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思想和梦都有形状,质量强度
1965年2月3日 星期三 晚上9点 定期课
(在整节课期间,珍一直坐着,闭着眼睛说话。有时她的发言很慢。她的声音有些低沉,但并不大声;她没戴眼镜,传递资料时也没吸烟。)
晚安。
(“晚安,赛斯”。)
我知道我们一连上了两节课。这很不寻常。
人类总是试图检视那些他能通过外在感官感知到的实相。由于涉及到明显的客观性,这对他来说比较容易做到。整个内在宇宙比你们的物质宇宙更多样,更复杂,但它可以被设想为同一种宇宙,但要进行某些替换。

比如,你可以想像它有一个形状,但这个形状不是由物质形成,而是由模式质量形成的;所有它众多的部分,上面的形状,都是以质量强度组成的。为了把这一点说得更清楚,你甚至可以想像整个内在宇宙是一个有机体,你们的宇宙只代表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在运用内在感官时,你们自己就在探索这个宇宙,至少在类比上,是在剖解它,内在自己就像那把想像的刀。
电子网络世界的庞大是无形的,我们无法向一个“古人”用语言描述网络的作用与其内在的含量,更无法拿出物理的证据证明网络的存在。我们可以借由智能手机上网来利用网络或在网上冲浪,但这也仅仅是利用到网络的极小一部分信息与能力。
我们都知道,不能因为外在感官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网络信号或不能让谁的肉眼看见房屋里的WiFi,就说那是怪力乱神的伪科学。我们觉得这类人没文化、没常识,但确实有这样想的,甚至连自己的内在自我意识和整个电子宇宙都否定其存在,只因为科学家们的望远镜找不到那实锤的证据。
在这样的假想剖解中,起初只有一小部分暴露出来。现在把我们的刀子形象换成一个想像的火箭飞船,这样我们的剖析就会涉及到更多的维度。这艘火箭飞船将是不停探索的内在自己。这个移动中的内在自己必然会引起反作用的涟漪。所有这些都将以电脉冲的形式出现。
有些人学会了上网并利用网络游戏、资讯、交互、学习,这只是网络的皮毛;可以学习网络语言、学习编程,不再是浏览者,而是缔造者;学习建设一个网站,学习经营运营自己的网络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设立规则、时间、空间,吸引游客入住其中,让自己的世界鲜活生动起来;与其它网站空间的主创交流,丰满自己的内容和功能。
电子层乃至电子宇宙有着无限的可能,就好像我们现在开创的元宇宙一样,是梦想的缔造层、体验层和实践层。

存在于这个电性宇宙中的实相,是通过与人类人格以及其他的反作用建立起来的。所有在物质宇宙中没有具体化的心理实相和经验,在电性宇宙中都有其实际的实相和存在。
在我们游戏世界中的景相、角色人物造型、人们相互互动的模式、角色间表现出来的社会行为心理学特征,都能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根源依据。游戏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迷你翻版与全息浓缩。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电子世界中某一平行层的迷你翻版和全息浓缩。
思想在强度质量上是有形状的,虽然你看不到它们的形状,你的外在感官感知不到它。在某种程度上,你在自己之内看到了梦的各种形状。你看不到梦本身,因为即使在这里,在赋予梦实相、电性存在之后,你还是必须把它分解成更简单的形式,这样你才能感知到你确实创造了什么。

意识能量本身是一种波,人类对波形的理解其实是片面的,是基于平面二维数学函数抛物线和三维成像建构出的。其实思想与情绪都是有相之物,是确实存在的。开了天眼的人可以看见人体内与体外有两团有形之“炁”,分别对应着人的意识场能量场域和内在情绪状态。能量雾并非是本物质层的东西,它既不是粒子也不是电磁效应,但它有其形状与颜色和外在可见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表示着当事人当下的思想活动、情绪状态甚至疾病。
但思想是有形状的,梦也有形状。我用形状这个词,是为了简单起见,但电性宇宙是由内在自己所感知的维度组成的,因为内在自己在电性宇宙中也有存在。如果这一切听起来很牵强,那么请记住,你所感知到的有意义的形状,在你们自己场域内的很多其他物种却根本无法感知到。
梦本身也发生在电子层,甚至是利用营造伪装物相层的程序营造出来的。只不过梦比我们的人生更贴近真实,是意识的第三维度。我们是第一意识维度,之前已经说过,只不过,意识维度与这电子宇宙或电子层是两套系统。就好像我们营建“元宇宙”用的是电子程序系统,而元宇宙也是电子程序的产物。而元宇宙中的角色们、角色们的行为和行为模式、思想和思想框架,与元宇宙是两码事。背景是背景,不管是显化背景还是后台程序,行为与指导行为的心智、思想、情感是另一套东西。不过一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都是有形可见的能量波动。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24休息。珍解离如常。9:31以同样的方式恢复。)
由此可见,整体自己在物质场域之外的许多场域中也都有一个实际的实相和存在。
我们对实相或说何为实相的认知必须更加广泛。单纯的眼见为实或依赖数据仪表与理论公式的自洽来定义真实是有些狭隘和无知的。在多元多维的各种实相中,真亦假来假幻真,其实修行到最后才知道,唯独自身的心智领悟才是捞到的实在干货好处,其它的“山山水水”所见真假不过是层叠背景,其间各种故事,不过是儿戏启迪。

