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3日,星期三 晚9点
(珍坐着开始说话,闭着眼睛,声音比平时稍微低沉一些,并且带着停顿。)
晚上好。
通常,清醒意识只有在你们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状态下,才会参与投射。有时,在你们情绪低落、状态不佳的时候,清醒意识也可能参与投射。但一般来说,投射需要高能量来维持整体的稳定性,以防止角色我承受过大的压力。因此,这类有意识的投射会被自然地间隔开,以降低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简单的意识投射是浮想联翩或说遐想,当然这一般发生在吃饱了没事干时。有些逃避型人格的人,会利用遐想来尝试补足自己没有涉足的经历,而有些经历了苦难的人也会利用遐想去经历对等体验。
意识投射并在思想里快速地浏览不同的可能性,可以疗愈、平衡、拓展、补偿自身的心理空白,让自身的心理感受相对平衡健康。
有意识地记住梦境的情况与此类似。你们正在训练一项新的能力——学会在其他意识维度中进行操控。因此,会有自动调节机制在起作用。(声音稍微低沉了一些。)随着你们的能力和控制力的发展,你们会逐步进步。
心猿意马简直就是天赋,不用学也不用练,管都管不住。有意识的意识投射与浮想联翩有很大的差异。大多数人都是梦、思绪、生活的被动跟随者,只是“亲身旁观”,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了一遍固有剧本。犹如落花随水,虽然也是九曲十八弯的经历,但大多数时候只是被迫体验与应对。
修行者与普通人的差异就在于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生活还是梦或是遐想,自己构建自己的实相、演绎自己的经历、抉择自己的未来走向。这里的差异在于是跟随内在自我热忱去行动还是遵从角色宿命去经历。比如女孩子就是要嫁人养娃伺候公婆直到累死,男人就是要考学还房贷供养妻儿直到累死。
社会为个人赋予了性别的角色使命,家庭为角色圈定了生存范围,激素驱动着个人的心理渴望,活了一辈子却发现一生中唯独活丢了自己。这种被物化的人生、被功能化的自我,就是矩阵中的NPC。意识觉醒不是说你从此获得了什么称号或神通,而是指你知道了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因何而来、又会归于何处。当人生中三个基本哲学问题你搞明白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所为何来。
当然知道与做到是两码事,很多人道理我全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臣妾真的做不到啊!拿不起放不下,无法展现内在行动力,知道该干嘛也知道什么时候应当采取果断的行动,但总是在权衡利弊得失的犹豫中错过了一个个人生路口。
昨天我爱人问我:“家人过世自己很淡然,被家里人指点冷漠,是不是学习灵性知见后匮乏共情的互动?”
我问爱人:“如果你或我意外离世,你会哭闹纠缠吗?”
爱人说:“肯定不会啊!安然往生是一种祝福。”
我点头说:“这不是冷漠,而是将心比心的共情。只不过你与全然共情,而非世俗中的计较。”
在入睡前给自己下达明确的暗示,可以极大增加在梦境状态下进行有意识投射的机会。其实,你们不一定非要通过察觉梦里的矛盾细节来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不过有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试试:在睡前暗示自己——“我会在梦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你们也可以结合多个方法,一起使用,以增强效果。
梦境常常包含各种不被现实规律所约束的细节。
比如:人物没有影子、飞行或漂浮、时间扭曲、物体变形、“不可能”的场景、与逝者的互动、场景间的瞬移、人物关系的错乱等。
一些此类的小矛盾,其实在生活里也会发生,只不过角色我会依据矩阵的设定,主动屏蔽与忽视这些显化错乱。当意识觉醒后,随着在单位时间内感知力可处理的信息增多,梦境里与所谓现实中的各种大小错漏就会被感知到,进而理解与明白自己当前的经历是由矩阵生成的大梦一场。
