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终极意义之探究
在持续的相同意识认知底蕴中,自身的灵魂频率处于小幅波动的持续循环中。由认知水平带来的视野广度与深度、视角带来的观察侧重、自身习气导致的特有解读方式、反馈机制与惯用手段等,形成了特定的某一精神状态。在这个状态被新思潮新认知击溃固有成见前,会持续形成一种固化的“因果”循环,事件与结局持续互为因果。这样的循环并不以生命的周期为单位而结束,当一个生命秉持着自身固有的偏执业力步入一个新生的历程时,宿命无可避免地被触发,并持续显化出它的力量。
在生命的历程中,接触与实践跟自身固有成见相左的理念认知,并利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去经历与验证其效果,是变更自身意识频率的有效手段,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也因此跳脱和变更了自己的宿命轨迹。
当然,利用这种自由意识形成对固有束缚的冲击,会伴随着有如破茧而出的挣扎和痛楚。走出自己并不舒服的舒适圈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这勇气是用来面对未知的实相世界,因为想象中的丰满与现实里的骨感就像翻滚着的硬币两面。
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初心与宿命来到此生,而是否可以达成初心、击破宿命的枷锁,亦或在离去时又用新旧的铁链把自己包裹成了个带壳的粽子、更进一步地拘束了宿命也未尝可知。不断地尝试挣脱宿命是灵魂的初心,你为自己安排了机会、机遇和选择的权柄,但是否能在触及后启动、启动后坚持、坚持中奋进,需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智慧的累积。
很多人认为开悟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懂得了一个法则,窥见了一丝天光。但实际上开悟不是一道门槛,而是漫长的门廊。一头连接着昏暗,一边霞光万道。在这个九转回廊中,智慧是阶梯,魔考是立柱,热忱是方向,向往是动力,行动是一切得以显化的关键。
一说魔考,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就是各种形象与自己成为被害者的委屈,但实际是魔由心执所生化,你赋予它形象、能力、权柄,而借此窥见自身的短板、缺陷和不足。当恐惧与忧虑、畏惧与退缩成为行动的直觉反应时,无疑你压根早就忘却了自己属灵的本质真相。
是什么在带来恐惧与忧虑呢?毫无例外的,都是小我所执的得失心。得而愿复得而恐有失,失而望复得忧复失。故你我、得失这些分别心,被一再指出是苦恼的根源。那洒脱之人、无感之徒就喜乐安康了吗?显然并不是!用不挂怀不在意的洒脱,达成菩提本无树的境界,最多是达成了无杂染的清明,却离喜乐还甚远。
得喜乐的方法有三种:
战胜与超越别人、攀比获胜时;
战胜与超越固有的自己,有所收获时;
在失中能见无常之道智,愿自然而然地跟随,进而收获知见领悟的法喜。在得时乐施,喜付出与给予。能无住相地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故第三种喜乐是持续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爱与被爱的感动和喜悦,是灵魂的欢喜。
有图谋的施舍是交易,不是布施。当给予的时候已经开始预估回馈、并四处鼓吹感恩报德的人,压根没有明白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呢?其本质是能量的流注,其形式是多样的。当然意识体散发出的能量是包含了意识频率的,其意识内核扭曲的程度决定了能量的频率高低与波频的稳定性。所以有智慧地去爱往往比去爱来得更有价值。
生活中不乏爱的伤害,导致双方都委屈万分,甚至渴望逃脱。按照对方需要的时候、需要的方式、需要的计量,给予你我爱才是妥善的爱。把旱龟丢进海里、把海鱼放入池塘中的行径,伴随多少虔诚都无济于事。
爱需要智慧,喜乐需要智慧,开悟需要智慧,但知识可以传递,智慧只能自己品悟。通过失败去品悟何为过激何为恰当,刚刚好的度、有弹性的把控能力、灵活多变的视角与方法,都是智慧的彰显形式,也是智慧的成长方式。所以要是想要增加自己的智慧,首先要能静下来去观照这个世界,全然通透地去品味这个世界,去历经这个世界。
当意识在这虚空穹宇间可以做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浑然时,一体的宏观认知就泯灭了二分心中的我执与得失。喜乐将常伴左右,而通透无染毫无扭曲的本源能量将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灵魂,并不断溢满而出灌注给整个世界,爱的共鸣就达成了。当喜乐与爱成为自然而然的常态,你的思想与言辞都将与无上觉知同步,充满智慧并带来凝聚力和向心力。善知见、善男子、善女人,将聚拢身旁形成光锥般的力量,照亮一方天地,刺破混沌的迷局。
在人内心中有一种需要,那是来自灵魂的渴望,去感受并表现出英雄式冲动的一种需要。
灵魂内在真正源自源头的本能,会导致自发地升起一种渴望改善他自己及其他人生活品质的愿望,在利己的自爱与利他的爱中达成平衡。
生命必须把自己看作是实相世界中世上的一个力量,并贡献出这份力量令自我价值得以彰显,实质地、有效地、明确地拖动整个体系的完善,进而达成自我存在的终极意义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