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乙太与意识流

乙太的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在

古今全球各个时代中都有天资异禀的人,可以看见物质世界背后的源力是如何运作的,并且认知到无形与有形间的变化规律,了知其显化作用的机理。αἰθήρ与炁同样被现在概念理解成能量流与能量场域,但很显然这是比较狭隘的认知。

中文“乙太”一词源于地中海文明αἰθήρ,其含义犹如中国的炁与气的合体。

αἰθήρ [“aithḗr”](aithḗr所有格 αἰθέρος)本名为希腊语,本意是天国的气雾。古籍上记载其具有很高的弹性和极小的质地,是一种理论上的介质,凡人肉眼不可见,起到填充所有虚空并传递光和热的作用,传递天神的思想。古希腊学者描述虚空时,认为上部为更纯而活跃的乙太炁雾,下部是浑浊而沉重的气雾。气的凝结形成可见的雾,而雾中有无数微粒,微粒内有空间,这空间被炁所填满而支撑着。中国在翻译古中东与西方文献时,在遇到aether这个单词时,根据各地口音不同就音译为乙太、以太或一太等名词。

反过来看中国古语中有“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也。名为太乙。词本出自太一,后名太乙,“一”通“乙”。其文献描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关尹、老聃闻其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道家称其为“道”。指万物本源真谛、真实的本体。天地太初混沌而分二气,阳清而升,阴浊而降,阴中包阳为地气,阳中包阴为天炁。怎么看中西方好像都在说同一件事。卯木为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为阴性木。卯为冒也,万物从地面而冒出来,初升在东方,为震,为生发万物之意。

在近百年中随着现代物理的发展,这种无法被实验观察证实的“东西”,被科学所摒弃,逐步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淡出,只留下欧美民间跨维度认知人士还在使用这一名词。

乙太被科学与去科学化的历程

乙太被观察到因为其导体的性质,一部分人可以明确地看到气旋的产生、能量流的传递、能量场的轮廓,并随这些能量流进出人体而感觉出来的热感、光感、麻痒感、充盈感等。所以在较为原始的表述中,一直认为乙太是一种导体,可以传递热能、光、电磁波等。

十八到十九世纪中,大批的科学家试图通过各种实验理解或发现以太,均失败了。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热能被归给了分子震荡,光能给了光子,电磁能给了辐射。乙太作为一个导体就失去了原有被赋予的传导意义,进而被科学家否定出局。

现阶段我们所认知到的可勘测的光电热能就好比我们的可见光或可闻音一样,仅仅占整个能量频谱中的极小部分,被局限在我们当下的维度中。

乙太所传导的能与信息气雾,本是跨维度的频率波,它可被少数人所见,被多数人感知,但无法被当今科学捕获。认知偏差来源于现有科学的观测手段其局限性与所使用的器械自身频率造成的扭曲。就好像渔网能抓鱼却捞不上海水,虽然捞不到海水,但不能因此说海里没水存在。

我们现阶段理论的极限是膜宇宙学,听上去那么地科学与完美,就像当年被信奉的地平说一般论据充足。前者说地球是平的,后者说他们认为宇宙其实是镶在一些更高维度的平面膜上。

维基百科:以太或译为光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为五元素之一。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表明“以太”存在,因此“以太”理论被科学界抛弃。

这是当下的科学语境。

所以下面的文章与科学无关,都是坊间的无稽之谈,迷信科学教的信众可以回避。

在一些机缘巧合下,绝小部分的人可以开启所谓的第三眼并形成灵视能力。运用灵视能力可以看见与肉眼可见频率不同的其它频率波所构建出的形象与颜色。在灵视能力下,世界没有距离和时间的束缚,但有的使用者无法突破自身设定的自我认知限制。

左侧疾病患者与右侧健康人外层气场在灵视下表现出的不同状态。

这是灵视常见的生活运用。

在灵视状态下看各种物质时,感觉它们好像是不同密度的液体或烟雾。固体也不过就像果冻一般的存在,就连空气也是一种液体,我们就像鱼在水里。原子内的空间看上去就像一个水滴泡泡,宇宙压根儿不是真空,而是汪洋,星球间、星系间暗流涌动。