然后,也就不再被梦中经历的节奏带着随波逐流,有了自我意识的主动性参与,并因此自主自己的经历,自己营造自己的境遇。
知道自己在梦里,叫做意识觉醒;
知道通过这梦境体验自己来干嘛的,叫做觉悟者;
知道如何自主地规划与展现自我实相的,叫做“神”。
境随念转、言出法随、心想事成、所欲即显。成为自我实相的主导者,即自我世界的造物主。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成为造物主只不过是领悟的开始,直到知道与深刻懂得了自然无为,才可谓是真正地明白了事理,不再为一己之欲而各种左右世间红尘剧。就好像老人坐在摇椅上扇着蒲扇,笑眯眯地看着满院子里的孩子们打闹哭笑、告状扯皮,满是童真生趣。

观世坐莲笑不言,世间百子各攀缘。
嬉笑怒骂皆故事,百年一瞬在梦间。
在你们目前的阶段,如果意识和身体的实际分离发生在无觉知的情况下,当然会比较容易接受。但这种“走神”状态无助于提高意识的自控力。有意识的投射体验,是一次极佳的训练。我之前说过,这些投射可能会带你们去到不同的系统。一开始的练习,还是围绕你们自己当前的实相范围会比较安全。
回想童年或过往的经历,并对那些没能被自己体验为真的可能性展开追忆,是一种安全的、初期对等实相观觉练习。之后借由这些对等可能的平行实相,观觉其后的发展,感知与看到在当前与未来中,其它自我在本伪装位面中的平行实相,是一种进阶练习。
这一练习是相对安全的,在熟悉的环境与人物剧情中,探访平行的过去与未来,有助于打破对当前伪装实相的固着认知,在突破次元壁、打破单一线性时间幻相这方面获得初期的经验。
不用纠结自己是在瞎想还是遐想,真实与虚假的隔膜其实并没人们认为的那么悬殊。所有的可能性其实都真实存在,就好像蛛网般的城市街道,你走过的被记忆成真实,而错过的也并非虚假。可你走过的就真的是真实吗?其实在梦宇宙的矩阵中,什么不是一念所生的体验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这“太虚幻境”中,当你能把当前此生的经历与所有其它平行可能,观觉到“一般无二”时,角色我的自我解离也就算是有所成了。
并不是说有太大的风险,而是你们仍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体验投射时,头朝北、脚朝南的睡姿是最有利的。如果在睡前集中注意力练习一个简单的投射,比如反复想象自己离开身体,走到房间的另一侧,比如客厅,或者步入街区散步,都会对你们的投射训练有所帮助。
之前赛斯还建议在入睡前,少量补充糖,让房间保持适宜的温度22到24度间,排空大小便,让睡梦不被身体“状况”打断,入睡前给自己下达明确的心理暗示,在卧室里放一面对着床的镜子。
睡前暗示包括:我要觉知到自己是在梦中、我可以在梦里完成角色我的解离、我会清晰地记住梦中的经历、我会在第三个梦结束后醒来,并记录下梦中的经历,在记录完成后可以快速入眠,并不影响睡眠质量。
赛斯同时还建议:在床头放录音设备,半夜醒来后不要动身体,快速回忆整理整个梦境经历,然后尽量详细地完成录音,最好自己一人睡,避免相互打扰。
在道教里,还有闭关处,最好不要有公鸡、猫狗、小孩。因为出体时肉身受惊,有时会出现很严重的失魂而身醒的大麻烦。
最好不要在初学的早期当好奇宝宝,去探索外星文明或远古文明这些领域,不要去探究与宗教有关的群体意识领域。最好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慢慢地拓展自己的见闻领域。因为很多知见与接触,在你的认知、心智、情商、能力还较为稚嫩时,过早接触不是好事。
就好像小孩子随意随机在网络上游荡一样,那些偏激的、过激的、激进的、别有用心的网站宣扬的、夹带的、植入的圈套,是超乎常人认知的。在意识界里,所有可能性都在同时发展与展开,我们社会中的各种匪夷所思,只不过是意识界里的冰山一角。我们当前所处的界面,尽管很多人认为已经够乱的了,但其实当前这文明是被重重保护中的幼稚园,我们所经历的无常,根本就不叫事。不管是时间和空间,日月起落有序有常,空间稳定恒定。这种恒定的秩序在大多数其它实相里是不可想象的天堂。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在绝大多数的其它位面中是匪夷所思,而我们的匪夷所思又是其它位面里的理所当然。所以冒然进行随机意识投射,在宏观角度上看,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比如,当你们快要入睡时,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或公寓的另一个房间,或者房子的前门外。不过,当这个方法奏效时,你们可能不会在意识层面察觉到自己真正“离开”了身体——但这并不影响练习的效果。目前,我不建议你或鲁柏在投射期间尝试主动联系我,等你们掌握得更熟练之后再说。