头脑由于其目的及其与伪装操纵的密切连结,它在电性宇宙中并没有主要的存在,不过由于其与纯电性心智的连结,它在电性宇宙中有次要的存在。
肉体是围绕着它的电性对应物形成的,然而它们都在完全不同的维度中交织在一起。现在的自我所获得的所有知识,都是以电的形态保留的,正如所有如此保留的经验一样。就个体而言,伪装资料将作为一种物质完形被丢弃。肉体的物质将仅仅被用于其他完形,如我在先前的课中所解释的那样。
肉身载具我的脑子是桥接电子层内在角色我和伪装层外在角色我的桥梁,我们的真实意识体并不在电子宇宙内,但在那里有一个由心智构成的内在角色我,这角色我同样有形象、有名字、有自我认知。这个内在角色我与外在伪装物质层中的外在角色我互为镜像。

外在角色我通过经历生命来采集各种知见,尝试各种可能,透过抉择体验不同的生命启迪。这些犹如花粉般的宝贵素材,经由意识的通道被上传给电子层的内在角色我,被归档存储,成为心智成长的资粮、存有智慧的源泉。谁拥有大数据,谁就拥有发言权。
外在角色的肉身并非是一次性产品,它的形象、家庭、社会背景、历史故事、爱人孩子等都是电子产物,是公共社会资源。犹如视频网站上的电影,是可以被有兴趣体验它的各种存有心智反复利用的。角色我和这个肉身以及全套背景资料就好像是共享单车,可以一个人反复骑,也可以换着人用。角色我只是一个心智成长的公用工具。
不过角色是有等阶的,只有意识成长到一定阶段才能激活某些特定的角色。
肉体的理念形象当然由个体保留。根据人格希望何时和以何种方式扩展自己,可以使用或不使用理念形状。它不再需要用于运动,它的感官,现在是电性编码的,也不再需要,因为它们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场域的需求而采用的,而人格在这一场域中不再有任何主要的兴趣。
内在意识人格曾经使用过的角色形象或那角色的故事人设,对内在自我意识来说,是一段记忆,也仅限于一段记忆。那经历曾经带给人格必要的生命体验,但事过境迁,也就不那么被人格认同为自己了。这样的角色我,一旦被设立成某一种人设,成为被电子层记录在案的剧本,其它人格就可以利用这一人物与故事展开它们各自所需的演绎。
就好像小学时你参加话剧社的活动,汇报表演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你为这个角色练习了一个学期,之后你长大了毕业了,不再觉得自己就是或仅仅是那个朱丽叶,你看到舞台上一个个朱丽叶在为爱情哭泣,偶尔还能回想起当年自己有多当真与动情。
成熟的剧本,其间的角色人物和剧情被保留,成为电子层中的经典剧目,也是被戏说、效仿、改编最多的故事题材。
在经过编码的形态下,这些外在感官仍然存在,而且有了经过编码的记忆,任何已经经历过的感性或感官资料都可能再次被体验。而对于一些人格来说,虽然是极少数,但这样的经历确实是不断回放的,当然不是无限期的。
(早在1963年12月18日的第九次课上,赛斯就对尘世现象的灵性记忆发表了一些看法。见第1册,第9节。)
我曾经告诉过你们,用你的外在感官,你无法直接体验一个概念。也许现在你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穿越构成概念的不同强度,因此可以直接体验它,就像,你可以穿越风暴或晴天。与其说是你穿越了,不如说是你直接体验到了。你在晴天或风暴里面,而不是在它之外。

