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第六章 自杀者
Table of Contents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探讨了死亡的发生与离世后将面临的各种常见问题。
粗略地回忆一下,死亡分为宿命、厌世和逃避三类。不管死亡的形式是什么,但都无疑是灵魂的意识自主的选择。在死亡后因其生前的认知与自我觉知水平的程度不同,会开启不同的亡灵历程,或在阳间鬼混,或进入阴间里各种虚拟的亚空间中历经心魔直到醒悟,或跟随引导灵回归中阴界。
因宿命到期而达成的死亡,其魂体会心满意足直接回归中阴卸任,意识会把接引灵当做菩萨、家人、天使,欢喜跟随。
厌世放弃类导致的死亡,依据自身卡顿的心结不同,或在阳间当地缚灵纠缠不休,或进入心魔阴间。离世后的鬼魂,按照生前的信念做善灵或恶鬼,进一步完成自己的人生功课,助缘他人领悟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自杀与安乐死
逃避类导致的死亡
主要表现形式是自杀行为,包括慢性自杀,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会很快地结束生命、但会缩短寿命的行为与嗜好。
自杀事件的幕后推动力可以细分为命定的自杀演绎与逃避命运功课的自杀。 前者属于寿终正寝;后者需要反复补考,直到某一次能选择勇于面对自己觉得无法面对的课题。
命定自杀者
其自杀过程、行为与心理历程,都和逃避型自杀很类似。但本质的区别就是,灵魂所选择扮演的这个角色,就是自杀者。 就好像电视剧中的演员演出了自杀的情节一般,自杀者只是忠实地展现出了这样的剧情桥段,不是在逃避生活,而是为了给生者带来足够的撼动与思想冲击,令被助缘的人启动对生命、人生、自我行为方式的深刻思考。这样的自杀成为助缘的激活点,而非自杀者自身意识的困扰。自杀者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解脱的舒适。
逃避型自杀者
不愿面对自己将要面临的人生压力,又不愿对自己人生中已造成的各种问题做出应有的担当,对阶段性的失败或挫折、聚散离合的无常、心灵内的困惑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他们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过很成功的展现,但无法面对与应对挫败感和内在的空洞带来的自我迷失,找不到自己内在的热忱与初心,对外界又丧失了期许,失去了目标与方向感时也不能安住在当下中。既不愿担当自己的角色职责,也没有成功地启动内在的信念与真知。外界匮乏可信赖的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沟通,内在自我封闭与自我审判、自我攻击,把人生的意义定义得很狭隘,又匮乏必要的弹性和柔韧度。
兴趣、意义、价值、能力,构成了生命的四个支柱。当匮乏找到意义的能力,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归零,又没有能力重启,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没有兴趣时,好像退出成为了唯一明智的选择。但很可惜的是,小我根本就不知道死亡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次重复的重启。重生只是对上一次未完成功课的再次体验,睁开眼睛还是那间产房,人生还是那个人生,历程还是那些人与事。自杀者的出路只有一个——做出自身认知的改变。意识频率不能改变,就压根儿无法触发隐藏的出口。那感觉就好像某些电影,主人公永无止境地活在一个时间的循环里。
临终前的心理状态是决定其鬼魂走向的关键。
临终时充满遗憾与悔恨,觉得走投无路而被迫主动选择结束生命的死亡,给脱离出身体的鬼魂意识带来持续的心灵煎熬,懊悔与遗憾并不因为死亡而有所改变。
逃避面对担当与人生压力的人,用主动选择死亡的方式而脱离“课堂”后,以为一了百了或海阔天空,结果压根儿走不出校园的高墙,而教导主任微笑着在那里等着你,请你去单间坐坐聊聊。
在无法被治愈的慢性疾病煎熬下自杀是逃学吗?