在自我意识频率尚且没能进入高频意识范畴前,最好不要尝试去链接神圣意识,因为个人实相的匹配与接触,矩阵是按照同频共鸣来显化的。所以初学者能自主匹配上的一般都是滞留灵或中阴层中的魂体。如果你带“天命”,高维灵体自然会主动向下兼容,来给你投送信息;如果你此生的功课不是当管道,强求也得不到什么真东西。
总体来说,是你的就是你的,推也推不掉;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求也求不来。积跬步而致千里,步子太大很容易扯蛋。
有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并借此鼓吹速成课。其实顿悟与渐悟之争已有千年,什么才算是觉醒与开悟了,这其实是有个标准的。
知道自己在梦里叫做意识觉醒、知道通过这梦境体验自己来干嘛的叫做觉悟者、知道如何自主地规划与展现自我实相的叫做“神”——这三个“知道”谁要是能一句话说清楚,不在表达中引发认知的偏颇与扭曲,那可真比真神还神了,况且这三个“知道”到三个“做到”,还相差着动辄几世的实践锻炼。
不过,如果你们偶然(微笑,睁开眼)闯进了我的地盘,我当然会知道,并且会主动找到你们。如果在投射过程中,你们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可能存在危险的梦境,请立刻终止梦境,你们就会立即回到正常的意识状态。

福克斯先生的看法完全正确。当你们知道自己处于投射状态时,不要轻易去干涉。其中涉及一些你们尚未理解的力量。你们会发现,投射会变得越来越生动。我必须再次强调,这些体验是真实的,并非幻觉。就大多数人而言,有意识的投射并不常见。请注意,我现在所指的,仅仅是那些你们在投射中保持自我觉知的情况。
在意识出体访问其它平行实相或进入过去与未来中时,最好不要尝试着去利用有意识的自我干预所见实相故事发展的进程。不管你是出于怎样的心理,是觉得好心善举还是好奇,任何扰动矩阵故事线的行为都会为自我引发不必要的涟漪,而这蝴蝶效应带来的影响往往比你能想到的极限还要复杂。
所以真正的“大神”在活明白后,都会进入到上德状态,如如不动地观世间聚散生死起落得失,而无所为。就好像你是话剧观众,没事冲上舞台去指手画脚,挽救这个,斥责那个,感觉自己很英雄——几百人的剧场,只有自己挺身而出,却不知自己如此当真的行为有多幼稚。
有人或许会想:那好,我不去扰动矩阵中的故事线,我只是对过去与未来的自己进行提点帮助,这总没问题了吧?其实这问题会更大,因为认知是逐步成熟起来的,今日你对自己的扰动,或许明日就会发现是多么地偏激与肤浅,可是扰动已经造成,结果就是平白多出很多涟漪功课来。
故而,有了这样一句经常被人说、但很少有人能理解的话:“活好当下,莫问前程”。当你真的能做到什么都不图谋时,也就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了最好的发展可能。这里说的什么都不图谋不是说没有规划地混吃等死,而是说,别老给自己加戏,对剧本涂涂改改的。安然从容地完成当前的人生功课、完成领悟、获得知见上的提升就好。
无力感、造作心、清安无为,这是三个境界,分别针对“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权且当是山”的认知过程。其实不对当前的这个所谓的“我”之过往未来做各种修正,也是一种对“我”执的破立。
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有意识的投射依赖于能力和控制力,而这些能力的前提,是一个相对自律的人格。否则,突然释放的攻击性情绪可能会在本不属于它们的系统中爆发,造成混乱。
