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二捧着宗门秘典,快步走向自己的居所。他感觉自己这一下午的收获,比过往十年的还要多。虽然短时间内他无法真正地领会如此多的信息,但这让他感觉自己多年中无法突破的诸多认知瓶颈都在消融,头脑中许多块独立的拼图此刻在融汇成一体,可以感受到许多迷惑被解开了。手里的这本小册子又记载着怎样的内容,让他好奇不已。
回到房间后,道不二去点亮蜡烛,却发现房间里并没有明亮太多。他把火苗挑拨得旺盛一些,甚至又加了一根蜡烛,也没有多少变化。他走进昏暗的里屋去拿油灯,走回到门口正要点亮,却发现桌上的蜡烛还在那里——自己刚才进入里屋时手上没有拿任何照明的东西,可是自己却能在昏暗中如常清晰地看见一切。
道不二思索了一下,吹灭蜡烛,房间里顿时陷入了昏暗。但在道不二的眼里,一切事物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
他怀疑是今晚风清月明,随即走出房间,看向夜空——一轮新月如勾,躲在云层中,并不明亮。说也奇怪,自己不但可以透过云层看到月亮,而且看到月亮上边斑斑点点的,好像是雨打过的沙滩。
道不二闭目沉思,想要思索这其间的古怪,却发现自己无法闭上这眼睛,不管多努力闭眼都没用。他赶忙伸手去摸自己的眼睛,结果一惊:自己眼皮是闭合着的,却可以照常看见一切。
不止这样,就连自己摸自己眼皮的手指,在闭合的眼睛前同样地清晰可见。而且非常奇怪,他能看见手指上散发出的一层光晕,犹如厚厚的手套。
凝神仔细一看,手指与手上的血管、神经、骨骼, 全然无碍展现了出来!
道不二好奇地低头看向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心脏在搏动,肺部在张缩,肠胃在蠕动,血液在流转,太神奇了!凝视中这些骨骼脏器慢慢地雾化,成为虚影,体内外的能量流逐渐清晰起来,这些能量光彩各异, 有的犹如岩浆般粘稠, 有的犹如闪电般迅捷, 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又各自独立,自成体系。
道不二抬头,看见自己身边的一切都犹如幻彩流光,所有的物体轮廓变得明亮而内部略显灰暗;空气中有无数闪亮如微尘般的光点,聚散进出在各个物体内外,其进出交换的速度各自不同,而且不同物体内部光点的活跃度和光点明暗脉动的周期也不同。
身边的树木、花草、昆虫,都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样子,就好像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了一遍又一遍,形成了不同的轮廓,持续地展现着……

道不二慢慢地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透视效果消失无踪,视野内切换成了正常的视觉效果,只是一切都好像犹如白天中所见的一样,哪怕最暗黑的角落,自己也可以看清其中的细节。
我的神啊
重新走回房间的道不二安坐下来,平静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
今天自己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匪夷所思,可是又如此地真实。自己原来对许多古籍上描述的东西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那些说法是忽悠人的,可现在看来,是自己太过无知肤浅,这世间远非自己曾经理解得那样简单——自己想象力的极限,远比这个世界所能是的样子要浅薄太多。
安定下心神,他慢慢地开始阅读眼前的秘典,不知不觉间就是一夜。书并不厚,但书写方式、表达的词句都是古语;想要领会其中真实意,要沉浸到书的意境中去体悟,而非流于文字的表述。
随着破晓鸡鸣,道不二合上了面前的书籍,开始整理自己领悟到的内容……本书主要写的是各种“ 神”, 并说明其间不同的差异与功用。
整个世界都是意识化生创造出来的一场大梦,但这梦似幻还实,是实亦幻。
这意识本无实体亦无实相; 它是能量但又不是能量;它的思绪化生万物,又被万物化生;它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却又有生灭转化、聚散无常。它从无形生有形,从无为到无所不能为,在无所不为间品悟有所不为的真谛。
