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五通福财神

无求无欲心自宽,名利场中任风寒。

悟透幻梦世间事,笑看荣辱如云烟。

松赞大妙借佛法第四层奥义中最精深的一段经文,震撼全场,让本对佛教有些看法的艾纳尔博士开始重新思考与审视佛法中的道理。此刻的教授认识到:没有本初就扭曲了的经典,只有在传承过程中变形了的教义。如果藏传佛教的弟子认知层次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佛教的第四重密境里确实有些以后我需要注意的东西了。难怪荣格拿到了东方的两本经典就直接成为了西方思想界的领军。

此刻的明冥呆若木鸡——他发现自己多年所学与佛教的至深经典相比,就好像幼稚园中讲给孩子们听的寓言故事,不能说没有启蒙的道理,但也仅此而已。

明冥看着两眼发直的少年派,显然这孩子已经被巨大的信息流搞短路了,他在努力回忆着刚才喇嘛到底说了些什么——那些话语词汇甚至道理,自己明明都明白,可是好像又一点都不明白,这种感觉很怪,让少年的头脑陷入了混沌的纠结。

少年派在想:这喇嘛的神好奇怪,不要人们跪拜,不要人们赞美,不要人们宣誓效忠至死不渝,那它到底要什么呢?只说人人都可成为大觉悟者?可是先知说他是世间最后一位大觉悟者、最后的一个先知了,不可能再有觉悟者了啊,我们都只能安分守己地死,做好最忠诚的奴仆!印度教说只有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可以当觉悟者,我是没有资格的啊!我只有做最忠诚的奴仆才能解脱。难道还有另一种可能,当自己成为自己灵魂的主人时,我就能发现与看见属于我的生命之光与存在的意义了吗?

松赞大妙听博士问自己关于东方的民间信仰体系,思索了一下,然后说:

“在中国北方的主要民间信仰是五大仙:狐(狐狸)​、黄(黄鼠狼)​、白(刺猬)​、柳(蛇)​、灰(老鼠)​,而在南方则是五通神。这是过去千年里能与佛道两家实际形成抗衡的民间信仰,不过五仙不过黄河、五神不上北境,两股势力是相互制衡各有地盘的。就是说这两股民间势力彼此以黄河为界,各自统御着中国的半壁民间信仰体系。

在过去千年里传承发展的这两个民间宗教体系,现在已经很少被当代人知晓了,但在历史上确实曾经风靡一时,影响广大。这些影响力至今已经融入到了日常民俗中,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存留在各地人们的深层认知中,甚至有些地方或家庭还是其教派的忠实信众。

但这两个派系其实从本质上是大有不同的。东北五大仙家,属于家仙或族仙一列,宗教形式应该归属于泛神论中萨满体系下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家人平安,治疗病痛。

宗教起源于民间灵异事件的合理化解释和为了维持人类活动区内的物种多样性与相对的生态平衡,不然人们会把所有能动的活物都搁大锅里炖了充饥。

五大仙的作用往往是利用强烈的、持续的心理暗示,强化被祝福者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心想事成的目的。并告诫恐吓那些肆意捕杀、虐待小动物的人:虽然这样的行为不会被法律制裁,但会因此招惹神灵、倒霉走背字。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的出马仙并不都是骗子,他们是依据这一信仰体系产生出来的一类‘萨满’。萨满这一词的原意是可与灵体沟通的人。这种人一般天生具有比常人更敏锐的‘内在六感’,可以借由内六感‘看见’‘听见’‘闻见’‘感受’到不同维度中传递过来的意识交流,并慢慢地与跨维度的存有形成较良好的互动关系。

东北五仙家一般都深受佛教与道教教义思想的影响,渴望透过利益、救助众生,积累功德,然后把功德转化为自己的能量或法力,利用人们的感激之心,凝聚让自己灵魂升华的量变势能,直到发生灵魂的质变。这种用利益众生的方法换取功德的思想是来源于大乘佛教,而累积意识能量、提升灵魂等阶的想法则来自中国道家,但不管怎么说,它们借由参与人间的各种互动,确实收获到了更充盈饱满的心智。逐渐借此完成了由简单低阶意识灵体向复杂高阶意识灵体的转变过程。

