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猎,猎归弓失其途。 侍问寻否。 楚王言: 楚弓楚人得,未有失莫寻。

孔圣闻日: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心胸尚不够宽广,他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得弓呢?” 在孔子的心目中,每个人与天下的任何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 心有国界、民族都是小知见者的心胸。

楚伯阳闻后叹道:”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约公元前571年)

老子听到孔子的说法后,他提出更宽广的说法,那就是把人这个范畴也消除掉,应该说:“失弓,得弓”。 在老子的心目中,人与天地万物也是一样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产物。 

高僧莲池大师于1615年评注此事时写道: 王忘我,孔忘楚,老忘人,我忘弓,一言得、失,也放下了。 心中岂不清净? 无我、无疆界、无所定、无所执,四个步骤后,是否还有那么个心? 去衡量思量自己是否不二呢?

一个人衣服和裤子上左右各有一个口袋,合计四个。 

有一个钱包。

如果四个口袋各自有自主自由意识,随着钱包的每次随机进出,口袋们各自的感受会是什么呢? 

而人的感受又会是什么呢? 

这就是小我和高我的差别所在了,也是无妄卦的本质。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