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无中生有,不死不灭,生天地化万物,生灭聚散间、轮回中演绎着所有造化之无尽可能。
阳神:
修行人炼虚合道,形神俱妙,暗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运化,进出于百千万亿化身间,观世间道理。可谓神通广大,拨云弄雾,移山填海。证得大道,也就是道家讲的天人合一、天尊境界。名为阳神。
这阴阳之分,在于阴为器,而阳为用;阴有形,而阳做功;阴聚阳散,阴降阳升。
修行后,如果明白的道理足够深透,懂得了真谛,了知与接受了一切本是的样子,把自己与自己化生出来的一切融为一体,再无所执,懂得了为用之妙,理解了作为之功,不再抵触什么、抵抗什么、争辩什么,与全然融通合一,全然就是我,而即是一切,那自身也就是神的本体了。
行佛事者,佛也;行神思者,神也。所行的行为与思想直接决定了你此刻的所是。
阳神是神气混融后的升华形态, 虚灵无形而有体有用,能够“ 集则成形,散则成气”,隐显自由,并能得分身散体,变化无穷。最初只是一缕心神随念头飘荡四方,随着修持锻炼,可以慢慢地凝实成形,随意显化自己的样貌服饰与性别,自由出入人体,摆脱肉身的禁锢而长存,获得身外之身。
这阳神之身,被本层的自我认知为报身,有一生的记忆和修为,可以抢占新生儿或重病之人的身体重新行走在人间,不用历经大轮回,更少地受系统的限制与摆布。甚至可以自己开拓出一方天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显化出所用种种,自己在其间受用那些幻境经历。
阳神夺舍胎儿时会选择身体资质好的占据其肉身,成为新生儿的先天真灵。
对比而言,这个先天的精气神叫元精、元气、元神;降生后从五谷得来的气、从采气得到的气、后天学到的思想成为后天的精、气、神,也就是后天识神。
意识中的二分心,叫做识。辨识、认识、知识,都是它的变体。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用、叫什么名、什么不是什么,这种二分心就是识的本质。
有了识之后,确定性的认知就会被固化,成见乃生,童蒙尽失,囟门闭合,自我认知成为主宰,心智的直觉和灵魂意识的沟通则慢慢地丧失,人活得越来越功利与“明白”,得失间的计较成为自我取舍的核心标尺。
这肉身小我的识神,当代叫做自我意识,可是这自我却与自己没有多少实际的关系,甚至多数时候是背道相驰、掣肘坠腿的。通过提升认知的修为,识神可以慢慢地被虚化,而把自我的意识重心移交给本真的自己。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就是先天的那个本真的自己的心智德行。它不会固执地坚持某一“ 识”,因为它知道一切都是常存在变化、转化中的,不可执着于持一,那样会因为失去了流动性而凝聚成死物。无妄、无私的思维活动就是出自本性元神。
为了荣誉、福报、善缘、功德去做善事、为了名利去显示才能、有妄有私的思维活动就出于小我的识神。识神是由欲望所牵引着行动的,被根、境、识相牵,被外境所转,滋养出此生的识神。当人所谓“成熟”了,就是已受后天识神主宰,忘记了自然本性的真实需求。
识神立时元神退位,先天之性便被深藏。先天玄德之性被抑制深藏后,私欲横生,“我的”之心日盛。先天之本炁外散,后天阴阳二气便分离。五行之气互相克制,自身所固有的习气偏颇便发为性格、性情。一旦新生的 小家伙开始在意“我的”,偏气一发,七情六欲即动,识神主宰着的肉身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开始消耗内在先天之炁能。
喜怒哀乐欲和六根,都是耗精散炁的贼。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乱,欲则气丧。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个大自然的天道系统,没有节制的情志起伏、纵欲妄为,都会破坏人体的内在天道平衡。
六根是向外的窗口,也是耗能的大户。就好比一盏油灯,如果同时点燃六个火芯,那一盏油很快就会耗空。
道家所讲“顺则凡逆则仙”, 就是要通过开源节流来恢复先天的精气神。
顺者:虚神化气,气化成形;逆者:用形修道,炼精化气,聚炁化神,凝神化虚,借虚入道,而知虚空大道。
彻悟明白了虚空大道的人,也就是神了。元神是也。
修阴神 修阳神
这世间有人修心养性,求大道至理;也有人渴望神通、知识,欲往洞天福地。所以有修阳神性命的,也有修阴神之魂力的。
阴神、阳神有何不同?