而南方的‘五通神’相对来说明显沾染了更多的功利心,是人们名利欲望的产物,所以它也表现出更人性化的特质。可以说这一神祇是被人们的集体意识造就、滋养、生化出的、一种本界面独有的‘意识存在’。不夸张地说,是人们造就出了这个神,而后又被这神反过来统御着。就好像我们用大数据缔造出了人工智能,然后反过来什么事都要咨询与求助于人工智能系统,并唯命是从。

是供养敬拜五通神的信众们自身的心愿与认知,塑造出了五通神的本体与性情,甚至左右了它的好恶与能力。换句话说,信众认为‘它’能办到什么,它就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信众的认知自限也就成为了这神祇的认知自限。

所以说这个神祇是本位面中人们集体意识的产物。

因此基于功利心构成的五通信仰体系与五通神自身,是一个很功利的神祇。

这个五通神现在被叫做五路财神,而之前最初一度叫‘五神通’。这一信仰体系始于宋,大体完结于清,之后转型成财神信仰。它是依托佛教五神通的说法加上了道教的仙怪传说构成的一组神祇。这一信仰隶属于多神论体系下的人造神信仰分支。现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对各种人造神崇敬有加。

其形成的根源出自游方术士的骗钱把戏,那和现在卖奢侈品其实是一个套路:先编故事制造品牌形象,然后再卖产品完成利益收割。产品本身一般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人们花钱买的是利用传说故事缔造出的品牌文化符号与群体认同感。

这些被游方道士编撰出的聊斋故事很受民间百姓欢迎,因此在中国南方,许多说书人在聊斋中利用这些传统民间曲艺节目糊口,聊斋在北方叫茶馆。于是这些精怪故事被推而广之,慢慢地深入民心。

‘五通神’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在宋代,流传着一种法术,叫做五鬼搬运,是民间戏法艺人在表演隔空取物、空碗变钱、空箱变人时的一种广告说辞。之后这一古典戏法手段被道士学了去,成为了道术中的一种,往往在做法事时,骗些钱财,增加些观赏趣味性。是那些不入流的道士们招摇撞骗的必学手段之一。

这五鬼搬运术成为后来的五通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由鬼变神再称帝,有着一个神格化的发展过程——毕竟一个宗教的主体叫‘鬼’有些略显低端不上台面。当然由鬼变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偷梁换柱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

人们慢慢地把五鬼搬运的这种法术内核偷换了概念,把暗中偷钱的小鬼说成是赐福的财神。那些靠求拜财神而得到了实际恩惠的人,也不管这财富是取之有道的恩典,还是歪门邪道的黑钱,既然拿到了利益,跟着说两句好听的恭维话,也觉得理所当然。

但其实起初这些梁上君子既不是鬼也不是人,而是被叫做独角五通的五只‘独角山魈’。说它独角,其实它也没角,只是头顶上有立着的一束顶毛。这些猿猴,被耍把戏的人训练成专门去大户人家夜里偷东西的畜生,白天卖艺,晚上偷窃,拿财物珠宝回来跟饲养它们的主人换取食物。

而其主人则扮演‘好人’,等天亮了主动去丢了东西的苦主家,上门询问是不是丢了东西。然后介绍自己有请神寻物的本领,可以让无故消失了的珍宝再出现在家里某处地方。不过要是神灵帮助寻回钱财宝物,自己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谢神金’。

丢了东西的人家权衡利弊,一般都会答应,而且事后也没法就此报案。因此在南方这样的手段曾一时在各地多有发生,流传出许多很真实的五通神话故事。

在宋代有靠这种奇巧勾当赚钱的,也有利用这样手段救济贫苦的。有的人家无钱买药、无米下厨,一夜醒来,只见屋里多出些金银铜钱,屋里院里有不像人类的小脚印,就拜谢上苍活命之恩。这些经历在民间多说成是五通财神显灵赐福,派散财童子下凡施救。所以那时不管是丢了东西还是急需救济,都会去找五通神帮忙。