时间是粘液般的东西,粘着了各种其内的事物,从一个当下流入另一当下。在不同流速与流向的时间粘液中,会感受到不同的时光。这些液体相互渗透掺杂,或分层独立,每个都拥有不同的密度和粘稠度,所以可以相互支撑托举。不同密度与粘稠度的液体各自有不同的电磁传导特性,导致在传递不同维度的电磁信号与频率波时各有所长。每一种液体有自己最擅长的作用。

乙太就是这些液体中的一种,多数时用作支撑空间架构;在成为浓烟时负责传导意识信息流,形成有明显边际的场域,状态很像狼烟,但更有质感和可塑性。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世界中,各种已知的与未知的力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着。我们所谓的空其实是各种不可见的实有,而我们所谓的实有却是各种空所构建的。在色空的相互辩证思维里,黑与白的是非间存在着无数种灰。每一种都拥有其独特的频率与特质,这决定了它们各自可以在哪些频率中显现,而在哪些频率中不可见。不可见、不可被感知不代表它们并不存在,它们确实时刻都参与着我们的实体运作。

宏观到宇宙星辰间的真空地带、星系与星系间的浩渺空无,微观到原子、粒子、弦内的空间结构,从点滴到洪荒到处都有以太的踪迹,就如同空气和我们、水和鱼一般真实。

乙太是信息、能量、频率的良导体。光、磁、电、机械震荡波,乃至意识都可以在其间快速地传递,形成了肉眼不可见的有形的信息网络。根据以太密度与分布的不同,甚至可以形成乙太网格、乙太场域、乙太个体、乙太通道。

乙太多表现出一种规律性的三角形、正方形等电脑建模状态,呈现出完美的几何花格,构建出我们肉眼看到的万物基本轮廓。

然后再通过可见光反射或衍射为其上色,其形状与颜色的频率电磁信号被我们的视网膜转化成视觉电信号神经脉冲波。大脑再进行后期渲染,形成认知。

在一些隐士高人处,有时会进行某种很神奇的灵体手术,主要就是针对人的乙太体进行有目的的改变或修复。医者用自己的乙太双手,进入患者的乙太躯体内,利用乙太手术器材对病变组织的乙太结构做出改变。整个过程中患者毫无知觉,也无法用任何显像器材看出真实的物理即时改变。但在24到48小时后,物理层面就会依据灵体手术的操作显现出不同的器质性可观测的物理变化。

不过,进行这样的手术有一个前提,就是患者自身的灵魂必须同意,而不是患者的逻辑表层意识同意。因为疾病在很多时候拥有着表层无法理解的深刻含义,是患者自身与他人后续经历的主要线索,不能被修改。医者强行介入会无效甚至被问责。

意识网络的内外三层

意识如果细分,有非常多的种类,而在本章涉及的是三个大的粗类划分:

头脑逻辑意识、身体内在意识场、体外的意识场。

这里的头脑逻辑意识,是指逻辑思维和理性认知。是科学的、严谨的、外在五感可实证的,可以通过现有人类认知科学理论化的。

进一步,身体内在意识场,当一个人能经常性地习惯于内观自体感受后,身体的内在感官被有效地激活并逐步精准起来。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能量的流转、盘旋,分辨出能量的势能、质地、温度等触感,并且能量流所承载着的情绪、颜色、画面、声音、感受等信息也会逐步可精准感受与接收。在全然了解自身能量的内在运作后,可对自身能量的各种故有扭曲予以有效的清理,让身体内在与外在气场通透顺畅,以太场进入镜湖一般的状态。

在这镜湖中,可以逐渐倒映出外在世界体外的意识场。开始是近距离被你所关注的人或物,之后这个距离可以逐渐延展到心念所及之处。其映射过来的信息包括:状态、感受、思想、记忆、情绪、过去发生过的、当下正发生的,与未来将要发生的画面和声音。

当然体外意识,不光包括他人与物的信息,还包括着更大更深远的各个维度的意识信息。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头脑意识就好比九十年代的大哥大手机,可以相互通话;体内意识场就好比家庭内部局域网、校园网;而体外意识场就好比N/G网络系统,万物互联,随时云端。

可以确定地知道,每个人自身都是拥有5G甚至更高的能力,但自我被告知的使用手册严重地限制与压抑了使用者对自身载具功能的应用范围。就好像新年回家把全新的旗舰手机送给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使用,一年后你再回家看老奶奶时,发现手机被用来垫桌子腿了。老奶奶还说:这东西不错,厚薄刚好,谢谢你。是的,物理形式的使用也是一种用途啊!