在生活与生命中,“侵略性”是一个心理学术语。首先我们要理解另一个术语:“边界感”。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并且会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识和那些具有“侵略性”行为的人产生冲突。
每个人都有依据自我认知形成的善恶、好坏、是非、对错的理念体系。当你强行用自己的理念体系框架他人,并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框架行为时,就是一种侵略性行为。而侵略性行为往往伴随着抵抗、争执、痛苦与记恨。侵略者如果成功压制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自己希望的时间、用自己欢喜的方式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自然会感到理所应当。但如果没能得逞,就会利用惩罚来压制他人或者自己。
压制他人表现为情绪化的攻击性指责与埋怨,反噬的力量则会形成自责与愤懑。被压制的人在抵御住胁迫后会感到疏离,在被迫接纳胁迫后会感到自我价值与自信的削弱。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一般普遍自己边界感较弱,理所当然地认为多元多维的世界中都应该以自己的理念为标杆。因此会在生活中感到很辛苦,也无法理解多样性的发展是全然中自然发展的最优解。
在心灵之旅中,当你接触到平行位面中的各种对等体验,接触到其它文明与文化的不同理念,接触到与自己认知全然相反的各种实相体系时,要如何面对、要如何看待、要如何理解,就成为了个人成长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果没有学会自控、没有学会观棋不语的智慧,在指手画脚间,在是非对错里,在指点江山时,难免会陷入于多元实相的是是非非。结果自然就是自己闹心,越学越拧巴,无法理解与认同世界的多样性,总想按照某一标准去大一统所有实相。
这就形成了共和与专制、民主与独裁、百家争鸣与整齐划一间的种种冲突。
很多匮乏边界感的人,会苦闷地想:我都是为他好,怎么你们就不能理解呢?按照我的说法去做有那么难吗?按照我的要求去行不就大家都开心了吗?
一个人的兼容性、包容性体现出了其心智与神智的发展水平,当观见大千世界种种可能同时存在时,依据自己的理念与判断去干预自然的聚散得失那就是一种侵略性行为。
比如一个“大好人”看见了一株捕蝇草困住了一只小蜜蜂,他救出了小蜜蜂,受惊的蜜蜂飞舞起来,蛰了路过的小孩子,孩子过敏呼吸困难,他当街拦车想送孩子去医院,导致连环车祸。
结果捕蝇草饿死了、蜜蜂蜇人后死了、小孩过敏窒息死了,为躲避窜入车流的路人,无辜的司机与车上的乘客死了。“大好人”感到很委屈、很无辜——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可是一系列行为都侵入了某一套自平衡系统,导致了紊乱与相关后果。
所以在穿越时间与空间场经历意识投射时,有一条铁律:
不要干涉、不要显身、不要改变什么。
在这样的投射过程中,你们可能会遇到生存人格,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因为它涉及许多其他因素。当然,你们也可能投射到自己的未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尽管并非总是带有清醒的觉知。同样,投射到过去的情况也很常见。
由于一些我们尚未深入讨论的原因,你们甚至有可能在投射中遇到自己的另一个投射体。当然,你们需要对投射过程中所做的行为负责,就像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影响你们的人格一样。如果你们在投射时保持清醒和敏锐,你们可以通过观察投射环境来获取有关未来的信息,尤其是在你们有理由认为该环境位于你们时间线的前方时。
有些情况会相当复杂。例如,你们可以在入睡前请求投射到自己的未来,看看那里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们愿意接受投射结果,这种做法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你们所看到的未来会影响你们当下的决策。当然,你们所投射到的,是此刻对你们而言存在的可能的未来。
