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影评:性别与性取向系列之三《人生密密缝》

这一期我们借由日本电影《人生密密缝》来探讨本系列中的第三个话题。

这六个话题分别是:

生男生女与精子性别无关!

我到底是男是女或干脆什么都不是!

被后天塑造的性别认知!

娘化是怎么产生的!

爸妈,我想做真实的自己!

资本运作下的女权,是如何在彩虹运动中兴起与落幕的!

在前面两期中,我们先后展开了人格性别、心理性别、头脑性别、肉身性别、外显服饰性别的多层探讨。我们已知性别并非是二分的,而是多元的。单纯的男或女是两种罕见的极端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性的多重混合发生在同一个体中,并且在完成逐步的内在自我平衡。

在我们了解了自我性别的多样性后,进而我们就可以理解,每个人在选择自己伴侣时,为什么会基于互补性与心意共鸣形成多样性。一个人对自我的性别认知与其心中的性取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即使在肉身上是男女结合,但实际上双方都是同性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同性恋这样的理念,并非仅限于肉身性别相同这一狭窄的认知领域。

当深入地了解了一个人由内到外的多样与多重性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肉身性别与自我内在性别不符的人,其实占大多数。因为肉身载具性别只占五种变量中的20%,所以在现实中达成多重自我性别统一的概率,就好像连续抛五次硬币都得到同一面一样大。

虽然混装是一种常态,但选择进行自身性别重置的人,其实并不多。

原因大体上因为:

身体健康程度是否可进行手术;

家庭经济状态是否有能力完成手术;

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与人文认知的文明成熟度;

所在国家的司法与宗教对变性的理解容忍度;

还有,就是这里涉及到了许多人生蓝图里台前幕后的复杂因素。

内在平衡

首先,演绎角色的神魂是自身主人格的人格片段,而人格要想达成自我内在的认知与智慧平衡,需要在理性逻辑和感性直觉上达成内在平衡:既可感受情绪,并利用和使用情绪的能力作为生命动力;又不可被情绪所架空,成为情绪化的奴隶,结果什么事都不过脑子,嘴比心快。

在本位面的伪装层中,我们体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活,其目的就是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线性均速的时间环境中,体验单一性中的多元性冲突。借由这一闭卷考试,深刻地理解到在意识界或灵界中都无法体会到的自限性。

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水的化合结构是氧与氢的结合,但如果我们想要认知氧或氢的特性,是无法透过研究水达成的。那么分离水中的氧和氢,然后分别对其特性进行分析与观察,就成为了了悟基础认知的必要。进而,一氧化氢、二氧化氢、一氧化二氢等不同形式的组合进阶研究得以展开。

在地球上学做人、经历人生的人格体,需要满足做一次男人、做一次女人、抚育一次新生命这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有资格毕业。当然这看似简单的命题,其实大有讲究。有多少男人一辈子压根儿活得没个男人样,有多少女人比汉子还猛还强悍霸道,有多少父母真的敢摸着自己的良心,凭借良知说“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孩子”,“我的教育和养育是成功的,我为这个世界培养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成长有所贡献的后代”。

灵魂进出一个个角色我,在离开肉身时,一生的财富、名望、爱情、地位,都化作乌有,但记忆、领悟、习气、认知、智慧、未能达成的不甘与其诱发的如果,被人格回收。这些成为了神魂下一次进入生命时,初始化自我人物的内在人格底蕴。所以同样的父母,在同一个时刻,相同的地点,生出的多胞胎,在相同的生存生长教育背景下,可见性格各异,习气迥异,甚至性认知与性取向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个三辈子都做女人的神魂,在为了达成自我内在认知平衡的目的下,开始体验男性生活,那“她”的人格,在一个大老爷们的躯体里,尤其在性成熟期,在展露性取向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别扭的扭曲感。

这时,作为他的她,会面临抉择:

1、变性,返回自己熟悉的女儿身,并与男性形成伴侣;

2、变装,用女性的身份和男性的身体生活,并与男性成为伴侣;

3、维持男身男装,但以女性的内在与男性形成伴侣;

4、变装变性,与女性皮囊男性内在的人,形成伴侣;

5、变装不变性,与女性皮囊女性内在的人,形成伴侣;

6、维持男身男装,与男女两性形成不固定的伴侣状态;

