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2日,星期一,晚9点,常规课
晚上好。
你们之前提到了轮回转世,而鲁柏刚刚读完了《夏娃的三重面孔》(The Three Faces of Eve)。
我们会把这两个主题联系起来。这本书应该能阐明一个重要的观点:尽管表面上似乎并非如此,但意识主体并不主要存在于角色我中。社会身份可能存在于角色我中,但真正的基本身份并不在那里。
夏娃的四张面孔代表了“内在主体”的各种常见自我表现。
角色我是很不稳定的,在任何主人格之内都同时存在着许多个正在被扮演着的角色我,这些角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在同一个时代与星球上,也可以相差万年出现在不同的舞台中。即使是在演绎同一个角色,这些看似相同的角色也各自在经历着对等体验。
《夏娃的三重面孔》这个书名非常贴切,因为角色我完全可以合理地被比作是主体转向客观现实时的面孔,或是它所戴上的“活生生的面具”。
书的作者提出了几个很好的观点,但却没能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他们将心理结构视为一个完形(gestalt),由各种内在需求和生命潜能所形成,却是由角色我为主导展开的。当负责主导本角色的内在我出于任何原因放松控制或变得弱化时,“辅助群体”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来接管与控制这一角色。
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并不知道“存有的主体”实际上存在于何处,他们认为那仅仅是“有组织的感知模式”而已。当角色我放空自己,做到了无我或疏于对自身角色的培养,这时内在自我会试图接手这一角色,引导其前路;但如果角色我自己不想做事,还不搭理内在自我的热忱驱动,那么,辅助潜在的自我就可以抓住这机会,成为该角色的意识主体,并使用该角色的生物体感官和感知设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邪了或人格分裂。我们之前讨论过病态的次生人格,它就是这样形成的。

《夏娃的三重面孔》是一本由Corbett H. Thigpen和Hervey M. Cleckley合著的心理学书籍,出版于1957年。该书记录了一位患有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的女性夏娃的真实案例。
来求诊的夏娃最初是一个年轻的家庭主妇,但她开始出现了奇怪的行为和不同的人格。
在她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她展现出了至少三种不同的人格:
一个温和平静、喜欢家政的(怀伊特 Eve White);一个放浪和不喜被管控的(布莱卡 Eve Black);一个成熟自信、极其成熟的(杰妮 Jane)。
每个人格都拥有独特的特征、记忆和行为模式,有时候它们会相互竞争或交替出现。
随着治疗的进行,治疗师逐渐揭示了夏娃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以及这些经历是如何导致了她的多重人格障碍。夏娃的案例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一,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作者的背景:
Corbett H. Thigpen(考比特·艾奇·西格彭)和Hervey M. Cleckley(赫维·克莱克利)都是医生和心理学家。他们在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心理治疗和精神疾病领域。他们对夏娃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记录,为心理学界带来了重要的见解,并促进了对多重人格障碍的研究和理解。
《夏娃的三重面孔》一书被视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后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出版早期,两名医生因受到宗教的、医学界的、科学界的多重压力,曾多次无法刊出。
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生理学和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现代心理学的起源、演变历史、分支和发展方向的概述:
结构主义心理学是最早期的心理学理论,其主要关注人类思维和感觉的结构和元素。
随后功能主义心理学在实践中脱颖而出,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并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去帮助求助者了解与适应当前的自我状态,进而提出了心理学发展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应该研究行为背后的潜在的内在动机,即内心中的在意与匮乏。
随着对大量案例的深入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人们的“行为”背后一般存在着一种明面上可被自我逻辑解释的动机和一个真实的内在动机,进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获得了发展。这类心理学主要主张,人们的行为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强调通过观察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心理现象。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着严谨的逻辑链,并对大多数常态中的人群可以做出合理的分析,但在实践中却经常因求助者处于非常态中,而导致理论与实践无法统合。
随后心理动力学被提出,开始主要关注与强调潜意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力,重点研究个体的内在心灵冲突和意识动机。心理学从较为直接的脑反射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更加关注个人的心理活动而非脑电反应。
