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一些修行上常见的名词与其本真的意思
Table of Contents
罗汉:
就是修自己,是“自觉”,对应小成。主要以利己、克己、明心、见性、了知真实意为主体的修正阶段。
菩萨:
觉知到一体性,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利他就是利己,不仅要修正自己,还渴望用内在的爱与慈悲去普度众生,是“自觉、觉他”的阶段。
佛:
已经对宇宙变迁生灭如环、得失平衡大彻大悟,在“自觉、觉他”以外,做到了“觉行圆满”的无所为而无所不为的阶段。亿万化身,行与寂灭同时,思与无念同流。其状态进入多维一体同时共生、相互不抵触的阶段。生、长、灭、定、萌,在一个瞬息间。并不是谁成为了佛这个果位,而是又有一个意识体,通透地融入了宇宙的本真里,与所有意识无二地共生灭了,也就没有了生灭。
世界:
“世”是指时间概念,一个形象在某一维度的一个生灭周期。
“界”是某一维度中某一个亚空间的内在有限领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世界”是指在特定的有限的时间里,在被规定的有限的空间里。
宇宙:
“宇”是空间概念,指无界限的空间。
“宙”是时间概念,无限的时间即为“宙”。
“宇宙”是无限的时间在无限的空间。
四个大考:分别对应——无欲,无色,无执,无我。
欲是得失心,欲生“不甘”,形成习气。
色是以为有,色生“五触”,形成舞台。
执是有所为,执生“如果”,形成业力。
念是存今心,念生“当下”,形成时间。
这“无”可不是“顽空”,而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西方开脉轮与东方的禅定有相对应的关系吗?
禅定:禅,身外无物,格物。 定,身内无我。
两层境界合一后就可以窥见无二的端倪。可以看出禅定是一种内外界认知角度上的调整,是二分心上的功课。
禅是禅,定是定。这是两个东西。
开脉轮又是一个东西。
所谓性命双修,就是指的认知系统和能量系统的两套修持体系,两套系统相互依托。
你的手机、电池与软件,哪个出状况你都别想顺畅地使用。
七脉轮是七个机体运作的内在能量系统。
海底轮(地轮) | 肚脐轮 | 太阳轮 | 心轮 | 喉轮 | 眉间轮 | 顶轮 |
充电插头 | 电池组 | 基础后台程序 | 局域网 | 耳机麦克 | 网络摄像头 | 万维网 |
自信 | 充实 | 行动力 | 共情和同理心 | 沟通和理解 | 窥及真实意 | 融通 |
这些都是载具有可能启动的部件与功效。
哪些功能可以被运作,一方面取决于高我的限制,一方面是小我能量是否可以有效地支撑。那高我为什么会从内部用家长权柄限制了小我的体验呢?
其用心很像是,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把全家的积蓄哪天一高兴都打赏给了某网红一样。
要知道,越往上越是耗能,同时海潮般纷杂的资讯对于多数人来说,是祸非福。
脉轮
女人都是先开心轮和地轮的,因为有母性与性支出。
男人先开脐轮和地轮,然后是太阳轮。之后多数就没有然后了。嘴巴里说着爱,但压根儿能量都泄到地轮去做运动了。
所以男人修行,从脐轮开始,女性从心轮开始。
不过中国传统思想让很多女性的地轮是封闭的,性成为了配合而不是融合。
男人多在用太阳轮的行动力和喉轮的能量去骗姑娘上床和积累财富。
而市井女人们用喉轮八卦着是非,又用海底轮去置换“幸福”的物质生活。
女人孕育用脐轮,说话用喉轮,天生敏感用朦胧的三眼。但多数就到此为止了。
女性常匮乏太阳轮的行动力(开创性、自立),话多但多围绕琐碎的事。
结果形成两大能量消耗:月经和话唠。心轮的能量有出无进,地轮的能量又不能凝聚运用。
女人要想在修行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学会缄默的智慧与性爱的技巧。
性爱不是机械打桩,而是灵与肉的缠绵,是两个能量体的沟通,就犹如恋爱时一吻,时间停滞于当下,小鹿乱撞般,能量悸动而身心进入心流体验。
婚后生活中的性,双方都成了像去厕所排泄般的日常,失去了其应有的仪式感和本自美好的感觉。交身难交心,更别说进入心流体验了。
三昧:是三种“昧”吗?
其实三昧并没有所谓的三个“昧”。“三”这个字音源于梵语的音译,名词“蛇”,智慧的果实。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阳性(语意不明)。在上古语言“三”字与三藐三菩提的“三”一样,不是数字意义上的“三”,而是梵语 स 的音译。
Samādhi也可以译作“三摩地”,也就是说,三昧和三摩地是一个词在中国南北方的不同音译。其本意是:进入了等待的状态中,又引伸出止、定、观的含义。
就像小伙子约会,早来了会儿,原地等着姑娘出现,好迎上去。这就是止、定、观。万千人潮中,心念一人。有察、有觉、有观、有待。
在佛教中“定”和“禅”紧密联系在一起。禅定为六度之一,菩萨所修之行也。
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智慧。禅定排在六度中的第五,再往前跨一步,就到了般若。到了般若度,就踏上了彼岸的土地。因此,禅定离彼岸只剩一步之遥。
那么,什么叫定?什么又叫禅定呢?
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定。身外无物,故妄无所依,是谓为禅,观见本性为定。
本性者,是汝无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有所观而又无观的主体和客体去察,来去间无所住即如来。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金刚经》中一再说,要无所住,如果住心于一处,难免会住心于相。所以,光有内不乱还不行,还要做到外离相。“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先是住心一处,然后无所住,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一首著名的偈颂: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在他的诗偈上连写了两个“放屁”,让来人带回。
这里就是三界的考核了。欲,对得失心;色,生有无触;念,是心上时。合起来就是时空中的种种故事。有了来往和往来、有了挂怀,也就失去了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