纯阴而无阳者为鬼魂,好名利而私欲重,求神通而不求大道甚解。阴阳相杂者为阴神。纯阳而无阴者为阳神。
凡人死后有三魂散开。元魂回归一炁所在,返归所出,带走一生记忆与领悟。
阴魂也脱壳而出,即是鬼魂。濒死之人所体验的意识出体就是这个东西,被许多典籍误认为是中阴身或灵魂。其实仔细观它,就可知道它认知肤浅、所欲众多,是凡俗之物。虽然也是魂体,但其功用只在本界面中,是演绎这一角色的所是,其中分别心颇重,恩怨情仇计较良多。
某些派系的修功者贪图奇异功能,修炼这阴魂,利用出阴神与鬼魂沟通,或自己行鬼能奇迹,谓之出阴神。
出阴神之时,眼见白光,可夜视,可见鬼魂,神从眼出;耳中鸣响,听闻鬼语,神从耳出。如此,源(元)精先天之炁从内五感流失,无力冲顶成就阳神。看似有各种异能,却比常人还不如:自身能量消耗得更快,招惹的是非功课更多,妄为而背离自然。此生与大道无缘。
阳气未壮,不能擅破天关,旁趋别径而从其便。既出之后,亦自逍遥快乐,穿街度巷,临水登山。但能成形、不能分形;能游走人间、不能飞腾变化。若盛夏太阳当空,则阴神畏而避之。是以虽带仙风,未离鬼趣。

误入歧途炼阴神的,可以转炼阳神么?
可以。若不甘以小成,可于出阴神后再行修炼。
破幻,不再沉迷诸多念想,贪恋游历无尽幻境,不再去干预自然生死妙法。功到,阴尽阳纯,巅顶洞开,天元大丹成,则真人显象,阳神乃成。其间诀窍就在于厚积薄发,去除识神小我的成见所困。
这去识的过程有三重:首先是肉身自我的意识,然后是阴神的心识,最后是自己的神识。三识都斩灭了,意识回到无所是、无所不是的浑然纯然中。
这个过程后人误传为斩三尸。哪里来的三尸啊?讹传笔误罢了, 只是上、中、下三个丹田里的身心意三识而已。
“ 忘其身,虚其心,空洞之中,一物不生,则可以换凡胎为灵胎,变俗子为真人。可引日月入身,成皓光金身。” 上识好清高,中识好名利,下识好食色。所以又叫三毒、三虫、三彭。下品名为,古代指草鞋。草鞋使用周期短,是行走时的必需品和消耗品;
中品名为踬,古代指羁绊之物。被什么东西绊到,纠缠,无法脱离,摔跟头;
上品名为踞, 古代指蹲坐一处, 长时间不会挪动位置。自我束缚的样子。

阳神既出,是否功完道成?