……

这些可能性一共17种,是基于5种内外变量、加上双方可能性而形成,就不都罗列出来了。我们只是讨论性别认知与性取向间的多样性,和性别表达与性别重置的多样性,都是为了帮助人格在体验人生剧时,更好地应对多重平行矩阵而展开的平行可能。

这里还未涉及到更复杂的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走婚与群婚,甚至不婚等组合形式。这一话题我们会在下一个婚姻系列中深入探讨。

性别重置

性别重置可分为五个层面:

人格性别重置、心理性别重置、性别认知重置、肉身性别重置、着装性别重置。

● 人格性别重置:

经过成功的对异性角色的人生体验,人格克服与弱化了之前自身对自己的性别成见,不再单纯地认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而是接到什么角色就演绎什么角色,并能良好地用其角色性别完成整个人生蓝图中的故事线。

● 心理性别重置:

在出生到青春期甚至成年的过程中,始终被教育与告知自己是某一特定性别,但随着生命历程的展开,角色我对自我的性别产生了质疑,在内心中越发地渴望以另一性别或无性别的状态去经历人生。这种渴望随时间而逐渐强烈,甚至最后已经在心中确信不疑。

● 性别认知重置:

这是发生在头脑层中的性别既有后天观念,被新认知冲击,进而发生了摇摆和置换。这多见于其原生家庭在某些宗教与人文比较专政的特定地区,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单一且固化的;在机缘巧合下,个体接触或进入到更多元的世界,并接触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朋友影响下,自身的性别认知发生了动摇甚至崩溃。

在性别认知重建的过程中,受到怎样的影响,就会形成怎样的性别认知。这在很多年轻的留学生身上很常见。

● 肉身性别重置:

在真双性人、伪双性人、被迫变性人、主动变性人中,因肉身性别被重置,导致其着装和内在性别认知需相应做出后天调整。 比如职业人妖、太监、外伤或癌变后失去外性器官的人。

● 着装性别重置:

现在很多灵魂等级相对较高的年轻人,他们对自己肉身性别并不在意,其内在与外在,都体现出随性的中性化趋向。自己在什么时候扮演哪一种性别,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需要和心情。服装不再成为特定的认知符号,而更多的是一种彰显角色特性、特征、特质的外在修饰。其表现或呈现出的性别特征,可以完全与其内在性别迥异,而且不形成心理冲突。

被后天塑造的性别认知!

一个人对自身的性别认知,是可以被后天经历所影响的。

人作为一种群居生物,极其渴望自己被自己所处的群落所接纳与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在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的生物演化出伪性别特征,或随温度与种群雌雄数量随时变换自己性别的能力。

杜鹃鸟是一种具有典型性别二型性的鸟类,雄鸟和雌鸟具有明显的不同外貌。但在交配季时,为了欺骗其它雄鸟,获得更好的交配机会,一些雄鸟会把自己“变”装成雌鸟。这种行为称为“伪装”或“模拟状态”。它使其它雄鸟很难分辨出它们的性别,骗取其它雄鸟清空弹夹,然后降低它们的竞争力。同时让雌鸟不提防自己,常以知己的身份出现,但目的是搞大对方的肚子。雌鸟受孕后,会找个老实人——“鸠”把蛋下到对方的巢中,抢占对方孩子的生存空间与生存资源。

在大草原上,斑点土狗更绝——雌性会刻意长出阳具,让自己在外观上无法被识别为雌性,这样降低自己被攻击的可能性。

当然更多的昆虫类和鱼类:自身要不就是雌雄同体,要不就是随温度、食物充足度、种群需要,随时转变性别。生殖系统的转变只在一周内就可按需退化或生成。

在这里我就不科普动物世界了。

引入这个话题,我只想告诉大家:性别认知的固化——放眼整个地球生物圈,只有人类做到了在认知上的自我局限。很难说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自限,但很显然,随着近代文明的逐步成熟,这种性别自限性认知在悄然瓦解。随之瓦解的还有性别歧视与对跨性别者的歧视。

在临床上我们可知,后天塑造性别可被分为三种:

1、自我性别认知随环境而发生自主转变。

2、自我性别认知随环境发生被动改变。

3、自我性别认知随体内激素状态发生后天改变。

而第三种又可分为:获得性改变和自发性改变。

1、自我性别认知随环境而发生自主转变。

比如现在日韩中三国文化圈,被美国资本导向有意识地扭曲成伪娘文化当红,这具体我们在下一节“娘化是怎么产生的!”来分析。 

娘化:让利益做主导,让年轻男性与女性的审美认知被大众传媒有目的导向性地植入特定认知理念、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续而模糊男性特质,逐渐强化女性特质,并通过抬高女性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社会地位,达成不平等竞争的优势,让社会生存资源倾斜向娘化后的男性,以鼓励这一潮流得以夸大。

