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影评:《可靠港湾》 “IN GOOD HANDS”

——梦空细雨观影会20230122

这是一部2022年土耳其拍摄的新电影,讲述了百日爱情故事。

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聚散离合中,影片把命运牵引中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谁无少年轻狂时,大醉梦醒空遗恨,咒天骂地恨错负,不如暖言道惜别。

满满一柜子的卫生纸,是孩子内心中对爱的填补。在情感的世界里,大人们各自有其在意的立场和渴望修正的不甘,在种种的如果中,人们寻寻觅觅,聚聚散散。

当卵泡被孕育成生命,我们就要承担起自己爱欲和生育带来的责任。

很多女人,因为到了年龄就急着生孩子;

为想要拴住男人、保住家庭而生孩子;

为自己的父母想要姓氏传承,就急忙找个男人去生孩子;

为体验做母亲的感觉,就去生孩子;

同性婚姻也想为了更有正常的家庭感体验去生养或抱养孩子……

好像有了孩子,女人的人生体验才完整。但孩子不是时尚包包、植物盆栽、宠物狗狗、流行衣裙,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孩子是自己一生中的老师,甚至是几辈子的瓜葛责任。请神容易送神难,找个男人搞大肚子不难,难的是你真的准备好去育养、陪教一个生命了吗?

是否触发要孩子的这一人生路径是自由意识,一旦选择触发后,之后的种种牵挂却往往是不可控的。

在养育与教育我们的孩子时,父母是其认知这个世界最直接的窗口。

父母在生活中如何榜样人生行为,其实远比会说怎样的大道理来得实在。

多数家长传承了家族业力,在自己幼年习得了萝卜大棒的教育方法,只会在斥责打骂孩子中建立基于恐惧感的家长威严,甚至动不动就说要遗弃孩子,或说“我不爱你了”。这样的家长把爱论斤贩卖,要求孩子回报,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又做了什么呢”?

其实,我们把一个孩子强行带到这个世界中来,养大他,有多少真的是为了孩子呢?就好像去宠物店买了小狗狗回家,然后让狗狗感恩,因为作为主人你为它提供了吃喝和房顶,所以它要学着摇尾巴、卖萌、杂耍、陪伴等技巧,来哄你开心。

你开心了还要它感恩你养着它,乖了给狗买衣服、吃的、玩具,甚至送去狗学校;你不开心时就揍狗一顿,名为立规矩。可是说到底,整个过程中狗狗的存在,始终是你为了自己开心而做出的行为,不是吗?

其实因贩卖需要而被繁衍出来的幼犬与我们的孩子在本质上没有差异,都是为了填补自己想做家长、想要有所陪伴的心愿。更深层次上,这种行为其实很动物,是内在激素的作用,是基因记忆中的繁衍本能。

其实孩子只是被父母的意愿拉入这乱世中来的被害者,父母应该感激孩子肯来你家投胎才对。

也有孩子是被意愿“强奸”出来的,即人工受孕。本来是没这出戏的,结果自己给自己加戏,人为搞出来孩子,还跟本就不想入世的孩子说爸妈的不容易,那就更矫情了。

孩子的出生是在满足父母渴望有孩子、养孩子的自我心愿,打扮、供养、教育孩子,种种行为既是自己想要孩子后需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自己想体验的自我意愿,更是和他人攀比时自己的谈资。

所以养孩子真心不是什么所谓的恩情,只是自己在为自己一时的欲望买单。我知道这样说很冷血,但这就是现实。所以别老总指望孩子报恩,或把听话当成理所当然。

教育孩子需要平等地与孩子讲理。如果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你说道理的方式有问题;或你说的道理其实没道理;亦或者你所说的连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的行为,明确地给孩子传递出一些相当扭曲的人生价值观,让孩子在观摩父母爱与亲情的行为时感到困惑。

错误的榜样例如在孩子面前数落伴侣的不是。

孩子解读到的信息是:夫妻、爸妈只是为了自我利益而短暂结合的商务伙伴,一旦有谁能找到更好的互利关系,现有的家庭关系就会分崩离析。孩子感觉自己是多余的累赘,是父母在外人面前争面子的摆设,父母对自己的关系与爱、饲养和装扮,不过都是父母一辈人间种种相互攀比过程中的自我投资。

这样的萝卜大棒,让孩子从小习得的不是道理,而是谁拳头硬力气大谁说了算,谁掌握资源与权柄谁就掌控着所谓的爱与生存权。一旦这样的认知被根植入孩子的心,那这孩子不到十岁其实就已经被毁了,一辈子都很难再真的懂得如何去真诚地爱与被爱、如何维系家庭与养育子女。

