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修的心路历程,从起航到成就——灵修的七个阶段和七个关键

✦第一个阶段:知道有灵魂,确信有灵魂,开始用灵魂的视角与方式生活。

多数人醒觉的开始往往是由生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引发的,即痛定思痛。

这样的人佛教说是有慧根的,因为可以通过反省而定下心来,不再一味地跟随得失,心中升起的怨、责、憎,而漂流在情绪海里经受颠簸、攻击他人又防卫自我;能够开始品味琢磨自己的心意,进而发觉到内在自我的存在。

一部分人生来就有慧根,有缘自带觉悟,是大根器者或觉悟者。他们的功课是不迷失与沉沦在世俗的五常中,被教化成贩夫走卒、成为好孩子与人文体系的孝子贤孙。这些人不迷失即觉悟。他们跨过了确信有灵魂的求证过程,但面临更大的风险,那就是在成年前迷失了本真的自我。

最后还有很少数人,是被迫觉醒的,被 “灵异”后发觉与认知到肉身是皮囊,时空是幻梦。多数这样的故事,是福不是祸。就好像自己刻意上了闹钟的叫早,睡得正香被突然叫醒,梦也断了,想不想都要起床应对。

其实三者都是命程中安排好的,只是起心发愿不同,自己灵魂所处次第各异。

本质都是开始寻找哲学上的形而上之学,追寻生命的答案。进而不再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是用心去感受真实的意义与脉动的频率,觉知到“道”的无常,宏观中混沌有序地牵引着一切生灭得失。

第一步的关键是:

发现自己的地下室里关着个人,确认了这个囚徒的身份。把他迎取出来并认同与臣服于他,跟随其打开阁楼上的夹层并获取到沟通天地的领悟。 消弭与他的二分,合为一体,成为本真的小我。这一步结束后,达成外在与内在的整合。

✦第二个阶段:开始心疼与爱着自己的灵魂、心疼与爱着灵魂的本质、心疼与爱着本质的其它化身,逐步参与到神圣的灵性体验中。

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会经历一些神秘而又神圣的体验,比如与天使、神等高维意识沟通、共时性的体验、感知到光,体验身体的能量流动,心中充满了爱意,感受万物关联。

这是一个递进的步骤,是我这个概念的不断扩展与延伸。无我不是没有了我,而是一切都是我,那哪个才是我呢?

二分到合一再到无二的三层境界的逐一递进过程在这个阶段被体验到,边界感的消弭与万有的融合发生。个体、家庭、民族、国家、疆域、星球、本宇宙、本源,这些不同层次的“我”随着疆界的扩展,视野逾越了隔阂。慈悲从对自我的怜爱延伸到三界内外所有的有情众生。

第二步的关键是: 

小我与高我、小我与小我、高我与高我、累世与不同次第的完型之间的整合与沟通。肃清所有有待解决的无明烦恼,形成宏认知,而了知到初始无明的初心所向。

✦第三个阶段:为了壮大灵魂而生活,在奉献与成长的得失间探索和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历经了第二阶段神秘体验的好奇,我们开始对过去的科学、人文、宗教、礼法等认知产生质疑,同时对于灵魂有了充分的了解。从一个好奇宝宝成长为有信念的人,并依据这个信念而开始规划和铺陈自己的后续生命体验。这时的你不再是宿命的囚徒,而是可以遨游在不同维度实相中的鲲鹏。

于是我们开始搜寻探索,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在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而一切的起承转合、成住坏空,不再意味着得失,也不再引发悲悯,一切都是自然的本真的道,是道的周期。

不再渴望按照自己的认知去干预,而是去觉察和思考自己与本源无上智慧的差距——为什么它这样运作和设计,而不是另一种样子?如果用另一种方法是否会更好、更适合呢?热忱带来行动力,尝试带来思索。失败带来智慧的素材,得失间尽皆法喜而再不见苦寂。