2、自我性别认知随环境发生被动改变。

当你从小就生活在异性的群体中,耳濡目染的所有行为与审美认知都是异性的,那就没有机会习得与培养与自身性别相符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偏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在肢体语言、行为模式、认知偏好上更贴近异性而不自知。比如在女校中长大的男生、在军营里生活的女孩、大观园里的宝玉、单亲多姐妹家庭中的唯一男孩,都会出现性别认知与行为特质上的异性化。

3、自我性别认知随体内激素状态发生后天改变。

有些家庭,尤其是偏远地区,男孩子出生后有隐睾症,即睾丸在一岁前没能通过腹股沟落入阴囊;或男孩在幼年期长期使用尿不湿,穿紧身内裤,导致睾丸退回腹腔内。男性睾丸负责提供雄性激素并生成精子,而睾丸需要低温环境中才能正常运作,所以几千年来,男性一直都穿开裆裤或裙子,来为自己的生殖器降温。

在现代,男性的牛仔裤裤子、紧身裤、厚内裤,甚至秋裤,一件件套上,导致睾丸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精子成活率与雄性激素水平都在近三十年直线下降。阳痿、早泄、无性欲、精子活性差畸形多,都与这有着直接关系。再加上我们的食品中、蔬菜中、饮品中大量地添加了激素类制剂,导致男性被化学阉割。

很多家庭在此基础上还喜欢买综合维生素这类复合化合物,多数是瞄准女性市场投放的;里边的化合物,更是为了提高销量、吸引主妇,增加了针对女性的植物类雌性激素。而妈妈们本着均衡微量元素的理念,自己服用还组织孩子与老公跟着吃,导致男孩长乳房,阴茎不发育。

与此相对应的,豆奶、牛奶,都是大量雌激素的重灾区。本来大豆就含有大量的天然植物雌激素,精炼后更是“营养丰富”。母牛本应在产子后哺乳,但为了天天能产奶,在牛饲料里放入大量激素,还给其乳房注射激素和抗生素。奶场把收上来的奶提取走奶油和营养物质,分别高价贩卖;剩余的汁液加粘稠剂、防腐剂、染色剂、奶香剂,投放入市场,并购买广告与专家宣传牛奶有多好。可专家嘴里对你健康有帮助的牛奶是你每天喝的牛奶吗?

那你知道鸡场是怎么让母鸡每天下蛋的吗?

“激素鸡蛋”

鸡蛋内的确存在激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黄体酮。是的,黄体酮就是女性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激素。

蛋内自带的内源性激素,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激素,不会给健康带来威胁;但外源性人为添加的激素就不同了——为刺激鸡的卵巢长期亢奋高产,商家会为鸡添加各类激素药物,想要以此获取更大利益,因此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虽然激素鸡蛋的确存在,但我们无需过度担心,因为这类激素鸡蛋只要不每天吃,很少能形成可见的病变性影响。在饲料内添加激素增加产蛋量,会严重影响鸡的寿命,所以鸡场会定期把中年母鸡淘汰出来,流入市场成为老母鸡,进入餐厅餐桌。

在食品安全部门,不管是鸡蛋,还是牛奶,或者激素鸡、激素牛、激素猪、激素保健品,每个单品内所含激素的量都在国家标准以下,可是消费者却自行在家把这些东西都集结在一起了。有多少家庭,早晨学着洋人,一杯牛奶俩鸡蛋加一片综合维生素,配上培根吃面包片。

你知道现在在欧美的临床上,男性大乳房的病例比例与其大小程度,简直让国内某些省份的少女们汗颜。2020年3月世卫组织的统计,欧美大约有半数的男性曾在某些时刻,因饮食问题经历过胸部变大或者松弛的烦恼,这个比例在中年以后将增加到65%以上。西化较彻底的日本,早在2008年就已经出现男性乳罩,好解决乳房下垂的问题。

所以在临床上,自我性别认知随体内激素状态发生、形成后天改变的原因有获得性改变和自发性改变两种。

总结今天的话题:

被后天塑造的性别认知!