认知与习气在童年时被家庭熏染,原生家庭中如何理解什么是道理,一生中如何与他人讲道理、是否讲道理,其实都在这几年的塑型期里达成。如果父母用很简单粗暴的奖惩制来养孩子,那孩子长大后,也就失去了经营爱的能力,把爱和自己当成商品。

对方有价值、对我好、让我有面子,那我就把身子给他、和他过日子、养孩子;如果有人对我更好,让我更有面子,或现任让我气恼了、受委屈了、不如意了,那就改换门庭或东食西宿。孩子那时往往成为婚姻破裂时阻碍奔向“幸福”的累赘。

用大棒教育、在恐吓打骂下教育出的孩子,在妈妈动不动就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看我不把你丢在街上”,“不要回家了”,“你再犯看我打不死你的”这样的话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如果在情感上稍有不顺心、不满意时,不会也不懂如何与对方探讨着解决问题,会闹脾气、耍性子、一哭二闹三上吊,指责、咒骂、甚至动手打人砸东西,动不动就闹分手、提离婚、离家出走。更可笑的是自己闹完还等着别人来哄,要是来哄了,下次就依据这成功的经验闹得更凶,直到把另一方折腾到神魂俱疲,逃之夭夭。

这样的行为模式是会代代传承的,形成家族业力。这样的行为模式甚至会在闺蜜间、家族中相互传染,导致群体性的婚姻失败。就这样还继续彼此鼓励。这就是所谓的圈子,或说近似意识频率共鸣。

这部电影里,在我看来,有四个点让我想说说。

首先,女主主动地勇于追求自己心动的男人很值得赞许,毕竟有很多遗憾其实只因一时的扭捏。在女主明知自己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安稳的、可靠的、有质量的生存环境,还执意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孩子带入人间,这一行为就很值得推敲了。

其二,女主在被确诊并明确地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很努力地想在未来中让单亲的孩子再成为单亲的孩子。她开始钓鱼寻找接盘侠,寻找替自己擦屁股养孩子的“被害者”,这行为犹如母螳螂,在爱的名义下,在交媾中吃掉被吸引来的异性,让异性成为自己与孩子们的养料。好在当男主上钩后,她很快就坦诚了自己的处境与状况,给男人提供明确的可选性。

其三,我很欣赏女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没有在孩子面前诋毁那个爸爸、咒骂爱情和男人,也没有在孩子闯祸时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发泄给孩子去承受。这让孩子得以养成了相当好的心理品性。

要知道,如果这个单亲妈妈在生活的压力下,把对人生的不满、疲惫的愤恨、爱情的失望,一次次地施加给孩子,那在恐惧、愤恨、苛责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其性格与内心会因此扭曲成冷漠、叛逆、倔犟、臭脾气、憎恶世人、心底寒冷;那就很难再找到愿意接纳他的后续家庭,在儿童机构里或在多个寄宿家庭轮转后,性格中的缺陷会放大成对整个世界深深的失望与仇视。那样也就无法触发影片中那相对美好的结局。

其四,人生聚散有时又无常,其实婚姻或情感可持续的长度,与双方年龄差异的大小、年龄的大小、社会地位的分布、经济情况、文化底蕴,都没有太多的必然关系。一个40岁的男人和20岁的女人可能可以相爱地走过五十年,而一个23岁的姑娘嫁给25岁的小伙过两年却劳燕分飞或因意外生死两茫茫。谁也不知道到底彼此间真的能相互陪伴着走过多少人生路,但如果选择了彼此,那就请好聚好散,相互都留下那一份体面。

一个人在一生中,其实始终都在做的只是让自己俯仰天地间时,可问心无愧。不管你做的事在别人眼中是否符合他人的价值观,首先与始终,你持续要直面的都是自己的心湖良知。

细雨 2023.1

《体面》 

作曲演唱:于文文  作词:唐恬
别堆砌怀念让剧情变得狗血,深爱了多年又何必毁了经典
都已成年不拖不欠,浪费时间是我情愿。

像谢幕的演员,眼看着灯光熄灭
来不及再轰轰烈烈,就保留告别的尊严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
何来亏欠,我敢给就敢心碎,
镜头前面是从前的我们,在喝彩,流着泪声嘶力竭。

离开也很体面,才没辜负这些年,爱得热烈,认真付出的画面。
别让执念,毁掉了昨天,我爱过你,利落干脆。

最熟悉的街,主角却换了人演,
我哭到哽咽,心再痛就当破茧,
来不及再轰轰烈烈,就保留告别的尊严,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何来亏欠,我敢给就敢心碎,
镜头前面是从前的我们,在喝彩流着泪声嘶力竭,
离开也很体面,才没辜负这些年,
爱得热烈,认真付出的画面,别让执念,毁掉了昨天,
我爱过你,利落干脆,再见! 不负遇见!

留下评论