投射本身就会改变这些可能性。但我要说明的是,这个未来的环境并不因此而“不真实”。它和你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一样真实,这一点你们明白的。
(“是的。”珍盯着我看,然后闭上眼睛,停顿了一会儿。)
如果你们在投射时察觉到另一个存在,并认为它和你们一样是旅行中的意识形态,那么不要去触碰它。你们需要学习如何辨别这些情况。当你们在梦境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而且梦中还有另一个人时,告诉他你们都在做梦,然后留意他的反应。
在出体状况下,你对世界的干预,其影响力和你在现实中的作为一样会带来涟漪,只不过出体时造成的影响力,其后果往往是自己更不可控与更意想不到的。这就好像在野生散养动物园老虎区里下车步行一样。当你知道“观与参与”的差别时,往往已经触发了某些额外的生命体验。
虽说灵魂不死,但很多事,正因为不死不灭而根本无法洗脱。角色还有个终结的时候,可是某些事对人格的影响可能会持续纠缠很多次轮回。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分清”观世与历世”的区别,别自己给自己加课业,尤其还是那种自己当前无法应对、超纲超标的课题。
利用解离纵观三界是有莫大好处的,见识决定了个人的城府深浅、智慧高下,但四处触发涟漪就是另一码事了。自己看不惯的、觉得该修正的、想着是力所能及的顺手之劳,结果就把自己代入其中,成了剧中人。
开悟前,做梦经历梦是随波逐流;
修行时,各种“挣扎”想要左右自己的命运,甚至逆流而上;
开悟后,风动幡动心不动,水流花漂我自然。花开花谢自有时,溪来水去未曾歇。事还是那些事,场景与故事什么都没变,只是观觉的焦点从身不由己的落花换成了岁岁有今朝的赏景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两首诗的意境高下、认知焦点的气度格局,一眼可见其差距。
角色我的一生,在出生前就已结束,在同时性里看见自己的所谓未来,其实并非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人生并非是一条确定的抛物线。在矩阵中各种可能性同时存在,不同可能性同样真实,神魂有权利凭借自由意识选择自己渴望经历与渴望回避的人生,但角色我对此却没有抉择权。在角色我与神魂我对人生规划有所歧异的时候,人物未来的走向与会经历哪些事情,由内在神魂做最终抉择。
当然也有例外:当一个人活丢了自己,把内在神魂完全架空封闭,那角色的走向会被角色我把控,这时次生人格会顶替原生主人格当家做主。失去对角色控制权的原生人格如果无法拿回角色的控制权,会选择提前撤离,角色会早早地因“意外”或“疾病”而离世。
在梦中,在“现实”里,有些其它角色是有内在神魂的,而有些则是人物时代剧中的布景甲乙丙。如何区分哪个是NPC、哪个是体验者呢?只要你告诉对方“你们都在做梦”并注意他的反应:NPC是无法理解与认同这一事实的;而有神魂的角色则会知道,你也是游戏中的玩家,而非矩阵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
现在很多经常玩多人网络游戏的玩家会知道,自己的队友与对手,想要分辨其是真人还是AI,只要看其是否有情绪化的操作动作就能分别——AI匮乏与玩家的协同性,不能理解玩家的意图与诉求,始终按设定好的轨迹与行为行动。
往往当你走遍世界、回到起点时,会发现很多“人”还干着过往的事情、说着同样的话语、出现在相同的地点。
你们现在可以休息一下。
(9:40休息。珍的解离状态如常。她的眼睛时不时睁开,说话时带有许多短暂的停顿。她喝了口冰茶,抽了一支烟,语调平稳。9:52,以同样的方式继续。)
在体验跨维度意识投射期间,所需面对的见闻和处理的事情,其环境与文明是你当前此意识层面不熟悉的现实。在投射期间,你会意识到与觉知到它们的差异。记住不要以本层面的道理与道德去扰动其它位面。
(长时间停顿)你现在已经明白所谓的物质实相是如何被矩阵形成的。在你将会面对的其它实相中,实相的持久性与当前的这一位面截然不同。你们会更清楚地察觉到矩阵是如何把内在图像显化成伪装物质的。你们会直接体验到赋予一切事物“存在性”的显化精神能量和心愿力量。