在多重自我的加持下,个人的性别从来都不是一个既定事实。随着自我内在、外在与实际情况的转变,一个人的出生肉身性别和内在自我性别都会发生摇摆或转变。

此类转变发生在内外五个层次上,有些是由内而外的,有些则是由外而内的。不管这样的转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在临床心理学上,都不构成任何病态的问题;除非其本人因陷入自我纠结与矛盾的深渊,被身边人嘲笑、质疑、冷落、排挤,导致心灵与心理出现扭曲,自信和自我价值陷入危机甚至崩溃,产生了性别认知障碍、性别识别障碍、性别认同障碍。

这些因外因导致的“习得性”性别认知障碍又会引发“逃避型”性别认知障碍,进而让求助者陷入彷徨、抑郁甚至自己质疑与自我否定。

在临床心理学治疗上,对求助者进行性别认知重建、自我性别接纳是很必要的。

更多时候,临床医生主要治疗的对象是求助者的父母与爱人——因为认知与理念的局限性,不能接受他人多样性的人、因此陷入情绪化、表达出攻击性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心理“病人”。

在心理学医生的领域 ,有一句很有意思的经典“笑话”:

“你有病吧?”“你才有病呢!”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在各国几乎都一样:

送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多数才是真正的病人。而家长的诉求往往却只是要求医生去矫正孩子(被害者)的临床症状。

细雨2023.4

《人生密密缝》细雨影评(续) & Helen观感

如何定义谁是“真正”的女人呢?

从男身转变成女性的“伦子”,确实比大多数女性还要更女人些。

在她看似不幸的早年经历中,承受过许多旁人无法理解的身心内在苦痛与纠结。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着爱她、理解她、无条件支持她的父母。在被爱的氛围中,她感受到了源自家庭的庇护与滋养,这让她的心灵获得温暖,让她的绽放未被刻板成见摧残,让她得以始终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拥有自信、勇气和力量。

一颗健康的、未被扭曲的、温暖的心,让她在日后的人生路上,可以有能力去爱,并被爱,有交心的闺蜜,良好的情商。她(他)的身心灵,在这样的人生课题下得以健康的成长,并以温暖善良的心去面对世间生活,以充满期待的愿景去拥抱生命。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因她有一个可以坦然接受其所是、并无条件爱着她的父母。

爱,不是交易,不是束缚,不是压制,不是私有化的理由!亲子之爱、孝亲之爱、伴侣之爱、血亲之爱、友谊之爱、信仰之爱、乃至天下大同的博爱和自我珍惜的自爱,都是一种无条件的、不住相的滋养与温暖。

我们的主人公,不管他的人格到底在演绎怎样的一个性别,使用何种皮囊,他(她)为我们展现出了爱的真谛。影片借由这样一个反转题材,为我们展示出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力是深刻与长久的,温暖的爱是可以代代传递的,而因是非而扭曲了的心灵也在家族中代代传承。

回想《生而为人》的小“女”主和本片中的小“女”主,两人后半生谁更幸福呢?父母都是基于爱的好心,结果却全然不同。两个家庭在养育理念上到底在“哪儿”是有所不同的呢?

作为家长,我们因自己的一己私欲,把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之后的几十年间,用我们的方式去塑形另一个生命的人生体验,然后观察其所经历的一切。

家长往往把孩子身上值得夸耀的部分说成是自己辛勤努力的回报,把那些“缺点”看做是孩子的问题。把孩子被扭曲了的性格、坚硬冷却崩裂的真心,看做是孩子有病,让孩子吃药,让孩子去拜佛,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从来没想过孩子是需要榜样才能习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与被爱的。

“伦子”是温柔静娴的,她的气质如此自然地散发,让人渴望与之亲近。她的婚姻是幸福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既成熟又优雅,内心充满坚毅的自信,情绪上平稳又不寡淡。她从母亲那里习得的爱,是专注的、博大的、深厚的。这让她有能力去爱,也真的值得被好好地爱与呵护。

她能找到“牧男”,并彼此珍爱对方,是幸运的,但这幸运中却没有偶然的成分。如果把她换做内心中充满不信任、充满自卑、充满抵触的“杨世男”,《生而为人》的“女”主,也同样遇到“牧男”,其婚姻会与能经营成什么样子呢?

伦子vs博美

小友的妈妈博美和伦子是对比角色。她容颜秀丽,身体健康,却活得颠三倒四,为什么会是这番模样?