当患者经过长期的病痛折磨,不愿继续感受身心的疾苦而主动选择死亡时,若临终前无憾此生,只是无奈之下不想拖累他人,出于爱而欣然赴死,是解脱,是放下,反而是灵魂的升华,不算是逃学。
有些人患病的过程是命程中注定的,写在基因里的,出生后在很多方面都能预读到这些信息,那疾病是人生主线功课的一个必然环节。这功课可能是为了自己,也可能是为了助缘家人。
有灵魂想要体验奉献,就与想要体验阻碍的组成搭档,一起感受照料与被照料、爱与被爱、坚守与煎熬、不离不弃与孤立无援等题材的人生经历。通过病残的身体体会到歧视、笨拙、艰辛与勇气。这一大类的课程属于中高难度,不适合幼稚期的灵魂。这类患者有共同的特点:性格开朗,为人温暖,乐于帮助其它病患,谅解医护的辛苦。哪怕病得很重,肉体很痛苦,治愈希望渺茫,他们始终是阳光的、乐观的、坦然的。这样的病态不是命运的惩罚,而是灵魂的升华。
如若在应对压力、挫折、痛苦、无助的过程中,心性意志与对自己他人的态度发生了负面的趋向体验,也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但很可惜初心没能达成。涨了见识但不能领悟到知见的真谛,受了罪还未能完成试炼的洗礼。
患者在极度绝望与痛苦中要是选择安乐死,并成功走完法律与医疗的手续流程,死亡的初衷是为了家人得到解脱,是基于奉献与爱,死亡的过程中没有恐惧,证明这死亡是被高我接纳与祝福认可的,属于人生功课生死观的组成部分。而死亡发生后家属表达了适度的怀念,而非崩溃样的歇斯底里,患者灵魂是可以顺利升迁的。
在临终前家属最好问清楚患者如何期待死后的排场。如果患者觉得,哭嚎是爱与祭奠,会令其心满意足地上路,那就按照其期望的做。要是觉得家属歇斯底里地哭丧或请人来哭是一种羁绊甚至虚伪,那就别这样干了。因为逝者会不安甚至气愤,不得安然离去。别以为人都死了,你是做给活人看的。鬼魂的心态与生前没什么两样,而给那些“孝子贤孙”的教训也是直截了当的。别说逝者的坏话,它们都知道,遇到心眼小的,就小心现世报吧。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生平为人刻薄,是非分明,棱角毕现,不能吃亏,匮乏弹性,强势或非常窝囊,情商堪忧。众人在与其接触时,会发现患者不停地怨天尤人、愤慨难平,满是心酸与绝望,认为谁都帮不了自己,思想中全是晦暗的预期,极其怕死或一心求死。其气脉都是各种扭曲、栓塞、怒张,身体肌肉僵直,身子爱长肿瘤,大小关节扭曲变形。卵巢、甲状腺、乳腺、肾上腺、胸腺问题不断,面部肌肉纹理变形,面色晦暗。
这样的患者安乐死后,很少能得到安乐。因为他们的痛苦并不是身体造成的,身体只是映射出了其真实的内心世界认知与理解的纠结与拧巴。终结身体的痛苦是无法释怀和解放其意识扭曲带来的痛苦的。这样的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展开必要的认知重组、历史梳理、记忆再建、反思与自省,了悟豁然后再面对死亡,才能真实地消融痛苦的根源,不把问题带入更深层次中。
生命的历程就好像回旋梯,看似仅在雷同的生死中循环,但每每都在改变着自身的意识频率高度。上楼或下楼的行为是一种习气,也自有其惯性。每一阶楼梯都是业的积淀、试炼时的抉择。顶楼还是底层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只是不同的功课题材,但在顶层的和在底层的学员有着很大的心态差异:是喜乐带来安康,还是安康带来喜乐。
内心认知扭曲、经常评断是非、说人长短的人,在死亡后看到的引导灵是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长舌生角的恶魔或铁面的判官,根据文化信仰不同而不同。接引灵本无形体,但是它能影映出被接引者的心性认知,就好像是亡灵意识的镜子。当亡灵的意识主频率中充满了畏惧与惶恐,认知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恶与是非的评断心,人生中总是喜欢把自己扮演成被害者或点评八卦的道德评委、键盘侠,那就坚信要有一个判官同样也要对自己做出指正和训责。这不是善恶有报,而是自我心魔的映射。
因逃避家庭的、社会的责任,无法或不愿面对挫败,在世俗压力下不能应对与承担并化解必须自己承担的课题时,选择了终极的逃避,用自杀脱离是非的纠缠,其灵魂离体后会直接被引导灵接管进入一个特殊的中阴运作机制中特事特办。恶性自杀后的灵魂,不经历鬼魂游历期,也没有资格自主进入阴间或回归中阴界。
恶性自杀者们即为了利己而自杀的人,这样的要按逃课处理,需参加补考。灵魂会被直接投送到原本自己出生的那天,或导致其崩溃的整个事件开始的那一刻,再一次次地反复经历,直到它在某一次中有勇气去面对与承担自己的课业,完成人生的整个历程。 这一轮序的过程可能历时合计千万年的反复,但当事人感知的人生与所处的时代和所有互动的人物、世界背景都是与原版一致的,没有丝毫变化。在此期间他无法和外界沟通,感受不到除自己高我之外的外界音讯。高我不会设计不可能达成的任务,所以再难的题一定有解,而且必定是在你当下的能力范畴之内的。
导致死亡的行动,其初心是利己还是利人,结果大不同。亡灵离开身体后,其意识状态决定其后续要经历的流程。
自杀前请三思,在困难时是动动脑子挺过去,还是反复历经千百次,哪个更划算些?
