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宿命、三次觉醒、臣服与行动

高我渴望获取哪个项面的智慧,就会把小我投送入那其间感受与经历。

伟人、学者、流浪汉,在高我眼中本无差别,都是经历。对于高我来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了,小我只是进入其间的历经者、观察者、体验者。小我灵魂进驻到那个历史角色中参与历史故事,并不会真正地左右与改变历史。 历史就是历史。你可以开创出前无古人的新故事脚本,一个全新的支线剧情。这个新故事与脚本会被系统保存成为其它“历经者”的隐藏分支中的可选项之一,你也同样可以选择其它历经者开拓出来的经历。

各个版本的分支流程对真实的主线没有影响,都同时存在,同样真实。个体在历经了自己“选择”的体验线路后形成了记忆,记忆会构建出你的认知,总结升华出你的知见,进而激发出更多的渴望,形成新的业力探索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高我不是一个固定的角色,是由一系列高我自体的残影组成的多维生物。它在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个阶段的高我其认知、智慧、偏执、喜好、想往、建议、处理事情的风格都不太一样,但在不同时空维度中同时存在着,有不同的法相和名字。 他们同时可以被小我与本我访问与接触,但彼此间不可见。它们存在于属于灵界的时间线流域中。 

有时某个小我意外发展得太快,其能力突破了时间的单向屏障,并取得了连通高我的通道。 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到底连通的是哪个高我,很可能那所谓的高我其智慧知见建议还不如自己当下的觉知水平呢!

高我会在生命历程中安排小我经历一些它认为重要的事件,毕竟“小我”之所以经历这人生,就是依据高我想要经历的内容所匹配生成的。 这些事件的匹配搜索逻辑是: 高我给出想要体验的核心关键点,就是常说的“初心”,然后系统会搜索历史记录里与之匹配程度最大的人物和其经历,再找可以与此故事线相匹配的某个小我的灵魂。 每个小我的过往经历导致其认知理念与习气各异,如果那个小我灵魂经历过近似的文明和种族会被优先考虑,并依据当下觉知水平匹配对应的星球与星际种族。

依托于选定星球的某各时代背景故事,系统会进一步聚化到某国、族、家等细分项目,逐步精准到个体的故事主线上。准备占据这个人物角色的小我,会就故事线上有可能激活的可能性分支进行计算,并按照灵魂当下的能量等级、习气认知做出相对的预估和微调,形成自身能够达成与通过的难度故事线,并去做出概率规划和节点引导伏笔。

社会人文理念与宗教民俗认知体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被选定星球上那个时期的共业习气氛围。这样的共业背景,一旦进入就会沾染上它的认知痕迹,并且会残留很久才能平衡掉。 所以去哪里投胎、进入哪个时代对高我来说是需要极其慎重选择的。 一般为了方便,不给灵魂带来过多困惑,会选择时代与物种跨度较小的经历连续体验。当然为了平衡,也有截然相反的例外。

这样的安排主要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认知理念上的冲突和习性差距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在经历人生演进中的个体会下意识地做出与过往习气相应的选择和行动。这就是习性与习惯带来的影响,自己事后甚至都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

选择出于习气,行动出于业力。 

任何选择,其实高我都给安排好了相应的下一个后续涟漪、系列事件的选择和行动,最后构成了使命的蓝图。在回顾此生时会看出其意义和规划的痕迹。看似错综复杂,往往又别无选择,因为视野被自己的习气所蒙蔽了。

那是不是高我安排好了命运框架,我这一生就只能跟随了呢? 跟着命运颠沛流离? 

高我要是这样安排,这人生就太也无趣了。高我赋予了小我全然的自由意志,并让其可以携带着过往的习气与知见进入此生,又从今生的经历中获取与添加入新的认知,养成新的习惯,在混合与破立间调和着平衡,调配着各种理念的比例,进而达成高我自身的改变与完善。

成年后关注哪些知识体系与地域人文是你此生自由意志的选择,所有的都“平等”地呈现在这个世界中,但你未必有缘遭遇。 

你接纳什么、排斥什么、关注什么、鄙夷什么,是被后天灌输塑造的,而这些形成了后天认知与习气的教诲是成年前被命运所规划好的。 

你被灌输些什么是先天决定了的,你出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家庭就压根没有机会接触到其它的可能性,这就是宿命

在16岁后脱离开系统环境的时代托管,步入真正的人生。 这时可以跟随在红尘的故事线里,感受各种的既定主线故事,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觉醒的知见。

觉醒有三次,分别针对三界。 

但三次觉醒都是一个主题: “我是谁 ?” 