牧男说自己的姐姐分不清远近亲疏——她的原生家庭的双亲没有给她应有的爱和榜样。父亲的缺位让她分不清什么样的男人该爱、该怎么爱;母亲对她只有严苛的要求,甚至仇怨密密缝。她恨妈妈的冷血,早早逃离了家庭。虽然没有传承虎妈的做法,但她虽然生了孩子却不会做母亲,对孩子连最起码的爱护保护也做不到。她极度缺爱,自我价值匮乏,缺乏边界感,觉得可以跟的男人就不顾一切地全身扑上,然后再伤痕累累两手空空地回来,并一再重复。小友的父亲没有在片中提及,可以推测也是一场类似的破碎恋情。

伦子妈妈vs同学妈妈

当伦子的妈妈见过老师回到家,儿子痛苦地说想要胸,沉默片刻后,她温柔地搂住孩子,告诉他这根本不是他的错。作为妈妈,她早就观察到了儿子的特别,这一刻证实后,她坦然接受并立刻付诸行动,用爱支持孩子。在她帮孩子系上胸罩的搭扣时,孩子脸上绽开的灿烂笑容,是全片里最闪亮的一幕。

即使伦子早就成人,她还在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小友也毫不客气,因为她敏锐地直觉到小友当时的防范拒绝——她了解自己的女儿,这闪躲会伤了自己女儿那温柔敏感的心。

童年伦子和小友的同学是极其相似的两个小男孩,却有着迥异的命运。小友的同学虽然整整晚生了一代,但愚昧落后的妈妈却把孩子的心生生地撕碎了。

她认知狭窄,闭锁局限又自以为是,是典型的“为你好”妈妈,对孩子各种压制约束。孩子极度孤独痛苦,作为母亲却毫无察觉或毫不在意,缺乏起码的沟通。翻孩子书包,看到孩子写给男生的情书,用撕碎替代交流,这冰冷无声的决绝直接送孩子走上死路。

正因为伦子的妈妈能够全然地接纳多样性,用自己的爱为伦子开路,因此伦子也一样对人们有爱又包容,磨砺中也得到了人生奖励;而小友的同学的妈妈狭隘落后又自私,因此也用自己的爱把自己的孩子逼进绝境。

在《生而为人》细雨影评中提到,认知障碍的人,对他人表现出异性化时、做自己时,嗤之以鼻,说三道四,只把自己的认知标准作为普世道理。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应该主动接受治疗。谁觉得别人有病,谁就应该自己去看病。同学的妈妈和博美就是例子,自诩是正常女人,却恰恰是有病的:扭曲、狭隘、阴郁、不称职。

有女人的身体就可以做女人、做母亲了吗?

当小友躲进壁橱时,伦子想出用“打电话”游戏的纸杯巧妙对话,互相袒露心扉,这份用心给我们上了高难度沟通的生动一课。

到底谁才更配得上妈妈这个称呼?

这影片里几个“病”女人:小友的妈妈、小友同学的妈妈、博美的妈妈,都很可怜、可悲甚至可恨,也各有不同和相似,后面再谈。

伦子爸爸

绝对的配角,没有几句话,但是他时刻都在妇唱夫随,只言片语间巧妙地做着平衡。这温和坚定的呵护就是力挺的证明,一家人同心关爱,伦子能够成长得这么健康和强大,父亲的角色功不可没。

细看,伦子小时候的妈妈性格举动是比较内敛的,而中老年的伦子妈妈要外放得多,敢说敢做,可以想象她们仨在伦子成长的岁月中一起抵挡了多少世俗的明枪暗箭,在这相互的助缘中,每个人都走向了丰满成熟。

牧男

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小友问谁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他答“当然是伦子”。想象一下他是如何对伦子一见钟情的:伦子专注工作时迷人的样子、那发自内心深处的人性的光辉——那光芒是如此夺人心魄,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母性的温暖。所以他得知伦子的过去后,仍然毫无动摇地深爱着她,她就是女人,他的至爱,无人能比。

小友

很懂事的孩子,从饭团的情节就可以看出她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自己的妈妈以为便利店的饭团就可以喂饱她,浑然不知那是小友因为怕失去妈妈而一次次咽下让自己作呕的食物。和舅舅与伦子在一起时,她才展现出真正的自我,饭团成为她的厌恶和痛苦回忆的触发扳机,开始大声地呕吐,把积压的痛苦排出。

