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唯物主义父母怎么养育星际种子?——与自杀未遂孩子家长的对话

编者:以下问题来自于一中学生的家长,孩子自杀未遂

Q:孩子轻生那一天发生的事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但之前和之后的记忆都还有,请问这在心理学上属于什么现象?后期他会不会再记起来?有个朋友建议我们把真相告诉孩子,和孩子好好谈一谈,说有过轻生行为的后期反弹的可能性极大,让我们不要隐藏。

细雨:分离性遗忘症或游离性遗忘症(英语:Dissociative amnesia),又称为心因性失忆症(英语:Psychogenic amnesia),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遗忘个人记忆中的重要资料。通常不是由生理因素(如脑部受伤或记忆力退化)所引起的,而是曾遭受重大打击造成内心重大的悲痛,或对自己家人极端不满所造成。患者对创伤产生自我防卫机制,而有某段时间记忆空白,以帮助患者逃离所受的创伤。

应该告知孩子,但需要相当的有策略性。一般情况下,在临床我们会依托第三者来背锅——即把这一恶性事件指向某一虚体,而让患者承担被害者与被操控者的角色。进而取得与孩子的攻守同盟,让孩子可以在下次类似冲动发生时主动求助。当然这样的引导,需要一个相对的“权威”来公布,并诱发后续的情绪疏导、认知塑造等。

捅马蜂窝容易,知道如何展开后续是关键。

Q:出事后,我们怕影响到孩子后期的学业,跟学校请假,说孩子生病发烧。后来学校通知我们过去谈话,让孩子休学,孩子突然被告知暂时不能上学,虽然他也没有太大的失望,但我们也不确定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心理影响。

细雨:校方对于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孩子实行隔离政策是对所有孩子的保护,也怕担当无法规避的责任。建议利用这时间展开必要的心理复建,至少患者要认知到问题的存在和了知到问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然逃避世界的心愿只会等待时机。孩子必须知道,逃避无法解决问题,死亡也不是终点,只是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的起点。面对与解决问题是必须的。

Q:孩子目前还是有挺大的负面情绪,觉得人生无意义,就是混吃等死,发生什么事对他都无所谓。问他父母以前有什么事情伤害了他,他都选择了忘记。他还表示过,如果有伤害他让他不能接受的人,他会通过伤害对方也让自己灭亡,就是不在意别人的生命,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

细雨:一个说没有意义的人,其本质就是在寻求意义。只是做家长的在过去的十四年里,没有能榜样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一个渴望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人,其本质是在找寻高度关注。渴望被关注的人都是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这样的忽视不是说没人照顾他,而是没有在意他的真实感受与真切渴望。这样的生命如果不能在十六岁前找回他渴望的灵魂初心、找到生命的热忱,结果就会像电影Soul里面的22一般。而这生命的热忱未必是家长认可的、规范死板的人生套路。

Q:孩子已经明确坚决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我们是无条件地接纳和陪伴孩子,在家中给他各种关爱,下午爸爸会陪他出去晒太阳散步,希望通过爱来慢慢陪伴孩子。

请问细雨老师对孩子目前的状态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我们父母有什么建议吗?

细雨:是孩子陪你们去看心理医生,需要治疗的是父母。恳请孩子帮助医生找出父母的心理问题。孩子要成为家庭的拯救者、主动参与者、塑造者,而非被怜悯同情的弱者与被动压力的承受者。

Q:对于孩子这次轻生行为甚至学校要求我们休学的事情,我都认为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孩子是通过这些事情来让我们家长学习成长的,我们也愿意接受并积极通过爱和陪伴来学习成长,请问老师可以看到孩子什么时候能恢复常态吗?

细雨:孩子只是你人生功课的助缘人,他来指出与显露出父母自身的问题。不是什么时候孩子走出来,而是作为父母的你们什么时候能全然彻底地发生足够的正向转变。

是你自己的意识频率决定了在你世界中的这个你的孩子是开心地成长还是郁郁寡欢。

是你和你丈夫的沟通方式、交流感受,形成了你们家庭内部的小场域氛围。有病的不是孩子,是你自己。

Q:我的老公和孩子都是唯物主义者,我希望他们能在灵性上有所发展,不知道今生有没有可能实现呢?

细雨:继续唯物或者扫墓,请你丈夫自己选。你们的觉悟是孩子的榜样。做不到他会去找做得到的父母当父母。对于他的灵魂来说,离开这样的父母,那是一种解脱。

Q:因为孩子目前有很深的疑惑,他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对学习、对生活都没有动力和热情,感觉不到什么美好,我是学习了赛斯以后才明白了这一切背后的意义,但我不能和他们讲,他们很排斥,也不认可这些。我想他们还是没到那个阶段,但不知此生他们会不会接触这些。如果孩子认识不到这些,他会一直在生命的意义中徘徊、迷茫、痛苦,也不会珍惜生命。

细雨:这一批的孩子都是星际种子,它们来到地球的目的不是学习地球上粗浅的文明或满是谎言的政经,成为资本的有用之奴才。它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果无法获得必要的觉醒,其灵魂宁可重新投胎,浪费十六年远比浪费六十年要划算得多。

孩子提出的灵魂问询,不是他的问题,是他的考题:你们配做我的父母吗?要填写人生答卷的不是他,是你们俩。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