随着心理动力学的逐步深入,催眠疗法开始被广泛应用,心理学家们开始追溯求助者的青年、童年、幼年甚至母体内的记忆,主要针对疗愈早年的心灵创伤和心理匮乏展开工作。但很快在临床上各国各地的心理学实践者都陆续报告出相同的临床病案:大家发现在催眠回溯时,很多患者会因追溯此生的心理问题说出超乎想象的答案来,比如出生前人生规划与前世伤痛性记忆。
于是认知心理学被提出,重点关注在个体思维形成的过程,超心理感知、非脑内思维、本人记忆与非“本”人记忆和语言,以及这些是如何在影响当前人物行为的。
分支与发展方向:
l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大脑结构、神经传递和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
l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l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的影响,以及个体如何被他人影响和塑造。
l临床心理学:研究和诊断心理障碍,并提供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
l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个体的行为和互动。
l认知神经科学: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如何执行认知任务和思维过程。
l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健康和幸福。
现代心理学已经和百年前弗洛依德时代的心理学大为不同:早期心理学更多的是研究“人”的欲望和被压抑后的反应,现在则更多地关注于帮助求助者理解自身问题的由来,并鼓励求助者积极直面自我的短板,理解自身所遭遇的一切皆与他人或社会无关。
作者确实提到,这种情况有时是出于必要。可以这样说,当“船长”倒下时,下一位最强的“船员”就会接管,以确保整体能够存续下去。
然而,人格远不止如此。主人格虽然借助感知能力,却并不完全依赖它们。确实,人格是一个整体,而每个主体内都有许多潜在的自我。有时一个潜在的自我会取代另一个,但这种描述仍然过于简化。自我结构并非固定不变的单一存在,而是一个持续变化、相当灵活的心理模式集合。
每个自我都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并诠释生物体的感知能力,这种方式在整体上具有其独特性和一致性。然而,这种感知与反应模式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恒定。表面上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实是一种高度误导的假象。书中所描述的四种人格表现,实际上都属于同一个人格。而这正是作者们所忽略的关键点。因为如果他们认为,在必要时,一个潜在的自我会取代主导自我,以确保整体的生存,那么这本身就暗示着某个意识正在做出这样的决策。那么,究竟是谁在做这个决定呢?
作者们回避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做出这个决策的正是主人格。它并不依赖任何特定的自我结构,但在物理世界中,它确实需要一个自我结构来进行表达和运作。
因此,它可以在不损害自身完整性的前提下,在必要时更换自我结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转变可能会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然而,如果某个主导自我被取代,那是因为它未能执行最初赋予它主导地位的主人格的核心目标。
每个人格片段被指派借由梦宇宙进入伪装实相并在电子矩阵中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时,这一安排从来没有随机的成分在其中。人格借由特定角色进入某一时代、家庭、性别、身份,遭遇怎样的童年、和谁成为夫妻、最后又做了谁的父母,都是有迹可循且事先安排好的。
如果一个演员在舞台上,不能达成自己角色需提供的助缘或自己无法应对这一角色的戏码,那导演就会让另一个演员上台替换下那个退缩到崩溃的,让这被替换下来的站在台边,观摩与学习,看看别人在演这一角色时是怎么应对的。
在二十到三十年前心理学疗愈的主要方式是,帮助患者找到童年心理创伤,并借由回顾和再认知,努力把这一心结打开,并了解过往的自己与他人。但随着心理学的技术逐渐成熟,心理创伤的疗愈从8到16岁,延展到4到8岁,甚至0到4岁。但在临床上心理医生发现,胎儿也有记忆,可以透过催眠让患者回忆起出生前的情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70%的患者明确表示,它们是在出生后几天才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身体,而胎内记忆大多被出生前人生规划所取代。借此,心理疗愈者得知:人生中绝大多数坎坷原来是自己设计、自己编导、自己选择的。当求助者真切地看到、回忆起这一切时,所有的愤恨与嫉妒、质疑与不解都在看完自编自导的剧本后化为一笑。
来时拍着胸脯觉得容易,没点儿难度,百年时光太没意思;可是自己到底斤两几何只有进入闭卷考试阶段,才知道想象和现实有多大的差距,才明白来此做人其实就是为了挑战与补足自己的短板,找到那些不懂的不会的,尝试着去搞定自己搞不定的、不擅长的。
你们可以稍作休息再继续。
(9:26休息。珍说在这部分她解离得很好。9:36以稍微更有力的声音继续。)
当人格和意识被认为主要是物理过程的产物时,人格的本质将永远无法被真正理解。
内在自我始终在尝试完善其自身的本质与所选择了的角色。正如你所知,自我是不断变化的。它确实承受着日常物理情境带来的压力,但也因此获得了相应的成长与回报。
内在自我会在自身的潜在自我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来运作。有时,它也会出错,因为内在自我并非一个完美的存在,就像角色我一样也在摸索。但是主人格确实存在,而自我只是出于实用原因在伪装实相中形成的“伪主体”,当然它确实是主人格的一部分投影。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如果你看到其他玩家的角色,并认为那些角色背后不可见的其他玩家是由他们的角色衍生出来的意识,那你就因本末倒置而无法理解很多角色看似不合理的“怪异”行为。因为在游戏世界里的已知变量,你都是掌握的,可是透过这些环境参数与对方角色的游戏经历,你还是有很多行为学上的、心理学上的问题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