我们当前所处的位面,可以说是众多可能性中极少见的一个层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被保护的状态。我们的时间与空间系统具有极高的持续稳定性。在本位面中角色生命里的每一秒都等长,今天过后就是明天,手上的苹果下一秒不会变成芒果,你跨出一步,知道身体会位移到哪个位置上。
这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被司空见惯成常识,并被引入逻辑思考的常数范畴。但其实时间与空间、物质的显化,如此稳定有序是很不常见的,甚至可说是一种特例。在万千种可能里,这样的有序矩阵万不过一。当你有能力有机会亲历其它伪装实相层面,就会知道时间、空间、伪装物的显化,这些背景参数其实是可以很不稳定的。
这一秒过后你被显化入哪一个片段里、一步跨出下一瞬你出现在哪里、手上的苹果再看时会是什么,这些都可以是无常中可变的。没有了理所当然,也没有了稳固恒常。没有规律的混沌才是无常真实的面目,也是绝大多数实相的常态。
当亲历了各种其它界面的无常后,你会发现当前的世界美好得都假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叫做时间镰刀的空间裂缝,它无形无色,不可见不可感,会突然发生在任何地方,会移动也可是全然静止的,其宽度可以是几公里或几毫米。时间镰刀空间内的时间流速与周边相差很大,或快或慢或静止,当不小心走过时间镰刀,或被移动的时间镰刀经过,身体被镰刀滑过的地方会瞬间老化几年或陷入迟缓,导致身体被瞬间瓦解。而这样的无常根本就无法预防。这仅仅是时空无常中的一个小例子。
我建议你们先休息一下,陪陪猫,我会等你们。
(“好的。”我们的猫威利一直在闹腾,所以9:56,我起身把它带到后面的房间。珍静静地坐着等待,仍然保持在出神状态。等我坐下后,她继续。)
在一定程度上,你们将在没有客观形态的状态下,以“能量粒子聚集物”为自我形体,并通过这样的“能量灵体”展开经历,并学习如何控制这样的身体。正如你们所知,所有物体本质上都是能量的显化。当能量以特定的方式聚焦显影,你们的实相系统中就会出现你们感知为真的物理对象。
然而,还有一些潜在的物体,它们的能量正在朝着物质化聚焦。此外,还有一些能量,永远不会显化为物质。大部分这种能量是心灵性的,或者以你们无法感知为具体形态的方式存在。这些能量具有运动性,其运动遵循特定的规律,但我们现在暂不讨论这些规律。

所谓的灵界也是伪装实相里的一类,在其它维度中人格可以以虚体的方式经历很不一样的实相经历,演绎或仙或神这类的角色。但不管自我是否被实体化,也不论所处的实相是被物质化的,还是未被伪装渲染的,其都是梦宇宙里的伪装实相。

不管你进入的实相是逼真的还是简约的,不管你在其中是扮演路人甲还是至高神,这都是舞台剧中的一种经历体验。不管是由实入虚还是由虚入实,这并不是衡量自己是否突破境界的指标。很多初学者在经历出体并访问了其它实相后,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并认定其它伪装层为真,认定灵体为实,这样很局限的实践认知会带来较为自限的偏激理念。很多宗教信徒会因被宗教植入的某些印象,透过自我意识投射而自困伪相世界里,动辄数百年不能解脱,直到对被宗教植入的理念再次破幻,才能解脱。
你们可能会在投射中体验到这些能量的存在。它们可能会成为你们行动的阻碍,也可能会成为推动你们的力量,但一般来说,你们很难完全控制它。它不会对你们造成伤害,但可能会让你们感到意外。虽然灵性文献中通常将其称为电流,但严格来说,这并不准确。
简单来说,这正是组成你们宇宙的能量,只是你们通常只在它形成物质时才熟悉它。现在,这种能量可能会带你们进入其他系统,尽管“带”这个词似乎暗示了某种运动的形式与方向。但实际上,这种运动的体验可能会让你们觉得是在向前或向后移动,但真实的情况是,你们只是进入了不同的维度。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你们足够幸运,并且投射足够成功,你们可能会觉知到“广袤的当下”——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将同时感知到所有系统的真实性。然而,这类经历往往难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你们很可能无法清晰地记住整个过程。