她舍不得吃伦子为她做的便当,也是因为害怕这美好只是昙花一现,想一再延长这幸福的感觉,因为自己的妈妈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她防备着审视着这比妈妈还疼自己的“怪人”,终于从伦子无微不至又平稳持续的爱中找到了真正的妈妈的感觉,也开始向她彻底敞开,用行动送出自己的爱。

小友的成长

最后一幕虽然是伤感的离别,但有一抹亮色:牧男居然把自己姐姐托付给了小友。

在这短暂的相处中,小友的心灵已经被伦子强大的母爱能量治愈了。她把伦子的爱与坚韧深植于心,记住了一个母亲应该有的样子:不需要有血缘关系、不需要怀胎十月、甚至不需要有女人的器官,母亲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爱。她因此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小姑娘,会去治愈自己的妈妈,教她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三代的母女家族业力即将在小友这里终结。

在小友去探望自杀未遂的同学时,可以看到她用自己的眼睛和亲身体验,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跟同学大声说:“绝——不是!”还把象征好运的硬币给了好友,想鼓舞又一个伦子走出阴暗,勇敢做自己。

一直摸护理员手的老先生

脑子已经糊涂,活在多年前的工作问候、介绍鞠躬中——对外的门已关闭,通往内心的通道却因此变得分外清晰:做药厂业务员时握过太多人的手,也一直在揣测对方的内心;而现在他可以从手直达对方的心灵,清醒和精准地感受着那里的温度。他拉着伦子的闺蜜、准备结婚的护理员的手,说她诚实又顽固。而对于伦子,神魂借他之口给出了赞誉:这双手,一定是一位心灵美丽之人的手吧。

伦子的礼物

结尾小友打开伦子的礼物包裹,我还以为是她喜欢的萝卜丝和腌蛤蜊,看到一对毛线织的乳房,我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小友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伦子不是夜里爬起来在织东西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用在那个场景下是多么贴切啊。

这和伦子小时候妈妈给伦子织那胸垫是多相似的一幕!都是毛线做的乳房,都没长在身上,可那就是深入骨髓的母爱,纯粹,无条件,如影随形,无微不至。

乳房,不仅仅是一个哺乳的性腺器官,也不单纯是展现性吸引力的地方。在众多临床报告与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学界很肯定的是,乳腺结节甚至癌变与女性把自己的心过寒了有关。

当一个女人把自己活得很拧巴时,其心理层面上会依次出现三层变化,分别是:

● 不想给当前的伴侣生育后代、

● 不想再受孕成为母亲,把另一个生命带入这泥沼漩涡、

● 拒绝乳房被吸吮,不想有能量交流,自我封闭。

这三种心理变化,会导致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乳腺囊肿。如果三种心态长时间存在,人持续地活在负面情绪化中,乳腺、子宫、卵巢中的囊肿就会开始癌变,好让自己尽快脱离,结束当前的角色。

可当代医疗体系却经常对症不对心地挽救与延长生命,之后惊讶于高复发率。

乳房里装的不是简单的性腺,而是充盈满溢的爱,这爱本当形成生命的滋养。

密密缝织的那条线,贯穿了大部分的影片。

除了两次慈母给孩子密密编织的场景,还有一次是博美的妈妈被织毛线触发,讲述了心底的秘密——

她的丈夫长期出轨,最终离家。此后的几年里她织了五大箱的毛衣围巾,可女儿博美坚决不穿。她织进去了什么吗?是的,敏感的博美能感应到那些织物里妈妈一针一线中满腔的怨恨和压抑。细雨资料里提到过,能量的确是可以附加到物品上的。

最后她把这些织物全倒在了丈夫的棺材里,让怨念围绕着死后的他。如此的深仇大恨,看得我后背发凉。难道她真的只有仇恨吗?不,其实她一直都在爱着,只是用她扭曲的方式:

她爱丈夫,由爱生恨;她爱女儿,恨不规矩的小三夺走自己的幸福,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可悲命运,要博美“优秀”——从她犯糊涂时对小友的严厉就可以想见她当年的严苛;直到女儿出走,一去不回,被女儿抛弃后,爱又转化为歉疚的补救加给儿子,比如每天做便当,无论多晚都要等儿子一起吃饭,这沉重的爱让儿子喘不过气来。在养老院的她冷漠木讷,似乎神魂早已远去,对鱼塘禁止投喂的告示置若罔闻,显示出她对这社会的怨恨和抗争。

博美最终理解了妈妈其实是爱她的,去养老院看她。见到了睡着的妈妈,面容平和安详——这才是妈妈真实的样貌。

博美的妈妈织进去的是怨念,伦子织进去的是什么?

