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视角上你们无法感知到星空实际真实地代表着什么,你们只能感知到那些能量波带来的光辉明暗。你们的天文学家努力地用人类对2%物质实相的了解去猜想与理解星体,但那些学说不可避免地对意识能量的投射造影给出了因片面观察而扭曲的理解。
这并不是天文学家的错,因为人类对事物实相的解释是基于角色伪装实相体系中被矩阵系统所赋予的规律、那些你们熟悉的规律来进行科学阐释的,就好像那些影评人对着影院的大幕布评说故事里的故事一样。但你们当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科学规律并不适用于你们这一伪装系统之外,你们的科学认知当然也不适用于其它星空或位面。
你们科学家利用肉身感官与伪装仪器所感知到的,是星体们在你们体系中呈现的投影形态,即它们投射到你们位面上的伪装形式。走出你们所在的伪装泡,其实外边空无一物。
当然,由于你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高度扭曲的,你们的所谓科学持续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过时百年的概念继续灌输给后代,这导致集体意识对投射到当地泡中的能量无法理解。虽然这些星体看起来充满了人类难以想象的能量,但现在被感知到的星体只是它们实体投影到你们伪装层中的“实相之影”。
只是因为你们对线性时间认知的习惯,起始和结束这类想法让你们入迷,才会执意在宇宙中寻找它们,并且扭曲了本来对你们来说清晰的信息。我告诉过你们,宇宙的扩张方式与空间无关。但当你们试图把这个想法与你们所知道的宇宙联系起来时,你们会发现自己被一堵砖墙挡住了,因为似乎你们在宇宙中看到的确实是空间。
我们会慢慢来解释。现在,任何一个原子内部的能量都在扩张,但在一个你们几乎无法想象的小空间内。你看到的原子不会因此增加质量,也不会在空间中扩张,你们的宇宙也不会。
现在来说一件事,刚开始你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相较于它们所释放出的能量,你们认为无比巨大的星体们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微小。这些能量非常强大,以至于你们可能会认为物理体积巨大的星体实际并非如此。

上图:我们宇宙中的“基本物理学常数”普朗克量
你们天文物理学家引用了错误的推导理论公式,所以得到了错误的认知。现在的公式中涉及到距离、时间、质量的三个常数都是基于你们当前伪装实相而代入的,可是时间、空间距离和质量这三者都是梦宇宙里的幻相,基于此三者中的任意一个推导出来的结论都无法接近事实,更何况三者相加又相乘得出的答案。
意识能量体们是能量的源头。它们的强度赋予了它们质量的外观;但实际上在任何层面中都并没有物质参与,只有极为迅速的电强度,所以你看到的是瞬间的运动和无限的电强度。
这就好比你身处一个原子内部,朝着自己的原子核看去。然而,在你们的系统内检查一个原子时,你们认为它只存在于你们的系统中,因为你们只能通过仪器感知到那些在你们系统内被投影出的方面。
因此,你们所谓的原子核仅代表整个核的一小部分。核的一部分存在于反物质中,一部分存在于其他系统中,你们的科学家只是对这些系统不太熟悉。
他们无法用现在使用的方法感知到任何给定原子的这些隐藏部分。我曾告诉过你们,相同的原子被利用,也就是说,在你们的系统内和其他系统中都利用了相同的给定原子。同样地,这些巨型核或星体只是实相的一部分,是投射到你们系统内的一部分。
人类只能在自己的伪装实相体系内与实相的投影玩耍。人们建造的原子粒子加速器与粒子对撞机,其实不会粉碎原子,它们只是改变了你们系统内所见的原子显像——当然见证这一显像的人,也只有那些渴望见到这一实相的体验者。
如果人类真的学会如何操纵整个原子,那么确实会引发从未想象过的灾难,造成很多破坏,但那破坏也只限于触发者自己的伪装宇宙。毁灭性的连环坍缩会让表相显像崩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毁灭物质实相,但无法毁灭内在的投影实相。
就好像你自己在家用棒球反复地去砸自己的电视,电视坏掉不再显示投影只是时间问题,但你邻居家的电视不会因此失去影像,电视台也不会因此蒙受损失。

当你们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探索物质的本质时,你们会越来越远离本真,直到你们在物质的核心那里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物质,除了能量的波动外其实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们用仪器能够达到的极限。
原子的核心,就如你们所知的那样。然而,如果你能够更进一步,你会在某个维度上再次遇到物质。这会是你所称的负物质;然后继续前行,你会再次远离物质,直到再也没有物质;之后,又会出现正物质,以此类推。
我只讨论了一个维度,因为在其他维度中,穿越同一个原子,你将遇到你们完全不熟悉的物质类型,即使是在理论上也是如此。因为原子是一个处理能量转化为物质的结构,可以说,当灵性能量经由第五维度透过四维转化层抵达三维梦宇宙时,能量转化成了能量驻波旋,也就是显像粒子。
就好像空气是不可见的,但搅动空气时出现的气旋是可见的。如果你仔细对可见的气旋展开研究,结果会发现,那个可见的气旋只是能量的作用力,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灵性能量构成的粒子搅动贯穿了所有基于任何物质系统的系统,构成了众多伪装层中的物相显影。
我所说的无形障碍阻止了你们抵近真相,以至于当你们的感知未能得到结果时,你们就会想那里是没有什么东西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你们无法感知而已。因此,你们想象自己了解了原子的原理与构造,知道了与原子相关的全部,但实际上,你们只感知到了投影给你们系统中的那部分可供你们玩耍与适合你们的显化。
原子本身在许多层面上,是一个比你们所知的更复杂的系统,你们自己的系统不过就是一枚原子。

