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深层心识

禅房翠竹映心晴,梦境虚无悟真灵。

草庵幽径行心远,寂静如水澄碧心。

松赞大妙讲述了三魔女助佛陀破欢喜、爱恋、情欲三关的过程,告诉少年派,密宗大师圈养明妃与至亲弟子反复借由少女考验自己的修行方式,并非淫乱之欲,而是一种修持法门。

随后逐层为大家介绍了藏密在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四个发展阶段,而在这些历史事件的作用下,藏传佛教逐渐从本初的无神论佛教,发展成兼容并蓄的多神论佛教甚至泛神论佛教,引入了众多的佛体造型与护法和明妃造型,为每个神明起了名字、编了故事、组织了相互的关系。

至此藏地佛教开始了偶像崇拜、念咒画符、神通想往、导引炁机等各方宗教精粹,也因此导致藏地佛教门派众多,各执一词。

明冥没心思了解东方佛教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只想了解在佛教本真核心中,是怎么看待灵魂和心灵之旅的。于是直奔主题,催问喇嘛说些佛教的认知核心关键所在。

松赞大妙整理了一下思路,说: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从懵懂到了解花费了十五年。如果让我概括总结地告诉你们,我只能说,佛法与佛教是两码事。

佛陀作为开悟者、通透者、明觉者,想要把自己领悟到的三界内外本质核心告诉众人,让有缘人可以借此明白,在历经红尘幻梦时当如何行止。

佛陀是极力反对使用与修持神通的,因为虽然可以借助神通轻易地打破本次元壁,了悟本位面上的一切显化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的泡影生成,但也很容易陷入法执,继而坠入没有时间的灵界异空间里。在那里一旦当真,作为没有生死的灵体,如果不能自醒破幻,就根本没有机会轻易脱离。而因术法得敬重殊胜的人,很容易痴迷其中,成为痴迷法执的自我意识体,也就是我们说的魔了。所以求神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虽然破幻快,但百人行成道者不足一二。

很多人有大机缘、利慧根,但怎么也无法开启神通,那是上辈子修得的福气——走过的弯路不会再走一遍。说实话,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被印封了灵魂本自具足神通的其实是一种来自高灵的呵护。我看见过无数师兄弟,在获得神通后,人前显贵,干预因果,好心办坏事,坏了他人或自己的体验路径,得了感恩与报酬后沾沾自喜,被人捧杀时浑然不觉。直到德不配位迷失自我后,才悔之晚矣。

我知道向他人展示神通,可以快速增加自身的可信度和更容易吸引门徒,但佛陀说过,用金钱利益聚集的人,因金钱利益而散去;因神通法术而求道的信众,心中对真理其实不感兴趣;只有那些真正渴望获知与研读本真道理的人,才是我们要在意的善男女。所以不要为了快速扩充僧团而使用或教导神通。

就算在开悟的过程中,弟子天然地逐渐地掌握了种种神通,比如宿命通、他心通、跨时空旅行、瞬移术、神魂出窍术,也不可宣扬或在人前卖弄。更不可主动出手,依据自己的善恶标准、个人喜好干预他人的人生经历。那不是慈悲,而是无知。​”少年派眼睛又亮了,好奇地问:​“你们东方人,真的可以像大天使们那样修行出神通吗?知道别人的心思想法,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前生后世,透过一念神游万里瞬息而至?​”

松赞大妙说:​“这些并不是什么难事。其实灌顶派的灌顶行为不是所有藏传佛教门派都干的事,那些没有灌顶仪式的门派弟子,在修行过程中,开启三眼与顶轮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是一种境界达成后的自然现象,也是必然现象,与灌不灌顶真心没多少关系。但是灌顶那一派的弟子都是必须经过灌顶才能开窍,这是因为他们被反复告知并相信了只有四次灌顶自己才能开窍,所以也就自限了自我能量的发展进度。​”少年派的眼睛更亮了:​“你是说,就连我也能达成你们所谓觉悟者的水平,好像天使那般成为神话般的存在?甚至让我们班上的女孩子们都倾心于我,让那些欺负我的人都畏惧我?​”松赞大妙说:​“佛陀说,人人皆具慧根灵觉,本就是与佛一体不二的存在,只是被红尘迷障所困,不知自性光明,不识己心所愿。只要能放下所执,那就可得轻安喜乐,解脱无碍。

你这个小家伙,确实和众生一样同样具备一切慧根,但习气业力左右着你的思想,执着欲望羁绊着你的心智,如果你不能先把这些障碍清除,就算你依法开智得了神通,也会因此获罪,牵引出更大的因果业力功课。​”

