率大,另一种解释是持续的忧虑,形成显著的心理预期,导致实相的坍缩。
在临床上经常发现,几个月前体检还一切正常的人,在数月后就因癌症三期甚至四期入院。在重大疾病面前我们的医学逻辑每每都被无情地嘲讽。有些癌症晚期的患者因为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早早地退出了有组织的医疗,结果却比他住院的病友们存活时间要长很多。但是因为他们不在医疗统计规范内,不能被医疗大数据展现出来,形成有效的对比统计数据,说明一些问题。
从上面的癌症发病与死亡数地图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医疗手段对其的影响力。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的新发癌症数和癌症死亡数均位居全球第一,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2%。而印度的新发癌症数仅占6.9%,癌症死亡数占8.6%。
据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人口数为14.02亿,占全球18%;印度总人口数为13.8亿,占全球17.8%。同样是人口大国,为何中国的癌症发病人数是印度的3倍?
对比中印,我们不难发现:印度缺乏医生、饮食习惯过度吃肉,尤其是红肉、加工肉、腌制肉等,因为信仰问题很少体检,有了重大疾病后没钱看病,觉得生死都是天意,早死早托生,结果其发病人数和致死率都是全球的奇葩。是他们的神更仁慈?还是他们对现代医学的排斥让癌症、新冠这样的大魔头对他们都没招?难道牛尿真的比基因疫苗好用?他们又不封城,又不肯打疫苗,反而没事,这上哪儿讲理去啊。
-现在我建议休息一下。不管你信不信,其实我很期待你们的春夏,虽然夏天的交通可能会打扰到你,但我很享受从敞开的窗户飘进来的空气。
[10:27休息。珍解离如常。她说她现在感觉好多了,她可以随时结束这节课,由她决定。赛斯提到打开窗户,是因为珍在上次休息时打开了一扇窗,当时房间里的烟气很闷。10:35恢复。]
-再次的,要明白,我是把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拆解成零碎的资料。这些内在感知之间,有时又有极其细微的差别,虽然在尺度的两端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完成我们的骨架纲要,我们会更深入地去了解所有的内在感知,我会给你们一些第六内在感知的资料,这其实涉及到其他内在感知所使用的知识或能力。
就内在感知而言,它是一种极为基本和原始的感知能力,在它之内包含了其他内在感知的可能性。虽然它是最必要的感知之一,但我不能先介绍给你们,因为你们不会理解。
这第六种内在感知所涉及的,是存有对宇宙基本生命力之与生俱来的操作知识,没有这种知识,就不可能操纵生命力的东西。就比如,你在物质宇宙中,除其他事项外,如果没有先天的平衡感等,就无法站直身体。
-这个第六感官太重要了,不能一略而过,然而我想在今晚提到它,因为它与我们的讨论相吻合。如果没有内在自觉的自我不断地运用它,你甚至无法构建自己层面的物质伪装宇宙。这个感知,也是在外在自我觉知的底层之下,不断地被使用,并且构成了每个层面上伪装构造的基础。
我在这里所提供给你们的资料是非常零散的。然而,我要大纲继续下去,我会一直继续补充内容。这个第六内在感知是如此重要,所以这份资料应该要仔仔细细地阅读,因为它最终将成为我们资料的基本部分之一,许多其他重要的讨论将随之而来。
-当我更彻底地谈论人类构建其宇宙的实际方式时,这些资料将是一个基本的起点。我不打算以一般性的,无分化区别的方式留下资料,而是会补充细节。但首先你需要个骨架纲要。
第六感知:无碍地运用自性内的知识与技能,对基本实相直觉地具有“天生知识”。
所谓“天生知识”,即当下的你全然处在一个“知晓状态”。所有问题在发生时,其答案与因缘聚合的所为,已经显现在觉知层中。了知到所有实相的创造都是先有果后铺衬出因,为了是塑造出渴望体验到的果。觉知到其所是,一切都是在一个知晓的状态下被创造出来的。就好像 3+A=5,问A等于几一样。内在自己加经历等于已是的完型。
蜘蛛生下来就知道怎么织网,不需要有任何人来教导它。所谓的天生知识就是你本来就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你无需外求,就在你的无意识中蕴藏着。当你能够经常地引导自己在一个知晓的状态生活,不被科学的、宗教的、人文的后天理念所困扰,就能对基本实相的自然创造有所了悟。你提出问题的同时,答案已经在心里生成,而且绝对正确。信赖与跟随直觉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没能做到前五步的人来说。因为他们头脑中升起的直觉不是来自“至高意识”,而是各种扭曲后的怪诞思想残渣之组合。
-这里说一点不相干的话,关于你那位好医生建议你问问我股市的事情。
-弗兰克-沃茨朝那个方向挥了几把,差点受了重伤。无论何种情况,我相信你知道我的答案。获取经济利益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这份资料并不是用来获取那种经济利益的。
如果我们做了一次那样的事,如果鲁伯让它不失真的传过来,理论上,我们的资料将参杂着股市报告。每个人都想知道如何战胜股市,资料很快就会瓦解。知识才是我想传达给你的,以及任何准备好并能够接受它的人。可怜的医生,真不幸。
(“哦,我不认为他很穷。”)
-我必须同意。
[我们的医生朋友,上周曾半开玩笑地建议我和珍,看看赛斯会对股市有什么看法。我和珍很确定,赛斯会对这个想法倒竖大拇指,所以我们没有问这个问题。]
利用内在知觉力去图谋财富的捷径,比如赌场、股市、博彩,那是可行的,但其收获的虚名假利与你要付出的相应代价绝对会让你后悔不已。传递知见的人,作为管道,必须得足够地单纯、通透。捷径绝对会让人上瘾,而欲望永远是个无底洞。一个为“圣灵”服务的人,他的一生都不会亏缺什么,但也绝对不会富有到让税务局关注。
-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前所未闻的奖励,并提前结束这节课,因为鲁伯一直不舒服,但却没有拒绝上课。也因为我已经把想给你们的资料讲完了。不过,你了解我,我会补上这一小段时间差额。今晚的资料,本身就相当复杂,而鲁伯也确实让它传过来了,为此,我将给他一颗大家熟知的金星。
-这堂课我上得很愉快,也很高兴我们能把这资料传递过来。我原先以为你要到以后才会准备好。我一如既往地不愿意离开你们。
(”你现在要做什么?”)