可是这些五通神起初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并不太灵验,多年后作为五通神的卖艺把式或道士发现,设立固定的摊点或小庵,就靠着这门手艺赚钱也能养活自己,还少了许多奔波寻食的辛苦。于是五通神就有了最初的门面据点,人们也慢慢地习惯丢了东西或需要救急就去找五通神帮忙。

从唐宋至明,五通神广被江南民间信奉,虽没有佛道两家那样高端,信众也多是民间穷苦百姓,但信众人口基数较大,流传出的各种故事也很多,导致在南方大部分省份出现了成规模、有组织的五通教。后来其声势甚至一度压过了宫庙里的道僧,成为最具实际影响力的帮派组织。

其信众们相信只需虔诚供奉五通神,‘家宅就可不失窃,遇到疾难要用钱时,也会有意外之喜’。五通教当时的规矩是,平日信众要定期缴纳小钱持续供养五通神,真要遇到大事时,来五通神求助就会得到五通神的帮助,给苦主一笔丰厚的大钱作为回报。

五通神借宫庙主持之口对人说:‘苟能祀我、敬我、定期拜我,当使君为难中得富贵’,但这神灵也很小气,且不可得罪,要是谁说了其只言片语的坏话、质疑,不多时家里的东西就会接二连三地消失不见,走在路上怀里的钱囊也能不翼而飞。​(​《夷坚丁志》​)有记载,得罪五通教的人,所有财富会被移夺而去,所积之钱,飞走四出,数里之内,难以寻回。​(​《夷坚支癸》​)五通神能使其教徒短期巨富,也能让得罪它的人一贫如洗,其心胸狭隘、常意气用事,让人琢磨不透、哭笑不得。虽如此,人们对它仍是信奉有加,顶礼膜拜。​”

松赞大妙说到此处,旁边的少年派插话说:​“这不就是小偷集团,办了一个保险公司吗?​”明冥瞧了少年一眼,示意喇嘛继续说后续内容。

松赞大妙继续说:​“在中原宋代时,民间叫五通神,也称‘五显神’。五通神教,慢慢地把中国南方民间的众多地域性偶像崇拜都吸纳入了自己的体系,每位神祇都可被称作五通神,被解释成是五通神的不同化生分身。

但五通教的主神只有一位,描述中说‘其形如五六岁小儿,善攀援,夜行无声,全身如墨,面黑独角,毛发浓密,喜食新鲜水果。’随着五通教的组织壮大,分支门派不断在各地涌现,不少人依附在其门下,开始为虎作伥。这些教众欺压良善、淫人妻女、杀人截货、巧取豪夺。这为五通教带来恶名,导致一些地方叫五通神为‘五猖神’。

古籍载: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可驱遣;

而江浙五通好淫且贪财,民家有美妇,辄被淫占,富家有钱财则被抢掠,父母兄弟皆莫敢喘息,为害尤烈。

这些区域性的事件起初并没影响其位于杭州‘上方山’总堂的扩张发展,那时在民间大年初一,人们不是去庙观里祈福,而是要去五通宫祈福买平安符,张贴在自己户门上,携带在自己身上,用这样的形式交纳一年的保护费。过了初一,要是谁家门上没有从五通那里请来的平安符,就会开始陆续地丢东西;要是出门身上没有挂平安牌,钱包首饰就很容易不知不觉间消失不见。

于此五通殿总是香火鼎盛,宫庙宏伟,内部金碧辉煌,五通神教众一个个富得流油,在城镇中甚至敢无视官府。大些的城镇中都建立起了五通宫,并把五通神升阶成了‘五显大帝’。

到了这个阶段,那个起初装鬼的猴,不但封了神,还称了帝,可说比齐天大圣还要威风。

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信众上街都要随身在显眼的地方佩戴由五通宫出售的特制五显大帝木牌符咒,家家门框上要贴五显大帝的红纸,这样没人在家时或出门上街时就不会意外丢东西——当然这腰牌和红纸,都是要花大价钱‘请’的。