所以在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欲求不满解释论、环境塑形解释论、应激反应解释论、内在创伤解释论等心理认知阶段。心理学走到今天,我们才隐约地开始明白:我们一直关注的主体是来求诊的人、客体是这个人的内在意识,这样的认知其实是错的。所以我们的理论一直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可当带入更多案例后,就说不通了。
这就好像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来找你学驾驶,而你给了他一台自动驾驶的汽车,出行问题看上去是解决了,但实际上求助者还是不会自主驾驶车辆——求助者想要学会一种驾驭的能力,而获得的是解决出行难的道具。
自我本身具有发展和成长的可能性,这一点不应被忽视。而所有的潜在自我同样也具有自身的发展潜力。内在自我或人格必须通过其角色我来表达自己,以便在物理实相中进行操控。内在自我由其所有的潜在自我构成,但又不仅仅是这些自我的总和。
你们看,这些由各种潜能、需求和能力构成的潜在自我——这些汇聚在内在人格中的资源——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它们是过去生命中累积的心理经验所形成的结果。

如果不考虑这些过往的经验,人格结构是无法被真正理解的。天赋与潜能不是凭空出现的,各种能力都是逐渐发展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累世的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水平和神智水平。
我告诉过你,最微小的能量微粒也都拥有意识,并具有自己的身份。这种身份本身永远不会被消灭。它们会慢慢成长,形成新的整体,但身份是保留着的。
因此,构成人格的能量实际上由无数个独立的身份组成。这些独立的身份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称的“内在自我”,它在保持个体性的同时,所构成的能量却在不断变化。存有在持续地组合和重组着自己,尝试着拼凑出一个更具发展潜能的自己,但每一个人格片段,作为拼图中的一小块,其基本身份始终被保留着。因此,在任何给定身份内的潜在自我保留着它们自己的个性和自我认识,不论它们在命令顺序中的相对重要性如何。
在梦宇宙电子矩阵中的内在自我,对自己的“身份”还有着比较当真的执着与在意。也就是这些身份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内在自我,即使构成它的不过是主人格投送出的能量,且这能量在不断变化着,它也保持着自己的个体性认知。在持续的分组和重新拼装过程中,基本身份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因此,任何“给定”了身份的内在“潜在自我”保留着其自身的个性和自我认知,虽然它们早就从先前演过的角色中退了出来,但对自我的认知,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那一身份与行为模式上。不管它们在主人格的命令下,如何在全我的自我序列里排序。
所有“潜在的自我”在某个时候都将有机会,作为“主导自我”,被派遣进入某一角色的人生,在这一生或另一个轮回中扮演某一角色,成为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它们代表了整个存有主体在伪装世界物理层中存在的全部潜能。
换句话说,主人格拥有着各种潜能,但并非都会为在伪装层中物理系统内的角色附加上,因为角色必须在匮乏的环境中,利用有限的能力去找到最优解,这样才能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可用的潜在能力都存在于最初的整体自己之中,可谓本自具足。如果主人格认为你需要某一能力,就会为你加持上;如果你没有这项能力,只能证明此生的科目你需要自己设法去用其它方式尝试着解决。
我们都是各自“存有”的手指,主人格犹如手臂与大腿。做不同事情时,使用的手指并不相同,没有被用到的手指,不是说它们不存在或没有。有时做某些事确实需要一把抓、五指或十指合力,有时使用一根手指可能比拳头更灵活。拇指看似是最短的,小指看似很没用,但它们都是自我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且在某些场合某些事情上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角色犹如一个手套,里边到底放入几根手指、如何相互配合、何时哪个手指用力,这是主人格要考虑的。而角色这个手套,要是太僵硬或太脆弱,那就有许多精细活或耐力活无法达成。
人们看见的是手套在挥舞、在工作,并依据手套的行为揣测其心理。当戴手套的手表现出让人费解的动作时,单纯研究手套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57休息。珍再次高度解离。她说感觉时间最多只过了十分钟。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睁着眼睛的。
现在轮到第59次伊斯博士实验了。珍坐着,右手抬起轻触闭着的双眼,说话的速度有点慢,还夹杂着不少短暂的停顿。10:08继续。)
现在,稍等一下,我们开始处理伊斯材料。
有东西在闪光。可能是一条手链或手表带。不是那种小巧的类型,而是比较厚重、带有链节设计。上面有一个方形物体,可能是装饰品,也可能是一块手表。它戴在一名男子的手腕上,他手臂上有深色毛发,穿着白色衬衫,袖子部分挽起,外面套了一件背心。他年纪已过中年,正在和伊斯博士交谈。(10:12停顿。)
他的右臂有些疼痛。他递给伊斯博士一份列表。是手写的,用的是一种带点蓝色的白纸,也就是蓝白色的纸。这个列表与一个时间安排有关。
今天,伊斯博士在商店橱窗里看过一个物品,像是相机,与之相关的数字是“4”。之前提到的那位男士也带来了一个物品,我认为是给伊斯博士的。
另一个独立的意相,涉及四个人的一次家庭聚会。
今晚的实验物体很小,是蓝色的,方形的,可能上面有印记,也可能有首字母缩写。印记像是三叶草的形状,但又不完全一样。
你有给我的信封吗?

