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IQ

是英国人在19世纪前最先提出的。后来,在19世纪早期,法国心理研究者发明了最早的智商计算方法。公式为: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智商。这与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许多解题刷卷子的智商测试相差甚远。

智商其实是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而非刷卷子做奥数的逻辑解题能力。智商的测试在一战时比较盛行,因为军方发现,脑子灵光的士兵与底层军官能带来较少的战损,带来胜利。所以入伍时会普遍测试智商情况,让脑子好的做领队。

情商EQ

提出得比较晚,95年才被提到大众的公知层面上来。研究表明,具有高EQ的人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工作表现和领导能力。EQ通常与同理心相关,因为它涉及个人将自己的个人经历与他人的经历关联起来的能力、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近几十年来,随着对情商的认知普及,大家发现心理年龄的成熟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解析、反应能力,能做出非情绪化、比较成熟理想的快速反应。但这样的人在团队合作中却无法形成有效的领导力和必要的亲和力——你说得再有理、决定再英明,没人愿意配合你也是白搭。因此发展EQ的方法已成为寻求成为更有效领导者的必要先决条件,成为团队录取领导型人才的首选判断。高情商的人管理高智商的人成为高效团队的标准模式。

计算情商的方式:你能理解多少他人在表达的真实意(非言辞表达出来的);他人能有效地理解多少你要表达的真实意(不直说对方却能领会);你能理解多少他人的行为与逻辑背后的真实动机与无奈,并让他人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可被信赖,愿意与你形成互动交流。这里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表达出来的。但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听懂人话、会不会说人话的能力,有必要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的慈悲与爱。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各种拥有语音功能、算法强大的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情感被誉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文法(Grammar of Social Living)。情感的识别和表达是信息交互的重要通道,是人类心理和生理活动的核心表征。人工智能的奠基者、美国图灵奖得主“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指出,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具有情感,而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能否实现智能、并让人不能察觉出它不是人。

在人机共生的社会,使机器拥有对情感的感知、识别、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已经成为智能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双商”(情商和智商)时代的到来。情感智能研发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涉及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感技术等多领域。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是情感基础理论,目前主要依托心理学领域的情感离散模型和情感维度模型对情感进行界定,并由基本情感向复合情感延伸;

二是情感信号的采集,主要涉及文本、语音、视觉(表情、手势等)及生理信号等多个方面,并建立相应的数据集;

三是情感分析,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情感信号进行建模与识别;

四是多模态融合,基于多模态情感特征及融合算法创新,以提升情感分类准确率;

五是情感的生成与表达,让机器人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或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情感状态。

例如,基于美国心理学家的基本情感理论模型,在人机对话过程中提取表情视频流和人的语音信号特征,采用遗传算法开展特征融合并利用分类器构建预测模型,可以对不同基本情感类型进行分类识别,这样对话机器人就可以了解客户的情感状态,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回复策略。

在多轮人机交互与情感表达中,作为受测者的志愿者无法分辨出屏幕上显示出的文字是人机的答案,还是职业心理专家的答案。

预计最晚十年后的人工智能家政机器人其情商与智商都要优于30岁以下的青年人,这会对未来青年人的择偶带来负面影响。多数人更愿意跟能认同、理解、鼓励、支持自己的同伴相处。而当家政机器人可以做到拟真交流并承担多数普通家务,包括生理慰藉时,心理年龄与情感不成熟的异性很难被接纳成伴侣。

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人的终极智力

2001年,佐哈马歇尔提出,灵商心灵智力就是指内在灵魂当下拥有的智力,即内在自我的成熟度,是一种能有效治愈自我创伤、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整体意识、发现新的自我价值、理解事物本质的非理性逻辑灵感、顿悟真理的能力和依靠直觉进行思维判断的综合能力。是人与机器人的本质差别,是拥有灵魂的角色我与没有内在意识的角色们的本质差别。

灵商的了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灵魂智力水平。灵商和年龄无正相关,与智商或情商成正相关,但独立计算。一个有高灵商的人,可以表现出低智商,也可以是情商不高的角色。因为一个成熟的灵魂去演绎哪一种助缘角色并非是特定的,情商与灵商、智商与灵商相互互为瓶颈。

所以提高灵商的方法基本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龄,让自己在心智上成熟起来;

第二步提升自己的心理通透度,让自己和他人可以做到心心相映,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第三步,能从自己的角色我中时常地脱离出来,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个被叫做我的家伙,利用旁观者清的外在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把涉及自身利益得失的各种涟漪理智地梳理清楚。让自己的灵魂当家做主,而非头脑或体内澎湃的激素与情绪。情绪的体验是好的,也不能太过于冷漠;但让情绪当家、长期地沉浸在情绪里,反刍着自己的各种委屈那就相当不成熟了。

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解离出一个看戏的,是一大进步,但经常这个看戏的就好像自己的闺蜜一样,是和自己认知与情感水平半斤八两的。这时或许解离出来的这个灵魂视角也不能真的帮上什么忙,遇到个灵性很不成熟的灵魂还能添乱。所以能聆听与跟随更深层的潜意识,与自家高我对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接高我不是一件很难的功课,其实它一直都在关注着你的成长,只不过在你开放心灵的频道时,就好像打开了窗户,这时进来的不止是阳光,还有各种与你当下意识层次高度匹配的意识共振。

所以我强烈地建议:在自己真的在正知见准备好的前提下,再敞开自我意识,不然初期的你很难分辨出那些看似合理的建议到底来自何方神圣。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