随着帮会的壮大与体制化,五通教开始为其主神五显大帝引经据典找来历,于是对外宣称,五通宫宫号的由来,是根据一本早已失传的经书。话说印度的如来佛一次与中原的道家老君喝茶盘道,说过‘华光五通’:一通天、二通火、三通风、四通水、五通地,谓之五通。所以依佛祖圣意所示和太上真君所愿,其帮会教派取宫名为‘五通宫’。​”此时明冥噗嗤一声笑出了声,说:​“幸好我们的基督没参与这事。不得不说,西方宗教确实匮乏必要的想象力。​”说完发现自己唐突了,赶紧示意喇嘛继续说下去。

松赞大妙继续说:​“为了给这个五显大帝重新规划出身、抹除一些不利教派发展的历史痕迹,于是为这个神祇撰写出了一套感人的故事。说在南宋年间,康王被兄弟派的刺客追杀遇难途中阻于河边,无船渡河,结果巧遇五显帝君经过那里,于是五显帝君座下‘神将’背驼着康王渡过河水阻碍得以脱险。康王即位为帝后,感怀恩泽,特敕封这个曾在河畔救过自己的为‘五显帝君’。

宋朝过后,元朝金人对这种民间宗教不感兴趣,没有扶植也没打压。在明朝推翻了元朝后,为快速归拢民心、利用民间组织的势力,曾特敕加封五显大帝为‘五福大帝’。因此,五显大帝又称为五显公、五显灵官、五福大帝、灵官大帝、五行大帝、白显大帝,属于在民间信仰中有官方认可爵位的‘官神’王爷。

其实这是政治集团与宗教社团间的一场利益交换,看似是对这一信仰体系的认可与支持,其实是明升暗降。在明代其他的佛道神祇都是上仙,这个五福大帝却是鹰犬走狗和臣子的地位,其地位要低于天子人权。

我们之前说过,五通神与佛教的五神通其实有着很大的渊源,在其教派设法神化五鬼的过程中,当时的教派创始人是花了心思的。他们觉得自家的神祇要是只会变戏法、偷东西,有点儿太没品了,于是就从佛家理论中借用了一些说法,赋予了五通神各种能力——比如:神足通,可穿墙过户来去无踪;顺风耳,谁说自己的坏话都能知道;千里眼,谁家有钱、东西藏在何处都能看见;

天机通,不管主家设置多么复杂的机关,都防不住丢钱。

五通教的兴盛,其实触动了各地道教、佛教、官府与富商的切身利益,这让官府与世家们对其恨之入骨,曾多次考虑与尝试剿灭五通神信仰组织。

五通神教遭禁毁是有原因的,其组织结构与会员层次决定了其作风做派:市井混混、小偷大盗、潦倒道士、还俗和尚,形成了这一门派的主要教众,其结果自然是好利而善争,且多贪淫,解决问题的手段多是斗狠伤人。要是谁家不买他们的‘保身护家符’就会遭遇横祸。

五通神教作威作福横行乡里城镇,盗富商、抢商队、淫人妻女、霸占民产,让各方势力很是头痛。儒释道三家多次高举‘正人伦、敦教化’的大旗,发起禁毁五通的运动。

1488年苏州知府曹凤曾多次焚毁‘上方山’的五通神,但不久五通祠香火又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汤斌任江宁巡抚,他发现苏州五通神崇拜严重扰乱民心。他在《奏毁淫祠疏》中说:

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觋创为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惑,牢不可破。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远近之人奔走如鹜,牲牢酒醴之飨,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阗,男女杂沓,经年无时间歇,岁费金钱何止数十百万。商贾市肆之人谓称贷于神,可以致富,借直还债,祈报必丰。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耗民财,荡民志,此为最甚。

汤斌采取严厉措施,拆毁上方山五通祠,驱逐庙内僧人,‘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令所属州县也一并捣毁五通祠;同时,他提倡儒学,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葺泰伯、范仲淹、周顺昌等圣贤祠庙。这次行动在康熙的支持下开展得风声水起,汤斌甚至在上方山顶立碑,以示永禁五通。但他离任后不久,上方山五通祠香火又起。清代雍正、乾隆、道光间,朝廷和地方官府又先后五次禁毁,对五通神信仰造成很大打击。

在剿灭五通教的过程中,五通神一度看似消声灭迹,面对政府和各方势力的严厉打击,五通神已经难以获得安稳的庙场,以此为生的信奉者需要找到变通的方式才能让社会各界再次接受它。于是,五通神经改头换面转变为‘五显神’——换了一身衣服、注册了一个新网名,重新爬上了人们的香案。