第255节第50次信封透视的照片示意图
(“是的。”这节进行了第50次信封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珍的父亲和他已故的第二任妻子玛克辛。拍摄于1954年之前某个时候,珍最近几个月没有见过它。
10:17珍接过信封。眼睛始终闭着,姿势没有变化,左手仍然遮着眼睛,用右手把信封放在了腿上。)
请稍等片刻。这些是意相:
适宜的事物。与某个场合相称的联系。
栅栏结构。分隔。与黄色相关,还有一个响亮的声音。某种排列成行的事物。某种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像有人会说“这闻所未闻”。
一个分段的圆形物体,可能会转动。与下午的某个目的地有关,并涉及到“3”。
石阶。一个邀请。某种与屏幕有关的联系,可能是电影银幕或相机屏幕。
绿色。一个模糊的影像。一个孩子,还有数字7。
你有什么问题吗?
(“你说的‘适宜的事物’是什么意思?”)
是指在某个场合下显得合适或令人满意的东西。
(“‘适宜的事物’和‘令人惊讶的事情’有关联吗?”)
两者是有关联的。
(“你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关联的吗?”)
它们之间的联系涉及到对某个特定事件所做出的适当反应。
此外,我还感受到一个串联的意象,或者是一系列事物的联系。某个角落里有各种形状的杂合物。一条隐含的边界。一张便条。
与十月和四月有关的联系。
(“你能给我具体是哪一年吗?”)
今年。
(“你能描述一下物体本身的形状吗?”)
长方形。
(“物体的颜色呢?”)
蓝色和白色。
(“你之前提到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
(“数字7指的是孩子的年龄吗?”)
不是。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10:28休息。珍像往常一样解离。在这两次实验中,她的眼睛始终保持闭着。她在信封实验中只看到一个画面——一张带蓝线的白色便签纸,但她不确定这是否来自赛斯或是她自己的印象。
请注意,我在这次实验中共提了八个问题,比第254节中的五个问题还多了几个。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对信封对象的相关细节并不熟悉时,我和珍就很难验证赛斯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觉得这种情况就像陌生人提供了这个物品一样。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可以对应的信息,赛斯也稍微做了一些补充说明。简而言之,这次的对象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是珍的父亲德尔和他已故的第二任妻子玛克辛。照片拍摄于他们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家后院,当时德尔大约48岁,玛克辛38或39岁。不到六个月后,玛克辛因癌症去世。她去世时正好是1954年1月,我在纽约萨拉托加斯普林斯遇见珍的时候。珍已经有几年没见过玛克辛,而我从未见过她。
“适宜的事物。与某个场合相称的联系。”照片中,玛克辛打扮得很得体,包括白色的帽子和手套,还在深色西装的左襟上别了一大束胸花。这些可能都符合“与某个场合相称”。另外,这里可能也有双关的意思——玛克辛穿的是当时流行的老式方肩两件套西装(suit),适合(suitable)和西装(suit)之间有一定联系。赛斯在回答问题时稍微解释了一下。
“栅栏结构。”照片中,德尔和玛克辛的左右两侧可以清楚地看到栅栏,还有两个大弧形的花架,上面没有花或绿植。花架中的一个就在两人身后。具体见图。
“分隔。”我和珍都联想到玛克辛意外早逝时只有三十多岁。
“与黄色相关,还有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们没找到对应的信息,赛斯也没做进一步解释。
“排列成行的事物。”照片中栅栏的竖条。
“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像有人会说‘这闻所未闻’。”珍说这指的是玛克辛过早离世。