顶轮开窍,阳神有成,此时可有两个选择:
一者就此罢手,在三界中逍遥快乐,飞腾万里,高踏云端,俯山观海,游戏人间,千般变化,从心所欲。不再顾及留下的这皮囊尸身,视之如粪土,尽弃之,抛尸于茅舍涵洞、山野荒郊,遗尸而去,远走高飞。
此法为下策——虽说是已经得道,却没有证得大道。
求大道者,乃有志之士,不求速效,自愿做迟钝功夫。阳神可出而不出,继续修心炼性。
破除自身所有无明之惑,绝至阴之妄念,努力极力地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能量频率脉动至阳纯之时,阳神健全,化合过往累世之未尽遗憾,引领所有自我达成认知圆满;最后不再视这个身躯为累赘,可弃而不弃,保守元灵,千烧万炼,忘其如太虚,而以纯火烹之,形骸骨肉与之俱化,形神复又合二为一。
此即炼虚合道,形神俱妙,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之化身,神通广大,拨云弄雾,移山填海,至此才算证得大道。
前者即小乘功夫,后者即大乘妙法。差别在自救与无他的认知差别和行为趋向。
欲得炼魂神功,需复将阳神收入祖窍之中,在这世间炼而复炼,炼神还虚,心智与虚空一体无二。可言妙法天地,渡世间众生。阳神百炼百灵,炼得阳神的慧光生神火,贯通躯体百窍,阳焰腾空,透足透顶,将躯体炼化入阳神之中,使神光普照,利益世间。
最后炼得通身神光金灿灿,犹如浩日在人间。躯体最后能量至精至纯,在高频中崩散开来,粉碎为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无形无迹的本源先天祖气,还归于太虚之极与本源交融,最后达到天人合一,入涅槃重生成虹光。
功夫修到此处,聚可成形,化生万物万相;散则成气,浩劫不死,寿齐天地。到此才算是证得大道了。
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无所谓是,亦无所谓不是;全然所是,亦无所定是。
全然所在,亦无所在,无所不在。破我相,随动自然,无所得失,无所谋求,无所为亦无所不为,无所愿亦无所不愿。
有所见,无所觉,下下之品;
有所感,而见八苦,心生悲怯,下品;
有所悟,而观见八喜,中品有所成;
心神平衡、平和、平淡,无悲无喜,有感有悟,顺其自然,视万物为刍狗,包括自己,上品。
上上品的觉悟,不发生在本界面中的这个自我中,非是这肉身可修持的功夫。其认知的改变,在运筹帷幄中,展现出不同过往的谋求与计划。全体多重自我从层层分化拓展到群体一心合一,在这扩散与凝聚的一次脉动周期中,凝聚了足够的力量,用来突破自身的能量、认知、智慧水平上的三重意识瓶颈,进阶自我完成的新境界领域。
它可自成一境,境内众生的生死、聚散、离合都只在其一念间演化涟漪。
境内天地万物在其面前随意修正,言出法随。天地间生养有情万千,有大爱却无儿女之私情,观万有、万存、万物如梦中泥偶。这大道之德非某一个体之仁义可窥,大德之爱非生死得失聚散可观。这就是源神之意识所是。
故源神化生出万千元神, 元神幻化出百千自我,每一个自我中蕴含着天、地、人三重神识,分居上、下、中三处丹田,分别管理意、身、心三重自我。
凡夫一生以身为本,身欲为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惜生怕死,多悲善忧。
修心性者,可得小神通,成就阴神。心念间欲求长存于世,不老不死,名利双收,在意颇多,小道利己,进而鸡犬升天,惠及满门。心中有爱,爱中有所执,所执一隅,不见天下为公。
修命者, 需知天晓命, 窥见大道规轨, 顺势者昌, 逆世者狂,逆天修命,改命变运,跳出三界,不受五行,是为阳神。
阴神、阳神不离识神,高低有别,却未能褪去三识束缚。有所能、有所识,便有所不能与不识。所以能飞天遁地,不死不灭,却只在界域之内,尚且不能观破万相皆虚。
故云:三识不灭梦难醒,六根不净道难成,九转重楼关关过,回头笑谈万载痴。

真神
儒家观所行,佛家观所思,道家观所欲。当知性命一体,与运势互为牵制。这运势是个人所在层面的大趋势,不可逆也无法变更。个体可以透过修性知理改命变道,利用意识可在不同时空中跳转的能力,进入与自己当下认知层次相匹配的实相流中,去体验不同的后续运势。
势能的释放是层层向下而泄的。逆天之道在于厚积薄发,兼容并蓄,开源节流,拓展认知。须知这心智的成熟度决定了自身能量的流逝方向与速度。能量是否能逐渐攀升,并不断精纯亢奋,决定了个体可以挑战的剧情难度和在经历其间可以使用的手段高下多寡。
不同的经历中蕴含的领悟素材不同,越是艰辛困难的经历,越能有助于自身意识的提升与完善。这意识的层次又局限着心智所能覆盖的认知领域和所感的通透程度。可见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牵制;互为瓶颈,又互为阶梯。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 窅窅莫测,氤氲活动, 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蟠,巨蟒卷曲翻滚。 溟, 滓,雷电的声音。窅, 无尽深远。氤氲,云雾。)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 是曰虚黄。阴阳既判, 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 析,解构。 虚黄,尘埃飞扬的雾)
