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节我们都在和电子世界打交道,这是一个准确的西方式的名词,与之对等的是我们所常说的色界或灵界。
电子世界与我们这个伪装的物质层、或更精准地说,与多维平行物质层构成底片与显影、显卡与荧屏的关系。就好像一个显卡可以同时支持多荧屏显影,而各个屏幕中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与电视单向投影不同的是,伪装层中的行为可以对电子层形成影响,就好像我们看着屏幕移动鼠标,在改变程序运作方向一样。
电子层内有一个和屏幕上相对等的角色我,而这个角色我在发动外在角色我前,收集与设立了自己的人设,并规划了人生的路径。这“路径”是由电子所构成的,电子内含有思想、情绪的压缩剧情。但一旦伪装层中的外在角色我开始自己的生命之旅后,外在角色我同样对内在角色我形成正面或负面意识极化的影响,在一次次抉择中,外在角色我犹如任性的孩子,对父母的规划非常叛逆,一再说不。
外在角色我通过自己的抉择形成了意识频率,而这频率影响这电子层中的内在角色我如何摘选后续的相关“电子”,因为角色只能拣选与自己意识频率相合正负偏差1%差额的电子频率。再一次强调,这电子不是我们伪装实相中的电子或电荷,但它确实是电子。电有三种形式,参见之前的课程。
别小看这正负1%的偏差,它构成了生命的波动、情绪的变化、认知的累积,构成了心灵扬升的阶梯或下降的通道。

角色内有三层思想架构,虽都是意识活动,但各有不同。
第一层被叫做显意识或头脑意识,是肉身载具利用物理脑搞出来的东西。它关注身体的各种欲求,负责短期记忆,同时作为载具与高维内在意识信息沟通转译暂存的媒介。是生理机能的中心。
第二层意识是外在角色我与电子层内在角色我的意识。外在角色我更多关注自己的安全性、存在感、存续可能性、自我的价值、地位、情感需要、人际关系。一切围绕红尘世俗名利欲的、围绕角色我自我心理定位的,都是外在角色我的范畴。所以不难看出,心里的“心理”活动是角色我的主要意识面向。
第三层是内在角色我,位于电子层中,作为灵体或灵魂存在着。它是主动发起这次生命之旅的根源,也是承受本次经历历经的受体。它渴望透过生命了解自己,与理解到更多的认知素材。它需要和外在角色我与载具头脑相互配合来达成。
在角色形成前,心智会派发给这一角色以“初心”,即核心自我使命。角色为达成这一使命,在电子层中搜索相关素材,在伪装物理层中进行试验实践,反复论证与验证。一次不成就多来几次,反正电子层中广袤的当下里没有时间与时间的限制,一切反复都不过是存档与读档、再存档与再读档这样简单。
不过有次数限制,如果你把初始能量都败光了,自身能量强度耗尽归零,那这个立项与这个角色自然也就消号了。不过角色被消号并不意味着它消失了,其所经历过的尝试、所有的失败都会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用来警示其它后续的挑战者。没有任何一次尝试是无意义的浪费,从某种角度上说,失败往往比成功更具价值。至少很确定地知道了什么是不能怎样去做的。
所以角色我的内在心灵层面上是意识本体,即全我存有的心智。心智是贯穿所有自我群体的内在根脉,所有的经验由各个人格与人格片段汇总到主人格,再经由相互匹配的对等体验,形成平衡全面的通透认知,呈交给心智,完成心智自我成长的需求渴望,帮助心智达成意识完形的心念初衷。
当然,存有并非是这个体系的根本,它之上还有万有、万存,与最初的意识完形,即弘一意识本源。那弘一意识本源是本系统内意识能量的母体,但并非终极体,也只不过是众多意识囊泡中的一个而已。
离我们最近的是电子层,那里建构我们的一生,与我们直接互动,相互影响。电子层也叫电子宇宙,它有着自己的电子实相,但那相是由能量的密度、强度勾勒出来的。犹如屏幕上不同程度的亮度与色彩构成了可见的世界,但确实除了电子与能量,无一实物。
电子层内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时间是可以随意设置、调节、扭曲、穿插的背景数据,不具备科学的客观性。空间也是如此,所以“空间加时间构成四维世界”只是我们的一种当代科学的无知罢了。
之前说过,四维世界是中间层,叫中阴层,是角色我们休整的地方,其实就是电子层。但电子层并非一个层面,它也像千层饼一样,是多维多元平行的意识矩阵。不同意识频率的意识体,依据自身当下的意识频率,被系统自动归档入某一意识频率的实相中。在这实相中都是与你意识频率近似的家伙,互助互利的在一起,自私自利的在一堆。所以自古有“恶人自有恶人磨,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的说法。
话说回来,善的定义不是自己来确认的,而是受体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才叫善。锦上添花的画蛇添足与雪中送炭的无畏布施有本质差别。有一种感觉叫“奶奶觉得我冷,妈妈觉得我饿”,这种将心比心是很多扭曲与逆反的根源。
在由不同平行电子层构成的电子宇宙中,时间是一种伪装表像。一切在同时性犹如播放列表一样清晰地平摊在内在自我面前,所以外在角色我尚未经历的所谓未来、甚至来生都早已成为可观测的既定事实,罗列停当。但这播放列表不是一种既定事实,而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动态变量。