所有投射的本质,都涉及自我和身份的延伸。小我施加在自我身上的惯性限制会消失。这意味着,你们在未来的存在中将拥有的能力,现在就已展现出一些迹象。(长时间停顿,低头,闭眼)
无论投射是否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发生,它们都会发生,而人格也会从中学习和进化。
然而,有意识的投射意味着更高层次的成就。(长时间停顿)
我们皆来自高维意识,也必将归于其中,不管你是否花费时间与精力去精研这些知识,我们都是弘一意识的意识触须。意识成熟度的差别往往体现在角色认知的自限性上,这种因片面成见构成的蒙昧抵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迟累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当局者很难自甄。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投射涉及一种能够超越物理时间的自由——这是无法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获得的。这种自由令人极其焕然一新,并且具有疗愈效果,前提是不沉溺其中。这种投射对物质身体也有好处——在投射过程中,身体会暂时摆脱角色自我的各种需求,例如侵略性或其他不健康的情绪模式。我提到过,当你们采用新的投射形态时,可能会发生双重甚至三重投射。这些形态,代表着你们的人格在未来存在中可能采用的不同形态。
这些形态的采用,是为了适应投射所进入的特定环境。在某些梦境中,个体可能会看到他们“死去的自己”。但事实上,他们只是进入了投射状态,看到的是自己刚刚脱离的投射形态之一。
这些投射形态确实存在,就像你们的物质身体一样。然而,它们并不是物质的,而是与内在自我融合的能量形态。但它们确实存在于自我的整体可能性中,这种存在状态,类似于洋葱的层层外皮。换句话说,这些形态只是你们的意识在不同梦境或投射中所采用的角色形态。

在离体时,当自我意识摆脱了角色我的认知限制,伪装层中的时间轴有时可被破幻,自我意识进而借由矩阵视角,看见角色一生中已发生和尚未展开的人生故事,当然也能看见那些被自己激活为实相或没被触发的其它可能性。有些经历你此生没有历经过,但在之前演绎这一角色时已经体验过,这些经历成为对等实相,因此某些被看见的所谓未来,它们真实地发生过,但未必会再次被自己如此经历。同样地,某些同样真实的过去,那场景你没在此生历经过,但它们并非是自己的幻想。
(10:25休息。珍比平时更出神。休息时,她有些难以睁开眼睛。此外,除了短暂的间歇外,她在传输时眼睛一直闭着。但她仍然记得威利制造的骚动。她用了很多停顿。10:36以更活跃的状态继续,语速加快。)
这种能量可能会以惊人的速度将你们带往另一个环境。
当你们变得更加熟练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过程,但永远无法完全避免。由于投射的本质,你们并不会真正停留在经过的任何系统中。因此,不要指望在这些系统中长时间存在。
在这些维度中存在的个体,他们的可感知频率与你们截然不同,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会察觉到你们的访问,就好像你们大多数人察觉不到它们的访问一样。但那些能够感知到你们访问的人,很可能也在进行心灵训练,或在恍惚间误以为自己“见鬼”了。
如果你们的出现让对方感到困惑或惊慌,可以直接告诉他:“你正在做梦。”如果对方同样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们都处于投射状态。但另一方面,他可能正在进行投射,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投射。
再强调一次,不要试图“触碰”任何你们在投射中遇到的个体,特别是当你们有理由相信他也是在进行投射时。这么做会让你们双方都有麻烦。
现在,和往常一样,我要遗憾地结束这节课了。我向你们二位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晚安,赛斯。”10:42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