“一个分段的圆形物体,可能会转动。”照片中两人右侧的一个花架明显是弧形的,结构分段清晰。这个弧形花架的线条与两人身后另一个花架的弧形相连。我们认为赛斯感知到这些曲线,并联想到“可能会转动”。
“与下午的某个目的地有关,并涉及到3。”我们不知道具体指什么。
“石阶。”照片里虽然没有显示,但照片之外的地方是德尔和玛克辛圣莫尼卡家的后门台阶。那些台阶可能是石头或混凝土做的。我和珍不太确定,因为我们已经七八年没去过那里了。照片拍摄时,主屋后面还有一间小客房,带有加州风格的石板路。后来这间小屋在我第一次去圣莫尼卡之前就被拆了。主屋后门台阶有四五级石头或混凝土台阶通向后廊。
“邀请。”我们也不确定这指什么。
“与屏幕有关,可能是电影银幕或相机屏幕。”信封对象是一张照片。赛斯或珍可能试图通过这些描述来传递“照片”这一概念。
“绿色。”照片中,德尔和玛克辛被各种树木和灌木包围,还有一些花。
“一个模糊的影像。”照片中,德尔和玛克辛左侧能看到远处某栋楼的窗户部分。通过附近的树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小块窗户和墙。我在描图中对窗户做了明显标注,但楼的轮廓和其他细节都被遮住了。
(“一个孩子,还有数字7。”我不确定这两个意相是否相关,尽管珍是在同一时间提到的。我后来通过提问试图澄清这个孩子和数字的联系。
我的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适合某种场合的事物”和“令人惊讶的事情”的补充说明。赛斯确认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的解释是,它们通过玛克辛联系在一起:“适合的事物”指玛克辛的胸花,而“令人惊讶”则是指她的早逝。
赛斯在第二个问题后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信息:
“某个角落里有各种形状的杂合物。”这显然指照片中两处的栅栏——德尔和玛克辛右边及他们左前方的栅栏。在照片中,他们左后方的树枝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图案,树后面隐约可见之前提到的建筑物。不过,通常情况下,当珍用“形状各异”来描述不规则形状时,信息会显得太笼统。
“一条隐含的边界。”照片有一个白色边框。在照片的两侧和底部,由于叶子的深色对比,这个边框非常清晰。然而,在照片顶部,因为天空和白纸融为一体,边框就不可见了。我在图中画出了边框的位置,实际上它是看不到的。
“一张便条。”对象并不是一张便条,我们也没有找到特别的关联。
“与十月和四月有关。”我们没有发现特别的联系。比如,德尔的生日是在12月,而我们不知道玛克辛的生日是几月。当我问赛斯这些月份对应的年份时,他回答“今年”,但这对我们没什么帮助。
“长方形。”当被问及对象的形状时,赛斯回答道“照片是长方形的。”
“蓝色和白色。”当我问到对象的颜色时,珍说她脑海中浮现出带蓝色线条的白色便笺纸的形象,但她不确定这个形象是来自赛斯还是她自己。
“男孩。”赛斯提到之前提到的孩子是男性。我曾猜测这是否与珍自己有关。休息期间,珍表示她认为这是指玛克辛的一个兄弟。这位兄弟与珍年纪相仿,住在纽约州萨拉托加附近,所以尽管珍很少见到玛克辛,她还是对玛克辛的家人有了一些了解。珍说她很喜欢这个兄弟,他是玛克辛家中唯一一个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不是。”我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数字7是否可能指孩子的年龄。随着这一可能性的排除,我和珍没有找到其他的关联。
10:48珍闭着眼睛继续。)
现在,我们很快就要结束课程了。
那个“闻所未闻的事情”确实是指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件,即玛克辛的早逝。照片是在这位女士生日当天拍的,而胸花是一个生日惊喜。
男孩指的是这位女士家中唯一给鲁柏留下深刻印象的成员。这是主要的几个点。这位女士的西装是深蓝色的。
向你们俩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我很快会为你们提供一些关于轮回的个人资料。今晚我们实在没有时间讨论了。
(“晚安,赛斯。”10:51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