少年派有些不爽地嘀咕:​“我知道我没多少钱,你们都看不上我,不想教我真本事。跟着继父学最多也就和他一样以后当个阿訇,日日谄媚于真主,期盼着不要被判定为恶奴,丢入地狱火坑。要像以前跟着妈妈学,我就是个下贱之人,出生就是,直接天天生活在火坑里。

跟着你这个黑袍子的家伙也学不出个好来,你们说我没出生就是罪人了,一辈子要忏悔,比印度教还狠。更狠的是,你们的上帝做事根本就没什么原则,一切都凭自己的一念好恶。

只能听人们不停拍马屁,一点儿也不愿为自己的教育失误承担责任。

求求你了喇嘛,你就教我些法术吧。我保证以后做蜘蛛侠、钢铁侠那样匡扶正义、抵抗外星人的大英雄大好人。​”松赞大妙两眼看着天花板说:​“真主啊,你救救这孩子吧,他被美国大片熏染得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好吧,如果你想跟随我学习当然可以,不过你要先透彻地了知我们的教义。你们不是想知道我们佛教是怎么看待生死与灵魂的吗?我今天就先说说这个话题。

小家伙,在你被你的父亲丢入永恒怒火前,你是不是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坑里都有些啥啊?​”少年派继续嘟哝说:​“那些高年级的孩子欺负我后,继父只说让我学习忍耐与宽恕;那些女孩嘲笑我时,他也不能理解我的孤独。跟随他的脚步,我这辈子也不能过上有钱人的好日子,让人们像追捧明星那样呼喊着我的名字,让女孩们花痴般地盯着我看。​”松赞大妙说:​“名利色欲本是无常之物,赤条条来光溜溜去,谁知何时死期至。图谋这个算计那个,百年算盘噼啪响,到头来人走茶凉一场空,才发现世间没谁都一样。今天我就来说说,佛陀曾经对核心大弟子们的一场很特殊的开示吧。

有一次佛陀召集自己最核心的几个弟子,要告诉他们超越生死的秘密,于是找了一处不被打扰的地方,环坐下来。

佛陀入座后,收心凝气,进入讲法的忘我状态,让身心性智神都安住在清净的空明状态中。这些有资格听讲的弟子大多数都已经开启了三眼并融通了顶轮,所以能真切地看到肉身的释迦开始散发出炫目的光彩,四周的空间在这光彩中开始朦胧,空气在被能量激荡而共鸣着,犹如天籁般的声音响起,但这声音一般人却无法耳闻感受。

紧接着场域空间内出现众多的时空涟漪,其它平行位面中的求法者们,利用各自的能力突破时空壁障,进入到由佛陀支撑起的这一殊胜法界。而佛陀对此很是宽容:来的都是客,愿意听闻的、有心求教的自是机缘已至。佛陀从来都是本着利益众生的心说法,只是法有深浅之分别,有些真相是不太适合初学者听闻的,因为没有知见根基的人,若上来就接触至深道理,很容易因此生出无限困惑烦恼,在胡思乱想间迷失了自我。传法也是要讲究水到渠成顺势利导的,不可拔苗助长或一口吃个胖子。

虽然同情、救助众生的慈悲心是好的,但如果行为不得法,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也是经常会发生的。那会导致救助者和被救助者都感到被伤害了,一个埋怨恩将仇报,一个抱怨乱出主意。要知道每个人当经历当体验的自我平衡与互动平衡是不应被打断与扰动的,那只会让经历者积累错误的认知和扭曲的经验。这样的行为看似是救了一个人,但却害了他的整个人生布局。

每个生命在其成住坏空的过程中,都是有法可依的,而这个生命过程也是被提前规划妥当的。要知道一切缘起缘灭都不是凭空显化而出的,每个人的一生中究竟要遭遇哪些,是依据他自身当经历、体悟的课业而定的。

这时广慧大菩萨礼敬佛陀说:世尊,您以前说已透彻了解‘意识’的活动奥秘,现在我想求教这份奥义。从您已得证悟的次第上看,意识在经历生命的过程前、中、后,到底都途径了怎样的流程呢?

我们作为菩萨果位的觉者,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已经无误无漏地领悟了心灵世界的奥秘呢?