(见第一册第37节和第38节,其中有关于概念和一些内在感官的资料。)
置身于一个概念之中,就是置身于由不同强度形成的电性场中,每个强度都是有意义的,不同的,同时的,也是独立的,然而所有这些强度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电性场域。我告诉过你们,我相信,在提到场的时候,按照大小来思考是错误的。以一种我还无法跟你们解释的方式,这些强度场虽然在强度上具有质量,但没有大小。
很多人在第一次经历某一场景时,有过似曾相识的记忆,恍惚间犹如再次经历般熟悉,这是因为你确实经历过这个场景,并以这个身份——对于某些人格来说,不管是为了精益求精,还是一次次的补考返工。角色并非是一次性消耗品,当你再次以这个身份出生时,整个世界被重置回你出生的那天,你的父母、兄妹还是那些人物,你的爱人与孩子也会在之后陆续再一次诞生,然后步入你的生活。当然,前提是你做出了同样的近似选择。
人生中一切场景和人物犹如游乐场中冒险鬼屋的经历,你坐在轨道车上按照设定好的速度前进,每个拐角都有机械电子的惊吓等待被游客触发。第一次经过它们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因你而触发的因果,好艰辛恐怖的旅程;但当你多走几遍后,就会发现一切不过是既定流程中的必然,甚至有些好笑:你们就这点本事吗?
是否触发那些机关你有权选择,触发哪些机关你也有权选择,触发机关后怎么做出反应还是你的选择。
这里的所有深度,以及电性系统这里的所有维度,都是仅就强度而言的。出于现在太难以解释的原因,强度虽然具有某种不是物质的质量,但当然不会有任何你们观念中的大小。
一再反复提到的强度,不是坚硬的程度,而是对角色内心可形成的冲击力。比如小夜曲、圆舞曲、进行曲、狂想曲,都是音乐的表达形式,但其强度是不同的。
(提供这些信息时,珍也一边带着微笑。)
它的维度是在价值和值的充盈方面。这些明显的形状,如果你能在电性系统中看到它们,似乎会随着脉冲的变强或变弱而出现和消失。任何人类曾拥有的每一个思想、梦和经验,都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独特的电脉冲存在,有着特殊的、无可重复的强度。它不只是,比方说,孤立地,或分离地存在,同时也作为最初创造它的那个人格的电性模式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它仍然是他的电性模式的一部分,但它也确实独立于他而存在。

我建议你们休息一下。
(9:59休息。珍再次很好地解离。10:06以同样方式继续。)
且说。基本上和最终级来讲,所有的路径、所有的历程,以及所有的经验,都是电性的。
日后,我将解释这种电性实相的真实本质,因为你们对电性实相的概念是极其有限的,在你们的场域内,它只是模糊地被感知,仅仅是它自身的影子。
我曾经告诉过你们,我的形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男人的形式。我很少使用这种形式。它的电性实相,在一个特定的强度范围内经过编码,现在为我所持有,以你可以称之为囊的形态,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比喻。但要想解释,得等到你们更清楚地理解了电性实相本身的本质之后。

现在,如果你仔细听我说,你至少会得到关于内在自己结构的一个线索。它的组成是,也就是说,每个内在自己在结构上都是由一个特定的电性强度范围组成的,不同的人格在这个电性强度范围内确保了他们的身份,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由这个范围内的特定强度构成的。
这些人格强度本身就是在看似微小的范围内形成的,但其中包含了不可估量的经验 (注: eons地质时间的一个单位,相当于10亿年)。在我们关于电性实相本质的进一步讨论中,我们也将更加理解我所说的那些金字塔完形。一些关于灵性金字塔完形的资料,见第81节。
这种电性实相将是未来许多讨论的基础,你将看到我的论点背后的依据,即梦地点确实存在于实际现实中。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灵性完形是以电性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在各种电性场之间和内部,存在着许多积极的吸引力,因此它们之间有不断地移动和进出。
各种强度的身份,因此,可以出现在其他场域,同时仍然在自己的场域中保持着实际现实。
电子宇宙也是意识多维平行空间体系。同一个自我意识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电子实相中。每个电子实相里的那个内在角色我也可以各自不同,依据其所在的电子实相频率表现出自己所是的样子。内在自我意识不光可以在外在角色我间依据自我意识频率来回切换,也可以在内在角色我间切换自己的意识焦点。

即使赛斯已经撤回到五维意识空间,但它还保留着电子层里的内在角色形象,作为自己投射入伪装层的跳板和自我形象轮廓的显化依托。不同的电子角色依据其内在意识发展的强度而显现出不同强度的能量频率,或是小白意识体微弱犹如萤火,或是几乎完型,明亮犹如浩日金辉。
我将结束我们的课。我祝你们有个美好的夜晚。
(“晚安,赛斯”。
(10:23结束。珍解离如常。)
(珍觉得这就是赛斯今晚想说的关于上述资料的全部内容,因此他突然结束了课。她认为他还准备了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但不想现在就开始讲。她认为这与存有本身的电性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