这个时候,灵性世界像是突然对我们敞开了大门,无数的灵性知识涌到你的眼前。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灵性的世界比想象中大得多,也深得多。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和无知。

第三步的关键是:

不再有“不甘”,但保留着“如果”。再也看不到世间的疾苦,一切都有其道理,无法理解它存在的意义是自己的问题,而非问题的问题。如果无法在一隅用固定视角看清透射的全貌,不如多换几个角度,从各个向面里里外外地看。不再急于插手红尘中的琐碎,而是把道理先搞清楚。存在必有其道理,搞不懂是自己的问题,而不再会渴望一切都按照自己能搞懂的样子去矫正。活在法里,而不把自己的意愿当成法。

为了壮大灵魂而生活,在奉献与成长的得失间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第四个阶段:失联后的迷失与迷茫。

就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期中考试来了。你又一次会成为孤家寡人,顿时整个人都蒙了,都不好了。我做错了什么吗?就像是被父母带着逛大市场的孩子突然发觉走失了一般,你失去了和宇宙的联系,又变回了那个独立的自我个体。这时候你开始陷入迷失的困境与困惑,我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遗弃了我?心里那份与众不同的高傲、灵性的傲慢变成了无法感受到爱的煎熬。

与此同时,过去以为被治愈的创伤和那些看似早就放下了的烦恼又一次强烈地开始浮现出来,感到莫名其妙的痛苦和绝望。周围的一切好像一夜之间失去了它的意义,质疑、愤恨、不安、彷徨、热情和信心荡然无存,所有曾经在乎喜爱的事物都变得不再重要。这种迷失、困境、绝望和痛苦迫使你面对本真的内心伤痛,才会发现之前以为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相差甚远,知道、懂得和能够运用自如,都是在被手把手地引领下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而自身并没能真实的、内发的、主动地成为那个自己欣赏的、本真的自我。

我们最真实的样子,在没有了依托后全然地浮现了出来。在迷茫与困惑中,在失去了指引与拐杖后,那个最真实的你是否能独自应对这纷杂的红尘、再一次独立地找回家门呢?再一次入世历练、并被隔阴之迷遮蔽后的你,是否还是那个自负满满、觉得无所不能的你呢?

第四步的关键是:

远山中的高深广博和市井中的闲散老伯哪个更富有智慧呢?

满腹经纶的高僧大德和吃着狗腿的疯癫和尚哪个更了知真实意呢?

明镜常擦拭的每天持咒与咏经和菩提本非树的物我两忘、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哪个更能让你拈花一笑呢?

✦第五个阶段:整合与接纳,理解与谅解,更正与放下。所有位面时代、世代中的自我冲破束缚,合二为一,不分彼此。

你从迷雾中又一次走了出来,认识到所有的认知不过是意念的投射,于是开始尝试打破所有认知的壁垒和成见,重新塑造生命的轮廓。结果发现,根本就无法再找到一个我可以来塑造,也没有什么形象或边际适合这团智慧的光雾。名字、形象、身份、次第等等都好像是很不贴切的束缚,总会带来局限与割舍,让自己不再完整和变得单一。一切都在混沌中按照其本真的样子、有序地演化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品味着那个当下最适当的故事,成全成就的路不再以自我的喜恶而干预。无情的无为,无欲的无谋,让心性进入如如不动的涅槃中渡化最后的执着。

第五步的关键是:

突破自我信念中的善恶得失心。菩萨想要证得佛陀的果位,历经万劫而不得,只因其渴望证得的执念还没有放下。这里就成为了一个循环:勇猛精进等于原地踏步。无所谓了,算了吧,放下了,成就了。渴望慈悲的慈悲造就了值得去慈悲的苦难众生,自己的一善念幻化出不尽的地狱恶鬼。可谓一念无明涟漪红尘山崩海啸。能力越大,业力因果越大。