原子并不以一种基本的方式创造能量,它们使能量在你们的体系内可用。能量通过原子核进入你们的宇宙,但原子核并不是能量的起源,它只是看起来如此。
星体是多维世界各位面中的能量源头,伪装位面中的所有能量由它而来,又最终返回到它们那里。它们不在你们认知的这个宇宙里,它们的光辉与能量是从另一个系统投射到你们宇宙中的。它们在一个你们当前还无法理解的地方。
这就像用多个激光束照亮一本书,书中每一页都是一层独立的物理世界,在每一页里生活着的人们,在举目四望时都会看到漫天的光斑,自以为那些光点就是在自己所处的位面上,因为看上去也确实如此。但其实如果你能从自己所处的那片纸张中走出来,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整个全局,就会发现,那些光影实际上既不在每片纸页里,也不在整部书构成的矩阵中,它来自域外,但却穿透了所有。那光照亮了整本书,让每一页都闪闪生辉,生机盎然。

当你们观察群星时,既看到了未来,也看到了过去,因为你们现在知道,未来和过去是一体的,所有表面的分离或分裂基本上是一种幻觉。换句话说,或者以你们的话来说,群星既存在于你们所谓的未来中,也在所谓的过去里。
在你们所处的伪装层中,你们所看到的星光,既不来自遥远的百万光年外,那光也不是远古时星辰之光的姗姗来迟。就好像你在自己的梦里凝视着夜空群星一样,那些光只是伪装实相中让一切生动起来的相,只是能量在伪装层中发挥作用的展现。
我们很快会谈到有关恒星明显消逝的话题,因为这将与我们关于星空的内容紧密相关。在你们的观测体系中,恒星好像经历了衰老与死亡,并依据线性一维时间认知将心比心地去描绘星辰的诞生与“死亡”。
事实上,它们只是离开了你们的观测范围,而你们目前无法追踪它们的轨迹。它们仍然存在于相同的空间内——用你们的话来说,与早些时候他们所在的空间相同的空间。但它们已经改变了系统,使你们不再能感知到它们。你们现在拥有的仪器无法捕捉到它们的实相,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你们的系统内不存在,也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能重新出现在你们的系统之内。
(9:58休息。珍根据第一次休息时尝试回忆的原子图像画了一幅图。这是一个圆圈的形象,代表整个原子,包括对我们可见的部分以及不可见的部分。珍表示她对这幅图并不满意,因为她无法表达它应有的层次或深度。
她向我解释了这幅图,并且我将其转化为三种颜色。黑色圆圈代表投射到所有系统中的完整原子。蓝色圆圈是完整原子在不同系统中可见的部分。红色圆圈则是完整原子在我们系统中所呈现的部分。珍表示,我们应该把这幅图想象成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概念澄清:“类星体”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概念,即“类星体”,不过在课文中被简称为“星体”或“星球”。在这里我想为此澄清一下概念。
赛斯说的类星体不是近似于我们看见的那些星光,也不是在渐变成星球过程中的那些宇宙微粒。他说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悬于夜空中闪烁着的星辰们。
那为什么赛斯不直接用星辰这个词呢?
因为它们确实并非我们认知中想象的,或用望远镜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些光影是源自其它维度中的灵性能量团,它们在我们这一维度呈现出了自己的投影,而且它们并非只存在于我们这一伪装位面,它们贯穿了、也贯穿着所有位面,并为所有位面带去灵性能量。也就是这些星光能量,构成与维持着每一个幻梦界面的显化,并构成了你我这些角色——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来自星光的孩子。
当然维持伪装层显化的这些能量,又最终都流转回它们,在这一过程中能量非但没有减少,还因共振与激荡获得了不少增幅。
你可以想象有个巨大的水龙头在放水,水流成柱,有人用带有无数网眼的幕布去接水,结果水柱变成了无数或细小或粗大的大小水柱继续下漏。就这样一层层幕布被间隔设置在水柱下落的路径上,形成了层叠的滤网。水柱虽然一路受到了阻碍,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且相互平行的小境界,但不管它贯穿了多少层滤网,最后回到池底的总量却不会亏损丝毫,尽管一路可能历经了千回百转。
我们看见的苍茫星海,就是我们这一伪装层中天幕滤网上的孔洞,灵性能量由这些孔洞散播到我们这一界面的宇宙膜上,投影成角色可见的世界,然后这些能量历经生灭聚散的转化,带走经历转化成的经验智慧,随能量流进入下一层位面;如此一路递进,直到归回灵性能量的源泉之池,那涅槃之地。当然自然是周而复始流转不息的,所以这一路上是没有起点终点之分的,故前行即归乡。
现在我们明白,我们所见之满天星光,其实都是意识能量在洞穿伪装位面时形成的光辉。所以其实整个物理宇宙中没有什么真实的星球可言,故赛斯说它们是“类星体”而非星体或星球。可我们确实生活在星球上,也在登陆其它星球,这怎么解释呢?
其实在我们创建的元宇宙互联游戏中,或你看《三体》影片里,他们利用虚拟现实体验三体文明经历,就可明白,角色感官所见与角色所经历的种种场景都是可被在伪装层中即刻生成的,你的角色可以感知自己确实生活在一个星球上,确实可以在电视或照片中看到自己这个角色所处的星球,或看到登陆其它星球的影像资料。
就好像你在梦中去爬山并最终登顶,只要你还没醒,就不会怀疑自己正在攀登的不过是梦的产物与意识的投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