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虚空法界之套叠的空间体系

宏观本源与虚空法界的逻辑关系

虚空法界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多元的空间体系,用灵视在宏观的角度上去观察它,看上去那感觉好像是个大泡泡,可是没有一个明显的泡壁,更像是硕大的不断翻滚着的浓密烟雾团,并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这“烟团”整体仿佛蒸腾中的“干冰”,并不断从两极喷涌出大量新鲜的烟雾。这过程犹如火山在不断地喷发,高高地把微粒抛送到外表层中,然后这些微粒开始各自依据自己微粒的大小沉淀入不同的平流层中,被不同频率密度的能量流所形成的云流带走,进入纷杂多变的空间体系内流转。

这犹如火山口的极地有两处,彼此形成正负极,诱发对流。所以整个体系内有两套相互套叠、相互影响又彼此不可见的时空体系在运作着。

那些被从狭义本源极地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云雾,其内所包含的烟尘不是物质化的微粒,而是附有本源自性意识的能量碎片。这能量碎片很像我们说的“弦”粒子。

从两极中释放出的意识能量流彼此形成对流,这两套相反的时空体系在同时运作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对冲、相互挤压,形成了混沌多变的扭曲时空场域,既混沌无序,又在宏观上秩序井然。在整个本源宏观体系中,场域扭曲最剧烈的区域发生在本源内核外距边界2/3远处,那不是一条细线而是一片广袤的区域。

在这充斥着混乱与扭曲的时空乱流区域中,因剧烈的能量碰撞、挤压,时空的连续性被严重地扭曲,甚至打断、撕碎成断续的片段。这一区域整体呈现出暗红色的能量频率波的形态,所以被叫做红区。红区是整个体系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区域。

在红区之外是相对安静平和有稳定秩序的绿区,而红区之内是能量爆表、密度极高的白区。白区内存在着回归本源内核的沉寂区入口,犹如光洞,意识能量体进入那光洞的沉寂区后,可以重新融入狭义本源的核心意识能量海中。

宏观本源从状态上看好像始终处于沸腾的状态,无数大小电弧不断游走其间,内在包含着宏观本源的意识能量体系。整个本源能量体系被多维多元的虚空扭曲分割着、多维套叠形成多维时空嵌顿连续体。

本源是意识的源泉与归宿,它不在我们的显像体系中,我们无法用体外的外在意识、四维物相去感知它。就好像我们现在还无法把自己的梦境还原成图像展示给别人看一样,我们也无法在梦中用什么梦中的仪器去测量真实的太阳系——两套体系虽然都可以被同一个自己觉知与体验,但彼此不在同一个意识的位面上。

因为多数人无法通过观察与想象去认知和理解复杂多变的宏观本源体系,为了能让读者对它有个较理性的逻辑认知,我们把较为复杂的时空体系降维到四维体系来描述成一个标准的3D球面体,并用一维的线性时间轴去描述一个意识能量微粒从诞生到回归的全过程,用其主观视角做出第一人称的浓缩版纪录片,把意识从稚嫩到成熟所经历的亿万劫时空历程压缩到数千字的“游记”文稿里。这种描述显然极大地简化与扭曲了全然的事实,但也是现阶段我能想出来最贴切的解读方式了。因为一旦谈及多维矩阵系统对整体意识变数的多次元影响,那恐怕几年内都做不到截稿了。

从结构上,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虚空的场域内飘着一团硕大的浓烟,呈雾状云球样,这玩意儿五光十色,就好像硕大无朋的圣诞彩球一样,里边的电弧还滋滋作响。流云翻滚犹如蛟龙闹海,流云内星光璀璨,犹如万鲫过江,星星点点。那些内在的光斑不知道是被江涛湍流带动,还是自己翻滚着搅动了江涛,流光溢彩犹如夜间高速上川流不息的车灯。

若把整个体系像西瓜一样一刀剖开,为整个宏观本源做一个纵向大剖析的话,它的结构体系是这样分布的:

最外层是能量辐射形成的虚空场域。场域中是个不规则不断变化着的雾球——雾球的外层是绿色的、各种能量流交织构成的多层立体无规律网格结构,占了球体的65%;

中间层是渐进变色的区域,整体为暗红色,占20%的比例;内圈是亮白色接近火焰蓝的颜色,占比10%;

最里边是刺眼的高亮地带,占比5%不到。从这核心高亮中有两个龙卷风一样的气旋在往最外层抛洒内核物质碎粒。那些被抛洒出来的东西,又像狂风中的雪花一样,被外层的能量流裹挟带着乱飞,最后慢慢地凝聚成大颗粒通过红区、白区,沉淀回内核。

本节的内容因为太过梦幻,所以使用大量配图来贴近其可感知的状态。

通过以上与前几节的表述,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富有逻辑关系的名词描述体系,为后续文字的展开做出认知上的铺垫。

这些关键词包括:

虚空,宏观本源,狭义本源,意识能量海,意识能量流,意识海,意识频率云层。

绿区,红区,白区,沉寂区,核心,极地,火山口。

《虚空法界》卷一 完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