✦第六个阶段:与所有位面时代、世代中的自我互为彼此,以当下自己本真的样子接纳自己,不再渴望成为某个更好的自己,反而成就了完型自我,重新和本源的能量连接。

重新感受到本源的爱,又一次明确地感受到被关注与响应,内在充满智慧。你明白了历经生命的意义,意识到自己与本源本就一体。所有维度都是由本源的意念组成。重新和万有意识相连,你的感知无限扩张。对于恒古未来的人、事、物,都开始发自内心地感恩与接纳。参与到公益活动,帮助所谓的他人历经前面五个步骤。你不再通过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你彻底地明白所有的财富丰盛都源自自己的内心,爱在心里,宇宙也在心里。

到了这一步,“如果”的心意终于可以放下了。做就好了,做自己就好了,自己怎么做都是应当的,都是最好的。不再去尝试按照自己的心愿和理解左右他人,或引导其它小我,同时也不再“一再渴望”不断地依据着不同认知次第的所谓高我而摇摆着自己的虔诚。

第六步的关键:

到了这里,那个每天忙碌得像个蜜蜂般的你,突然宁静了下来,就像夕阳下篱笆上一只慵懒的蜗牛,自顾自地晒着太阳。是的,接纳自己当下的不完美,而理解到这就是成为完型前自己所担当与经历的必然,不苛求奋进,也不倦怠于昏沉。在无为与不懈中找到自身的平衡。少了无尽的躁动,而学会了享受平庸。

✦第七个阶段:从渴望凝聚到无尽发散,从自我视角到万物视角,视野决定了感悟。成为自我完形的映射,成为本源完形的映射。可享定者得智慧,可在定中启神通。“灭定障”者俱解脱。完全的臣服。

你彻底地明白,所有的改变都是不必要的。因为每时每刻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完美的,无需改变。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臣服到每个当下,体验生命每一刻的奇迹和完美。因为你本身就是爱。

除了最后的这个阶段,前面的六个过程会按照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秩序。期间也会有不断的反复,每个人的时间长短也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完全不需要经历这些,一瞬间就了悟;有些人可能处在某个阶段多年。只要明白,每一刻的体验,都是我们的灵魂为了让我们获得领悟赠予的珍贵礼物就足够了。

漏尽通是中道的福报,“知”和“明”是两个概念。知“道”得越多,了知得越广,有些时候对一些人来说非福是祸,因为都成为了挂怀惦念的烦恼,而不是智慧生长的资粮。

意识片段(灵魂)与更大角色(高我)的差别在能力上很小,都是意识体,都具有很多觉知的神通,都不受时间线单向的束缚,都不在意空间的距离。但本质差异是:小我有我执,而无漏尽通,盛满了思、想,不停地谋划与权衡,然后评断自己与他人的反应——这一天的烦忧都处理不好,如何面对整个前半生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这一世的故事都理不顺,拿掉隔阴之迷的薄纱岂不直接疯了?生活在一个片段里都应接不暇,打开同时性与共识性的闸门,每秒应接亿万兆信息海啸时还能存活吗?

所以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把心境锻炼到浑然不觉红尘扰、身在市井感空灵的境界,贸然开启与进入神通中,那知道的越多,挂怀的越多,愁苦恐惧的越多。因为无法在片面的事实面前理解整个宏观运作的意义和企划。结果就是用自己的慈悲心去着急,或陷入恐惧与不安的焦虑中。 

得失如环,生灭不断。如果你无法看到这完整的框架视野,哪怕看到了90%的真相,都会误会其意愿所在,担忧其果报而妄自图谋。这就是修持漏尽通的意义所在了。

第七步的关键是:

安其道,守其形,历经荣辱而不惊;顺其势,合其力,随浪起伏无所搏击。在蹉跎中能乐得逍遥是需要何等的智慧与觉知呢?因此世间再不见苦疾才是最大的慈悲。成为了开悟者,用明心时时观照着混沌,了了分明却无动于“中”。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