[我经常喜欢把这个问题抛给赛斯。他还没回答这个问题。]
-由于我提早离开,也许我会在我们下一堂课之前,过来串个门子。
约瑟,我很高兴你理解父母的能力增加了。你们是我最珍爱的人,你们两个。
现在,亲爱的朋友们,我向你们道晚安。
[11点结束。珍解离如常。她说,她现在觉得比刚开始上课还要好,考虑到她走了那么多路等等,一般来说,她会觉得更糟糕。
关于珍的感觉。把资料放在这里,是因为赛斯在接下来的第39节课,对这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39节,1964年3月30日,星期一,我们都很累,累得不想上课。我们的生活作息被改变了,因为我接了一份兼职工作,我们必须更早起床。由于我下午画画,而珍在外工作,到了晚上九点,我们都已经工作了一整天。此外,我们还受邀出去吃晚餐。
晚上8点我们回到家,8点15分,珍为课做准备,躺了半个小时,这期间,我则准备着做笔记的纸张,并阅读了赛斯之前的一些资料。
8点45分,我走进客厅去叫醒珍,她安静地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几分钟后告诉我,她醒了。她还告诉我,她被一种极其古怪的感觉袭上身来;从她的描述中,我确信这一定是一种对内在感知的探索,类似于我偶尔会经验到的,赛斯称之为声音的感觉。我觉得珍的描述异常精彩。
珍告诉我,当她从小睡中慢慢醒来,听着我在客厅里走动,为课程准备桌子和我的笔记本之类的事务时,她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就是”变大了”。她用的第一个好笑的句子是,她觉得自己大得像一头大象。]
[这种感觉先是以头部和手臂为主,但也在慢慢向下半身蔓延。她说,好像她觉察的边界扩大了。这并不是说她觉得头皮发胀,而是好像头颅本身真的在扩张。她伸出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向我表示大概有两尺半的宽度;她说她感觉她的头,真的有那么宽。]
[珍说,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我们知道有某个黑暗的”区域”,那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区域。而当她在这种状态时,她的这块区域被扩大了很多–她用了”无限大”这个词来形容它。她说,她并不知道在这个区域内发生的太多的事情,只知道它存在。如果她知道得更多,我们觉得她或许能明白更多,将在这扩大的黑色区域内发生什么。她并未被这种感觉吓到,而是顺势而为。
珍说,她的眼睛好像真的移到了更远的地方,形成了这个扩大的、拓宽的觉知领域,无限的黑色领域。就在她睁开眼睛时,她感觉到一种啪一声的感觉,很轻柔,听不到声音。在她睁开眼睛之后,她没有这种感觉;但她说这经验的身体感觉是如此强烈,那是毫无疑问的。]
这是自我意识在突破格局和成见之墙拓展成长的过程,是逐步达成其大无外的过程。
意识频率的拓展,让自我可沟通、感知、理解的范围成几何倍数的方式增长。
-还记得我在64年2月8日的第一次感觉事件[见第172页],唤起了我的记忆,使我能够回忆起一年前的一次类似经历。同样地,珍的经验也提醒她,在之前的两个场合,她曾经历过像今晚这种感觉的前驱经验。
[她无法告诉我这两个场合的日期,她认为,一次可能是几个月前,另一次可能是两三年前。两次都是在将醒时,眼睛仍是闭着的时候。两次都没有给她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因为她虽然感觉到了脑壳的扩张,但她没有经历过类似于这个扩张区域内的奇怪的无边黑色。]
[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下,周日下午1点45分左右,我又经验到我自己的那种感觉。我们驱车去萨伊尔看望我父母。当时我正好一个人在客厅里看报纸,这时熟悉的刺激感以相当强烈的程度席卷了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感觉到了它的残留。虽然我是独自一人,但整个屋子却很吵,因为我弟弟和他的家人也在那里,他的孩子很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