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细雨解读《庄子·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宇宙:

“宇”,支撑空间的框架结构;

“宙”,古往今来无限的时间洪流,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在代以上,跟年代地层单位的「宇」相对应。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

隐生宙(现称前寒武纪)、显生宙。

隐生宙又细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显生宙又 分 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文里的“天或宇宙”这些名词,既是指形而下的物理空间与位置,也是指“行而上”的无形宏观规则体系与某种非具体指向的宏意识存在。

“道”是中华上古文化理念的核心。河图洛书用数术把矩阵中某种潜在的后台宏观规律,用逻辑化的非线性脉络展现出来,在化繁入简中表达出万有万物的生化周期与兴衰规律,进而让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天、人、地、神、大势这五种变量在相互影响间,是如何于细微处累积左右着宏观趋向的发展。即整个无形大势运势趋势的无形脉络是由怎样的规则在驱动与规范着。

天之道,即本位面上时间与空间、万物与万有需要遵守和运作时的逻辑规则,也是塑形塑性本位面实相与故事线的龙骨大纲。在这个提纲挈领下,随机性可在有边际的框架内充分自由发展,展现各种匪夷所思意料之外的理所当然。

所以说天道无所限,故自然得以自然;天道有规矩,故万古自有其经纬方圆。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积”在这里的意思是积滞或执念。

天道、帝道、圣道,分别对应宏观宇宙、政治人文、心识理念三个不同的领域。

至人、神人、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是划分个人思想境界的七个等级。

  • 庸人:庸人自扰,活得稀里糊涂,心里没数,后知后觉或不知不觉,混混沌沌随波逐流,不知反思更无志向,经常对无常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四处外求外祈。
  • 士人:心有所向,坚守原则信念,行止有所遵循,开始学着审时度势。尚且不能做到先知先觉,但已经能用心去品味趋势脉络,对暗流涌动的各方势头力度有所察觉,学着借势顺势而动。知止之妙。在其行止间自有章法可寻。知有“道”而勤于问道。
  • 君子:自省自律行止有据,知“道”之理而遵行,守信心不留愧垢,俯仰问心无愧,一身浩然正气,自觉、自强、自律,愿成为周围人可见的楷模榜样。信奉道义且身体力行,自强不息无怨无悔。所作为是自然如实所是,并非伪装也无目的,理所当然地本该如此。总是希望与鼓励他人来超越自己。无私地帮助他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 贤人:如果说君子是以身作则,用言行自律其身、榜样世人,成为楷模,影响自己周边的人;那贤人可影响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一城一国,心明理而行合道,广布学问立论传道解惑时,行事完全顺应天道、地道、人道、神道的客观规律,处理问题能够标本兼治,尤其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破开迷阵直指人心。所说的话能够作为一方一地的行为准则,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就能顺乎道德。
  • 圣人:彻底了知大道,其言行可对天下都形成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力,著书立说而荫及世人与后世。其思想与言行本身就是大道的显化,故圣人本来的名字被隐去,只传世文章笔名尊称。

圣人无情、无积、无名、无常、无咎,行止皆暗合天道天意。对个人、城邦、国家、民族这些区域性的一时兴衰聚散得失,已经很不在意了,所以看似无情;其道理左右逢源,看似相互矛盾但又能自圆其说,故言无常;心无好恶,行无助损,故无咎;不偏执,不积累,不在意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所以能无积;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名号、年龄、名誉等都已不执着在意,所以能无名。

圣人之后是神人,神人无功;

最后的境界是至人,至人无己。

  • 神人已经处于本位面宏观矩阵幕后编程者的状态,他对什么力挽狂澜、救世济人等事情看得很淡,因为知道了世间的人物和故事、世间的大事所趋都是经历而已。神人已经跳出了单一时间线的认知,也不再认为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真实。到了神人境界,不再会主动去张罗着改变他人与世界,少了愤世嫉俗的捶胸跌足,更不再因恨铁不成钢而忧心如捣。明白了一切都有其过程,一切经历中都蕴含启迪。
  • 至人无己,这是我们这一位面上能达成的最高思想水平。至人与天地大道合一,无人无我,无所是无所不是,观种种变化,觉万般奥妙,脱离出自我这一范畴,同时觉知古今未来、本界它方。整个矩阵整个面向中的所有可能性都同时被感知为真为实,又无真假虚实之所执。不再认某一个我为我或某一个世界为家乡故土。这时的内在心态不再会被一时一地一方的小故事大背景所牵引,也不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判断去扰动宏观与微观。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