何谓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在人谓之性。( 炯,闪烁的光,闪烁着光的意识体。)
何谓命?先天至精, 一炁 氤氲是也。在天则谓之命。( 氤氲,犹如烟雾团般的能量云。)
何谓运?天道所行,灵识所欲,大势所趋,均衡所法。在世谓之运。
大运,小运,各有涨落,相互平衡,各有得失,总体持平。
贵贱高下得失,或以一生为一章节,或一世为一段落(一世三十载),或以十年为一节点。其中起伏兴衰,成抛物线状,名为长生诀十二宫: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性,意识体的心智状态。
命,承载意识的能量频率。
运,能量的周期性变化。
性、命、运本不相离,原无二致。神与气虽有二用,但性命运缺一不可立。
性而心也,神之中炯。命化身也,气之周流。周流自有潮汐涨落高低,不可不知不查。
故身心, 精神之舍。而精神,性命之根。见解知识,出于心。思虑念想,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天地交感为大运。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 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为运。
( 天窍,顶轮。地窍,地轮。虚灵,有意识觉知的无形体。元气,根本的能量。元神, 个人根本的先天意识)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 气质是指习气中的明显偏好。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天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与生俱来) ( 天赋是异于常人的能力。先天禀赋, 奇能各异, 天道不公, 人各有命)( 分定:被分配好的定额规划好了可以使用多少)( 形气:依据剧情难度不同、形体差异而初始配比给这一身份的能量)
人性有两层,一是天地之性,一是气质之性。所谓天地之性即是太虚之炁的本性,太虚之炁凝聚而为人、物,散化为乾坤微粒能量波动。所以太虚的本性即是人和万物的共同本性。气凝成形,犹如蒸汽与冰,物相蒸腾又归为氤氲一炁。虽然凝释间各有其状态,但实为一物。
至圣神人能知, 道体太极之所以,死生根本之所运,乾坤阴阳之所以乘,天地玄牡之所交。故能依法乾坤而顺体,效坎离水火阴阳为用,振元神根本,渡生死之关,其中关键是取坎中之阳,地火,填离中之阴,地火引天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干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完人。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盆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即阳神,可变化无穷,隐显莫测。阳神去掉三识所困,就可逆修成元神,不再是旁支末梢的分身识神,而是自成一体的主魂。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
而我之真性命,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生死淡然。
观那草木,春乏秋尽,复归根复命,本性自在其中。性而神也。花果籽落,命也。四时生发,孕育枯槁,运也。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太虚之大道也。
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花无百日红,天运不可逆,惜花之娇而妄为,坏自然运化之功,必不可长久。
只知性、不知命,无以续;只知命、不知运、不知性,无以通达;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知命而了运。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一界间天地有坏时,大道无终日,能重立性命者,可再造乾坤,称为“ 神”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