从此由五通神华丽变身成了五显神,并主攻‘有求必应、赐财保平安’的口号,与过去的五通神划清界限,不再接纳小偷、流寇、悍匪入教,不搞大型的宫庙去触及道观与寺庙的利益,不强行收取富商与贵族的保护费。严禁教众奸淫良家女眷,设立内部的发展宗旨——‘只赚想发横财人的钱’,以‘五显财神’的名号立项造坛。之后在民间又改名叫自己为‘五路财神’。

其主要显灵方式好像买彩票,花钱敬香后,就有一定概率在之后的人生中获得额外的幸运度加成,在来年升官发财走好运。

这个走运的概率与供养的钱财比例成正比。可以肯定的是,一般只要花钱了,跪拜者明显要比那些没烧香磕头的人要更走运一些。可以借助这股莫名力量在生活中展开不平等竞争,取得生存优势。不过信众要在心愿达成后去还愿,还愿时,要大声地告诉其他人这神祇真的很灵验,并给庙祝一笔丰厚的谢礼。​”

明冥想了想说:​“这和我们使用的手法是一样的,在神学院里我学过这个。这种现象可以用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来解释,其中一个常用的术语是‘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

这一现象的原理涉及到注意力的有限性。在任何时候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都远远超过我们能够处理的能力,因此大脑需要进行选择性过滤,以确保处理最重要或最关键的信息。当我们对某一主题、对象或信息产生特别的兴趣或关注时,大脑会倾向于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信息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力偏向’(Attentional Bias)​。

选择性注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兴趣、情感、目标、经验等,但强烈的心理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在意某一信息时,这种信息就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我们可能更频繁地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关心某个话题或对某一类信息拥有特定兴趣时,往往感觉到那个话题或信息似乎无处不在。​”松赞大妙想了想说:​“这可以解释一部分现象。可是那些花了大价钱祭拜的人,确实在很多商业竞争时更能胜出。裁决定夺的人是他人时,这自我选择性关注就不起作用了啊!那为什么还能灵验呢?​”明冥说:​“这个我也学过。被我们祝福过的信众,在相信我们的祝福来自上帝时,确实会表现出一股由衷的莫名的自信感,而这种自信的状态和其形成的坦然淡定心态,会直接表现在被祝福者的举止上。这样信心满满的人在与他人接触时,会给他人一种无言的踏实感,这是肢体语言在无意识中互动的结果,这让他人对其产生更多的信赖感和亲近感。

比如:你需要一个工人来帮你装修房子,于是去市场上找了两个小工咨询价格,你对俩人都很陌生,而你的装修资金有限、时间有限,你没有试错成本可以糟蹋。

这时一个很渴望获得你这份工作的男人,给你报价每小时10块钱,然后他生怕你犹豫,主动改口说只要9块钱就肯干这活。

而另一个男人则沉稳地告诉你,他的工钱是每小时11块,他是被上帝祝福过的人,且手艺纯熟。试问你当时会雇佣哪个呢?​”喇嘛想了想说:​“或许他说手艺纯熟是谎话,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我觉得他做事会更有底线,更安全可控——毕竟不贴谱的人,即使再便宜也不能弥补可能为我带来的损失,不能让我安心。​”明冥说:​“这就是了,这就是神祇的力量,让人变得更自信,或者说人们用自己的钱来我们这里购买他们本当自有、却丢掉了的自信与信心。

而宗教所要做的事,就是持续贩卖焦虑,也就是让人们丢失本有的自信,陷入惶恐。然后我们再把人们被我们剥夺掉的自信赐福给他们一段时间。​”

少年派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神父,惊讶地喊道:​“天啊,你把从我这里抢走的东西再卖给我,还让我感恩戴德,你和这五通神有什么区别啊!”明冥没有搭理这少年,向喇嘛说:​“那你能再多告诉我一些你们东方人的民间信仰体系吗?这些信仰的产生与转变对我的启发很大。你们是怎么定义邪教与异教徒的呢?​”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