入静而知止,入止境可静观心湖。心境若静,静湖如镜,可映梵天;对镜观境,纤毫毕现,显隐相映,可知无形之力、无相之虑、无色之源。入止观心见性觉明,方可了真成圣。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

由静入止观心见性,拴意马降心猿,让纷飞的思绪、杂乱的红尘慢慢地沉静下来,心湖在沉淀后重返通透清明的状态,犹如无垢琉璃、碧玉无瑕。在这种状态里,天地间的各种生灭聚散往来之痕迹与趋势都会全然显露,借由观察这些本不可见的后台纹理,可知万物是在遵循着怎样的自然规则。

一个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去旁观这个世界的人,因从种种的瓜葛牵扯中抽离了出来,所以才能不被各种得失所乱,由实入虚,把自己关注的焦点从形而下逐渐提升到行为上,从科学到哲学,从哲学到玄学,从玄学入虚而通天晓地近乎道,与上德同性。无所执者无所为,休身心灵于止息中,借止入虚,入虚见实,方知世间为梦,梦中有真,虚者为实,实者为虚。过往当真的竟是幻梦一场,原先缥缈的却是不虚本真。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虚则静:

当觉悟的焦点从物质实相的形而下之学,慢慢地攀升到意境本真的形而上之道,由实入虚后,方知沉心静气坐观山河起落、云卷云舒、潮来浪去可悟真知。世人弄潮冲浪,自觉英豪潇洒,潮头浪上,自感风流倜傥;却不知在那静观之人眼中,犹如稚童嬉戏、竹马木枪,一切热闹不过是自娱自乐间的一场场悲喜闹剧。

静则动: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心如止水,意无波澜,一念不生,时时观觉,不坠顽空死寂。觉察间可见五蕴皆空处,万物聚散生灭、升降来去、往复不休,所有皆在同时性中展现又消融,犹如夏夜万千萤火在空中闪烁,周而复始。

动则得:

在这看似无序的闪烁流变中,却蕴含着规律与规则;在这无为自然的运化中,宏意识与本源能量保持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蓬勃生机。

静则无为,无为则任事者责:

小我不造作,不执牛耳,是为无为。当外在自我把把控的权柄释放出来后,内在神魂开始当家做主,左右人生走向。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存万有万物万形,往复如环聚散转换,如土草羊狼,人食狼后尸身终又入土。大小循环各自有运各自有命,自然之道往复如环,无为者不乱其政,方可知根见本。

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治大国如烹小鲜,借势而动,审时而知止之妙,对外亲和、对内谦卑、上行德政、下施仁爱。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在具备这样的德性与心智后,退隐在山水市井中都可教化人间、入世进阁时可左右时局走向,旨在利益民生济世救民,令天下心归。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与道合、遵德行,静隐为圣,动则为王,引领四方。无为不动时自带尊仪,无需华服金玉之饰也尽显气质世间无双。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搞明白了天地间的大道德性,理解了其中的本真宗旨,言行思愿皆顺合天意。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这样的人,借势而动,不与道争,合四时顺逆,巧运大小往复,调和天下事,少与人争,不和天斗。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得道者多助,人皆愿与其亲,世人都喜欢他。同时其行为助益天道,不损自然,言行教化众生,利益四方,于是可被天地所眷顾而恩宠。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我的老师是天之道,它在世不知多久了,利益教化万代而不求对等回报,给予万物滋养也不觉得憋屈。包容与承载着一切、塑造与孕育众生却不自傲自大。这是上苍所是的样子,是其欣然乐见的状态。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所以说,当你知道了上苍喜好与认可哪一种品性时,在行止间,其显化出的皆顺乎天道,其消散掉的也都契合自然规律的转化。其静止时与天意同德,其作为时与大道的趋势同波。自我的势能与大局相互推波助澜,自我的心意与天道相得益彰。

所以了解上苍好恶之人、理解易动趋势之辈,不会责备他人是非,也不被世人诟病;不会怨天咒地,也不会被天道绞杀;不会在意名利物质的得失,也不会被物相攀比所害;不会畏惧鬼魅精怪,自然更不会被邪祟阴物觊觎。

心中坦然,一身浩然正气,行止暗合天道,言行助益世间。

2023.1

吾有一身浩然气,俯仰无愧问天地,

红尘往复谁人醉,孑然一身任我行。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