外在角色我生活在既定的习气与因这习气而生成的课业里。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认知改变命运。拓展认知可以通透格局,打开思路,让头脑接纳心理与心智的影响,从人文的宗教或头脑的逻辑学科中走出来,进入更广袤的电子层甚至意识维度。
当一个人的直觉通道被打开后,三界贯通,但头脑接受异维度信息时,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会无法辨识哪些信息来自高维存有,哪些是其它滞留灵的痴鬼梦语。就算是高维信息,能准确地还原出其信息本真的也是凤毛麟角。因为高维没有语言,它们使用意识信息包,即电子,传送犹如鸿儒巨著般的压缩信息。这些信息就犹如外星语言一样,翻译它需要译者心智中正,和高维同频,知识渊博和传词达意,心智成熟不偏不倚,心理健康没有角色观念,头脑灵光不受世俗左右。
梦是外在角色我提升自我意识的高速专享电梯,梦的作用让认知平衡,经历简洁的对等体验,理解核心理念,快速经历电子故事,好平衡自我认知,并了知自己当下的意识层次。梦是外在角色我截取了梦世界中的部分信息而经过自己头脑的转译形成的信息串联。所以梦都是片段,而其它片段被其它的平行自我感知到,因为每个自我意识发展的程度不同。梦为自我提供其它自我的经历,这包含对等体验,所以梦有反梦,那就是你在意识侧漏中看见了其它自我的平行现实。

预知与预言甚至遥视也是如此,外在角色我或外在伪装感官是没有预知与遥视的功能的。利用内在感官展现这一信息的是电子层中的内在角色我,它的视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就好像你上网可以和万里外的家人视频通话一样。
但是这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内在角色我看到的信息,是针对所有平行外在我的。即:这确实是事实,但这一事实到底发生在哪一个平行我中却并不确定。
比如早期课1到4节中的弗兰克,他经历了各种不同年代的死亡,自己的人生与家人命运也各自不同,所以他传递的信息相当混乱。再比如,赛斯恭贺珍为他完成了25年的传输计划;赛斯预见珍与罗生活在迈阿密或早早地买了自己的新房,享受房产增值的红利。
个人对高维的信息形成扭曲,原因是时空错位,是自我头脑中素材匮乏,是故有理念强套新知识让信息变形,是心理芥蒂阻碍全部信息的释放传递,导致信息完整性缺失、理解谬误。在对信息拆解、解译、转移的过程中,自身的素养决定了信息被以何种方式表达出来。
就好像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转述,有的让你可以理解,有的很难理解,有的仿佛在欣赏散文诗,有的你直接想抽他。表达是一种艺术,需要很高的造诣来支撑,因为毕竟所有的表达最后都必须依托传递者脑子里有的知识储备和词汇储备。
就好比灵体跟你说“微波炉加热后的榴莲味驴肉火烧不如煎饼果子配豆腐脑好吃”,请你没有扭曲地带话给外国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