于是世尊向广慧菩萨说:你的问题很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你的认知次第已经到了思考跨维生命的阶段,不再只是纠结人身生死这一小段红尘经历。我知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要帮助一切众生了知真谛,获得利益安乐,你同情那些在无明烦恼中沉浮幻灭的众生,想用我说出的真理救济他们,让人们可以透过生命的过程真有所获。那好,我今天就把其中至深奥义全然讲述,你们要专心聆听这世界内外的三界秩序是如何流转显化的。

要知道在每个物相层中显化为我的那个所谓的我,是受感召牵引而来的体验者,之所以选择体验自己当前的角色与经历其一生经历,是因为这个角色与其故事,让关注它的意识存有深感好奇。是其所愿的具体显化,是其过去行为构成的牵引力导致‘意识存有’此刻会对某些特定的主题形成参与的意愿。

这种起心发愿的结果就是:意随心转。跟随牵引进入到特定的界面中,在新的形式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角色。而展开新角色物质形体的形式分为四种,有胎生、卵生、活菌丝孢子湿生的,最后一种没有实体的物理身,是靠修为牵引出的灵体生命形式——这些灵体虽然不具备普通的物理身体,但也还是界面中某种形式的角色,它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神、天使、精怪等存在,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

生命发生的具体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在自己故有的角色死亡后,意识存有会从角色的物理壳窍中脱离出来,然后要经历一段中阴的经历,之后依据自身的需要,再找下一个角色投身进去。在以意识存有的形式脱离出故有壳窍后,构成自我法身化身形象的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结构。它通常被包含在拥有各种潜能的深层心识里,这深层心识自身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而自我意识存有之所以借由角色的一生参与经历,就是为了在这不断变化中获得自身渴望且必要的自我认知与智慧发展,通过生命的历程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所以内在的这深层意识自我会诱导、安排和触发各种‘现实’生命中的坎坷难题,好让自己的潜能得以激发并逐渐在反复磨砺中获得成熟。当然生命的功课不可能是独角戏,这角色生命中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爱人、子女儿孙会纷纷按照需要依次登场,为我们带来外部的影响力。在这些影响力的作用下,自己的生命潜能被触发,并逐渐扩大变得有力量,处理问题的技巧逐渐熟练并趋于完美。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逃避与等待,甚至哭诉跪求他人与神灵替其解决个人的问题,觉得只要磕头、拿钱、说好话,就能解决人生中的多数烦恼,自己无需面对与成长。

广慧菩萨啊,要是遇到这样的人,你们帮他就在害他,不光他学不到自己当学的人生功课,你们也会因为扮演了烂好人而被他的神魂记恨,因为这样的人需要反复地体验在绝境上的挣扎,才能领悟他当领悟的勇敢与担当。

这就好像是父母不应帮着孩子去打理他的生活,父母的好心干预只会让孩子在长大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哭着求这个人、求那个人。

角色肉身内的深层心识,有两套感官与认识体系。一套是由肉身提供的六感,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被叫做六识。六识把肉身角色所处世界的信息采集回来,形成内在自我构建自我世界的素材,让内在自我即使停止外六识的感知,也可以自己生成这个世界,并利用内六识与其世界显化互动沟通,让一切看起来和真的一样。这个由意识构成的世界就是由这样的六尘显化生成的。当然与此平行的其它世界,也都是用这种方式被个体意识或集体意识构建显化出来的。

当你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并非虚言妄语。而所有渴望通过角色扮演而经历与体验生命历程的意识存有,在这样或那样的自我世界里,依据自己想要经历的命题,尝试解开一个个自己为自己预先设立下的难关。

可是人们在世间时难免会接触到属于那个世界的种种学说与思想,这些学说与理念会左右影响个人的观念与思想。这些理念与认知有些是在本次生命体验中接触到的,有些则是来自上期生命。而来自上期生命的种种认知与理念,有些是已经可以转化成智慧的成熟觉悟,有些则是尚未明了的卡顿难题。个人一生中,让自己了然觉悟的意识面向越多、越深远、越透彻,那下一次生命历程中可用的领悟力、觉知力、神通力也就越大。相反,要是一生都在外求外祈、逃避问题,那这些未曾解决的难题,将会同样地出现在你下一次生命历程中,与新的命题中的难点相互融合,同时呈现。

这些课题与难题,是被有序地排序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肉身的死亡不是生命体验的终点,对于绝大多数意识存有来说,角色的死亡只是回顾、领悟、总结、反思的起点。当然有些深层心识在角色死亡后,凭借一念所执,成为滞留在世间的亡灵,开启另一段在红尘中的别类生命体验——这其实没什么不好的,经历了也就明白了,未曾拿起谈何放下呢?