密密编织也是伦子成长的象征:一开始她说自己心烦的时候就会编织,那时的她和博美的妈妈相似,织进去的是自己的郁闷痛苦和无奈。

后来她做了变性手术,自创了一项跟自己曾经的身体告别的仪式,那中间织进去的有惆怅和失落。

小友在伦子住院时体会到她的痛苦,边哭边拿起伦子的毛线针编织,想让伦子早日远离苦难步入新生。这是小友的真正转折和对伦子的全然接纳,她坚定地和伦子站在了一起,共同面对社会世人和命运。从那之后伦子编织进去的不再是忧郁,而是爱和希望,而其中还加入了小友的一份。

再后来牧男意识到伦子的编织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也加入了爱的编织行列,而且是小友教他怎么织。这是心流的传递、激荡和加强,和谐默契又坚强的三人之家已成。这时他们一起织进去的是新生活快快到来的希冀。

三个人打闹着扔那些毛线阳具的时候,是一家人爱的互动,是压抑的释放,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世俗偏见的嘲弄和声讨。

母爱的传承

最后一幕伦子织就的不再是阳具,而是一对乳房,是给小友的,和自己妈妈当年织给自己的一模一样。

那是妈妈给女儿的祝福——她把传承于自己母亲的深沉之爱传给了即将离开的小友。小友将带着这份爱,去爱自己那可怜的半生在找爱的妈妈,补上她因为姥姥的扭曲而缺失的爱的功课。

伦子那针线间密密浓浓的爱,将一直守护着她的孩子小友,成为她一生的勇气和动力之源。

通过这次经历,伦子也可以对一直的遗憾释怀了吧:

即使自己不能生育、不能收养小友,但她俨然已经是一位优秀称职的母亲。小友也悄悄给了伦子一份礼物——把自己最珍爱的象征着妈妈的手帕留给了她。伦子抱着手绢啜泣,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这是小友在陪着她、叫她“妈妈”呢。

观看中忽然想起《野天鹅》

这是小时候看的安徒生童话。艾丽莎和哥哥们被王后迫害,哥哥们被变成白天鹅,她得知荨麻织成的披甲可以破解魔咒,于是昼夜不停地赶工。即使被当作巫婆送往火刑架烧死的路上还在编织。她忍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却只能沉默,因为魔法解除前哪怕说一个字都会成为刺入哥哥心脏的匕首。终于在最后时刻,她将织好的披甲抛向哥哥们,自己和哥哥重获自由。

写到这里,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这童话了:艾丽莎就是伦子的象征,是她的心;哥哥们也是伦子的一部分,是她的身体。那魔法施在了她身上,如同伦太郎不能自由做女人。

艾丽莎饱受折磨考验,她的缄默正反映了社会对于“异类”的压制,最终她用坚韧的行动、强大的意志、爱与善良的力量化解掉魔法,获得自我拯救,也感动教化了世人甚至其他生灵,连牢房里的小耗子、画眉鸟都来帮忙。但人生总是有缺憾的:那最后一件披风没有织完,少了一个衣袖,因此那最小的哥哥一只胳膊还是天鹅的翅膀。

最后说说伦子的扮演者生田斗真。

他少年出道,演过很多角色。当初他是在导演的说服下才接演了伦子这个角色,称这是自己演员生涯中最困难的一项挑战。

前些天在读《已知的实相III》的123节,其中提到,“想要激活动荡的角色人生,需要自身拥有很高的意识等级与能量储备”。我们说,性别课题是高成熟度灵魂的课题,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这角色不是谁都能演的。导演找到生田斗真,是因为觉得他的整体水准够格。如果他对性别的认知是偏执二分的,是狭隘偏见的,那么他就不会接下这个角色,更不可能演出彩,甚至根本没资格打开这剧本。

生田斗真凭借自己的用心感悟和专注投入的细腻演技,刻画出了这个让人难忘的角色,同时也大大拓宽了自己的戏路,成就了一部发人深思的经典。这部电影被日本教育部收录入学校教材,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国家也能效仿,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扩展自己的认知。

细雨、Helen合写 2023.5.15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