如果有家人或朋友自杀了,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不要在家族中因为羞愧而回避它存在过的事实,不要刻意扭曲其事件。自杀者被家族除名或遗忘,对整个家族的后代都会形成不良的影响,这个话题太大不展开说。有兴趣的朋友请去阅读德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的著作《谁在我家: 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与其它系列丛书。
家族业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家族内避而不谈的秘密并不会随时间逝去。因为那些被家族排挤遗忘的亡灵,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诉求自己渴望的公正。死亡不是终点,只是篇章间的翻页。书页背后的文字在你翻开前是看不到的,但就是它们在左右着整个故事线的后续发展。
家族中有人自杀后,要怎么做才能有所帮助呢?
家族里的人要多做善事,少与人争。这些倒不是能用功德去帮助搭救自杀者的灵魂,而是如果有人选择了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一个侧面能反映出这个家族中的人在行为模式上容易偏激与过激,承袭着某种激进的认知理念体系,导致内在压力无法释放,相互关心的凝聚力不足,疏导心结的方式与手段匮乏。
自杀、离异,这样的逃避型行为是具有启迪性和传染力的。如果家族成员不改变自己行为的惯有习气模式,继续传承发扬故有的家族业力和习气,早晚会有家族成员因类似的问题无法纾解而效仿同样的行为,有样学样地跟随前人的脚步。
由衷地、善良地、平和地去爱这个世界,永远是最好的自救手段。
这是一个短小的章节,特意独立出来,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不管道路有多么的坎坷,在其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请相信这都是必要的经历和高我对灵魂无私的爱与教导。高我压根儿不在意小我在世间的虚名假利、爱恨情仇这些得失心。所以别去质问上苍为什么这样对我,若你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你的种种在意上移开后,或许能看见真实的世界就在那里,而你那非死不可的理由,半年一年后犹如临盆时的阵痛,只是一段记忆,仅此而已。
生命中的兜兜转转,各种迂回不是在浪费时间,每一次失败的尝试只会让自己更加清楚地看清光明的方向。
别去寻求平等,那里没有你的课业;别说苍天不公,质问为何这样待你。这就是你的命,认了,服了,但不认怂。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品味,找出可以达成的歧途。失败,再失败,无所谓。当你的关注点不再在得失上,剩下的只是经历,没有了恐惧与痛苦,只有经历和经历后的感悟。就像是蜜蜂一般,一路上电网、杀虫剂、猪笼草、飞驰的汽车、顽劣的小孩……这些只是经历,巢穴需要你两腿挂满花粉带着蜜汁回家。怎么去的、怎么回来的,别人能达成的你也应该能,不能也没有关系,淘汰掉太笨的也是种群的好事。很残酷,但很现实。
有成功必定有失败,但失败的尝试让成功的坚持更坚定。失败的意义甚至要高于成功的意义,因为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只是负责探索的方向不同。而同时探索所有可能性是最快的发展模式和最高效的手段,这叫做“穷演算”。从开始的第一刻,本源就知道有绝大多数的面向会碰壁,无功而返。失败是必然,所以永远不要畏惧与羞愧成为一个失败者,但不要成为一个逃兵。因为你负责探索的这个面向,必须得到探索,只有竭尽全力了还是证实其不可行,才能印证其它面向的唯一可行性。半路放弃是不被接受的,而灵魂不死、时间永恒,在这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请相信我,无尽的重复远比硬着头皮死扛过去要糟得多。
(自然而然>安然超脱>静观随喜>关怀接纳>豁达无争>宽容谅解>乐观主动>中庸淡然>积极中肯>骄傲轻蔑>愤怒仇恨>无助匮乏>恐惧焦虑>忧伤懊悔>冷漠绝望>指责自残>自闭畏缩)
到此,人间与阴间的事就算是交代得差不多了。
下一章讲述:
游魂的回归与光旋涡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