当意识存有能把角色经历过的一切通透理解,掌握了种种应对不同困境的方法与能力时,就有了自己的人格力量与自信心。这两点加上因此而获得的智慧觉悟,就构成了存在的核心价值感。

以上所说的是,在欲界中一般心识所经历与面对的大体状况。

在这之上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意识层次,在那里意识存有凭借各自的想象力或群体的意识力构建出了众多的平行世界。

在那里的意识存有们已经不再被种种欲求执着纠缠,但还有由精微物质能量构成的法身形象,它们凭借这样的法身形象活动在那色界之中。在很多地方也叫其为灵界与灵体。

这些在色界中生活着的灵体们,其实还是包含着以上两方面的感官功能,虽然这些灵体看似没有固定的物质肉身,但其灵体其实还是那个世界舞台中的角色,不比此处更高级或更卑微。某些灵体透过某些方式与渠道,会与特定的欲界形成互动,就好像在欲界中修行功能的人可以与其它界面互动交流一样。它们借此被我们这个界面中的人觉知为神或精怪,其实它们也都是被拥有外感与内感的意识存有寄居的角色。

这些灵体要通过更漫长的意识与智慧成长过程,再次摆脱灵体的躯壳,到了既无肉身也无欲求所执的思想境界,就会再次转换存在的位面,进入只有思想能量波动的生命世界中。

在那个只有意识能量波动的世界里,潜能心识在内容对象上就有了一些变化,此时的深层心识也可以被叫做‘持执识’。

为什么把这一阶段的意识聚焦叫做‘持执识’呢?因为它还始终追随着自己的其它法身、分身、化身在欲界和色界的发展状态。也就是说在无色界里的那个全然的自我,此刻还远未到达各种觉知领悟大圆满的境界,它始终在追逐着各个分身的一切活动,就好像母鸡看护着满园乱跑的小鸡一样。那些分身在哪儿,它的意识焦点也就会在哪儿。

此时的它已经能把分身的外在感官和内在思想心念统合成一个整体,看待角色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带来启迪的价值与品悟的意义。不同层面中各角色的生命轨迹与生死幻灭,在这一阶段里,被全然看作犹如夜空中萤火虫们的萤光闪烁和光晕轨迹,一只只萤火虫们点亮了整个草地。所有的萤火虫都出自同一个母体,却各自飞舞各有思想。

此时位于无色界的深层心识也可叫做‘藏识’。为什么我把它称作‘藏识’呢?

因为它统摄着自己的千万分身,同时在不同的位面中经历生命,对所有自我身体的一切感知与思想都能产生感受。就好像你可以同时感受到你的所有脚趾和手指,感知到每一根头发上是否有飞虫爬过。

整个自我群体都好像藏在它的框架内,而它却藏在每一个有形无形的角色中。它与每个角色的身体同安共危,希望每一个角色都能更长久地经历其生命体验;但它又对角色的生死其实并不当真,因为这些生灭犹如每一次萤火虫的振翅闪烁一样,是往复循环的。

深层心识,在各个界面的角色中,都被感知与称呼为‘心’,当然这个心不是怦然跳动的那个心。我说的这个‘心’是什么意思呢?

心是聚集、生起的意思,就是说,由于有了这个心识的存在,就能把眼睛所见、舌头所尝、耳朵所听、鼻子所闻、身体所触、头脑所想的这些信息都储藏起来,然后利用这些被角色采集来的素材单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存储成可以构建自己世界的积木拼图,之后就利用这些素材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梦世界。在梦世界里,一切看上去、感觉上去、听闻上去都无比真实,还有所有可与自己互动的人物造型与交流体验。

心就可以透过这样的梦世界,反复操练自己的分身,一遍遍地经历相同的角色故事,尝试各种不同的完成方式与打开方式,编制与改写剧情中的每一个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借此全然且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相应数据。这种利用梦世界在心识中快速反复推演的过程,可以低成本地快速增进心智成熟水平,降低试错成本,最关键的是,还能同时建立几十数百个全然相同的模拟场景,同时展开相同参数、不同设定的推演运算,在其中找出最优解。

一旦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些积累在深层心识里的各种觉悟,就会被统合成无漏智慧,让内在意识完成最后的蜕变。

现在当我们理解了最深层面中的具体运作机制,再反过来让我们看看,在梦宇宙里的我们是如何经历最表层的心识活动,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与怎么运作着的。​”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