第一次觉醒,针对这个肉身为“我”的认知觉醒。觉醒后知道这个皮囊只是个角色道具,而我其实一直是被隐藏于其中的那个灵魂。站在镜子前端详着这个我时,可以看到灵魂的光彩熠熠生辉,从此踏上了追求灵性觉知与领悟的道路,并知道了灵魂的家乡灵界与形形色色的灵体真实存在,世界从眼前的苟且扩展到无垠的琼宇中。

第二次觉醒,针对这个灵魂为“我”的认知觉醒。觉醒后知道这灵魂只是披着灵皮的意识,我其实一直是被隐藏于其中的那个意识。在高我的能量云前,看着自己,再看看那个熠熠生辉的“高我”融入回去或再去历经成为自主的选择,这时才知道,还有好几个我,它们都是我,我也是它们,那到底我是什么呢?

第三次觉醒,针对天下为我,我即万有,万有合一,天下一统。“一”也是一种我执,容不下混沌的不确定性。 第三次觉醒就是放弃了头脑中所有的已知确定的概念,让所有的疆界都消融。意识变得模糊而笼统,很糊涂地感觉什么都好像明白,但什么只要一加以描述就框架了它,而让其失去了本真的全部。它本来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一旦叙述了它,描绘了它,它就被理解规范成了什么,而又被规范不是了什么,这导致扭曲的固着。

在宿命的人生中,虽然遭遇的人与事始终相同,后果与结局也无二致,但因自身认知的觉醒与改变,进而变更了内在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记恨变成了感恩,伤害变成了教练,损失成为了法喜。生命中遭遇的什么都没有变,但意义和感受全然地失去了苦涩。

能量频率在这样认知的改变中随之改变,最终会因频率相互吸引法则,匹配与跳脱到其它频率维度中,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去体验和经历其它的故事线。 

这样的跳跃不会被个体明确地感知到,因为这样的跳跃会依次经历一系列与此刻类似的渐进的频率世界。 

就好像你把一个袋茶放入热水杯,你很难说在哪一刻它从一杯白水变成了浓茶,但是它确实是改变了,虽然好像一切又都没有变,杯子还是那个杯子,汤勺还是那个汤勺,水还是那杯水。

个体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总结,认知会逐渐改变,越发地开朗亲和或狭隘冷漠,是更低的频率还是更殊胜的世界,都看你自身的核心认知视角。

这里有个小技巧,你点开自己常看的各种资讯网页,看看那些网站给你推送的内容,就知道自己平常经常在关注些什么了: 战争、政治、八卦、娱乐、人文、婚恋、世俗、灵修、危言耸听的世界危机,还是一片大好的“正能量”新闻?

在这个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时代早期,信息的趋向性推送把一个人锁得死死的,一旦你的阅读观赏趋向被系统算法锁定,你的世界里就只剩下了那些东西,然后你感觉好像全世界真的就只有那些东西了。

自己在怎样的资讯中被什么样的情绪熏染,就能知道自己当下的频率等级是多少。

如果有幸在人生中开启觉悟的智慧,接通到了高我意识,会得到更多的直接引导和开放的宇宙知识体系供你修习。跟随热忱会遭遇导师,聆听其智慧的教诲、推荐的书籍,了知更全面的信息。其实所有的资讯它们就在这个世界里,但在准备好之前却无法感知到它们的存在,或压根无力理解它们的意思。

自主探索与臣服跟随体现出自由意志的两个向面,想要达成初心,渴望的热忱与行动的实干缺一不可,它们起到了很重要的显化辅助作用。

有些人知道今生的使命,但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总是担心会更糟,失去更多,遭遇更多“麻烦”。有要改变的渴望,但又充满恐惧不敢去实践,羞愧于自己的怯懦甚至愤怒的自我伤害,内疚在每天侵袭,但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房间。

在人生路口明心见性地看见方向需要智慧,

有勇气与毅力去投入其间需要行动与力量,

付出行动力,需要克服面对得失时的恐惧。

小故事

一个虔诚的信徒在家中过得饥寒交迫,他质疑自己的信仰,责问说: 

我天天真诚地恳求着你的怜悯,让我能在富足的生活中赞美你,但你看看我的生活,已经无以为续。

一个声音叹息道:  我让鸟带来金币,却无法飞入你紧闭的窗;

我让圣徒带来美酒与奶酪,却敲不开你家的门;

我设法给你带来物质的丰盈,但十年了,你连张彩票都没有买过;最后我把彩票放在了你的门口,可是你把它和树叶一起扫开。 

你要我怎么做才行?

良好的愿望,真诚的祷告,持续的渴望,是可以让期许离你更近些;但没有行动、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无法真正遭遇与获得改变的。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