乙太和意识的相互关系

乙太是什么?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地球上最准确描述它的词是“炁”,那炁又是什么呢?

炁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其能量频率与属性在我们当今已知科学测量方法之外,并不被近年来的物理科学家所认同。但它确实是构成本宇宙的基础素材之一,被广泛使用在构建我们当下可见与不可见的宇宙万物中,小到微粒,大到整个虚空体系。

乙太是被最广泛提及与被观察到的非物质可见能量场,因为它与我们的可见频率最为相近。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参与我们宇宙、星球、身体、意识、能量运作的不可见能量流。

乙太参与塑造与胶黏万物,让万物有了可以连通的体系,使得整个体系都基于同一个通讯标准与基础频率,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的延迟和扭曲。

在人体内外,乙太有两个被利用的层面:

首先内在构建了物质身体的细节轮廓,并吸引微粒按其轮廓构成微观组织结构,并让微观中的各个微粒有了独立的精微意识,可以运作生化。而在宏观上形成乙太能量场域,并利用这个场域与其它乙太体进行着部分人可见的、可感知的互动。

The Etheric Body(乙太体),显现出我们人体的一个基本模式,生长蓝图。以太体几乎在皮肤层。

Etheric Template Level(以太模板体),这是类似的第一项以太体的形状与功用,只是比以太体的能量更高、更精细。以太模板离皮肤有20到60厘米左右。

在内在与外在的互动中,头脑意识是无法理解非理性的信息的,所以这些信息被忽略与屏蔽。

自身内部信息可以被身体内在意识场读取并理解,能量流被加以利用和疏导。外部的以太能量与其搭载的信息可以被内在意识镜像认知、感受、理解、吸收,让自己和世界中的其它个体有效地在以太层面产生共鸣。

当然以太的运作和作用远不止于此。从最微观的原子、到个人、到星球、到银河系,都在其力场的作用下,并使用着统一的物理学能量流体规律。

在人体内,乙太构建了一个内在的能量网架体系,塑形与支撑着身体。这些体内密集的乙太管线在运作能量时形成了一个大的乙太能场,这个乙太能场包裹着身体,并忠实地反映出内在乙太体的运作状态和内在能量的频率。体外乙太场可以变形、延展、伸缩,犹如触角,这个触角甚至不被时间空间等本维度物理规范所限制。

体内的乙太管线会因能量乱流或高压造成堵塞,进而形成局域能量空洞,带来实体萎缩,表现为肌肉塌陷、皮肤干涩。乙太乱流和能量旋涡会形成肌肉肿胀、器官囊肿甚至癌症,都因在不应积聚物质的地方形成了旋涡,引发电磁力积聚。

乙太的乱流、旋涡或堵塞,有可能因为其它高能或低能乙太体干扰,也可能是因为自身认知、情绪、理念、思想的持续偏激导致能量频率体现出异常。不同的情绪映射到身体不同脏器与部位上有其针对性的规律。自身认知与态度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化解和调整能量的频率,进而可以调整它的状态,化解相应的疾病。

乙太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被频率波、意识流赋予不同的特性,呈现出不同的质地密度、频率色彩、作用功效。

乙太是中国的炁,但炁的概念比它精微。

它自身不是能量,不是意识,不是频率,不是物质。但是它传导能量,传递意识,显像频率,塑造物质。

它不属于我们当下的维度,却作用在我们这个维度中。

它不被我们当下的科学理解认知,但却影响着我们所有没能认知的学科。

它被中西文明共同认知与使用了超过五千年,却被科学摒弃了近百年。

那些开了天眼的神棍们祖辈相传的秘密,多半都与它有关。

我们可以看见它、运用它,并被它充盈和裹挟,却无法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它没有形状却支撑起形状,没有性质却演化出所有,没有质地却承载起宇宙,没有意识却构建起意识体和大半个灵界亚空间。

(附录略)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